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主思想開端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8 05:26:00

導語:我國民主思想開端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民主思想開端研究論文

國內學術界談論民主,已經百余年了,可是至今沒有一個像樣的學術對話平臺。比如,民主的含義是什么?中國的民主思想開端于何時?大家還談不到一塊兒。有將言論自由當作民主的,有將領導者傾聽群眾意見當作民主的,有將反對父母包辦婚姻當作民主的……;有的說“民主與人類歷史相始終”,1有的說周秦以后的民本思想就是民主思想,有的說晚清洋務運動有了民族資產階級之后中國才有了民主思想……南腔北調,不一而足。

即使在民主傳統深厚的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對民主概念也進行了持續二十余年的辯論,結果是理性主義、烏托邦和理想主義的民主概念,被經驗的、描述的和程序的民主概念所取代,約瑟夫·熊彼特的概念被普遍接受。他說:“民主的方法是為作出政治決定的一種制度安排,在這種制度安排中,個人通過競取人民手中的選票而得到作出決定的權力?!?亨廷頓將這種程序性定義表述為:“民主政治的核心程序是被統治的人民通過競爭性的選舉來挑選領袖?!?遵循熊彼特的傳統,民主政治涉及到兩個維度,一是競爭,一是參與。用這個概念既可以評判現代民主,也可以考察古代民主。

筆者系心民主開端問題已經十余年,就材料、知識所及,略陳管見,難免貽笑大方。本文擬以熊彼特的嚴格概念為參照,將中國民主思想的產生發展,置于世界民主思想和制度的時空坐標之中,本著有幾分材料說幾分話的精神,作出假設:公元1844年以前上溯至新石器時代早期從農耕文明開始的中國歷史,均為君主專制時代。中國這數千上萬年的歷史中,既無民主思想,更無民主政體,是民主史前期。4《易緯》“上者專制,下者順從”5的表述,概括了中國的核心專制思想。所謂“原始民主”、“民主與人類歷史相始終”之類,不過神話而已。中國民主思想是外源性的。1844年春,福建布政使徐繼畬和美國新教傳教士雅裨理在廈門進行了歷史性對話,中國人始知以古希臘為母體的西方民主思想制度,始知通過競爭選民手中的選票取得合法性、創古今未有之局的美國共和政體和華盛頓。他5年數十易稿,1848年出版《瀛環志略》,推崇西方民主價值體系。1864年美國傳教士丁韙良譯惠頓《萬國公法》中譯本出版,創造了“權利”、“民主”、“君主”等民主話語體系。上述兩書分兩步,完成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國本土化,開創中國民主新思維。黑暗的皇家時代,出現公民時代的曙光。民主思想入中國,不過160年的短暫歷史。

徐繼畬和雅裨理的生平

徐繼畬(XuJiyu,1795.12.4-1873.3.30),山西五臺縣人,字健男,號松龕,早年師從將《石頭記》增補為《紅樓夢》的高鶚作八股文。道光六年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浮沉宦海43年,任編修,轉御使,直言敢諫,揭露貪官,指陳時弊。道光帝讀其《政體宜崇簡要疏》,“大感動,因召對前席,與談時事,至為流涕”,次日擢潯州知府。6鴉片戰爭中任福建汀漳龍道員,奮勇抗英。道光帝疊加召見,倚之為長城,戰后升任廣東按察使,處理戰爭善后事宜;1843年調福建布政使。五口通商章程初定,以“久任福建道員,曾任廣東臬司,歷辦夷務,素為該夷所信服”,成為欽派專員,專心經辦廈門、福州兩個開放口岸的通商通行事宜。7二十六年授廣西巡撫,未赴任,調福建。閩浙總督劉韻珂以病乞假,繼畬兼署總督。劉韻珂曾上奏:“是閩省夷務日形繁重,其得以無誤并可數年相安者,徐繼畬之力十居八九,臣實不敢掠人之美,以為已有也?!?1848年版《瀛環志略》中,介紹了民主化浪潮風行歐洲、南北美洲許多國家的重大史實。1850年春道光帝逝世,咸豐帝登位,福州巨紳挑起神光寺事件,總督劉韻珂、巡撫徐繼畬均不安于位。次年春被召回京,內貶為太仆寺少卿,即“副弼馬溫”。1852年上《三漸宜防止疏》,勸咸豐勿大興土木,勿耽于女色,勿偏聽偏信。咸豐上諭:“意深辭婉,置諸座右,時時省覽,可當箴銘?!?未經考差,授四川鄉試正考官。吏部追論繼畬在閩撫任內軍臺犯官逃脫未報,請議處,罷官歸里。其《瀛環志略》在中國因此不甚流行;日本則一再翻刻,普及到一般讀書人之中,大有助于其明治維新。太平軍北伐,命繼畬督辦上黨防堵。事竣后主講平遙超山書院以自給。其間研讀《后漢書》,探索歷代皇朝周期性盛衰的規律,有批語兩千余條、十余萬字。同治元年回民、捻軍起義,又命督率官紳總辦山西各府州團防。四年(1865)兩宮皇太后命驅其入京,十月,以三品京堂候補,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五年總理衙門重印《瀛環志略》,“中外奉為指南”,六月補授太仆寺卿。10六年正月任總管同文館事務大臣,即中國現代第一所高等學校的首任校長,中國現代高等教育進入初創期。他與總署王大臣推出激進的同文館改革計劃,因倭仁等守舊派的阻撓而受挫,日歔欷不自得。11同年秋,美國第17任總統安德魯·約翰遜和國務卿西沃德請著名畫家普拉特制作了一幅斯圖爾特的華盛頓畫像的復制品,由駐華公使蒲安臣將這幅畫像贈送徐繼畬,并舉行贈送儀式,蒲安臣熱情洋溢致辭,最后說:“蓋為我國之民所敬仰而深慕者,獨有兄臺一人而已!”徐繼畬答辭稱:“因思貴國中華盛頓首建奇勛,創為世法,以成繼往開來之功,其必傳于世無疑也!”一如既往地贊美美國的制度創新,預言民主制度在時空上的適應性和生命力。12七年,為美國新教傳教士、同文館教習丁韙良編的中國第一部系統自然科學聲光電化著作《格物入門》作序。八年二月(1869.3)以老病乞休,奉旨以二品頂戴致仕。同治十二年值繼畬中舉60周年,奉旨準其重赴鹿鳴宴,以惠耆年,并賞給頭品頂戴。同年卒。美國學者稱他為世界公民,而他意識到自己畢竟是大清的奴才,曾在給咸豐的奏稿中調侃:“奴才生平沒有出息,不會賺錢,單愛墳前立的那個石頭,刻上些兼滿、蒙、西洋三體合成的那唐古忒的些字,甚是別致?!?3

雅裨理(DavidAbeel,1804.6.12—1846.9.4)祖籍阿姆斯特丹,生于美國新澤西州新拔蘭士威城。1823年畢業于該城皇后學院,立志獻身傳教,入新拔蘭士威神學院就讀。1826年畢業后到紐約雅典村任牧師,肺、心等病從此困擾終生。1828年到西印度圣約翰島布道,次年回紐約。適有美國在華貿易商人奧利芬特得知廣州有美國海員之友傳道會的籌設,鼓勵雅氏前往工作,捐助他一年生活費用。雅氏與裨治文牧師(ElijahC.Bridgman1801-1861)于1828年10月14日乘羅馬號前赴廣州,次年3月25日抵華,二人成為美國第一批來華教士。其時西方首位來中國大陸新教教士馬禮遜(明末即有荷蘭新教教士到臺灣)正在澳門、廣州,對兩位美國教士至為熱誠,并介紹華人教士梁發相助。雅氏身體欠佳,未及一年就轉赴爪哇巴達維亞(雅加達),獲英國教士麥都思(Walter.HMedhurst1796-1857)接待,深受麥氏感動,并隨麥氏學習華文及閩南方言。1831年6月到新加坡,與英國湯雅各牧師乘船,到曼谷傳教,以派發宗教書冊和醫療藥物接觸華人,及暹羅官員、親王、僧正。1832年返新加坡,到馬六甲,英華書院的教育、翻譯、印刷成就,使雅氏深受鼓舞。雅氏因病于1833年5月離新加坡回美,途經英國、法國、瑞士等地,均到教會訪問。1834年返紐約,成為首位自東方回國教士,深得各教會熱烈歡迎,應邀前往各神學院、禮拜堂、婦女團體演說,言論轟動一時。雅氏1838年10月17日與應邀任澳門馬禮遜教育協會學校校長的勃朗牧師(SamuelR.Bromn1810-1880)再度來華,次年2月到澳門。逢林則徐廣州禁煙,雅氏與裨治文、伯駕、衛三畏等美國教士留在澳門,藉機學習華文。中英爆發戰爭,1842年2月7日,雅氏與美國圣公會的文惠廉(WillamJ.Boone1811-1864)乘船沿岸北上,24日抵達廈門鼓浪嶼,曾到同安傳道。6月文惠廉的妻子、麥拔萊夫婦、甘明醫生(WillamH.Cumming)同到廈門。廈門官員宴請了這些外國教士。11月美國長老會的合文(JamesC.Hepburn1815-1911)也來廈門,后到日本,是日本假名拉丁化的首創人。雅氏1843年10月到漳州漫游。1844年1至2月,擔任英國駐廈門領事記里布的翻譯,與徐繼畬認識并多次對話。同年5月又與徐氏促膝交談。這年秋、冬,他兩次到香港調息,又返廈門。11月到金門勘察。同年夏,獲新澤西樂澤學院頒贈榮譽神學博士,表揚他在中國傳教的成就。因病情惡化,于1844年12月9日離廈門。次年1月從香港啟程,4月回美國,于1846年9月4日病逝于他的出生地。2004年是他誕辰200周年。14

廈門對話的歷史記錄

160年前,徐繼畬在與英國駐廈門領事記里布談判的場合,認識了“西土淹博之士”雅裨理,進行了歷史性的廈門對話。自稱“曾為史官”、有地理考證愛好、又因鴉片戰爭中西方和中國的強弱懸殊而深受刺激的徐繼畬,與雅裨理這位西方學者、旅行家的連續對話真是天緣巧合,雙方對此均很珍視。雙方的原始記錄,及事后不久的中英文出版物,又幸運地保留至今。

1997年,美國麻省大學龍夫威教授,帶領筆者到雅裨理母校新拔蘭士威神學院NewBrunswickTheologicalSeminary,在康斯菲勞德院長(Dr.NormanJ.Kansfield,President)和圖書館長布拉克女士(Mrs.MarshaJ.Blake)接待下,有幸獲觀雅裨理1843年至1844年的日記本原件,以及雅裨理帶回美國的袖珍中文手寫本《金剛經》等遺物。布拉克女士還應請寄來雅裨理日記復印件,并不辭辛勞做了部分譽清。雅裨理這些日記在匆忙中寫成,文意不太連貫,卻是這次歷史性對話的原始記錄。謹將有關部分識別、翻譯如下:

“(1844年)1月27日為了交涉平常事件,一位欽派專員來到廈門,他的目標是確定外國漫游者的活動范圍的界線,以防止他們侵犯內地。第一個計劃是把外國人限制在廈門的幾條街道內。這種待遇是不友好的。但在另一方面,英國領事提出了一個內地旅行日程,并拒絕聽從更大的限制范圍,他逐步擴大了他的范圍。在交換了一兩件文件,并經過親自或由人的多次訪問之后,他(指徐繼畬)逐漸離開了此前已經展開的話題。

我們多次見到閣下。他是我見過的中國高級官員中最愛尋根究底的人。在他詢問了我們許多關于地理和各國情形的問題后,我們提出,帶一本地圖集來,盡我們所能地給他說明情況。對此他欣然同意。我們與他通過一兩個小時,給予他世界上重要國家的概要觀點,而且這些事實是我們竭盡全力想要提供給他的。

他已經在他的一本歷書中,夾了一些自制的地圖,這些是我們給出去的,在里邊有基督教的偉大真理。他顯然很看重這些。他詢問耶穌誕生的國家。我們許諾,贈送他一些基督教書籍,并且在昨天為他打包了一件包裹,其中包括新約全書和我們的幾本最好的書籍。

“1月29日在付出許多勞動和耐心之后,我們終于在廈門獲得可以做小禮拜堂和醫院的兩座商行。大約一星期之前,甘明醫生轉移到這個地方開始他的業務。其中一所,好像量體裁衣一樣合適。合文醫生和我用一天的部分時間忙于各自的約會,昨天小禮拜堂開放,大約70人與我們一起禮拜真正的上帝。我們十分感激這一進步,并且謙恭地希望神圣的祝福會注意我們的努力。

“2月19日昨天(星期天),是中國的新年。今天,我們與滿清官員進行新年聚會。當款項分批付出后,在協商好外國人的住處之前,欽派專員未能返回省城。他說,鼓浪嶼不是一個問題?;实垡呀浗抵?,允許外國人逗留在那里,并將給予他們廈門及附近的任何地方?!?/p>

我們對欽派專員的訪問,令人特別心滿意足。他說他已經讀了我送給他的基督教書籍,并請教某些事情的數據。他想弄清楚約翰是耶穌的教師,還是信徒——混淆了施洗約翰和心愛的信徒。他詢問叛徒猶大為什么還和12使徒數在一起,為什么建筑物上必須貼上彼得拒絕他的(圖案)。他談起斯蒂芬、保羅、亞伯位罕,還詢問關于猶地亞——耶路撒冷和拿撒勒。他表現出已經理解耶穌是上帝的化身。他的問題思路精確,許多意見迫近真理。他身邊那位年輕人,是一位罕見的語言學家,他可以在瞬間理解任何意思,然后轉譯成官方口頭語;我們的交談是很鼓舞生氣的。

“(2月)20日每逢假日,建筑物差不多連續兩三次被喜悅的人們填滿。在用一個上午與來到這里的人交談后,我們訪問了韓紅(音),他是很友好往來的清朝官吏之一。他說專員正在忙碌地閱讀我們給他的基督教書籍。也許是神圣的精神開啟了他的眼睛,在他們看來感到非常驚奇。我希望能從他那里聽到反駁的意見。他嘲笑那些謬論,對我演講中指出的、他聽到的關于自然的偉大真理,顯示出信仰。我和他之間的交談,令人極其滿意。

“(2月)29日與欽派專員呆了近3個小時。在我贈送他一本地圖集之后,他已經制作了六到八幅地圖,并希望我給他說出各個不同國家的名字。我們的許多讀音他們全不知曉。的確,兩種語言之間的差別真是相差十萬八千里。你在他們追蹤我們的語言目標和他們真實摹仿的發音之間,幾乎不能描繪一個共同之處。英格蘭德變為“英格賴特利”——佛郎西是“潑蘭賽”,——羅剎是“俄羅叟喝”。

“3月26日拜訪了一位第一次在專員身邊遇到的人,他已經閱讀了我們的書籍。他說,這些書籍是違背中國法律的。

“5月13日欽派專員再一次有時間處理機密事務。我付出一下午時間給他進行地理知識教授。我和他一起專心探究。他制作的地圖是很準確精密的佳作。在他視野中,十分看重的是世界的概要的觀念——疆域、政治重要性、商業貿易,尤其是與中國的貿易——相比其他平常國家,他對英吉利、米利堅、佛郎西的知識,予以最深切的特別關注。”15

臺灣中央圖書館特藏室,藏有徐繼畬《瀛環志略》最初手稿——《瀛環考略》第一稿全套圖文連封面100頁(每頁雙面)。去臺灣的方聞先生生前將此稿本復印,寄回家鄉的五臺縣徐繼畬紀念館。第1頁寫道:

“道光癸卯冬,余以通商事久駐廈門,米利堅人雅裨理者,西土淹博之士,挾有海圖冊子,鏤板極工,注小字細如毛發,惜不能辨其文也。暇日引與晤談,四海地形,得其大致,就其圖摹取二十馀幅,綴之以說,說多得之雅裨理。參以陳資齋《海國聞見錄》、七椿園《西域聞見錄》、王柳谷《海島逸志》,泰西人高厚蒙求諸書,題曰《瀛環考略》,未得其詳,故名之曰略也。中土之山經地志,代有撰述,其書充棟。至於方域之外,文士亦多卮言,然其說恢譎,其文瑰異,考之事實,或不盡然。泰西人工於泛海,數萬里一葦可航,所至輒繪圖而歸,故其圖頗為可據,非盡如博望之鑿空也。方今圣澤覃敷,海外諸國鱗集仰流,帆檣萃集,其疆土之廣狹,道里之遠近,任邊事者,勢難已於咨詢。此說雖略,聊以為嚆矢云爾。

甲辰秋七月山右徐繼畬識”16

從這段題識判斷,此稿完成于1844年。對美國獨立戰爭后,推舉統領(州長)、總統領(總統)的過程,繼畬作了興趣盎然的記載:

“兀興騰既得米利堅之地,與眾議曰:得國而傳子孫,是私也。牧民之任,宜擇有德者為之。分其地為二十六部。每部正統領一,副統領一,以四年為任滿,集部眾議之,眾皆曰賢,則再留四年(八年之后,不準再留)。否則推其副者為正。副或不協人望,則別行推擇。鄉邑之長,各以所推書姓名投匭中,畢則啟匭,視所推獨多者立之?;蚬倮?,或庶民,不拘資格。退位之統領,依然與齊民齒,無所異也。二十六部正統領之中,又推一總統領,居於京城,專主會盟戰伐之事,各部皆聽命。其推擇之法,與推擇各部統領同,亦以四年為任滿,再任則八年。自兀興騰至今,開國六十馀年,總統領凡九人。今在位之總統領,勿爾吉尼阿部所推也?!?/p>

按,兀興騰,異人也。起事勇於勝廣,割據雄於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為公,骎骎乎三代之遺意。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余嘗見其畫像,氣貌雄毅絕倫。嗚呼!可不謂人杰矣哉?!?7

上述記載和評論,抓住了通行世界的民主政治程序的選票、競爭、參與、任期等本質特征,盡管他沒有把“各以所推書姓名”的那張紙叫做選票。寫了刪,刪了加的“幾于天下為公”六字,智慧地實現了西方民主思想和中國傳統思想的接軌。這就充分表明他成功地為中國引進西方民主思想的價值體系。

香港李志剛牧師注意到,《瀛環志略》仍舊保留上述按語,只是將“兀興騰”改為“華盛頓”。徐繼畬撰寫《瀛環考略》之前,裨治文于1838年已出版《美利哥合省國志略》,1844年梁廷枬撰《合省國說》,兩書均譯稱“華盛頓”。足見徐繼畬撰寫《瀛環志略》之時,論及美國民主政制及對華盛頓的贊詞,實非參引他書,而是從雅裨理牧師直接傳授。18

1832年5月裨治文在廣州創刊并主編的英文月刊《中國叢報》,出版長達20年,全部20卷保存在中外多家圖書館,是研究鴉片戰爭前后中外關系的重要文獻。該刊于1844年5月號選登雅裨理從鼓浪嶼寄出的1843年11月至1844年3月的日記。這段時間內,除2月29日的以外,關于與徐繼畬及其部下接觸的日記都刊登出來,經過增刪,文意更加連貫,限于篇幅不再征引。

接替裨治文主編《中國叢報》的衛三畏(SamuelW.Williams1812-1884),在1851年即該刊的最后一年發表評論,用25頁篇幅,詳細分析了《瀛環志略》的內容和意義。他贊揚徐書是“沿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并提出,徐繼畬已經充當了中國現代世界觀的創造者和宗師的歷史性角色。衛三畏在評論中追記徐雅廈門對話時說:“他于1844年1月到達那里,通過水師提督、艦艇軍官和其他官員,聽到許多關于停留在那里的外國人的情況。也許他在這時,已經計劃撰寫他的著作,因為雅裨理牧師談起他時曾說,‘他是我迄今見過的中國高級官員中最愛尋根究底的人’;雅裨理在同時的日記中寫道,他曾向徐繼畬提供過地圖和地理資料。同年5月,徐繼畬再次來到廈門。雅裨理用一個下午的時間和他面對面交談,給了他更多地理和歷史的知識?!谴蠓胶陀押玫摹篷岳硐壬谌沼浿袑懙溃骸斘冶M力而為之后,顯然他已經獲得相當可觀的知識;然而,徐繼畬如饑似渴想了解的是世界各個中央王國的真實狀況,這遠勝過他對天堂真理的追尋?!毙l三畏顯然利用了雅裨理寄給《中國叢報》的日記底稿。19

衛三畏對徐繼畬的印象是如此之深,以致此后若干年,他在修訂關于中國的不朽報道、19世紀在美國有相當廣泛的關心中國的讀者的《中國總論》時,至少四次提起徐繼畬。衛三畏書中說,徐是鴉片戰爭以后,“沿海官員中能夠看到其結果很可能是持久的和嚴重的”“少數幾個富有思想的人”之一。他“比他們在京城的上級能更好地領悟,‘西洋人’在五個開放口岸的出現,對(中國)輸入了持久的勢力”。衛三畏引證說,徐繼畬是在廈門接待美國傳教士雅裨理、文惠廉以及甘明博士的地方官員之一。徐“到他們的住處,在這里,他們就有機會回答他關于域外國土、風俗習慣的理性詢問”。20

東方伽利略也是東方盧梭

中國的專制時代,是臣民被專制君王和孔丘、朱熹之流牽著鼻子走的時代,政治話語體系可以用“專制話語體系”來概括。尤其是12世紀之后,由宋元明清歷代帝王推崇,朱熹的《四書集注》取代了《五經正義》的首要地位,成為官方主流意識形態,執中國思想界牛耳達六七百年,將中國帶入東方中世紀。朱學的惡劣影響,至今未得到應有重視。早在明末耶穌會士東來,中西方發生實質性的文化交流初期,士大夫在長期專制重壓下形成的不良心理,就為借鑒世界政治文明成果造成巨大障礙。利瑪竇(MatteoRicci,1552-1610)指出:“因為他們不知道地球的大小而又夜郎自大,所以中國人認為所有各國中只有中國值得稱羨。就國家的偉大、政治制度和學術的名氣而論,他們不僅把所有別的民族都看成是野蠻人,而且看成是沒有理性的動物。在他們看來,世上沒有其他地方的國王、朝代或者文化是值得夸耀的。這種無知使他們越驕傲,而一旦真相大白,他們就越自卑?!辈⒄f:“從遠古以來,君主政體就是中國人民所贊許的惟一政體。貴族政體、民主政體、富豪政體或任何其他的這類形式,他們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聽說過?!?119世紀初馬禮遜等新教傳教士來到中國大陸和南洋。從1810年代,新教傳教士在南洋和廣州等地印的中文出版物如《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上面介紹了英、美、法民主制度和“自主之理”,有如東風吹牛耳,未見中國有接受、響應之人(幫助他們翻譯出版這些讀物的梁亞發、梁進德父子可能是最早接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中國人,但有待史料證明)。這些傳教士的苦惱在于,他們長期找不到明末徐光啟那樣的接受他們的學術以至宗教信仰的高層人物。因而鴉片戰爭前新教傳教士的這些出版物在當時的實際影響究竟有多大?值得懷疑。在今天來說,充其量只有學術研究的價值,不過是中國人接受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序幕。魏源及其《海國圖志》的思想局限性,周振鶴博士1996年《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紀念徐繼畬誕辰二百周年》一文已經有詳細論述。即使到21世紀的今天,情緒化地對待中外關系的“民族主義者”仍大有人在,他們將外國人稱為“鬼子”、“夷狄”而毫無歉疚。自由思想、獨立人格仍是稀世珍寶,臣民意識、奴才思想,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億萬人之中。

在勇猛借鑒世界政治文明成果的恢宏氣度方面,徐繼畬不僅超越同時代士大夫,也超越時下許多人,是一個很另類的“異人”。筆者試圖從徐繼畬編輯的、1848年與《瀛環志略》同時刊刻于福州的其父徐潤第《敦艮齋遺書》,破解徐繼畬的奇異思想。

徐潤第(XuRundi1761.10.8—1827.11.6),少年穎悟,對朱熹啟蒙讀物《敬齋箴》產生懷疑。師從五臺縣令王秉韜,研讀王陽明編《大學古本》。乾隆六十年中進士,與高鶚會試同年,又同官內閣中書,論文最相契。歷任儲濟倉監督、湖北施南府同知等小官。專主良知,見諸躬行,宦游20年后,重操授徒舊業。道光七年秋,病逝于介休縣富商侯家的私塾。繼畬評價父親“生平於儒先之書讀之殆遍,旁涉道藏、內典、壬遁風角。中歲專心學易,前后近四十年,剡精造微,所讀儒書皆以易象證之,一一吻合?!?2繼畬不能明言的還有,潤第畢生打破朱熹《四書集注》,“處處背注”,“正言直指,無所避忌”;23兼容并包,智周無外,借鑒西方文化,熔氣學、易學、心學于一爐,根本否定執牛耳達六七百年、用做八股取士標準、將中國帶入東方中世紀的官方主流意識形態——存理滅欲、奴化教育的朱熹理學,倡導心靈自由、獨立獨行、與天為徒。試以天論、人論、知論的三分架構介紹其學術。

潤第的天論,是一元論的氣本論。他學習耶穌會士傳入的天文學,反對朱熹的理本論:“朱子不識天。天者,氣也。氣豈但實在山中,凡物之中莫不有氣,即莫不有天。天之所以體物不遺也。……朱子豈即以蒼蒼在上者為天耶?由此觀之,則孔子之以氣言天也,明矣。自有明以前,推步多差。自西洋人來,而時憲之精,超絕千古,其言天者精也。天者,渾淪一氣,其大無外。其中成形之大者,日、月、地三物而巳。”“六合之內,充塞流行,貫徹萬物,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者,只有一氣耳?!薄疤珮O圖,空虛者也。故人不敢填實。伊川以道實之,朱子以理實之,蓋謂道理實而無形,不空而空,不虛而虛,可以還太極之面貌耳。殊不知天地間無空虛,凡所謂太空、太虛者,皆氣也,以其清和之極,既不可見,亦不可觸,謂之空虛,非無物也。借令兩間有針鋒芥子許無氣之處,久而久之,覆載亦有崩陷之虞矣。無物之空虛,所謂妄也。此說惟西洋之明天文者言之最鑿?!?4

潤第的人論,是“人者天之心”、獨立獨行的人本論。他認為:“我性命於天,我即天也。”言外之意,貴為天子的皇帝,與常人一樣,皆為宇宙的產物,與常人平等?!叭苏?,天之心也。人即天也。我者,千萬人中之一也?!薄叭艘詺鉃轶w,便是以天為體。視聽者,氣之靈也,即天之靈也。”“心者,氣之所結也。五臟皆氣之所結,而心尤氣之靈者也。心之自然而惻隱羞惡者,性也。性之自然而喜怒哀樂者,理也。就其自然處言之,則曰天性、天理?!彼槍χ祆涞呐逃?,拈出“獨”字加以闡發,主張“其量與天地同大”的獨立人格:“獨者,道心之本體也,惟精惟一,毫無染雜,故獨;合天地萬物為一體,更無一物足以對待,故獨?!舻谝浴氈b之,須防看小了規模,掂輕了分兩。”他針對“明天理,滅人欲”的謬論,提出“人欲即是天理”?!靶螝庵叨鵀槿???鬃釉?,仁者,人也,此以知形氣之不惡也。孟子曰,仁,人心也,此以知人心之不惡也??鬃釉唬矣?,子欲善,己欲達,已欲立;《書》曰,俾予從欲以治:此以知人欲之不惡也。……自(朱熹)《中庸·序文》以人心為形氣之私,為人欲之私,而曰,人心每聽命焉。‘聽命’云者,使不得行也,置之不用也。而欲仁、欲善、欲立、欲達、欲治之義,仁者人也之義,仁人心也之義,踐形養氣之義,一時皆廢矣。”25潤第《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說:“世之人每思絕欲存理以為道,而卒苦於欲之不可絕。君子謂是為不知道也。夫婦一倫,所謂大欲所存者,第授之以節,而天則見焉(所謂衽席之上,天命流行也)。端造於此,欲之所在,正理之所在,從欲從理,不分兩事。其於道也,有秩然者矣。世之人又欲抑氣伸理以為道,而恒苦於氣之不可抑。君子亦謂是為不知道也。夫婦一倫,所謂二氣相與者,乃觀其所感而神應妙焉。端造於此,氣之所流,即理之所流,行氣行理,止此一機。其於道也,有沛然者矣?!?6

潤第的知論,是拋棄儒家道統,敦艮背,爭自由,以虛受人,兼容并包,智周無外的空靈法界?!哆z書》第一頁就開宗明義:八卦中的坎卦為人和人心的定位。人心是大體,肉體四肢是小體??藏允且魂柧又校欢幧舷戮惺?,是不自由之象;愛自由是人的天性,經過奮斗,轉到艮卦,一陽升到二陰之上,心靈就自由了,光明了:“天與人以大體,不能不予之小體以載之,而載大體者,反致累大體。耳目口鼻四肢之欲梏之,反覆,而心之存焉者,寡矣。是亦天之所無如何也?!篌w之被累於小體也,以其陷於形器,如水為岸束,曲灣轉折,不能自由。艮之為象,一陽止於二陰之上,以尊臨卑,則向之拘束大體者,莫不俯而聽令焉。孟子曰,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又天之所以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與由乎天,立由乎人。人事無窮,而此為先?!幇店柮?,乾純陽而坎得其中氣,全乾之明屬之矣,是謂明德。初、上兩(陰)爻,氣之拘也,物之蔽也,超乎兩陰則明矣?!抟魂栔轨抖幹希潇o如山,不但能明,且能常明而不遷,是為明明德。故艮之彖傳曰,其道光明?!薄氨痴撸缘刂婢骋?。其境《大學》以一言狀之,曰明,又以一言贊之,曰至善……止於至善者,艮其背也。艮其背者,其道光明?!薄叭诵谋倔w,虛而已矣。唯虛故明,以其無蔽也;唯虛故靈,以其無障也。至虛之地,不但安不得欲,并‘理’字亦安不得。聲色貨利,凡情則爾,大賢以下,豈有是哉?意必固我,只是一‘理’字作祟耳。自伊川以太極為道,晦庵以太極為理,於是人心中空明法界,重安一層道理在內,而人乃苦矣。境遇與愿違,所安道理,硬要去使,使上則壞事,使不上則疚心,無適而可。吾人只奉一句,以虛受人可也?!彼靶χ晔刂鞂W的“椒目之儒”,暢游于中外知識的海洋:“《易》者,五經之原也,三教之本也。不窺易理,莊老之書,西方之書,儒家之書,皆不可讀,以其游談無根,無天地法象之可據也。噫!脫氣言理,蔽也久矣!”27潤第用的“自由”一詞,未見于宋元人注《四書五經》?!抖Y記·少儀》“請見不請退”,漢鄭玄注:“去止不敢自由”?!白杂伞背霈F在1848年出版的《敦艮齋遺書》第一頁,數十年后自由思想大行其道。二者有無聯系?值得探討。

潤第繼承陸九淵、陳白沙、王陽明的反理學傳統。他的人生楷模,是不食專制皇糧、直斥宋儒為“奴儒”的傅山(1607—1684):“白沙由靜虛得手,實非朱子之學,然不敢顯駁(朱熹)《補傳》,第曰“何用窺陳編”而已。姚江乃顯駁之,然集朱子晚年定論,不忘欲同之意。兩夫子非騎兩頭馬,誠以世之服朱已久,久則難變,姑為委曲接引之計耳。自后孫夏峯、湯文正師徒罔不皆然。惟顏習齋、李恕谷師徒,昌言駁之。然顏李之學,全然駁去心性之談,而專尚六藝,主於事功。用其教者,卒歸伯道,一轉而為法術,再變而為詐力,其教不足稱也。以上所說,皆不能脫道學習氣,皆要嗣孔孟,皆要辟異端。若夫孔孟、異端之兩忘,斬盡名根、化盡俗氣,四面無倚,獨立獨行,與天為徒者,吾於傅青主先生見之而已矣?!?8

潤第去世后,時為翰林院庶吉士的繼畬丁憂在籍27個月,編成《敦艮齋遺書》共17卷,約20萬字。繼畬精心建構了全書結構。潤第思想歷程是破朱學,立氣學、易學、心學;繼畬在表述父親思想體系時,是先立后破,采用倒金字塔結構,如前所引,他將父親心學的宗旨,放在第一卷第一頁,對人心在宇宙中的地位做了定位,揭示出追求心靈“獨立”、“自由”、“光明”是人生第一要義。盧梭《社會契約論》第一卷第一章第一句的“題旨”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當人民被迫服從而服從時,他們做得對;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時,他們就做得更對?!北R梭論證的不外兩點:自然權利論,人民主權論。以前譯作“天賦人權”。徐潤第《敦艮齋遺書》的卷首,也有“自由”、“梏”、“天與”等關鍵詞。這表明:一、東西方哲人關注著同樣的人生大問題;二、徐繼畬在他編輯的父親這部遺著付梓時(遲至1848年),對以盧梭這篇名著為理論綱領的法、美民主革命的真諦,已經有了較深入的理解。29

《敦艮齋遺書》與《瀛環志略》,是互相輝映的雙璧,甚至可以說,《敦艮齋遺書》是體,《瀛環志略》是用?!抖佤摭S遺書》對朱學的否定,等于挖了中國古典政治思維的一大祖墳。如果不讀《敦艮齋遺書》,就不能了解《瀛環志略》的政治哲學底蘊。繼畬在福州同一書鋪同時出版這兩部著作,似有深意。潤第的這部與朱熹的所謂“正學”較勁的著作出版,也有一定火候。乾隆末年出了空前貪污大案,國運由盛轉衰,用做八股取士標準和奴化教育的朱學,被深入思想者視為罪魁禍首,話語權也隨之削弱。1831年上書房總師傅湯金釗的序言,竟敢揭示此書的反朱學傾向:“廣軒徐先生,博綜群書,精研《周易》,著《敦艮齋遺書》十七卷,深有得於周子主靜之傳,溯其源於艮背,默契心融,旁推交通。謂孔、孟、《詩》、《書》言性言天,以氣不以理,辨后儒分理氣為二之非;謂主敬之說,或誤會而操持太嚴,反失靜之本體,明周子主靜之善。之二說者,最有益於后學?!睖蚶渎渲鞂W表明,絕對專制主義政權及其意識形態,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30

徐潤第、徐繼畬父子,可算是19世紀中國卓而不群的獨立自由思想家。繼畬繼承父親上述學西方、反傳統的思想,是他接納西方民主思想的根本思想基礎。早在1867年紐約時報就高度評價徐繼畬是東方伽利略,說他是東方盧梭也決非過甚其辭。20世紀中國一位學者型書畫家、有濃厚民主底色的無黨派人士董壽平先生1995年致信中共山西省委書記稱:“茲因吾晉忻州地區五臺徐繼畬先生的學問事業,為世所稱,一百年前首先接收宣傳西方文化,并著重贊揚華盛頓及美國民主制度,著有《瀛環志略》一書,實為東亞贊揚民主的先驅者。在日本明治維新江戶時代,即將徐公著作翻印,從而對日本明治維新傳播了影響。我在日本,與該國政界人物談起,無不贊揚?!?/p>

《萬國公法》與民主話語體系的形成

在廈門對話之后20年,美國傳教士丁韙良譯惠頓《萬國公法》(theElementsofInternationalLaw,byHenryWheaton1785-1848)出版,在徐繼畬引進西方民主價值體系之后,又構筑了民主的話語體系。

咸豐登基,起用對外強硬派,企圖改變南京條約確定的中外關系格局,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中國又挨了痛打。即使內亂外患,連皇帝都被趕出北京,死于承德,仍是一片頌歌:“咸豐皇爺坐北京,五谷豐登賀太平。風調雨順民安樂,各國進貢京都城。”31然而主政的兩宮皇太后和輔政的恭親王的共識則是:“庚申之變,創鉅痛深”。于是改弦更張,有了同治中興即自強運動。被稱為“洋務內閣”的總理衙門即總署,推出一系列改革政策。

總署急于了解國與國之間的游戲規則,1863年文祥請求美國駐華公使蒲安臣推薦國際法著作。駐于上海由中國同事協助,翻譯美國哈佛大學惠頓的《國際法原理》的美國長老會傳教士丁韙良(W.A.P.Martin字冠西,1827-1916),于是被調到北京。在恭親王等督導下,此書由陳欽等刪改,確定書名,總署資助了500兩銀,于次年鉛印出版。書名頁顯示:“萬國公法,同治三年歲在甲子孟冬月鐫,京都崇實館存板”??偸鸫蟪级投∈嫌讶?、寧波張斯桂分別作序。從董恂序可知,此書面世于這年臘月即1865年春。可能是鉛印本不適合宮廷的閱讀和審美,隨后又有木刻小字本和聚珍大字本出版。此書白紙聚珍版大字本,開本大方,鐫刻刷印尤其精美。

在《萬國公法》翻譯過程中,總署就將此書作為外交指南并取得效果。1864年俾斯麥正與丹麥開戰,普魯士新任駐華公使李福斯于這年來到中國,發現大沽口有三艘丹麥商船,他當即命令把它們作為戰利品捕獲??偸鹄妙I海概念和中普條約的有關條款抗議普魯士將歐洲爭端帶到中國來。恭親王拒絕接見普魯士新任使節,責怪他以這種方式開始他的任期。事件最后成功解決,李福斯釋放了三艘丹麥船,并賠償1500英鎊。32

對只知道惟一君主政體的中國君臣來說,《萬國公法》的副作用,就是輸入了民主憲政思想,并創造了在專制語言環境中頗有生命力的“權利”、“君主”、“民主”等民主話語體系。

惠頓原書分四卷十二章,551節,700多頁。據曹廷杰《萬國公法釋義》稿本統計,丁譯分四卷十二章二百三十一節,標目二百九十有五,79193字?!暗谝痪恚尮ㄖx,明其本源,題其大旨”介紹歐美國際法學派時說:“海付達,日耳曼國名公師也。……海氏以公法分為二派:論世人自然之權,并各國所認他國人民通行之權利者,一也;論諸國交際之道,二也。今時所謂公法者,專指交際之道,可稱之曰‘外公法’,以別于各國自治內法也?!?3書中3次出現“人民權利”,77次出現“權利”,56次出現“主權”?;蓊D原書“Humanrightsingeneral”,丁譯為“世人自然之權”。丁韙良在后來的同類著作中說,他對權利等詞的創造是頗費苦心的。中國古代,惟有帝王一人受命于天,是權力的主體,億萬臣民均為權力的客體?!盾髯印駥W》說:“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鹽鐵論·水旱》說:“罷鹽、鐵,退權利”。34但這些“權利”的含義,與西方民主思想家揭示的人民的“自然權利”截然不同?!度f國公法》傳播的“人民權利”學說,為光緒年間的天賦人權論開了先河。

丁譯從不同視角將全世界國家進行了分類。“治國之上權,謂之主權”,據此世界各國分為“自主之國”和“半主之國”兩類。從政體劃分,他又將世界各國分為“君主之國”和“民主之國”兩類?!暗诙?,論諸國自然之權”,丁將惠頓書中的“constitution”譯為“國法”、“大法”。書中出現“國法”120次,“大法”4次。在第十二節丁氏特別注釋:“所謂‘國法’者,即言其國系君主之,系民主之,并君權之有限、無限者,非同尋常之律法也?!钡谑澐Q:“美國合邦之大法,保各邦永歸民主,無外敵侵伐?!薄暗谑墓?,立君舉官,他國不得與聞:若民主之國,則公舉首領、官長,均由自主,一循國法,他國亦不得行權勢于其間也?!薄暗谌?,論諸國平時往來之權”,“第四節,國亂通使:在君主之國,無論其權之有限、無限,通使之事大抵歸國君定奪。在民主之國,或系首領執掌,或系國會執掌,或系首領、國會合行執掌?!钡谝痪淼诙隆暗诙墓潱绹当姲詈弦弧?,介紹了美國三權分立的體制,分別標出“上國制法之權”、“首領行法之權”、“司法之權”,而原書有關內容只分兩小節:第53節的書旁小標題是“LegislativePoweroftheUnion”,第54節的書旁小標題是“ExecutivePower”.丁氏將第54節中有關judicialpower司法之權的內容分析開來,另外醒目地提要為“司法之權”標示出來,這大約是他最早向中國客觀上也向東亞、東南亞漢字國家介紹了美國的三權分立體制。原書第55節書旁標題是“Treaty-makingPower”,丁氏標為“立約之權”。

此書出現“君主”35處。古代稱帝王叫君王、君上,而不叫君主。查《辭源》“君主”條:“公主?!妒酚洝ち鶉瓯怼で仂`公八年》:“初以君主妻河(伯)”。據現有資料,鴉片戰爭前后偶然有用君主指稱帝王的。此書出現“民主”16次。丁韙良用“民主”這個詞分別翻譯惠頓原書中Republic、republican、democratic、democraticrepublic、elective等;今天則分別用共和、民主、選舉來翻譯這些詞。從本質上說,這些英文詞的意思是可以互換的?!懊裰鳌币辉~,《尚書》、《左傳》等經籍中就有,如“商代夏作民主”,“天惟時求民主”等,但這個“民主”的意思是“民之主”。《萬國公法》舊瓶裝新酒,將其偷換成“人民當家作主”的含義?!懊裰鳌蹦宋峒抑疀]有者,這樣就被誤認為吾家之本有者,真是接引得天衣無縫。這很有利于在中國這樣有特殊民族心理的大國傳播外源性的西方民主思想。以至今天仍有不少人將民主思想當作中國的一大發明。后來有人試用“庶建”取代“民主”一詞,也沒存活下來。

綜上所述,《萬國公法》用的“權利”、“君主”、“民主”,都是中國古已有之的熟詞,卻賦予全新的含義。

同文館首批英文生之一張德彝,1866年在斌椿等帶領下到歐洲游歷,日記中已能用《萬國公法》的新思維、新名詞進行觀察和思考:“五月十九日未正至酣博爾。地勢不大,周三十余里,乃民主小邦,介諸大國之間?!薄傲鲁醢巳铡撩绹斯偬煜旅裰髦畤?,傳賢不傳子,每四年眾舉一人為統領,稱‘伯理璽天德’。如人勝其任,公正廉明,仍領之,然至多者不過十二年而已?!薄傲率铡^韓挪爾界,乃小國也,屬日爾曼二十七邦之一,亦系民主小國?!薄傲露铡窈媳妵№t良冠西先生所譯之《萬國公法》,于泰西各約俱備志之……夫阿美利堅……民主是邦,稱為合眾國……時下國富民強,幾甲泰西,前后不越六十年而竟若是,盛衰興廢之間,在天耶,抑在人耶?”35

中國早期民主思想的路標

南開大學劉澤華教授主編的143萬字的《中國政治思想史》,從商代甲骨文,考察到鴉片戰爭前的龔自珍,在這三千多年的時段內,均未發現民主思想的蛛絲馬跡。書中對民本論與民主思想的區別,剖析得甚為透徹。最后一章的題目是“龔自珍與古典政治思維的終結”。那么,誰是中國民主新思維的開創者呢?本文的考證論述意在說明,徐繼畬和雅裨理的廈門對話,構成中國民主思想的最早傳播鏈。中國民主思想的第一座路標,應該設定在廈門對話和《瀛環志略》初稿寫成的1844年;另一座重要路標,應該設定在《萬國公法》出版的1864年。

這兩部書在日本、在美國也產生廣泛深遠影響。1848年,美國為華盛頓紀念塔奠基,向世界征集紀念物。傳教士幫助寧波府向美國贈送了一塊高約1.3米、寬約1米的花崗巖石碑,用中文刻有徐書贊美華盛頓總統的兩段按語。這塊石碑至今嵌在該塔內西壁200多英尺的高度(碑文略)。

華盛頓紀念塔高555英尺,是美國首都最高的建筑物。哥倫比亞特區市政府規定,所有華府的建筑不得高于該紀念塔。徐繼畬為中國引進西方民主思想的標志性言論,被安放在美國首都的標志性建筑中。臺灣學者張其昀認為:“松龕先生當滿清專制之時代,獨能遠識美國開國政治,符于孔子天下為公之遺意,創為推舉之法,公器付之公論,實為中國首先倡導民主政治之人物。其后,國父(孫中山)革命,使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一共和國,而溯其淵源,當以松龕先生之議論為稱首。此則《瀛環志略》一書,最早亦最大之貢獻也?!?6

1998年6月29日美國第42任總統克林頓(PrecidentBillClinton)在北大演講說:

“從我在華盛頓特區所住的白宮往窗外眺望,我們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的紀念碑高聳入云。這是一座很高的方尖碑,但就在這個大碑鄰近有塊小石碑,上面刻著:米利堅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這些話并非出自美國人,而是由福建巡撫徐繼畬所寫,1853年中國政府將它勒石為碑作為禮物贈送給我國。

我十分感謝這份來自中國的禮物。它直探我們作為人的內心愿望:擁有生存、自由、追求幸福的權利,也有不受國家干預的言論、異議、結社和信仰等自由。這些就是我們美國220年前賴以立國的核心理想。這些就是引導我們橫跨美洲大陸登上世界舞臺的理想。這些就是美國人今天仍然珍惜的理想。”37

克林頓熱情的演講再次表明,這個星球上,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膚色的人民的心靈溝通,并不很難??肆诸D演講中的碑文漢譯英,采用了我在1997年華盛頓紀念徐繼畬儀式上提供給雙方人士的譯法,說明參加儀式的美方人士參與了他的訪華準備。美國嚴格保護這塊漢字碑,我想拓一張拓片卻未能如愿,但并不令人失望。應該堅信,如徐氏父子所言,人的天性是愛自由的。徐繼畬的這些精思偉論,不但鐫刻在石碑上,也鐫刻在中美兩國人民的心坎中!

注釋:

1熊月之:《中國近代民主思想史》,第3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2亨廷頓著、劉軍寧譯:《第三波——20世紀后期民主化浪潮》,第5頁,上海三聯書店1998年。

3同上,第4頁。

4參見費正清著,薛絢譯:《費正清論中國,中國新史》,臺北正中書局,1994年。

5《易緯·乾鑿度》,轉引自劉澤華主編:《中國政治思想史·秦漢魏晉南北朝卷》第298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6沈桂芬:《皇清誥授資政大夫例晉光祿大夫頭品頂戴太仆寺卿前福建巡撫兼署閩浙總督翰林院編修松龕徐公墓志銘》。

7引文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鴉片戰爭檔案史料》第7集第302頁,《欽差大臣耆英奏為請派各口辦事人員并請將咸齡留在蘇省委用片道光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七日(朱折)》,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又據白清才等編、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6年版《徐繼畬集(三)》第3頁,道光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一日徐繼畬《奏報接印署理福建巡撫日期并謝恩折》:“至福州、廈門通商事務,臣系奉旨專派之員,尤當揆度機宜,稟商督臣妥協辦理?!眳⒄债敃r英文材料,可稱他為“欽派專員”。五臺縣徐繼畬紀念館藏有他讓書手抄錄的五口開放初期的在關奏疏一冊,徐繼畬在封面題寫了“通商通行事宜”六字?!巴ㄐ小倍郑柑幚韨鹘淌總鹘搪蔚扰c通商無關的事項,一般只說的“通商”概括不了這些后來引起重大麻煩的事務。

8引文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鴉片戰爭檔案史料》第7集第752頁,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四日(軍錄)《閩浙總督劉韻珂奏為密陳閩省洋務繁重急須得人請敕鹿澤長來閩襄辦折》。

9參見常贊春編:《山西獻征》民國鉛印本,《清史稿》咸豐帝本紀。

10沈桂芬:《皇清誥授資政大夫例晉光祿大夫頭品頂戴太仆寺卿前福建巡撫兼署閩浙總督翰林院編修松龕徐公墓志銘》。

11關于徐繼畬、同文館與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的開創問題,參加2002年山西省紀念徐繼畬暨中國高等教育開創研討會的中外學者有比較一致的看法,不久可集集出版。臺灣已經有關于同文館的兩部專著。同文館事件參見拙編《徐繼畬與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有關學者的論述。

12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美關系史料·同治朝》第475—476頁,臺北1968年。

13引自筆者從五臺縣購得徐繼畬手寫朱色奏稿。

14對雅裨理的這段簡短介紹,主要參考:李志剛:《從〈瀛環考略〉探究徐繼畬與美國基督教士雅裨理牧師之交游》,見李志剛編:《基督教與近代中國論文集(二)》,臺北,基督教宇宙光傳播出版中心,1993年;卜沃文著、李華德譯:《雅裨理的生平》,香港基督教輔僑出版社1963年。

15《雅裨理日記》1844年原件的復印件,美國新澤西州新拔蘭士威神學院圖書館提供。

16徐繼畬:《瀛環考略》手稿第1頁,臺灣中央圖書館特藏室藏,復印件存于五臺縣徐繼畬紀念館;又見臺灣文海出版社清本百種匯刊第40種,影印本。

17同上,第96—97頁。

18李志剛:《從〈瀛環考略〉探究徐繼畬與美國基督教士雅裨理牧師之交游》,見拙編《徐繼畬與東西方文化交流》第242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19《中國叢報》,CHINESEREPOSITORY,1844.Vol.8;1851.Vol.20.

20龍夫威撰、任復興譯:《徐繼畬與美國:一種特殊的關系》,見任復興主編:《徐繼畬與東西方文化交流》第24—25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21何兆武、柳卸林主編:《中國印象——世界名人論中國文化》第3頁、第6頁,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22徐繼畬《五臺徐氏本支敘傳》第36頁,咸豐庚申版。

23《敦艮齋遺書》卷6頁1上,卷16頁20下。

24《敦艮齋遺書》卷4頁12上,卷14頁29上,卷9頁9上。天論、人論、知論的三分法,參考李存山:《中國傳統哲學是“天人之學”》,光明日報2003年9月23日。

25《敦艮齋遺書》卷6頁20下,卷10頁18下,卷14頁19上,卷4頁13上,卷13頁21下,卷14,頁1上。

26徐潤第《敦艮齋時文·學庸》第53頁,道光庚戌版。

27《敦艮齋遺書》卷1頁1,卷1頁4上,卷10頁27上,卷8頁13下。

28《敦艮齋遺書》卷6頁32下。

29盧梭著、何兆武譯:《社會契約論》第4頁,商務印書館2003年。

30《敦艮齋遺書》道光戊申版,湯金釗序。

31這段話是同治年間山西廣泛傳抄的關于轟動一時的《太谷案》即《*血計》的開場白,見于其時的兩種手抄本。

32劉禾:《普遍性的歷史建構,〈萬國公法〉與十九世紀國際法的流通》,原載《視界》第1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

33惠頓著、丁韙良譯:《萬國公法》,同治三年木刻大字本。同年的鉛印本、木刻小字本北圖分館有藏本。又見上海書店2002年點校本。HenryWeaton:ElementsofInternationalLaw,Oxford:AttheClarendonPress,London:HumpheryMilford.1936國家圖書館藏。

34轉引自劉澤華主編:《中國政治思想史》先秦卷第214頁,秦漢魏晉南北朝卷第123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35張德彝:《航海述奇》,見鐘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第一冊,第540頁、556頁、565頁、570頁。

36方聞編:《清徐松龕先生繼畬年譜》張其昀序第4頁,臺北商務印書館1987年。

37譯文參考了《柯林頓北大演講》節選:《清朝石碑,見證民主美事》,臺北《中國時報》1998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