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學生興趣鍛煉

時間:2022-07-26 12:55:04

導語:歷史教學學生興趣鍛煉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教學學生興趣鍛煉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動力,是學生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挥袑W生感興趣才會對學習有高度的熱情,才會積極主動去學習。興趣是學習的開始,是成功的秘訣。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生動地說明了興趣在認知過程中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點燃”學生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課有一個好的開端,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很快就能集中全部的情感、意志于學習新課上,使他們產生一種“向而往之”的學習態度,以便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精心組織導入,既要精練,又要趣味性強,還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使之自然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渴望獲取知識的境界。故事融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為中學生所喜聞樂見,以故事導入新課,就是一種很有效的開講方法。好的課堂導入,一開始就能把學生的心拴住,從而使他們懷著新的期待投入到學習新的課題、新的內容中去,為上好課打下基礎。作為一個好的歷史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夸而有節、飾而不誣,運用新奇有效的導言去打開學生的“心靈之門”。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貴質疑,人的思維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的面前一旦出現問題,他們的認識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會活躍起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設疑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進而開發其智力的教學藝術。因此,歷史教師要在課前精心設計疑問,課上巧妙提出疑問,引發學生產生一種解決問題的愿望。例如在教學“古埃及金字塔”時,提出:“在當時的條件下,怎樣把那么重的石塊弄上100多米高的塔頂,假如你來設計,用什么方法?”用點時間,讓學生各抒己見。提出這樣的疑問,可使學生富有激情地、信心百倍地鉆研它,學生也可不斷地從原有的思維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創新思維。這樣質疑既挖掘學生的智力,又誘發學習的興趣。

三增添學生學習的興趣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睔v史課教學中,歷史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通過舉行演講比賽、辯論會、小論文征集評比等多種活動吸引學生,還可輔之以一些激勵機制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高中歷史教材中,講到了幾次學生愛國運動,授課教師組織學生以“歷史責任感”為主題,舉行演講比賽,同學們引經據典,暢所欲言,激情高昂。在講“鴉片戰爭”一課時,教師設計了這樣的一個辯題“鴉片戰爭的失敗是否可以避免?”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關資料的收集,在辯論中,正方同學列舉史實,證明了我方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眾多因素,更強調了中國人民具有反抗外來侵略的悠久歷史;反方同學則是從清王朝政治的腐敗,經濟的“閉關”政策,軍隊的廢弛等社會背景進行分析,特別指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規律,以此來證明戰爭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小小的辯論賽,形式新穎,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同時,在準備辯論賽的過程中,學生們既拓寬了知識面,也增強了多方面的能力。

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可使文字、圖片、視頻、聲音、動畫等多種教學手段集于一體,將抽象化為形象,將間接化為直接,動靜結合。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夠讓歷史“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讓歷史人物“站”起來,使學生如臨其境,印象深刻,能夠有效地創設情境,渲染課堂氣氛,啟迪學生的思維,更好地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發揮他們學習的主體作用。比如,講到“中英鴉片戰爭”一節時,學生知道了英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把香港島割給英國。此時,教師可打破時空界限,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于1997年收回香港時的令人激動的畫面,英國國旗在香港降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中緩緩升起,在這種氛圍中,使學生既認識到帝國主義侵略者兇狠貪婪的本性,又培養了學生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輕松地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這比平鋪直敘講解課文更有峰回路轉之效。又如在講“西安事變”一課時,播放“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場面,張學良的陳詞、活捉的片斷,既活躍了氣氛,又鞏固了歷史知識??傊?,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打破時空界限,再現豐富多彩的歷史畫卷。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觀其行,激發學生熱烈持久的情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五延續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堂成功的課,要有始有終。學生在掌握新知識后,為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延續,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在每節課結尾時,教師應巧妙地設計出學生感興趣耐思考的問題,以引起學生對下一節或后面章節教材內容的學習興趣,這是中學歷史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它將直接影響歷史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完“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后,教師指出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并將革命果實破壞殆盡,中國再次進入黑夜之中,慶幸的是中國人民并沒有放棄,繼二次革命后,又掀起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護國運動,終于讓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袁世凱一命嗚呼。那么,沒有袁世凱的中國又會怎樣呢?多災多難的中國會不會由此好起來呢?這樣的結尾,使學生急于想知道后面的內容,為下一節課講“軍閥割據下的中國政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一個好的課堂結尾,鼓舞著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學習,使他們既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還能引起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之,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歷史、認識歷史、熱愛歷史的燈塔。學生有了興趣才會更好地學習歷史,而興趣的背后是教師對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激發。在教學中,只要教師把握住歷史學科的特點,設計的教學方法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撥動思維之弦,給學生創造樂學的情境,都應視為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