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堂上信息化教學論文
時間:2022-01-18 03:58:00
導語:歷史課堂上信息化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多媒體課件在教育教學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在輔助歷史學科教學中具有很強的的優勢。它突破師生之間僅憑語言、地圖傳遞信息的成功之路,“媒傳”較之于教師單純的“口傳”,其優越性不僅在于它的信息傳遞效率高、形象直觀,刺激興奮,便于視聽和接受。更重要的是現代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能有效地使學生由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變成了主動尋求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創設情景,加強了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情感體驗,激發了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一、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情景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營造或創建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性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景中發生,引起學生情感體驗,打開學生的認知思路,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理解教材內容。多媒體課件可以將歷史知識利用圖、文、聲、像等多媒體播放功能,快捷、明了、高效地給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知識信息,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對學習對象發生興趣,進而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南京大屠殺是八年級歷史上冊《全民族抗戰開始》這課的一框內容,這框內容以鐵的事實、大量數據,展示了日本軍國主義者對南京人民的屠殺。揭露了六十年前日寇慘絕人寰,令人發指的罪行。學生對這段歷史不甚了解,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影片《南京大屠殺》中“草鞋峽大屠殺”的片段截取出來組合到課件中,導課時放給學生看,凝重的背景音樂,再配上這樣的畫面:隨著一陣陣槍響,人們紛紛倒下。鏡頭定格,有的雙眼圓睜,有的血肉模糊,死人堆里還有人掙扎……慘不忍睹的場面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力,讓學生產生強烈的震撼,更激起了他們對日寇罪行的憤恨。很快使學生進入到情景之中,教學效率也相應得到提高。
二、拓展感性認識,發展形象思維能力
以多媒體課件為載體,合理處理感性材料,優化感知刺激,有利于學生建立豐富的表象系統,為其形象思維奠定基礎。在歷史教學中,學生接觸的雖是很簡單的歷史常識,但仍不是形象的本身。我們運用聲形兼備的課件,傳授知識,不僅使學生接觸抽象的語言符號,而且將學生帶進了一個形象的世界,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全面深刻。
三、化靜為動,突破難點
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在于它能夠最充分、最有效的傳達授課者所要傳輸的信息,傳達出授課者無法或難以用語言表達清楚的概念、信息及一些遠離我們生活的事物本相,幫助學生輕松突破學習中的難點。
四、圖、文、聲并茂,培養學生語文審美能力
傳統的課堂以口語為主,輔以黑板掛圖,以靜態形象為主,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感到單調、枯燥。尤其是當代史,僅通過老師的口頭講解讓學生感受美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多媒體課件具有文字、圖片、動畫、聲音等信息同步的特點,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優點,給學生以視覺聽覺上形成沖擊力,學生的感觀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從而撥動學生興趣的心弦,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歷史學習,在“視”中感受形象美,在“聽”中感受音韻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通過向學生展示教學情景,讓他們沉浸在一片美的海洋中。
五、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
歷史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培養學生分析歷史的能力,提高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能力,傳統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一塊黑板,一枝粉筆,一本教科書。情景單一,老師授課的基本方式是講解。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狹窄,視野必然受到影響。聽讀的機會少了,讀寫的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多媒體課件能貯存大量的信息資料,能根據需要及時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快速呈現,快速反饋。學生聽的看的多了,就必然有利于說和寫能力的提高。
多媒體課件創造了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聲情融匯的教學環境,為教學提供了逼真的表現效果,擴大了人的感知空間和時間,提高了主觀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范圍;同時提供了圖形聲音語言等交互界面和窗口,使學習者可以通過各種靈通方便的交互界面進行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總之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課件將在優化歷史教學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上一篇:試析課堂教學有效性綜述論文
- 下一篇:綜述社保業務檔案管理有關問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