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
時間:2022-01-18 03:04:57
導語:高中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中歷史思維能力關系學生長效的歷史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教師要在高中歷史課堂中通過有深度的教材把握與相關歷史規律的結合完成歷史教學,通過高效的歷史課堂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驅動力以達到思維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高中歷史;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是當前高中歷史課堂中一個急需解決與思考的問題,因為我們不能把歷史學科教成純粹知識的故事再現,也不能把歷史學科教成死記硬背的事件串聯。而應是在歷史事件背景下探究出歷史上的先人的生活軌跡及其給我們后人的現實啟示,要把歷史過程的得失興衰通過學科系統的思維與邏輯讓后人得以警醒與頓悟。為此,在一線教學中我們要以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為教學的一個基點來貫徹、實施與探索。
一、高中歷史教學課堂:必須有深度
這里所說的深度不是歷史知識的難度,而是指學習歷史所具有的一般知識體系與具有歷史學科特色的思維習慣。據私下調查,許多學生對歷史的學習感覺非常困難,而且感覺無從學起。當然不排除學生自身不重視等原因,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教師還要更好地從歷史學科本身的特點著手,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歷史的一般學習思維與學科思維,讓高中歷史課堂有邏輯性,從而具有些深度。如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第一冊,從整體上是講政治制度問題,包括我國與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的初始來源情況,也包括各自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演變過程及東西方政治制度交叉更替與演變。從整體看雖然都是關于政治制度的相關問題,但實際上由于無論是縱向還是橫向上跨度很大,導致高一新生很難把握歷史的學習甚至出現厭學與懼怕情緒,這就要求教師從知識的邏輯性開始,逐步啟發學生思維,讓其感覺到有些知識水到渠成,這樣很容易抓住學生的心,讓其盡快適應高中學習和高中歷史課堂的要求。如我們在講述我國西周的政治制度時,如果一開始就講具體內容,則學生也能理解,但隨著知識的增多到后來我國的政治制度演變過程時,就很難記憶與理解,這就是因為教師在教授時缺少一個重要的邏輯知識介紹做鋪墊———經濟知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當然我們不能直接這樣告訴學生這樣高深莫測的原理,可以簡化為經濟決定政治?;蚴峭ㄟ^經濟行為的行使讓學生感覺到政治制度的建立是維護一定階級的政權手段。具體我是這樣進行教學設計的:我從原始社會末期開始講起,伴隨人們生產能力的提高,逐步出現剩余產品,對財富的占有需要一定的力量保護,這就是最初的暴力機構———軍隊、法庭與監獄等,最后過渡到國家政權層面,所以當所有機構建立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集體行使,并為著某些群體占有利益服務時就逐步形成我們的第一個國家,那種行使的程序與機構等共同構成我們的政治制度,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制度必然也會不斷完善,由于地理、氣候等具體因素的影響,各地形成的政治制度會有所不同,因此就出現制度上的相互影響與借鑒。這就是我們后來學習的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與我們的政治制度等相關知識點。當然要想讓學生在后來的歷史學習中不至于出現無背景知識的情況而導致的歷史難學的現象,這還是不夠的。這樣的背景只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成為當前歷史學習的起點。為此我們要在這樣類似的背景下隱含歷史一般規律的邏輯。如:生產力對生產關系的決定作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等。教師對歷史知識的教學必須達到一定深度,為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打下基礎。如在講解秦朝的政治制度時,就要拓展春秋戰國時期的相關背景,以說明秦朝統一的必然并不取決于秦朝的政治制度,而是秦朝的政治制度體現了秦朝先進的封建制度,而其實行的中央集權制與郡縣制無不是為了更好地維護封建地主階級的經濟利益。這樣的歷史課堂無疑是難的也是有深度的,這樣就有利于在課堂教學中加深學生對歷史概念的準確理解,有利于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規律性的總結。
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內驅力
現代教育學實踐中發現了自信心、意志、興趣對人的認識活動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學生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其成為一種長效、激烈而持久的動力,也成為很多一線教師深刻思考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唯有喜愛歷史、熱愛歷史,在歷史理解歷史才會在積極持久的學習熱情中獲得對歷史的感悟與積淀。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1.要做到聯系當前時政,以史鑒今。歷史給我們的最重要的財富不是歷史本身,而歷史給我們帶來的經驗與教訓,可以讓后來者學會借鑒與思考。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入時政熱點信息,用學過的歷史思維啟示今天的思考與行為,從而讓歷史在今天的人類活動中“活”起來。如人教版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一課中,選官、庸官制度的變化,到隋朝科舉制的推行,一線教師要從當前的我國制度上的改革與之呼應。各種制度的改革就是改革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方面與環節,說明我國當前的改革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方面與環節,古代是封建制度的完善,今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而且要讓學生明白,今天的改革由于時代不同,人民地位不同,改革的效果也自然不同,古代的改革是為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而今天的改革是為了人民的利益??婆e制的實行,是為了讓地主利益得到更好的鞏固,今天的改革是為了更好的人民利益實現。從而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感悟歷史智慧的偉大與宏偉,更讓在其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增強對當今國家政策的理解、支持與擁護,達到對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價值觀教育。
2.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思維活躍。如拓展一些趣味性較強的歷史故事、古詩,如給同學們朗讀蘇聯大清洗運動中的布哈林遺書,就使同學們很受感動。又如,發揮直觀教具的功能,利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等手段效果更佳。還可以加強知識的橫向聯系,實現橫向遷移。
作者:王波 單位:江蘇省鄭梁梅高級中學
- 上一篇:高中歷史教學成才意識的融入
- 下一篇: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現狀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