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學問題意識培養
時間:2022-01-24 03:59:27
導語:高中歷史教學問題意識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尤為重要。對問題意識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強學生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問題意識的有效策略,從而有效提高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問題意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
一、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意義
1.新課程改革的需求。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理念不斷深入及應用的基礎上,以往傳統教學中很多教學方式均發生轉變,不再提倡學生死記硬背,而是提倡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在教師對學生引導前提下,使學生能夠自主提出問題,并且自主對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傳統填鴨式課堂教學模式轉變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模式,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并且在學生積極參與的基礎上,可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問題意識,從而可對學生各個方面能力進行較好培養。
2.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創新已經成為必然要求及趨勢,因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需要對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不斷進行培養,從而使學生能夠具備自主創新精神及技巧,而問題提出在創新精神培養方面十分重要,所以在學生創新精神培養方面問題意識占據重要地位。在高中歷史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始終貫穿問題意識,從而保證為學生學習提供較好動力。另外,在學生具備問題意識的前提下,可有效突破自身思維限制,可更好活躍思維,這對學生創新意識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及意義。
3.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問題意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個人生存能力。在實際生活過程中,每天均會有各種不同問題出現,為能夠使這些問題得以解決,必須要不斷學習。因此,在高中歷史實際課堂教學中,在合理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基礎上,可使其更加適應社會發展趨勢,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生存能力得以提升,這對學生今后得以更好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及意義。
二、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策略
1.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對于傳統高中歷史教學而言,其主要內容就是向學生講解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并且利用大量習題對學生實行強化訓練,而在當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其要求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由學生獨立完成問題發現及探究,還應當積極引導學生,使其能夠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對自身良好知識體系進行構建,從而保證學生能夠較好了解知識,掌握知識。所以,在高中歷史課堂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能夠形成正確學習觀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問題意識,以保證學生的良好習慣能夠形成,對于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更好發現及探究,進而將問題更好解決,同時可在較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能夠依據問題表達自身觀點及見解。
2.營造良好的問題意識氛圍。在學生實際學習過程中,在保證學習氛圍和諧融洽的基礎上,可使學生具有安全感,并且能夠較好展示自身個性,使自身潛能得以較好發揮。在具備這種安全感的基礎上,才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會害怕有錯誤出現,這對學生放松思維十分有利,在此基礎上也就能夠更好發現問題及提出問題。當前,在很多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很多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往往不敢提出問題,這對培養其問題意識十分不利,所以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需積極引導學生,使學生對于自由平等重要性能夠在思想層面充分認識,同時保證正確教育觀念能夠得以形成,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平臺展示自我,從而使師生時間能夠進行較好交流,也就能夠使學生更好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及解決問題。
3.采用興趣生疑法教學。在學生實際學習過程中,興趣屬于重要動力,在學生對高中歷史具有良好興趣的前提下,也就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對問題進行思考及探究,使自身獨特觀點及見解能夠得以形成。比如,在對《鴉片戰爭》這一內容進行學習過程中,教師可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鴉片這一制作流程及人在吸食鴉片之后的悲慘情景,也就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悲憤情感。另外,教師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方面還可運用批判反思法,通過積極鼓勵學生,使其能夠善于提問,大膽進行批判,在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基礎上有效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在此基礎上合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同時還能夠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有助于學生更好發揮自身潛能。
總之,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大形勢下,教育教學改革也得以不斷發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及適應能力已經成為重要任務。針對當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實際情況,將學生問題意識培養作為主要目的,不但對學生創新精神培養比較有利,并且能夠使學生生存能力得以提升。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對學生不斷進行引導,保證學生對問題更好發現,并且通過有效探究解決,進而提升高中歷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屠寶?。绾翁岣邭v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學周刊,2012,(14).
[2]劉丹.問題意識在課堂中的運用———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4,(23):53.
作者:張書敏 單位:吉林省四平市實驗中
- 上一篇: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運用
- 下一篇:智慧城市歷史文化街區設計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