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中啟發誘導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03 10:25:00

導語:歷史教學中啟發誘導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教學中啟發誘導分析論文

啟發式教學原則是各種教學方法的靈魂,應滲透在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并貫徹教學過程的始終。教師在典型示范與一般要求相結合、講授與引導相結合、肯定與補充相給合的原則指導下,可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啟發。下面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就啟發式的教學形式談點膚淺的認識。

1反問啟發

這是教師從問題相反的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本質的認識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講《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時,教材上講:"中國禁煙的消息傳來,英國決定發動侵略戰爭"可反問:如果林則徐不禁煙,英國就不會發動侵略戰爭了,這種觀點對否?為什么?學生躍躍欲試,有的講禁煙是借口,沒有這個借口就找別的借口,或者直接發動侵略戰爭。有的講是由當時國際、國內情況決定的。教師在肯定學生的答案后,進一步提出:戰爭發生的必然性是什么?(是英國要打開中國的大門,變中國為商品市場和原料供給地。)戰爭爆發的偶然性又是什么?(中國禁煙)這樣使學生從戰爭爆發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辯證關系來分析問題。

2推理啟發

這是依據歷史發展中的因果關系和內在聯系,啟發學生進行邏輯推理,得出正確的結論。例如,講《稀疏的資本主義萌芽》一課時,依據休養生息政策→農業手工業發展→商品經濟活躍→資本主義萌芽的邏輯推理進行啟發??商釂?①明太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背景、目的、措施和作用是什么?②農業、手工業發展表現在哪些方面?結果如何?③商品經濟空前活躍表現在哪些方面?結果如何?④資本主義最初萌芽的時間、地點、標志、特點和局限性是什么?同樣,也可以依據④③②①的順序進行逆向推理啟發。

3判斷啟發

這是依據史實,經過點拔,把認識提高到能反映事物發展規律的高度上,來判斷歷史結論的是與非。例如,"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科學論斷,就是對民主革命時期各種政治力量進行一一判斷總結出來的。這個問題涉及大量史實,可讓學生簡要回答下列問題:①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的性質與失敗的原因;②洋務運動和的目的與作用;③辛亥革命的目的與失敗原因;④北洋軍閥和集團要把中國引向何處?⑤中國無產階級的特點及其政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是怎樣領導中國人民斗爭的?以上中國近代的重大歷史事件中的各種政治力量(農民、資產階級、新老軍閥)除中國共產黨外,都不能擔負起反帝反封建的重任。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4類比啟發

這是將某些有共同屬性的歷史知識歸類,進行比較,啟發學生找出異同,使學生準確地把握歷史知識的真諦。同時,對提高學生鑒別能力也大有益處。例如,講"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與"鴉片戰爭"進行類比;引導學生從參戰的國家、戰爭爆發的原因、性質、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及條約的內容、戰爭的結果進行比較,找出相同之處和第二次鴉片戰爭比鴉片戰爭侵略程度加深的內容。從而得出結論: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使中國半殖民地程度進一步加深。這樣縱向類比可以顯示歷史發展的軌跡,揭示歷史發展的深度。此外,也可以橫向類比啟發。例如,將東西方在公元前5世紀的兩位有辯證思想的哲學家老子和赫拉克利特的觀點進行比較。橫向類比啟發可以顯示歷史發展的相互聯系,揭示歷史發展的廣度。

5擴散啟發

這是以某個問題為中心,多角度發問,讓學生層層深入思考,重新組合知識,多方掌握知識,是一種有多種答案的思維啟發形式。它可以培養學生的變通能力,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通過一題多解,引導學生多方思考問題,使學生牢固地掌握了基礎知識,又學會了靈活運用知識,舉一反三,從熱而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當然關于啟發式的教學還有很多形式,但原則只有一個:就是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以學生掌握知識、培養能力和思想教育為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