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習興趣的培育對策
時間:2022-08-13 05:38:51
導語:歷史學習興趣的培育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培養直接興趣
所謂直接興趣,就是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過程中所直接體會到的樂趣。直接興趣不會自發產生,主要靠歷史知識本身的吸引力和教師傳授知識的技巧加以引導。同是一堂歷史課,有的教師講起來生動活潑,而有的教師講起來枯燥乏味。因此,教師必須對教材進行“技巧”處理,增強講授“角色”的感染力,直接觸發學生的興趣。
第一,準確運用成語典故的形象性來組織教學,也能起到激發興趣,加強理解的印象效果。如講巨鹿之戰時,在項羽大敗章邯一段可引用“破釜沉舟”“作壁上觀”“以一當十”“所向披靡”四個成語著力描述這一驚天動地的戰役。講淝水之戰時可用“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三個成語來形容,學生聽得饒有興趣,像是被帶進了激戰的古戰場一般。
第二,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挖掘教材中的直觀內容,如史料、文物、圖畫等,再運用幻燈、錄音、投影等電教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東京和臨安一節時,教師可以借用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加以形象說明。畫中主要描繪的是北宋東京的店鋪和酒樓,從圖上可以看到“正店”二字的酒樓里許多人在吃飯、飲酒,街道上熱鬧非凡,有騎馬乘轎的官員,有肩挑攤賣的小販,有貴家婦女,身修各異,忙閑不一。《清明上河圖》使學生看到了北宋東京的繁華,商品經濟得到發展的情況。
二注重鄉土史,營造學習氛圍
鄉土史所涉及的內容是和學生們生活生長的地區緊密相關的。眾所周知,學生所具有的社會知識,包括歷史知識,有很多是來源于社會和他們所生活的周圍環境。學生對于有關家鄉的歷史故事、歷史人物、古老傳統、風俗習慣以至山水草木等都有著特殊而深厚的情感。那么,在正常的歷史教學中,穿插介紹家鄉的史實、歷史人物,學生就會有一種親切感。如瀘州地區的學生在學習“瀘州”一課時,就可以介紹與瀘州地區有關的當年紅軍長征時經過的赤水河,英勇的紅軍四渡赤水打亂了國民黨軍隊的追剿計劃,北上抗日的英勇事跡等。當講到這些時,學生就會興趣盎然,倍感親切。事實證明,學生在學習家鄉歷史時,他們的感覺是親切的,課堂上的氣氛是熱烈的,師生之間的交流是活躍的,而且學生喜歡聽、愛交流、愿意學,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學生對身邊的事物,容易引起學習的興趣。
三穿插歷史人物事跡,培養個性
歷史教育不僅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國情教育,也是對學生進行高尚品德教育和情操教育。歷史人物的事跡,不僅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想德品教育,而且有助于學生成功個性的形成。在我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文學藝術家等,在他們身上閃爍著耀眼的愛國主義光輝和高尚的民族氣節。這些都是培養學生堅強意志、良好品質和開拓進取精神的優秀事例。這些歷史人物身上的閃光點,也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方向。例如,霍去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自幼刻苦學習,精通武藝和兵法,因而戰功卓著。他與士兵同甘共苦,共享漢武帝的“御賜美酒”,拒絕漢武帝為他修建的豪華住宅,且慷慨陳詞“匈奴未滅,何以為家?”又如,班超如何在闐國、疏勒國、焉耆國擊破匈奴的陰謀,如何面對錯綜復雜的形勢,聯合西域各國抗擊匈奴,從而得到人們的愛戴。再如,王昭君為了漢匈和平相處而自請入嫁匈奴的故事。這些歷史人物及其典型事跡,不僅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對學生成功個性的形成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調動積極情緒
1.尊重學生,創造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心理學家蓋茲強調:“沒有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成功的努力?!边@種“成功”的情緒體驗是增加動機的催化劑。在教學中常見到這種情況,有的學生因為取得了好的成績而逐漸愛上歷史這門學科;相反,有的學生最初喜愛歷史課,后來情緒逐漸低落,是由于學習成績總難如人意,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在學生動機水平不高時,不要消極等待,而應加強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捕捉落后生的閃光之處,并鼓勵其微小的進步表現。如高中學生對歷史知識往往只停留在表面認識上,再加上他們在小學階段已養成了課堂踴躍發言的習慣,難免在回答問題時出現失誤或鬧出笑話。遇到這種情況對,教師應和藹地指出學生的錯誤,并適度地稱贊他敢于回答問題,具有一定的歷史知識。這種做法,必定使回答問題的學生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有信心鉆研和學習,同時也可以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當學生體驗到一種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和重要條件。這種“參與”在歷史教學中有兩層含義:從形式上看,這種參與打破了教師的“一言堂”,通過討論,消除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從內容上看,在教師指引下,學生經過深入歷史——走出歷史的思維過程,喚起了對歷史內容本身的親近感,激發了探究歷史的興趣。參與的實際意義在于:讓學生在參與中自己去尋找興趣的源泉,獲得思考的收獲和價值。實踐證明,學生越是積極參與教學,他們的思考活動就越積極,對歷史現象和問題就越關注,興趣就越高。
參與的形式應當是不拘一格的??梢允墙巧缪菡?,即將自己想象為歷史人物進入歷史活動中。如講“北伐戰爭”時,請學生依據北伐前的形勢,以革命志士的身份制訂北伐戰爭方略;講到岳飛接到班師之令時,讓學生作為岳飛部將為其出謀劃策。另一方面,參與的形式也可以是百家爭鳴式,即從教學實際出發,將史學界爭論的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其展開討論,各抒己見。這種參與教學既有培養學生深入歷史并獲得具有歷史特點的情緒感受的成分,又有啟迪思維,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分析歷史問題能力的意義。從實踐上看,參與教學是歷史教學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有效途徑之一。
- 上一篇:縣長在全縣文明創建會發言
- 下一篇:歷史課程學習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