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抗戰新聞史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4 02:05:00
導語:桂林抗戰新聞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抗日戰爭時期,桂林新聞傳播事業得到飛速發展。新的歷史時期,必須重視桂林抗戰新聞史的研究。一是要拓寬視野、調整角度,以新的歷史使命感來重視桂林抗戰新聞史研究。二是要深度挖掘、搶救史料,以確保桂林抗戰新聞史研究的深入進行。三是要與時俱進。全面推進桂林抗戰新聞史的研究。通過思考分析其意義,以指引我們今天的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引的和諧社會建設。
[關鍵詞]桂林;抗戰新聞史;研究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新聞傳播事業發展速度相當快。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傳媒集團的進一步發展、中國新聞傳播政策的調整等等,為廣大的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者提供了許多新的研究話題。地方新聞傳播史是中國新聞傳播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抗戰新聞傳播史的研究領域里,重慶、上海、武漢、香港和西安的抗戰新聞活動的歷史地位總能引起學界的高度重視,相比之下,作為抗戰新聞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廣西桂林抗戰新聞史的歷史地位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或者是未被人們經常提起,這與蜚聲海內外的“抗戰文化名城”的文化繁榮的景象極不相稱。改革開放以來,桂林抗戰新聞史研究有了相當的進展,不少研究者參與了這項工作,收集挖掘了很多寶貴的資料,并在此基礎上作了初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相對于整個城市的全面發展以及城市地位的迅速提高,相對于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需要,桂林抗戰新聞史的研究還有其明顯的不足,顯得比較滯后,以至于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新聞傳播事業方面有著光輝歷史的桂林至今仍然沒有一部《桂林抗戰新聞史》。顯然,對桂林抗戰新聞傳播史活動的研究廣度和深度之不足已經成為它無法在中國新聞傳播史中獲得應有地位的最大障礙。
因為地利之便,近年來筆者開始涉足這一領域。經過大量的檢索、重點翻閱及初步研究,對桂林抗戰新聞史特別是戰時報業史的研究現狀有了一定的了解與思考,現不揣淺陋,將之付諸文字,以求引起各方重視,共同推進這一工作。
一、拓寬視野、調整角度,以新的歷史使命重視桂林抗戰新聞史研究
桂林抗戰新聞史是抗戰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80年代中期后,學術界對抗日戰爭時期國統區地方抗戰文化的研究取得了相當多的成果,近10年來繼續保持興盛的勢頭。關于桂林抗戰文化的研究最引人注目,發表了相關論文200多篇,出版了著作10余本,但對戰時桂林文化城的研究多著眼于文學、藝術等方面,而對抗日戰爭時期桂林的新聞傳播研究仍是一個空白。過去的新聞就是今天的歷史,從學術的角度對抗戰時期的桂林新聞史實進行梳理,進行理論上的思考和分析,不失為今后對抗日戰爭時期國統區抗戰文化的研究向縱深發展的一個方向。
同時,桂林抗戰新聞史也屬于新聞史研究的范圍。新聞事業發展史是新聞學的一個重要分支?,F在經過許多人的共同努力,中國新聞史的研究已經成為一門基礎扎實、發展穩定的學科。但是,在這種繁榮局面中,還有不少需要充實填補的地方,比如新聞史的個案研究、地方新聞史研究等。其中,也包括了桂林抗戰新聞史的研究??箲饡r期在中國新聞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幾個大城市如重慶、上海等都已出版了自己的地方新聞史著作,就連一些普通省、市也已經有了自己的抗戰新聞史??墒?,作為在抗戰時期中國新聞事業發展的歷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的桂林,卻至今沒能出版一部抗戰新聞史。桂林抗戰新聞史研究已經成為該學科的薄弱環節之一,這一點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應該引起我們社會科學研究界尤其是新聞學界的高度重視??谷諔馉帟r期,桂林作為一座抗戰文化名城,為中華民族的抗戰勝利作出了卓越的貢獻。1938~1945年,先后有100多家報紙在桂林出版發行,為抗戰時期溝通傳播信息、服務大眾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大批的文化名人曾經在這塊土地上為國家的前途、人民的命運大聲疾呼,國際新聞界也曾經在這里開展過較大規模的新聞活動。抗戰時期桂林新聞史上發生過的所有這一切,不僅深刻地影響了當時桂林乃至廣西的經濟與社會生態,影響了桂林人的精神文化風貌,而且在其發展過程中的某些階段,還深刻地影響到了當時的整個中國。認真、深入、系統地研究這一部輝煌的歷史,是我們新聞事業研究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更重要的是,城市的發展也需要我們全面深入地做好這一工作。
桂林自古是廣西門戶,也是與外界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谷諔馉幈l以來,桂林成為文化重鎮,影響輻射至華南、西南等地。進入新世紀的今天,桂林的經濟建設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城市面貌發生了極大變化。作為自治區“文化廣西”的一個重要棋子,桂林又一次成為時代的焦點。相形之下,近年來由于文化事業發展滯后,城市文化品位與城市地位還不能完全相稱的尷尬也日益凸顯。事實上,這個狀況也已經對整個城市的發展造成了明顯的負面影響。如何挖掘桂林豐厚的文化資源,全面深入地研究桂林的地方文化,包括抗戰時期桂林新聞事業的發展歷史,盡快形成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并進一步綜合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源與成果,是我們今日應該也必須解決的問題。
此外,地方新聞史研究對本地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也是有重要意義的。因此,筆者認為,重視桂林地方新聞史研究,全面深入地開展這一研究,應該盡快提上我們的議事日程。
二、深度挖掘、搶救史料。確保桂林抗戰新聞史研究的深入進行
歷史研究離不開第一手原始史料,因此,相關史料的搜集、挖掘、保存就顯得十分重要。由于抗戰末期桂林的淪陷,使得桂林抗戰新聞史的相關史料,尤其是戰時報業發展的相關史料大量毀于戰火。這些第一手史料的缺失,導致很難勾畫出一幅當年新聞報業的全景圖,他們的活動對抗戰時期桂林新聞界、對當地公共輿論的形成發展、對當地政治文化的演進究竟產生過什么具體的影響,已無從得知,這是非??上У氖???箲饎倮呀?0多年了,當年活躍在桂林新聞界的新聞工作者多已過世。抓住有限的時間,盡可能搶救挖掘一批史料非常必要,也非常緊迫,應該予以高度重視。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通過廣大學者對實物資料和口頭資料的搶救性搜集和整理,史料整理工作取得一定的進展,并有一系列的著作相繼出版。當前,最主要的史料著作有:《八桂報史文存》(張鴻慰著,廣西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桂系報業史》(張鴻慰主編,1998年內部準印證號:11241)、《蕻蔚集》(張鴻慰著,2003年內部準印號:0036071)、《救亡日報的風雨歲月》(吳頌平編,新華出版社,1987年版)、《國際新聞社回憶》(吳頌平編,湖南人民出版,1987年版)、《喉舌之戰:抗戰中的新聞對壘》(王曉嵐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桂林文化城概況》(廣西社會科學院、廣西師大主編,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桂林抗戰文化史料》(魏華齡編,漓江出版社,22萬字)、《抗戰時期桂林出版史料》(龍謙、胡慶嘉編,漓江出版社,1999年版,53萬字)。
但是由于時代的局限,如觀念意識的偏差、研究視野的相對狹隘等,都令當年挖掘的史料留下了許多不足。以抗戰時期報業為例,搜集這些史料大量集中于傾向共產黨辦的報紙——《救亡日報》的相關情況,而關于桂系如《廣西日報》和國民黨中央系統《掃蕩報》的報紙及其他持民間立場如《大公報》的報紙,相關史料的搜集卻非常稀少。即使有少數資料談及這些報紙,回憶者也多半力求凸顯其與自己所理解的、符合當時政治標準的部分,而忽略其自認為與當時政治標準不甚吻合的其他部分,缺乏足夠的客觀性與全面性。他們對當年史實的回憶本身,也多持純政治的單一觀點,而缺乏多角度的、綜合性的全面認識。還有許多方面的史料尚付之闕如。如因為當時還缺乏具體深入的研究,許多本應引起注意的史實與人物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在那時的史料搜集工作中被忽略了,等等。此外,加大對原始資料如當時報紙的搜尋力度與搜尋范圍,也是桂林抗戰新聞史研究的重要使命。檔案館、民間收藏、港臺及海外的相關保存與研究機構,都是可以也應該考慮的搜尋方向。當然,大規模的資料搜集單靠研究者個人的努力是難以有重大收獲的,必須取得有關部門的重視并參與組織協調,以獲得資金與人員等條件的基本保障。地方新聞史的研究是一項浩繁的工作,要想獲得高質量的成果,使之真正有益于地方經濟文化建設,有益于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就必須花大力氣,做踏實深入的工作。
三、與時俱進。全面推進桂林抗戰新聞史的研究
目前桂林抗戰新聞史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對桂林抗戰時期新聞傳播活動時代背景的研究;當時主要的新聞刊物及傳播特色的研究;抗戰時期名報人新聞活動研究;桂林抗戰新聞史的影響力的研究等。但總的看來,應該說這項研究仍然還處于一種比較概略、簡單的階段。已有的研究成果數量還不多,建立在深入研究基礎之上的、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數量就更有限。要改變這一狀況,推進這一研究,還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
首先,必須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從目前已有的成果來看,以往的研究往往是用研究中國革命史的范式、從政黨政治的角度、泛政治化的傾向來認識評價所有的媒體與新聞工作者。這樣的歷史傳統,明顯地限制了新聞史的研究工作范圍、影響了研究質量,使我們不但忽略了許多重要問題、重要現象、重要人物,也嚴重影響了我們研究的客觀性與科學性。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的新聞傳播理論及研究成果大量引進,國內學術界以這些理論為指導的研究開始大量出現。不能否認,這些理論包含了很多人類文明的精華,有很多應該學習借鑒的地方,但同樣不能否認的是,其中也摻雜著不少的糟粕。如何以馬列主義的新聞觀為指導,科學合理地吸收、利用人類一切有價值的理論,擴大我們的視野、更新我們的觀念,是我們做好桂林抗戰新聞史研究工作必須注意的首要問題。
其次,我們必須明確,研究桂林抗戰新聞史,單單理清其發展線索、介紹一些主要的媒體及少數重要典型如《救亡日報》之類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從拓寬范圍與深入局部兩方面推進、加強這項工作。比如,對抗戰時期桂林新聞事業產生、成長的經濟文化環境及其產生原因與發展的內在動力,對抗戰時期桂林新聞體系的基本結構與功能,對當地新聞事業演變發展的規律,對抗戰時期各媒體的主辦宗旨與定位,對抗戰時期各媒體宣傳報道的內容、版面欄目、編輯寫作水平、風格特色及經營管理的方式,對抗戰時期各媒體的社會影響力,對重要新聞事件、重要新聞工作者,對受眾,對當地媒體與外地媒體的比較等等,都需要進行認真的研究。只有做好了這些基礎工作,才能對桂林抗戰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歷史有科學的認識、客觀的評價,也才能寫出真正有價值、有分量的桂林抗戰新聞史。
另外,還要注重縱向比較研究。過去的研究者多將注意力集中于抗戰時期的桂林報業。注重這一時期的報業當然有其合理性、必要性,但僅僅注重這一時期的報業肯定也是不夠的。抗日戰爭以前的桂林報業自有其本身的光彩,雖然因為地處偏僻、交通極端困難,桂林新聞事業的誕生與發展都落后于沿海先進地區,但是在廣西、在西南,桂林的新聞事業都是舉足輕重,占有著重要地位的。不能因為抗戰時期桂林新聞事業的輝煌而完全遮蔽了初期報業的光芒。況且,抗戰時期活躍在桂林新聞界的主要大報,如《新華日報》《救亡日報》《大公報》等事實上并非本土報紙。雖然它們的存在深刻地影響了桂林的報業,但畢竟二者之間是不能完全劃等號的?,F在如何理清與認識外來媒體對本地新聞事業的影響以及二者問的精神聯系,還是一個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但是不能僅僅用對外來媒體的研究取代對本土媒體(主要是報紙)在復雜環境中演變發展狀況的研究,卻是一個不言自明的簡單道理。只有扎實做好以上這些斷代史、專題史之類的基礎性研究工作,通史的研究才能順利地進行。
桂林抗戰新聞史研究是一項重要工作,是值得我們投人精力認真完成的。如果能夠得到各方面重視,得到有關部門的支持,能有更多的研究者投身其間,這一工作一定會有迅速的進展與豐富的成果,從而為桂林的經濟文化建設作出自己獨特的貢獻。
- 上一篇:國內冶金史研究現狀分析論文
- 下一篇:歐美中留學生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