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歷史開放式教學
時間:2022-01-25 11:20:28
導語:淺談高中歷史開放式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歷史課堂是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人文素養的搖籃,開放式教學能夠改變傳統教學的缺陷,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從而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
一、開放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方式,而興趣是學習歷史的重要前提,也是誘發學習動機的有利條件。歷史課堂的情境教學有利用恰當的問題設置問題情境,也有利用多媒體還原歷史情景,或者是利用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設計情境,在教學過程中開放教學情境,能夠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比如在學習《鴉片戰爭》這一課時,我利用電教平臺展示了林則徐焚燒鴉片的場景來進行導入,然后提出問題“林則徐為什么會焚燒鴉片?你認為這樣做對嗎?鴉片有哪些危害?”問題拋出后,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進而紛紛討論起來,在同學們興趣勃勃討論的時候,我把學生的關注點引到教材上“同學們,焚燒鴉片的場景來源于一場著名的鴉片戰爭,你們想不想知道事情的經過是怎樣的呢?”在教師語言的激發下,學生那顆好奇的心被點燃,課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開放情境教學對于增加學生的直觀體驗有著直接優勢,而且有效地激發學生強烈學習欲望,營造了特定的課堂氣氛,加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探究熱情,在情境的襯托下學生和歷史有了更真切的接觸,使學生仿佛置身其中,有了真實的情感體驗,而且在與歷史對象的交流中容易產生共鳴,這樣就有利于對歷史內容的理解,提高了思維活動能力,開放的教學環境讓同學們自由愉快地吸收到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格發展。但是在開放情境教學中,教師也要注意不要讓情境喧賓奪主,要保持情境的輔助作用,不能把情境作為唯一的焦點,否則容易使課堂重心偏移,出現主次不分的情況。
二、開放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
隨著科技的發展,教育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為開放式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使課堂不再單一地使用教材。豐富的歷史知識單靠教材是無法完整地呈現的,因此教師可以依靠網絡為教學內容添磚加瓦,既可以由學生進行知識搜索,也可以由教師準備與教材相聯系的知識作為補充,這樣就可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也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例如在學習有關“新中國的外交”的內容時,我就先布置學生去查找我國成立以來歷屆的外交部長有趣的外交故事以及在進行外交時要需要注意的禮儀、禮節等,接著在教學過程中再重點介紹總理的外交手段,接著再引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這層層遞進的教學環節中,學生首先被有趣的外交故事吸引,然后被同志的外交能力折服,最后對如何維持中美關系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通過增加恰當的教學內容,學生學習到了教材里沒有的知識,把學生的學習動機放大,引導著學生參與到課堂中,枯燥的教材內容在課外知識的補充下,變得豐富起來,提升了教學效果。學生通過課外知識也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豐富了情感體驗,使學生更全面的發展,強化了學生的歷史素養,也提高了學生人文情懷。但是在選擇課外的知識時,要注意與教學內容有相連性,否則容易讓思維處于發展階段的中學生無所適從。
三、開放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的教學過程包含有復習———新課———鞏固———總結,這樣的教學過程具有一定的機械性,無法激發起學習的熱情,所以要學會開放教學過程,打破傳統,把課堂交給學生,開放學生的思維。比如把復習的環節改為學生自己總結討論環節,教師拋出問題由學生討論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看法,這樣既活躍了學生思維,同時又復習了舊的知識。例如《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一課的復習環節,我就為學生設計了討論的問題就是:“你認為俄國十月革命爆發的必然原因是什么?”“具有什么意義?”這兩個問題也是教學的重點,我把它們放在學習了教材內容后,目的是通過學生自己的總結、討論加深學生的理解,然后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然后再通過對問題的深入理解回顧本單元的另一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引導學生理解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誕生的實際條件。這一過程我是完全交給學生的,由學生主持討論的過程,也由學生互相評價,在課堂的最后我再做一個總結。開放教學過程,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當學生在表述自己觀點的時候,是利用思維活動把教材知識進行二次創作、整合、再次表達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過程,為學生成為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傊?,在高中歷史課堂,實施開放式的教學不能一味地放,要做到張弛有度,收放自如,這樣才能在開放的教學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開放的教學內容中開闊學生的視野,在開放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梢哉f開放式教學是當前教育的必然趨勢,它對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也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創新型人才做出有力的貢獻。
作者:張斌 單位:章丘市第一中學
- 上一篇: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師的轉變
- 下一篇: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