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
時間:2022-03-24 10:50:48
導語: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深入和歷史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情感意識也直接體現了人的生活和工作中的綜合能力。情感意識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日漸明顯,已經成為一名合格中學生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一個擁有高智商的新型人才也應該具備較高的情商,但是目前,中學在培養學生的過程當中,經常忽略了情感意識的培養,導致學生心理素質和承壓能力較低,遇到困難,不能自己獨立解決,依賴性強。因此,提高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迫在眉睫。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情感意識培養所遇到的問題
1.應試教育嚴重挫敗了學生培養情感的意識
現階段應試教育依然作為中學教育的主導方式,學生優劣依然以學習成績的好壞作為評判標準,這就使得一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不自信,情緒低落,抵觸和他人溝通交流,從而影響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這些現象不但不利于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反而嚴重影響了學生全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從而挫敗了學生培養情感的意識。
2.教師培養情感意識的目標不明確
教學目標是指導教師教授課程的導向標,然而一些教師對學生情感意識培養的目標不明確,不能結合課程明確學生應當培養怎樣的情感意識。比如,本國史和國際史,教師只能蒼白的將歷史故事陳述,卻很難將學生的情感帶入其中,很難讓學生理解學習本國史的價值所在,更難理解其中包含的民族意識,更無法了解到國際史也是一部借鑒史。教師教學目標不明確,也導致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這樣,學生就很難理解“讀史使人明智”其中的內在情感。
3.教師培養學生情感的意識淡薄
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往往只注重教授教材里的內容,卻忽略了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尤其是中學歷史教學中,過分依賴課本不懂的創新,不懂得結合學生的情感需要,從而較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情況下,老師在課堂上根據課本上的文字照讀,學生大多數只能死記硬背,從而不能很好的理解歷史故事和故事中所要表達的情感。比如,歷史課本中講到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紅軍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征,因為教師不能結合學生的情感,學生很難理解這二萬五千里長征走下來的意義所在,更難以理解利用兩年的光陰留下的是什么。所以,教師對學生情感意識培養的忽略,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使學生不能真正的了解歷史,也不能使學生感受到歷史所帶來情感的碰撞,從而很有可能導致學生情感的冷漠。
4.學生培養自身情感的意識薄弱
中學階段,是學生重塑個人性格和情感的重要時期,然而繁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忽略了綜合素質的發展,更忽略了自身情感意識的培養。而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數為獨生子女,父母的寵愛也導致學生不能重視情感意識的培養,所以現在大多數的中學生個性強,偏執,不能聽取別人的意見,甚至不會友善的表達自己的情感,不能做到有效的溝通,這都是學生情商低的表現。由于家長和教師平時也都忽視了情感方面的影響和指導,學生培養情感的意識相對薄弱。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情感意識培養的對策
1.摒棄應試教育
教師應當改變教學理念,注重人文教育結合情感意識的培養,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歷史這個學科有他自身的人文性、歷史性、和社會性,所以中學歷史的教學應當靈活化,加大開放性,注重學生融入情感,在學習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前提下,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意識。同時關注學生心理變化,及時加強老師和學生的情感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并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給出不同的學習指導意見,由此也能讓學生找到自信,并能主動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的情感意識。
2.明確教師培養學生情感意識的目標
老師應有意識的給自己列出教學目標,在對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上,應明確自己的教授方法、方式、和方向,從而快速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情感意識。比如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應明確情感教育應當包含“愛國主義目標”和“民主主義目標”,既要有理智的頭腦贊頌歷史人物的嘉言懿行和崇高的奉獻精神,學習其不斷進取不屈不撓的精神意志和實事求是的生活作風;又要有欣賞和熱愛人類悠久燦爛文化的感性,還要有明辨是非曲直,關心他人,對社會負責的道德標準,等等。這些都應該包含在培養學生情感意識的目標里,時刻銘記并能融入到授課當中。同時,課后也應當指導學生理論結合實際,理智結合情感。
3.提高教師培養學生情感的意識
中學歷史老師應當跳出課本理論,結合現實生活,生動的講解課程,并融入學生的情感需要。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課堂應當有意識的制造歷史情節,讓學生融入到歷史情節中,并能設身處地的考慮當時所處的環境,和歷史人物當時的情感;也可以讓學生扮演歷史人物,將當時的歷史情節演繹出來。這樣給學生留下的印象必定深刻,學生也能流露出真情實感,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情感意識,很好的理解了這段歷史的前因后果,也能舉一反三,借鑒歷史到現實生活中,活學活用。所以,教師對學生情感意識培養的提高,將直接體現在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上,使學生可以真正的了解歷史,也能使學生感受到歷史所帶來情感的碰撞,從而豐富了學生的情感意識。
4.提高學生培養自身情感的意識
學生應提高培養自身情感的意識,結合歷史課程,學習歷史人物的不卑不亢,頑強進取,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毅力,同時也要結合時政,通過媒體,報紙,或者其他方式了解社會的經濟、政治的發展,積極主動的培養自己有擔當,對社會負責,對自己負責的態度。生活中,對于幫助自己的人要學會感恩,對惡勢力要敢于反抗。另外,學生家長也應該注意自身的模范作用,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力頗大,所以家長應當從自我做起,主動積極的幫助孩子培養自身情感意識。平時可以帶學生去歷史博物館學習書本以外的歷史情節和歷史人物,并能指導孩子全面多方位的學習,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想,這樣將有利于學生培養情感意識。
三、結論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情感意識培養關系到學生整體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有利于學生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還能再次提高自己的情感意識。因此,這是一個循環又漸進的過程,強有力地促進了中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因此,本文從摒棄應試教育、明確教師培養學生情感意識的目標、提高教師培養學生情感的意識、提高學生培養自身情感的意識和通過創新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這四方面表達了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情感意識培養的對策,希望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
作者:劉麗 單位:山東臨沂三十九中學
參考文獻:
[1]吳小花.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意識的策略探討合[J].都市家教,2016,(03).
[2]劉學永.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J].新課程導學,2016,(04).
- 上一篇:分層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實踐
- 下一篇:中學歷史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策略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