初中歷史教學及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時間:2022-06-22 02:42:56
導語:初中歷史教學及核心素養培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階段,提出對人才的一種新評判準則就是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以及實踐能力的整體素質,是學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掌握對自己本身或者對社會發展有用的能力。在初中學生的所有學習科目里面,歷史學科的學習是非常關鍵的部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歷史課本的教學時,要通過對歷史材料進行分析,指引學生形成一個歷史思維,理解有關的歷史理論知識,讓學生可以將歷史所學內容真正意義上運用到生活中,可以通過事物的表面來看到事物的本質,學會用歷史的眼光看待問題,進而提升學生的知識轉移水平,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方法;核心素養
眾所周知,初中生的思維天馬行空,學生具有非常多成年人所不具備的創造水平、思想水平以及創新水平,他們對歷史事件的看法也很新穎,對于歷史事情的認識每一個人都有不一樣的觀念,這些觀念是鑒于每一名學生的知識架構、知識深度以及性格興趣愛好所產生的,學生對歷史知識越熟練,對自己本身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也就會越完善,學生才可以對歷史的評判更加客觀和科學。
一、核心素養的內容
歷史學科中的歷史核心素養對歷史學習以及評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該品質的培養,其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樹立準確的品格具備非常重要的價值。最基本的歷史核心素養主要包含對歷史的理解以及學習歷史進程中的狀態,教師在教學進程中需要把核心素養融入到歷史知識方面,創新性地開展歷史教學以及課程活動。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前,學生首要熟練地把握歷史事件以及史料內容,可以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主動了解歷史,進而加快學生的學習進度。其次,教師可以把課本中具備關鍵意義的著名人物以及事件抽取出來進行重點講解,幫助學生對歷史事件保持正確的態度,從而養成在歷史事件中尋找任務的優良品質,激勵學生主動去學習創新。由于學生各方面發展還不夠成熟,對知識的學習也不會很認真,教師可以將現階段學生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行為習慣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部分學生年齡還是比較小,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這在學習過程中是非常不好的習慣。所以,教師在展開課堂教育的時候需要特別重視學生上課的狀態,在課堂教學的前20分鐘盡可能地把重、難點知識講解完。歷史學科包括非常多的知識內容,需要學生記憶時間以及人物、地點,假設學生按照生硬背誦的方式掌握學習內容,長此以往,學生會產生抗拒心理。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次重復的方式,塑造真實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進行記憶。歷史教學的模式不可以固定不變,需要教師根據課本中的時代特點進行創新以及發展,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維持積極的學習狀態,塑造歷史的核心素養。
二、現階段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時遇到的問題
教學中最關鍵的內容就是教育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不過初中的歷史文化學習和教育培養要求是非常符合的,以培養歷史核心素養為關鍵性內容,需要每一位教師的重視?,F階段,初中生對于歷史資料的使用以及態度認識非常缺乏,學生對歷史概述的認識以及其歷史學習的方式都存在一些問題。由于歷史在初中的考試分值中所占比例不大,因此,非常多學生并不重視歷史知識的學習,只重視語、數、英等科目的學習,而且部分歷史教師一直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歷史的學習并不感興趣。其次,教師忽略營造趣味性的課堂氛圍,使得很多學生不喜歡學習歷史,認為歷史課程非??菰铩S行┙處熯M行教學的時候以嚴肅刻板的形象展示,使學生更加不愿意學習歷史,長此以往,對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造成負面影響。
三、關于培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措施
(一)發散學生歷史思維,培養其創新能力
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思維導圖來刺激學生的發散思維,推動學生的思維成長,思維導圖具備直觀性的特點,可以讓學生發散思維的時候具備充分的理論憑證;思維導圖的邏輯性可以讓學生在發散思維的時候具有條理性。教師運用好思維導圖來促進學生發散思維,不只可以保障學生思考的準確性,還可以激發學生的靈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例如,在學習“基督教的興起與傳播”的相關內容時,這一課程主要講的是基督教的開創、教義、相關節日習俗、歐洲的封建制度、王權與教權兩種權力系統。教師在教學這一課程的時候,可以運用好思維導圖來刺激學生的發散思維,就像在學習基督教起始的時候,學生需要分析基督教興起的起因,教師可以指引學生交流溝通和創建一套思維導圖。有些學生從社會起因來剖析,認為因為羅馬帝國的殘暴統治致使人民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虛無的神,而且將其和中國魏晉南北朝時佛教的興起進行對比;有些學生從政治原因的角度分析,隨著羅馬帝國的衰亡、基督教得到發展的機會,而且獲得非常多皇族以及貴族的輔助;部分學生從基督教的教義角度進行分析,由于基督教指出只有信教才能夠進入天國,這種教義促進了基督教的迅速擴展。學生從不一樣的角度進行剖析基督教起始的因素,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剖析創建一套思維導圖,而且指引學生從更多角度進行分析,帶動著學生可以整體地看待歷史問題。學生還可以在自己創建思維導圖的時候,與其他學生或教師進行交流溝通,推動著創新思維的發展,最終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二)加強學生學習記憶,減少學習的難度
教師在展開歷史教學的時候,可以指引學生運用故事增強記憶法,減少學生的學習難度,初中歷史具備知識點零碎以及時間空間范圍廣泛的特征,學生在學習時沒辦法把歷史知識內容聯合在一起,導致在記憶的時候出現時間雜亂的情況。教師指引學生運用故事把知識點聯合在一起,鞏固學生的記憶,減少學生的記憶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例如,在學習“俄國的改革”的相關內容時,這一課主要講的是彼得一世改革以及廢除農奴制改革,這些改革的背景、內容及影響。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這一課程的時候,可以運用故事加深學生對這兩次改革的記憶。例如,教師能夠指引學生運用故事勾列出俄國皇室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對彼得一世以及亞歷山大二世之間的關系有大概的了解,教師還可以指引學生對這兩次改革進行比較,讓學生在比較過程中強化對知識內容的掌握。學生在記憶彼得一世改革中的具體方式時,教師可以從政治、軍事、商業、教育以及生活這五個方面來指引學生更好地進行記憶。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相互比較探索的時候,讓學生有著更加清晰的認識,而且讓學生在記憶彼得一世改革時,可以聯想起亞歷山大二世改革,推動學生知識內容網的構建,進而加強了學生的記憶,最終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
(三)采用深度學習的方式,構建歷史理論體系
教師在展開歷史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深度學習的方式將知識聯合在一起,進而提高學生的知識轉移水平。例如,教師能夠比較同一個時間段的不同國家以及地域的發展情況,教師還可以比較相似事件在不一樣地區造成的影響,教師可以采用深度學習的方式創建知識內容的聯結,讓學生可以站在全局方向去了解到歷史發展,有利于學生的龐大歷史觀的創建。例如,學生在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引學生進行深度思索,而且把其和“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比較,從經濟、科技以及軍事等各方面了解其中的不同之處,探索出爆發的起因和最后的結果,讓學生認識到經濟、科技發展以及社會變革的相關聯。教師也可以指引學生探究中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讓學生把中國近代史以及兩次世界大戰聯系起來,增強學生對中國抗日戰爭獲得勝利意義的認識。學生在學習“日本明治維新”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引學生自己梳理日本的每一次變革,對比每一次變革的不同之處,加強學生對其的認識。教師也可以指引學生結合每一個國家的國情思考每一個國家變革的特征,還有就是每一個國家變革造成的不一樣結果。學生在學習“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的時候,教師可指引學生把羅馬以及希臘進行聯系,探索羅馬帝國以及希臘之間的關系,比較兩者之間的異同。教師也可以指引學生比較同一時期的中國,比較其中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學生在聯結同一時間以及同一地域歷史的過程中,也可以整理出歷史發展的規律、推動國家發展的因素以及促進社會變革的因素等知識內容,有助于促進學生大局觀的形成。
四、結語
綜上所述,歷史學習有利于學生形成自己本身獨特的品質,歷史核心素養直接影響學生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塑造。學生在規定的情況下利用歷史來看穿現實,教師通過指引學生的學習和歷史教學現階段的情況相結合,科學設計教學方案,在教學課堂中設置歷史情境,整體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而實現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周云華,黃飛.例談學生歷史解釋能力的培養[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7(5):27-31.
[2]胡筱萍.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探析[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9(2):13—14.
[3]馬維林.我們賴以認識歷史的“時空觀念”闡釋[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7(5):38-42.
作者:劉偉 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城陽第十三中學
- 上一篇:小組合作模式在初中歷史的應用途徑
- 下一篇:家國情懷理念初中歷史教學途徑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