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科如何高效率教學
時間:2022-07-18 04:46:47
導語:歷史學科如何高效率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程自實施以來,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成了一個大家關注的焦點問題。怎樣在短短的40分鐘教學時間內,指導學生完成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學習,可以說是擺在所有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要解決這個難題,我以為應該先弄清楚什么是“有效”?!冬F代漢語詞典》對“有效”的解釋是“能實現預期的目標”。通過這個解釋,我們可以這樣認為,要實現有效性,必須要有這樣的幾個環節:設定行動的預期目標→選擇實現目標的方法手段→驗證目標的實現。將這幾個環節落實在教學活動上,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制訂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和進行教學評價。
一、抓好備課環節,設定科學教學目標,找準有效教學的方向
1.抓好教學前的備課工作很多教師非常輕視備課環節,認為備課無非就是看看教材、寫寫教案。其實備課囊括了從學情的了解,課標的解讀、教材的理解,教學方法的選用到教學過程的設計等多個環節,既涉及知識層面也涉及學習者的層面,只有抓好了這兩個層面的東西,我們才能制訂出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教學才能有的放矢。因此,在備課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認真研究新課標。新課標規定了學生學習的內容、學習行為和學習程度,是制訂具體教學目標的依據,也是我們教學和評價的基礎。
2.要深入了解學情教學目標的實施最終是通過學生的學習行為來實現的,如果教學目標是制定在不了解學生的情況基礎上,用這個目標去指導教學活動,必然導致教學無效的結果。所以,只有充分了解了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水平的差異性,實事求是地設定不同層次的目標,才能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如,在學生層次低的班級,我的教學目標就強調學生對歷史時序、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等基礎知識的了解與掌握,對層次較好的班級,我的教學目標則定為綜合能力的培養,著力訓練他們的抽象、拓展思維。
3.教學目標的設置應該建立在對教材的理解和挖掘上只有建立在這三個方面上的教學目標,才能算是科學的目標,才能指導我們開展進一步的教學活動。
二、選擇啟發式教學方法,激發課堂教學的活力
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教學方法的優劣,關系著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采用了多種方法,這些方法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注入式,也叫“填鴨式”;一類是啟發式。
1.注入式教學法注入式的教學方法是我們長期以來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它的特征就是把學生簡單地看成“知識接納的機器”,沒有把學生當成一個完整的人來培養,抹殺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忽略學生的個人體驗,使學生變成了生吞活剝、喪失思考力和創造力的書呆子。
2.啟發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方法則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的統一,它把促進學生個人全面協調發展視為目標,不僅重視知識能力的培養,還重視學生作為公民的素養的培養。這種教學方法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潛力,使他們能主動參與,同時也能發揮教師教學的積極性,讓師生相互合作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如,在講“宋明理學”這一內容時,對于宋明理學的影響,我沒有直接把結論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分成小組去收集各種資料,然后讓他們根據所收集的資料得出自己的結論。到下節課時,學生分組在課堂上展示了他們收集的各種圖片和文字資料,并用這些資料得出了各小組對于宋明理學影響的理解,有小組認為宋明理學對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成有著深刻的影響;有的小組認為它對個人修養的形成有影響;更有學生從宋代女子服飾變得含蓄、保守,論證了宋明理學對人們思想的禁錮。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讓學生動手動腦,還讓學生理解了“論從史出”這一歷史學習的觀點和方法,自然也就能達成有效教學的目標了。
三、拓展教學評價的維度,多個角度驗證教學的有效性
科學的教學方法是我們實現有效性的手段,而教學評價則是驗證我們教學是否有效的尺子。以往我們的教學目標由于更注重學生知識層面的掌握,因此教學評價也就過于注重學業成績的評價,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綜合素質的評價。并且以往的教學評價采用了“一刀切”的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新課程提出了更全面的教學目標,認為“掌握歷史知識不是歷史課程學習的唯一和最終目標,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養的基礎和載體”。目標的轉變,決定了教學評價標準的改變。因此,我們的教育評價就必須對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加以調整,將過去以教師為評價主體變為教師、學生、家長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將過去以學業成績為主的單一評價變為心理、生理、特長等多方面的綜合評價;將過去以單一書面考試的評價手段變為演講、論文、歷史習作等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從多個角度來驗證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挖掘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如,我在教學中就通過學生評講習題的方式來驗證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總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反思,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我們的課堂就一定會成為理想中的課堂!
- 上一篇:藝術設計應試教育
- 下一篇:新課改下歷史主觀題應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