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歷史課程資源發展論文

時間:2022-05-02 04:17:00

導語:校外歷史課程資源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外歷史課程資源發展論文

校外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是保證高中歷史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是校內歷史課程資源的有效補充。校外歷史課程資源可以包括城市社區和農村歷史課程資源、歷史音像資料和各類博物館、紀念館等社會資源,包括歷史古跡、歷史遺址、旅游景點等自然人文資源,也包括專家學者、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等人力資源。校外課程資源是豐富的,大量的,而且具有開放性,它以其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和學生能夠親自參與等特點,給學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能夠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身臨其境,在愉悅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浙江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是省教育廳直屬的省一級重點中學,是浙江師范大學的附屬中學,其所在地金華市又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十大宜居城市之一,因此,在校外歷史課程資源開發上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在歷史教學實踐中,我們正是有效的利用這種條件和優勢,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盡最大的努力開發校外歷史課程資源,以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一、依托浙江師大的資源優勢

1、浙江師大教授、學者的專家講座

我校是浙江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長期以來,歷史學科組和浙師大歷史學教授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歷史學科組全體成員利用各種機會參與在師大舉辦的各種歷史學術活動和專家講座,在走出去的同時也請進來,邀請師大的教授給歷史學科組的老師和學生開展教學交流和專家講座,教授們的專家水平和學者風采給我們的歷史教學帶來了更多的精彩。

2、浙江師大歷史教育碩士的教學交流

我們歷史學科組和師大歷史教育碩士教育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我們已經有三位老師獲得了浙江師范大學歷史教育碩士學位。同時,我們歷史學科組成員也積極的參與師大給教育碩士舉辦專家講座和交流,這也使我們歷史教師有著很多的機會和聶幼梨教授等教育理論專家多次的親密接觸。此外每個學期師大歷史教育碩士也將課堂搬入我校,通過上課、聽課、評課,和我校歷史教師進行交流和學習,將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給歷史課堂帶來更多的活力。

3、浙江師大的圖書資源和網絡資源

浙江師范大學圖文信息中心大樓于2006年10月五十周年校慶之際落成并投入使用。圖書館現有總建筑面積51191平方米,閱覽座位4200個左右。讀者不僅享有免費公平使用豐富的館藏資源的優越,而且享有先進的網絡服務平臺、高性能的網絡環境和完備的服務功能.圖書借閱、參考咨詢、文獻檢索、定題服務、讀者教育、館際互借、文獻傳遞、信息推送等多類型、多層次的服務,使圖書館成為廣大讀者博覽群書、涉獵各科知識、獲取各種信息的重要場所。

截止2007年6月,浙江師范大學圖書館館藏書刊190多萬冊,電子圖書130多萬種,中外文期刊7000余種,3000余種國內外中、英文核心期刊及專業期刊,購建、自建大量文獻數據庫,如超星數字圖書館、中國學術期刊鏡像站、萬方數據資源系統、天宇全文檢索系統等等。

二、開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豐富資源

1、歷史教育基地建設

據了解,金華市共設立了85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中省級5個、市級10個、縣級70個,包括文物博物館、革命歷史紀念館等。其中,大陸現存惟一的臺胞抗日戰爭遺跡——臺灣義勇隊紀念館,用大量史實,記錄了臺灣同胞在祖國大陸戰斗和生活的場景,也見證了兩岸人民萬眾一心、同仇敵愾的深厚感情,對弘揚抗戰精神、促進祖國統一、加強未成年人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根據學校的地理位置,充分的利用和挖掘部分金華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歷史教育作用,建立歷史教育基地,是校外歷史課程資源的重要內容。

2、地方性歷史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而倡導的一種新興的學習方法,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提高社會實踐能力,樹立科學思想,培養創新精神。在新課程改革之前,我校就在直升班教學中全面開展了研究性學習的課程,進入新課程改革后,研究性學習成為了學生的必修課。歷史學科組專門開設了地方性研究性學習課程,就近就易的原則,充分利用家長、社區、社會各界人士等社會資源,開展研究性學習。近幾年來,主要研究的方向有兩宋時期金華人文薈萃,金華古老建筑,金華書畫探源,金華傳統小吃,金華傳統民俗,金華女名人,金華古子城變遷,金華城區商業中心的變遷,金華地區細菌戰受害情況調查,金華北山溶洞探密等等,對于學生進一步的提升歷史學習興趣,了解地方歷史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地方性歷史校本課程開發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目標是“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加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從而確立了地方和學校參與基礎教育課程管理的主體地位。校本課程開發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學習過程中的方法選擇和內容選擇,體現教育內容的多元性和選擇性。

新課程改革的第一年,我校就在高一年級開設了校本課程選修課,在學生中產生了很大的反響。2007年,學校加大了對校本課程宣泄課的開發力度,歷史學科在新的學期也開設了多門校本課程選修課,我們的特色是充分發揮地方性資源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中的作用,形成地方性歷史校本課程開發系列。主要有葉秋鴛老師開設的《八婺遺存——金華歷史遺跡介紹》,通過介紹金華各地的著名歷史遺跡,加深對地方歷史文化的理解;呂準能老師開設的《我們身邊的歷史》,通過去了解身邊感興趣的歷史事件、人物、現象以展現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培養學生發現歷史,理解歷史,感悟歷史的能力;劉海嬰老師開設的《金華傳統習俗介紹》,主要介紹金華地方性傳統社會習俗來來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等等。

4、“口述史”系列開發

在歷史教學中,我們特別重視發動學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新去感受自己身邊的歷史,讓學生自覺的挖掘社區、家長、社會各界等人力資源。近幾年來,我們相繼開展了一系列“記錄歷史”的活動,充分發揮口述史的教育價值。每年暑假,我們都會在高一新生中開展“歷史小報制作”評比,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通過同學們對長輩們的采訪,記錄長輩們的生活經歷,來展示各個時期中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如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大煉鋼鐵、、紅衛兵、知青、改革開放等等,2005年,在全校開展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活動,讓學生走訪抗戰遺址、采訪地方上的抗戰老人,開展金華地區細菌戰受害情況調查等活動,用當事人的回憶來展現一段不堪回首的真實歷史;2008年寒假,我們又在高一年級中開展了“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活動,鼓勵學生從長輩們的生活點滴中去感受改革開放30周年來社會生活的巨大變遷。

幾年來,我們收集了大量“口述史”成果,在新課程條件下,我們將系統的進行整理,形成“口述史”系列開發,開設專門課程。

三、努力開發“休閑娛樂”活動性資源

1、音樂、影視中的歷史資源

音樂、影視是現在青年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樂、影視除了讓人身心愉悅之外,也可以作為歷史課程資源來開發。林俊杰的《曹操》,學生感受到的是東漢末年的三國鼎立;周杰倫的《青花瓷》可以讓學生感受中國古代瓷器的發展,周杰倫的《愛在西元前》,學生從中發掘出了歌詞中“漢謨拉比法典、黑色的玄武巖、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底格里斯河、蘇美女神、泥板文書、楔形文字”背后所包含的豐富的歷史知識。另外,一些影視記錄片,譬如《百年中國》、《大國崛起》等,還有《探索·發現》、《百家講壇》等電視欄目,也是青年學生們非常感興趣的電視節目,即使是一些革命題材的電視劇、古裝的歷史劇甚至是古裝的武俠劇也可以找到相關的歷史背景知識。

2、網絡游戲中的歷史資源

很早之前就有人說過,游戲產業不但身負娛樂使命,更兼有著一種文化身份。而歷史題材的網絡游戲,它無形中就扮演著傳播歷史文化的使命。大型歷史網絡游戲《抗戰》本身就具有這樣的凝聚力,它以中華民族八年抗戰為歷史背景,用真實的手法來表現那段歷史;它在網絡游戲界呼喚一種民族精神的聚集,它在全民族范圍里面呼喚人們牢記歷史,莫忘國恥;它把民族網絡游戲文化在娛樂中提升到了民族自強的精神高度。游戲《大唐風云》,融合了隋唐真實歷史和中國特色的玄幻色彩,游戲具有強烈的中國歷史文化背景特色,等等。寓學于樂,網絡游戲可以是娛樂,也可以學習歷史。

3、休閑旅游中的歷史資源

旅游是現在學生假期休閑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國旅游資源豐富,風景名勝、歷史遺跡、文化遺產、革命舊址等是旅游的重要選擇,讓學生親臨那些中國歷史發生地或相關地,觀看甚至觸摸那些歷史的遺存,傾聽風貌留下的遺響,去感知某個歷史人物氣息,去感受和認識中國歷史的輝煌。

音樂、影視、網絡游戲、旅游等休閑娛樂活動和現在青年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而其中不乏歷史文化的身影。當然,也正是由于音樂、影視、網絡游戲、旅游等休閑娛樂活動的娛樂性和藝術性,就通過教師的引導開發,通過學生已有歷史文化知識的鋪墊,培養學生發現歷史,感受歷史的洞察力,增強學生判斷歷史真偽的辨別力,真正使休閑娛樂與學習歷史想結合,才能做到相輔相成,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