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育紅色旅游模式

時間:2022-07-16 09:28:18

導語:歷史教育紅色旅游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教育紅色旅游模式

紅色旅游是新時期興起的具有廣泛教育性和豐富娛樂性的一種特色旅游活動。因其有著豐富的精神內涵優良的革命傳統而賦予了獨特的教育功能,而其“寓教于游”的獨特形式,則不僅使游客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同時更是讓游客在景點游覽中得到休閑和歡娛。紅色旅游所賦有的這種獨特功能,為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形式提供了另一種方式視角[1]。

一、利用紅色旅游對大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內在基石

革命傳統包含著英勇奮斗、堅忍不拔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革命傳統與革命精神在這種內涵上的統一,使得對革命精神的弘揚,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對游客進行著無聲的革命傳統教育。紅色旅游的主要內容,雖然只是一些遺跡或紀念館,卻是中國革命歷史的真實見證,是老一輩革命精神的呈現載體。紅色旅游載體所蘊含的這種革命精神也就構筑了革命傳統教育的內在基石。

1.紅色旅游載體中蘊涵著結合實際、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經歷了從不成熟到成熟,從幼小到強大的發展過程。第一次國共合作,由于黨沒有明確自己的領導地位,當大革命失敗后,致使許多革命者不幸遇害;在緊接而來的革命武裝斗爭中,又由于黨的主要領導人沒有深刻把握到我國的實際情況,對馬克思主義和蘇聯經驗采取生搬硬套,使革命陷入危機,最后被迫長征。從上海一大會址到井岡山、到瑞金、到遵義、到延安,這一個個革命遺址就是對這段歷史的生動反映。從中我們不難看到中國共產黨不斷走向成熟,中國革命不斷發展壯大的歷程。而這種成熟和發展依靠的就是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探索精神。可以說,一部中共黨史和中國革命史,就是一部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探索史。

2.紅色旅游載體中彰顯著顧全大局、犧牲自我的奉獻精神中國革命的勝利是無數革命前輩用鮮血甚至用生命換來的。追尋革命遺跡,我們聆聽到的是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感受到的是革命前輩那舍身成仁,英勇就義的奉獻精神。在紅軍長征時期,自然環境非常惡劣,敵人更是圍追堵截,但我們的戰士沒有怯懦和退縮,他們生死相依、不怕犧牲、忠心耿耿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流血犧牲,這種犧牲自我的精神一直照耀著整個長征的路途。如在飛奪瀘定橋中,我們的紅軍戰士在面對敵人的密集炮彈、萬丈急流時,他們絲毫沒有畏懼,他們抓著鐵索,一步一步向前挪動,其中有三人就當場犧牲。這在體現忠心為國、視死如歸的自我犧牲精神的同時,也充分體現了他們顧全大局、集體至上的思想信念。

3.紅色旅游載體中浸透著不懼困難、艱苦奮斗的拼搏精神在抗日戰爭甚至后來的解放戰爭中,一直閃耀著一種精神那就是不懼困難、艱苦奮斗的革命拼搏精神。革命先輩們在艱難險阻中不怕吃苦、艱苦奮斗、為著革命的理想奮勇前進的拼搏精神在根據地,乃至革命活動過的所有地方都烙下了深刻的痕跡。他們為我們塑造了學習的光輝典范。從一件件滿是補丁的衣服,我們就可以看出當時革命環境的艱難、革命生活的困苦。但更讓我們看到的是他們面對這種困境的拼搏精神。在1941年前后,因日本帝國主義的“掃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包圍及嚴重的自然災害,給革命帶來了極端困難的局面。在這種生死存亡之刻,直面死亡威脅之下,中國共產黨就是依靠著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革命拼搏精神才使革命渡過難關,并最后煥然一新,才帶領中國人民走向了革命的勝利。

二、利用紅色旅游對大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意義

紅色旅游是新時期新形勢下將革命歷史資源與旅游巧妙結合的一種創新,它集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游樂功能于一體,具有直觀生動、感染力強、精神內涵豐富和實現形式多樣的特點。在大學生的德育培養方面,紅色旅游是難得的新平臺、新課堂,具有很強的學習與教育功能。在新時期,紅色旅游為大學革命傳統教育的開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式,具有重大的意義[2]。

1.紅色旅游“寓教于游”讓革命傳統教育成為課堂之外的教育新時期,對大學生進行傳統革命教育還采取課堂上那種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顯然已行不通,理論上的抽象和空乏更是讓當今大學生提不起興趣,更別說深刻體會革命先輩們的偉大精神和崇高品格了。這也是當今高校德育工作所面臨的困境之一。如何讓革命傳統教育走出困境,讓優良的革命傳統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揚,紅色旅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紅色旅游通過學生的參觀游覽、參與活動、互動交流等方式受到教育和感染。這種“寓教于游”的方式讓學生走出了只重理論教學的呆板課堂,讓學生親自去革命遺址中感受和體會,這使得其感受更為深刻,理解更為透切,也更能達到教育的目的。這種須要用感光和行動來體會和領悟的教育方式,完全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3]。

2.紅色旅游“寓教于行”讓革命傳統教育成為自主學習的教育新時期的大學生大多厭惡被動接受的灌輸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作為一種思想道德教育,如果還采取灌輸式教育的方法,則很難讓新時期具有強烈好奇心和叛逆心理的大學生接受,更別說受到道德情操的洗禮。紅色旅游這種“寓教于行”的教育方式,因其“行—知”的內在特質,讓大學生在實踐或情影體驗中得到啟示和感悟。比如重走長征路,通過重走長征路,讓學生主動地去感受和體悟革命的艱險,長征精神的偉大。在這種感悟式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完全是主動的,其所得的感受直接來自于自身的所思所感,而不是被動接受。因而也使得這種教育更深刻,更有效果,也更符合新時期大學生的接受心理。紅色旅游這種將革命歷史知識、革命精神以旅游這一時尚形式傳輸給大眾,使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其效果更為顯著。

3.紅色旅游“寓教于樂”讓革命傳統教育成為潛移默化的教育紅色旅游的載體蘊涵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其中一個景點或一幢建筑就可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就可能凝結著一種催人奮進的精神。當游客在觀光游覽時,在參與紅色活動時,在聆聽革命故事時,被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感動得熱淚盈眶時,他們可能就已經在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禮,并受到身心的震動。紅色旅游就是通過這種游覽、參與、聆聽等方式,讓人們在興致勃勃的旅游過程中,不知不覺、自覺自愿地受到熏陶、接受教育、身心得到鍛煉,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不僅達到了教學的目的,而且對游客今后的人生也許會產生積極而重大的影響[4]。

三、利用紅色旅游對大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主要方式

紅色旅游是一項重大的教育工程,是培育“紅色”下一代的新課堂,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客觀需要。而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成長直接關系到祖國的偉大復興。但當前,紅色旅游還沒有被作為大學生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方式,相關方面也沒有出臺相應的政策。為給高校紅色旅游教育的有序、有效開展提供理論支持,試探究如下幾個問題以供參考:

1.構建大學生紅色旅游的開展機制從開展基點上,國家應該給大學生參觀紅色景區開辟綠色通道。對于學生參觀紅色景區,目前全國已有相當部分地方開始完全或部分免費開放了,比如湖南的韶山紀念館、山西的百團大戰紀念館、江西井岡山的安福縣全部景點,等等。但還不全面,還沒達到開展大規模學生紅色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國家雖然已出臺了學生集體參觀實行免票、個人參觀實行半票的規定,但各地方對政策的執行還不到位,沒有真正把相關政策落到實處。因此還需要出臺相關配套措施,為大學生紅色旅游的開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從開展主體上,高校應該在財政支出和組織開展方面出臺相應的實施方案。在財政方面,為確保紅色旅游活動的開展,高校應該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專項資金,來加強和促進大學生的革命傳統教育。目前高校通過紅色旅游,組織學生進行專門革命傳統教育的情況還很少見,大都只作為娛樂性活動而開展。在組織開展方面,因高校人數眾多、規模龐大,為確保革命傳統教育活動的安全、有效、有序開展,在得到國家政策扶持的同時,高校還應出臺相應的開展方案及組織細則,從而使大規模開展紅色旅游教育有其可行性與操作性。從開展客體上,紅色旅游景區應為高校學生旅游教育打造專用平臺。一方面旅游景區要打造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德育隊伍,確保在引導參觀和安排講解等方面為大學生提供高素質的德育指導。另一方面紅色旅游景區應和學校一起協商探討,建構紅色旅游的可規模化開展模式。高校大學生規模龐大、人數眾多,只有打造一個專門的參觀平臺,構造一個針對高校學生這一特殊群體而又具有可行性的開展模式,才能真正有效、有序、長久地開展下去,并取得成效。

2.探索大學生紅色旅游的實施原則首先,因旅游資源的豐富性大學生紅色旅游應遵循“就近旅游”原則。紅色旅游資源遍布全國各地,而高校所在地或附近也不乏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比如湖南的故居、劉少奇故居、湖南第一師范學校等;江西省的革命搖籃井岡山、南昌起義會址、紅都瑞金,等等。這種資源優勢不僅為高校就近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可能,而且對高校大規模的開展紅色教育也十分有利:由于旅游景區距離近,一方面其有利于紅色旅游的組織管理,可以為高校節省不少人力、物力和財力;另一方面則有利于高校和景區及時的溝通和協商,為高校紅色教育有效的組織與開展提供信息便利。其次,因旅游時間的季節性大學生紅色旅游應遵循“避峰旅游”原則。所謂“避峰旅游”就是為避免旅游的高峰而岔開旅游時間,從而確保質量的一種旅游方式。旅游具有很明顯的季節性和節日性特點。一般來說,三四月是春游高峰,五一、十一、中秋等則是節日出游高峰。規定高校相應的出游時間,一方面有利于避免不同高校同時擠對同一景區的局面,同時也有利于調節高校與非高校游客數量季節性高峰的出現,從而不會因游客過多而對景區接待產生太大壓力。針對這種帶有季節性和節日性的旅游,采取“避峰”原則很好地實現了游客分流,能使紅色教育得到有序、有效地開展。再次,因旅游目的的多維性大學生紅色旅游應遵循“教樂相兼”原則。開展紅色旅游一是要達到教育的目的,所以,無論在景區的建設上還是導游的講解上都要深化其內在的精神實質。比如,在講解圖片時,不僅要講清其故事原委,更應要透過圖片揭示其深層的內涵,因為一組圖片不止是某個時段的歷史記錄,更可能是一種精神、一種品質的彰顯。再有,紅色旅游本質上是旅游的一種形式,我們在強調其教育性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娛樂性。紅色旅游作為德育的一種新形式,只有充分發揮其“寓教于樂”的“樂”,才能達到它應有的教育作用?!敖獭薄皹贰倍呦噍o相成,互相促進。因此,在開展紅色旅游時要充分注意“教樂相兼”的原則[5]。

3.拓展大學生紅色旅游的開展范式紅色旅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隨著紅色教育的深入開展勢必會遇到一些新的問題,比如:內容上大多是圖片和實物;形式上是導游單方面講解。這樣單一、呆板的方式肯定與新時期高校學生的接受方式相去甚遠。所以拓展旅游的新的內容與新的形式十分必要。在內容上,應增加富于參與性的活動。旅游不應只是看和聽的簡單活動,它更應是一種富于參與性的體驗活動。單純的看圖片、實物,聽導游講解這無疑又回到了課堂教學。而增加旅游活動的參與性不僅可以提高娛樂,更有利于達到教育的目的。比如紅色旅游中的“重走長征路”它就是讓人們親自去體驗革命先輩的偉大,親自去體驗長征的艱苦。這種體驗所得到的感悟、觸動及教育,是任何書本的學習或者導游的解說所不能到達的。大家都知道紅軍過瀘定橋時的危險,但我們除了有這樣一個抽象的概念外體會不到更多,如果能模擬強奪瀘定橋的情形,讓游客親自體驗一下當時過橋的艱難和危險,必定更能讓游客領悟到革命先輩們那種誓死如歸、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領悟到我們革命的勝利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所以在開發紅色旅游時要注重活動的參與性。在形式上,應增加易于接受理解的表現手段。

在現代教育的新形式下,隨著學生接受心理模式的轉變,對傳統教育所采取的方法及手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種全新教育形式的紅色旅游,也應注重其呈現的方法及手段。一方面,應增加富于視覺效果的觀摩方式。在紅色旅游景區,大多是采取圖片、實物展示。當然這是一個重要的方式,但其視覺沖擊效果不強,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配合像“半景放映”“場景模擬”這樣富有視覺表現力的手法,其效果更會相得益彰。另一方面,應增加富于聽覺效果的感染方式。一個富于磁性的聲音或形象而富有故事性的解說更能讓人印象深刻;而場景音樂所渲染的氛圍則讓游客更有一番感同身受。所以在開發紅色景點時,應從講解感染、音樂氛圍感染、場景感染等多方面著手進行建設??傊诩t色旅游中解說、音樂、場景等輔助元素對學生的接受和理解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