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中的自主學習法

時間:2022-04-29 11:43:24

導語:初中歷史教學中的自主學習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歷史教學中的自主學習法

【摘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采用自主學習法很有必要也具有可能性。自主學習的關鍵在于把課堂還給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愿意學”、“學會學”、“快樂學”,才能有效提高學習效果。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自主學習;引導;主動

通過教學實踐,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是初中歷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無疑是明確的;但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卻不是“填鴨式教學”能解決的簡單的問題。改變學習方式,促進有效參與,倡導自主學習,結合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實際、初中階段學生心理特點,建立有效的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促進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失為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一條新途徑。

一、為什么選擇自主學習法

為什么選擇在歷史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法呢?我們可以從必要性、必然性、可能性三個方面來看。

1、必要性

目前,我國傳統課堂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要求,甚至成為了素質教育推進的一大障礙——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成為當務之急。盡管這種“轉變”在一次次課改中不斷進行,但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改進主要還是停留在“方法”層面上,給予學生自主參與的空間還不夠充分。把教改目標提高到一個新的“理念”層次,[1]關注學生的課堂主動參與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就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來說,如何讓學生喜歡歷史老師、喜歡歷史課、喜歡歷史很重要,而自主學習教學必將成為學科改革的關鍵。

2、必然性

20世紀中期以來,自主學習逐漸成為教育學、心理學研究的一個熱門課題。在國外,學者們已對自主學習做了大量的研究,在對自主學習的內部影響因素、外部環境作用、方法和技能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如20世紀末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的齊莫曼教授提出的“六維自主學習研究框架”等;[2]而在國內,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學者的研究也卓有成效。例如,董奇、周勇的“自主學習三個方面”理論;[3]靳玉樂的“廣義和狹義自主學習”定義;[4]龐維國的“縱向、橫向兩維度”自主學習理論等——這些理論證明了自主學習理論發展已走向成熟,自主學習實踐呼之欲出。[5]

3、可能性

2001年6月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特別指出“學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自主學習者”;2011年版《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進一步強調歷史課堂要“充分體現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發揮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鼓勵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倡導教師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方式的創新”——政策的重視為自主學習的開展提供了有利的實施條件。

二、怎樣實施自主學習法

顧名思義,“自主學習法”就是一種讓學生自己學,課堂教學以學生主動參與為主,改變現階段仍普遍存在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課堂現狀,激發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學習方法。明確了這一點,自主學習的關鍵就明確了——那就是“主動”二字,即讓學生“愿意學”、“學會學”、“快樂學”。

1、愿意學

學生只有在強烈興趣與求知欲望的引導下,而不是在外來壓力下進行被動的學習,才能真正具有主動學習歷史和理解歷史的愿望和積極性。因此在“自主學習法”實施中,教師應該首先在課堂上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1)首先,可以允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自己特別感興趣的學習內容進行選擇性的學習和超過課程目標要求的深入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不妨給學生體制、課標內的更多自由,比如,讓他們決定先學什么,后學什么;先上哪課,后上哪課,并由此對教學順序進行合理的微調。(2)其次,教師需要設置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愿意學”,誘導學生愿意主動在學習中深入到歷史人物角色中,主動參與課堂,了解歷史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這就需要教師的“教學智慧”。如,教師在講解“科舉考試”這一部分內容時可提問學生:“大家喜歡考試嗎?”從學生最熟悉的“考試”引入,[6]對比現代考試制度與古代“科舉制度”。指出科舉制度對士子的身心束縛,同時提及在選用人才上現代考試制度具有相對公平性。不僅讓學生有興趣聽“科舉考試”的內容,又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自己參與的考試,可謂一舉兩得。當然,引入的方法不止有一種,達到了學生“愿意學”的目的,便是自主教學成功的一半。

2、學會學

有了“愿意學”的動機是重要的,但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教學過程實際上是一種信息交流的過程,學生與老師,缺了任何一方,課堂都不完整?!白灾鲗W習”并不等于“隨意學習”,教師在自主學習中不再是“統治者”的角色,也當然不應該消失,而應該轉變為“領路人”的角色,一個幫助學生“學會學”的角色。(1)第一,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尤其是自學意志品質。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學是第一步。學生落實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最基本環節是自學,但初中學生畢竟年齡較小,需要加以規范、引導,要規定自學時間、自學內容,并根據學情適當布置自學中要思考完成的任務。(2)第二,密切關注學生的自學過程,在學生自學中遇到困難或沒有完成自學任務時,應及時給予科學的引導。歷史課程的特點就是知識涵蓋量大,縱貫古今中外。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的智能發展,則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他強調了閱讀能力對智能發展的決定性作用,這在歷史科目中這更是顯得尤為突出——閱讀能力是學習歷史最基本的能力,[7]學生需要有閱讀史料、理解史料的能力。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不是無事可做,而是應當在教室里巡視,對學習較差或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循循善誘,教會學生找關鍵詞。(3)第三,注重培養學生用歷史思維方法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對于一些知識面較廣的內容,教師在課堂上討論學習完以后,還可以鼓勵學生再進行課后資料查閱,并在下次課進行討論。

3、快樂學

學習者在學習過程有感情投入,有內在的動力支持,才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所以教師應該在課堂上適當地開展相應的活動,使學生有足夠空間開動腦筋,并且快樂地參與到教學中。(1)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歷史必定是具有“時代性”的,對初中生來講,所選擇的內容跟學生的日常生活是相脫離的,因此,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會比較困難。為此,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和學生的思維,并且讓歷史“走”到現實中,讓歷史人物“活”起來,變得更為可觸可感。比如,教師在講解“秦始皇統一中國”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8]教師課根據教學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并指導扮成秦始皇的學生提問“:各位愛卿,統一六國后朕應該做哪些事呢?”扮演大臣的學生便需要把自己置身于秦朝輔定的時候,積極地進行思考,或從書中找出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的一系列鞏固統治的舉措并說明原因。這樣,學生能夠在一定的歷史情境當中,感受歷史。發揮學生的表演力,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地提高,能夠快樂地學習歷史;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建立合作小組來自主合作學習,如辦一些辯論賽、討論等。(2)積極評價學生。積極評價學生,讓學生充分獲得成功感。[9]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差異,通過評價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和改變自己,樹立學生歷史學習的自信心。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多采用鼓勵的方式,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提出自己的見解,積極質疑,并通過提問來了解學生學習歷史的情況,對于表現好的學生及時給予肯定,對于表現不好的學生要及時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并給予鼓勵——這樣才可以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翱鞓穼W”是有效地學,是“愿意學”、“學會學”的目的,也是“愿意學”、“學會學”的基礎,因此,“快樂學”構成了良性學習循環的關鍵鏈條。

三、結語

綜上可見,自主學習是大勢所趨,是一個關于“愿意學”、“學會學”、“快樂學”的具有可行性的有效學習良性循環。自主學習的實施需要“變”的勇氣,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變,把課堂還給學生,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就感,樹立自信,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習的內動力,才能臻于最有效的學習成果,進一步促進新課程改革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遙望未來,自主學習的運用必將為中國教育注入新的血液,開啟新的明天。

作者:周竹仙 單位:浙江省武義縣東干中學

【參考文獻】

[1]張清.初中歷史自主學習課堂的實踐探索[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4.

[2]董昕.新課改后高中生數學學習方式比較研究——以武漢深圳兩地為例[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3]龐維國.90年代以來國外自主學習研究的若干進展[J].心理學動態,2000.

[4]董奇,周勇.論學生學習的自我監控[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

[5]靳玉樂.自主學習[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6]曹大為(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材八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7]周雪梅.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

[8]曹大為(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材八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9]陶紅.初中歷史自主學習教學初探[J].新課程(中),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