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賭博管窺論文
時間:2022-05-05 09:29:00
導語:歷史賭博管窺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宋元時期的禁賭律令之嚴,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但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有關賭博的專著頻出,賭博種類日益增多,賭博現象滲透到每一個階層,賭風日益昌盛。本文在綜述這種昌盛賭風的同時,并試圖探討其泛濫的原因。至于遍及民間的關撲現象,過去認識不夠,或只把它看作是一種單純的娛樂。作者在此認為關撲是一種明顯的賭博,其主要特征是賭物。
關鍵詞:宋元賭博賭風關撲禁賭
賭博,按法理學的解釋,是以金錢或財物作賭注,以營利為目的,通過各種形式的輸贏較量后,使賭注在參賭人之間發生轉移的一種行為。
賭博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源遠流長,據《古今圖書集成•博戲部雜錄》記載,早在先秦時期已較普遍。到秦漢時期,賭博的種類逐漸增多。此時,通稱之為“博”(或簙)、“博戲”、“博揜”等。唐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賭博現象更是滲入各個階層。賭博,作為專有名詞正式出現?!短坡墒枳h》中的《博戲賭財物》條,首次把“博”與“賭”聯系在一起,作為一個法律條文,這可視為賭博一詞的雛形。北宋蘇軾在一篇奏議中記道:“城中有開柜坊者百余戶,明出牌榜,招軍民賭博?!标淌庖嘤性~云:“家住西秦,賭博藝隨身?!辟€博一詞正式形成。到明清時期,各類賭博更加活動猖獗,被稱之為國粹的麻將(原稱馬吊)開始出現,并迅速彌漫全國,一些斗戲更是發展到高峰。鴉片戰爭后,一些西洋賭術諸如跑馬、輪盤賭、撲克等引入中國,使得中國的賭博文化更顯紛繁龐雜。賭博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在中國歷史上,對這種帶有病態的文化活動,歷代政府均出面加以制止。對賭博處罰最為嚴厲者,首推宋元時期,輕者罰金配遣,重者處斬。但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賭博的種類輩出,有關賭博的述作層出不窮。舉國上下,上起皇帝官僚,下至平民乞丐,紛紛參加。至于遼道宗晚年以擲骰來量彩授官,更是前所未有。
賭博,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至今影響頗深。但史學界對之一直重視不夠,宋元時期更是如此。查閱近年來的宋元史研究成果,僅有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中國賭博史》(蕭梅花、郭雙林著),和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8年出版的《黑白二十四史》(杜永明主編),兩書對宋元時期的賭博現象均有論述,但都局限于對當時幾部賭博專著的闡述。而有關專題論文,至今亦尚未發現。本文試就宋元時期的賭博活動進行較全面的探討,不妥之處望批評指正。
一、宋元時期賭博的種類
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在《打馬圖序》中曰:“夫博者,……且長行、葉子、博簺、彈棋,近世無傳者。若打褐、大小豬窩、族鬼、胡畫、數倉、賭快之類,皆鄙俚不經見;藏弦、樗蒲、雙蹙融,近世廢絕;選仙、加減、插關火,太質魯任命,無所施人智巧;大小象戲、奕棋,又唯可容兩人;獨彩選、打馬,特為閨房雅戲。”由此可見,宋元時期的賭博品種紛繁復雜,但多已失傳且難以理解。
考宋元時期流行的賭博種類,在繼承隋唐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其主要的賭博種類,按其用具的不同大致可分以下幾類。
1、球類賭
主要有蹴鞠、擊鞠和捶丸。宋元時期是中國古代球戲發展的一個高潮。承襲隋唐以來的蹴鞠和擊鞠,在這一時期得到興盛。尤其是蹴鞠,由于得到大宋皇帝的垂青,得以迅速發展,并傳入遼金。這種博戲類似于今天的足球,兩隊比賽以進球多者為勝。亦有二人、三人比賽,但不用球門,僅憑控球技巧取勝。擊鞠和蹴鞠類似,但擊鞠為騎馬擊球,類似于馬球。由于蹴鞠和擊鞠對抗性太強,宋元時期在其基礎上發明了一種新的球戲棗捶丸。這是一種杖擊球入窩的博戲。以擊球入窩所用杖數少者為勝。此項活動場地和人數限制不大,加上當時宋徽宗和金章宗的提倡,在士大夫中得到迅速發展。蹴鞠、擊鞠和捶丸本身是一項體育運動,但和隋唐時期一樣,這類球戲被用來賭博的現象在當時非常普遍,尤其是捶丸。元代出現的捶丸專著《丸經》,更是對捶丸賭法有詳細的規定。球類賭由于受場地、規則等限制,一般多流行于上流社會。
2、奕棋類賭
主要指圍棋和象棋。圍棋在這一時期得以繼續發展。而隋唐時期衰落的象棋,在這一時期獲得了重大的發展。由于兩宋皇帝大都喜歡象棋,尤以徽宗趙佶為甚,而且徽宗還用其擅長的瘦金體御書棋子。并據曹勛《北狩聞見錄》載,甚至在其被擄北去時,也未忘記帶上象棋。南宋時高宗趙構等帝王更是大力推廣。從而使得象棋在當時得到迅速普及。原來種類眾多的大小象戲(及象棋)在這一時期基本定型。這在現代中國象棋發展史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盡管在隋唐時期博弈開始分離。博戲進一步粗俗化,成為一種謀取財物的手段,奕棋則成為與琴、書、畫并稱的所謂雅戲。不過,這種博弈分離,在當時只是相對而言,但實際生活中弈棋賭從未中止,弈棋賭仍然是當時一種重要的賭博方式,且盛行于各個階層之中。如前李清照的敘述,就認為大小象戲(即象棋)、弈棋均為博戲。而南宋的洪遵則更是明確指出:“博之名號不同,其志于戲一也。然弈棋、象戲,家澈戶曉,至雙陸、打馬、葉子,視明瓊為標的,非圖則無以得仿佛?!碑敃r,弈棋賭流行于各個階層,文人士大夫等上流社會更是鐘情于此。
3、擲骰類賭
宋元時期,除了球類賭和弈棋賭外,還有很多種賭博方式。這里我們把需要擲骰子(及色子)的,皆歸為擲骰類賭。此類賭博品種主要有承襲隋唐的雙陸、彩選以及宋元時期新出現的打馬、除紅、響屟等。此類賭戲玩法各異,且復雜多變,但它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即均需要用骰子,另有枰(棋盤)、馬(棋子)、圖譜(根據所擲彩數的貴賤,決定進退的各種規則)、籌(參加者每人出相同數量的錢作為賭注)。很明顯,這類博戲均來源于三國時期的波羅塞戲和樗蒱。其中彩選,風靡各地,并有劉邠加以發展,著有《漢宮儀》一書。雙陸,雖有洪遵的《譜雙》問世,但因賭法繁雜,南宋時在中原地區逐漸衰落,但在遼金極為盛行。中原地區代之而起的是打馬、除紅、響屟。流行的打馬,由李清照對當時源于雙陸的幾種打馬進行精簡而成,并施以文采,附有專著《打馬圖》。而此時出現的響屟,玩法同打馬類似,但亦有用美女代替棋子在地毯上行走的玩法,則稱之為“肉棋”。宋揚無咎對之進行研究,著有《響屟譜》一書。至于除紅則是僅用四粒骰子和一份圖譜,不用棋子,簡潔易行,俗稱“豬窩”。元末明初時,楊維楨對此種博戲的骰彩重新立譜,撰有《除紅譜》一書。其中彩選和打馬至明清時期仍流行不衰。由于擲骰類賭,極為富麗,賭注較大,玩法相當復雜。除擲彩需憑運氣外,還需在行棋過程中斗智。顯然,這類賭戲是達官貴族、閑雅文士的專利。
4、斗禽蟲類賭
斗禽蟲這種古老的賭博方式,先秦時期即已存在。斗雞、斗鴨、斗鵝、斗鵪鶉、走馬、走犬及斗促織等在宋元時期都非常流行。其中源于唐朝的斗促織,在這一時期獲得迅猛發展,并有多部專著出現,尤以賈似道的《斗促織》影響最大,并為明清時期斗促織高峰的到來,奠定了基礎。由于這類賭戲不受場地、人員、賭注等限制,故在當時風行于各個階層,尤其是民間非常流行。
5、錢幣賭
宋元時期民間還流行直接用錢幣來賭。錢幣賭通常有兩種:一為攤錢,又稱意錢,辦法是隨手取錢幣若干,放入器皿中搖動,開時數錢幣,以四為盈數,其余數為零,一、二、三,押得者獲勝。《容齋五筆》曰:“今人意錢賭博,皆以四數之,為之攤?!绷硪环N為捻錢,又稱擲錢。“今人擲錢為博者,戲以錢文面背分勝負,曰字、曰幕?!弊帧⒛患凑娣疵?。這種賭博方式簡單快捷,主要流行于中下層社會
- 上一篇:歷史制度意義論文
- 下一篇:古代封建文化影響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