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文化現代表達與傳播
時間:2022-01-01 10:41:03
導語:東北文化現代表達與傳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在知曉中牢記歷史
長春地處東北亞輻輳之地,文化特征鮮明,因歷史的原因也被稱為“殖民遺址城”。無可否認,一旦談及殖民文化,有些人具有一種復雜心態:有所顧忌、盡量回避。呂欽文先生認為這是一種“不分正義與丑惡、不辨勝利與失敗的糊涂心理”。他指出,“基于民族的角度看,殖民遺存是恥辱的象征,但從人類整體發展來看,真正可恥的是侵略,是殖民主義者”。因此,不能因為城市殖民文化背景就缺少表達和傳播的底氣;相反,要對其全面揭示和大眾化傳播,其目的是銘記歷史、警示后人、珍惜和平?!澳切┦隆迸c“新民大街”是兩部記錄殖民統治之作。值得關注的是,同為展示“殖民歷史”,兩本書表達視角是有差異的,前者以“偽滿洲國”為背景,陳述歷史事件、羅列殖民侵略的罪惡勾當;而后者則以新民大街為主線,對臨街兩側“一院四部一衙”偽滿政權舊址進行歷史鉤沉。“那些事”與“新民大街”相互補充和印證,揭開塵封已久、鮮為人知的殖民往事,體現了編者的歷史理性和自覺意識。殖民歷史是不應被忘卻的,但其前提條件是歷史真相的不遮不掩、不折不扣的展現,讓大眾知曉。這無疑涉及歷史如何表達才能實現傳播效果的問題。昔日的殖民事件,倘若無人挖掘和整理,依舊塵封于歷史之中,又何以讓大眾知曉和銘記!只有將殖民文化以通俗的方式告訴民眾,才會引起全社會的反思。呂先生在編輯“那些事”與“新民大街”兩部書上可謂傾注了大量心力,從確立主題、表達角度、史料考證到布局謀篇、圖文搭配等都反復敲定,甚至一字一句都小心求證、斟酌再三。秉承“細節讓歷史板上釘釘”的理念,使每一篇章都以通俗之“文”配上可“抵萬言”之“圖”,徹底打通學術壁壘,通民心、接地氣,讓侵略細節大白于天下。如果說“那些事”全面展現偽滿時期的屈辱歷史,那么“新民大街”不僅是遺跡掠影、鉤沉歷史,還凸顯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今日風光。換言之,“那些事”全面揭開偽滿政權的罪惡勾當,而“新民大街”則是基于今天文化名街的角度回望歷史,以遺跡的物證訴說殖民事實,并以今昔對比的方式留給讀者無限空間去品評和反思?!澳切┦隆迸c“新民大街”是展現、聲討,更是警醒與呼喚,反映了編者對待殖民文化遺產的一種態度,體現了“反對戰爭、呼喚和平”的警示意義。這是兩本展現長春殖民歷史較為權威且頗具普及價值的圖書,對殖民遺存進行全面的梳理和詮釋,填補了長春殖民歷史通俗化表達的空白,同時糾正了以往表述存在的錯誤、掀開被遮蔽的歷史真相。“那些事”與“新民大街”的問世使偽滿洲國歷史的真實面目完全暴露于大眾的視域下,對長春而言,徹底扭轉了有“物”無“史”的尷尬局面。如今人們可以睹“物”講“史”,這樣不僅有利于銘記,還能形成有效的警示。更重要的是,這兩本書集結翔實的史料,有效遏制一些曲解這段歷史、道聽途說,甚至以訛傳訛的現象。需要強調的是,“那些事”與“新民大街”不僅是對殖民歷史的詮釋,也是對殖民文化的表達,揭開城市飽經風霜的歷史,展露的是城市文化的厚重底蘊,向世人呈現了東北文化的特異性。
二、文化遺珠的拾掇與城市光輝映照
東北文化猶如散落一地的珍珠,有待擦亮、整理并串成串,方能彰顯其價值。以當下長春為例,從文化旅游角度來看,科技文化、汽車文化、電影文化、雕塑文化、冰雪文化等都是這座城市具備的特征。作為“東北亞現代文化名城”,長春具備以諸多的文化樣態展現其風姿的潛質。遺憾的是,這座城市的很多文化特征大都以概念化或結論性的語句呈現,缺少關于城市文化內涵的具體、細致和鮮明的表達,這種狀況顯然與長春作為東北亞地區中心城市的身份有些不協調。令人欣慰的是,呂欽文先生主持編寫的“長影博覽”和“長春雕塑”兩本書彌補了這方面的遺憾。“長影博覽”通過經典影片、長影人、長影故事生動詮釋了長影作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之內涵。全書以大量的圖文表明長影并非簡單的、漸行漸遠的背影,而是生動、清晰、明亮的存在;展現了民族電影文化從無到有,從壯麗發展到呼嘯向前的過程。不可否認,長春這座城市的發展是由影像故事記錄著,長影是城市集體記憶里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長影的豐碑與長影人的奮斗歷程鐫刻在城市歷史發展的畫卷。對于長影這顆文化明珠,需要有人拾起、擦拭,使其光芒四射、為城市增輝。呂先生就是長影文化這顆明珠的擦拭者,他對編寫“長影博覽”醞釀很久,經常奔走國內外,查閱、調研、拜訪、研討、比照……以求準確提煉和表達長影的記憶文化,追溯其流金歲月。正如呂先生在卷首語所闡述的,“對于長春來說,長影文化是一種記憶文化,尋找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積存與挖掘的歷史過程,是在歲月長河里尋找交融影像與溫暖情愫的激動人心的過程”。如果說電影代表長春的深厚傳統與精神氣質,那么雕塑則體現長春的現代氣息,是城市的靈氣和神韻。盡管長春缺少雕塑傳統,卻能在近20年的時間里匯集、收藏和展示200多個國家上千件雕塑藝術作品,實屬不易。作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長春世界雕塑公園,質樸、大氣、深邃,是現代城市文化之創舉。不言而喻,它已讓藝術滲透至城市的肌理。但是,問題也隨之顯現:語言對符號的表達不到位,關于主題、關鍵詞的闡釋還很欠缺,對雕塑藝術的提煉和推介遠遠不夠。在這種情況下,呂先生編寫了“長春雕塑”這本面向百姓的書,向其解讀城市雕塑文化、普及雕塑知識,以提升市民的格調與素養,拉近雕塑藝術與普通民眾的距離。城市雕塑不同一般意義的雕塑,它屬于公共藝術,是城市大眾生活的重要內容。它不能僅為少數專業人士所獨享,更需要大眾的知曉與應和。倘若大眾對城市雕塑一知半解、有陌生感,又何以分享公共藝術的魅力!倘若公眾不能親近、解讀、理解城市雕塑,何以展現城市的氣質!當社會大眾與城市雕塑藝術想融通、形成默契,作為“城市的眼睛”,雕塑才會“明眸善睞”,東北亞現代文化名城的光輝方能映照神州大地。
三、東北文化自信的確立與積極傳播
“四本書”詮釋了殖民文化遺產、長影文化、城市雕塑文化,形成東北文化的聚合表達,反映了東北文化的深度、格調和氣質。從控訴、警示的殖民文化到“友誼、和平、春天”的現代雕塑藝術,展現了城市的歷史變遷與其當下精神風貌。因此,“四本書”的問世澄清了人們關于東北文化的狹隘、偏執,甚至錯誤的認知,糾正一些不負責任的媒體對東北文化的片面建構?!八谋緯毙纬梢粋€體系,不僅整合了東北文化,而且以無可辯駁的事實闡明了東北文化的厚重與品位,一定意義上確立了東北文化自信。而唯有對東北文化產生足夠的自信,才能對其形成傳播的自覺。城市的歷史文化需要挖掘與傳承,城市的現代文化更需要提煉和整合。城市的歷史文化內涵不能僅留存于老一輩人的記憶里,也不應僅置于檔案館或陳列室;城市的現代文化特質也不應僅出現于政府會議記錄、文件之中,它們應以通俗易懂、易接受的方式向大眾傳遞。作為城市的建設者、作為地域文化的傳播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通過恰當的方式闡釋東北文化的內涵并向公眾積極傳播,以應對一些群體對東北文化的消解刻板印象?!八谋緯笔菍τ懈裾{的東北文化的現代表達,正是因為東北文化的底蘊和內涵被轉化為大眾可接受、易消化的話語和圖文模式,決定其文化傳播是積極和有效的。可見,“四本書”既是東北文化的積極表達,也是東北文化的有序傳播。作為“東北亞現代文化名城”,長春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品位并不遜色,但還須充分展現和積極傳播,以進一步增強東北文化自信。曾幾何時,東北影視劇的熱播使相當一部分人對東北的印象是“農村、土炕和冰天雪地大花襖”,而最近的“喊麥”又成為一些人對東北的新印象。談及東北文化,相當一部分人馬上會聯想到東北二人轉和小品,此外人們似乎再說不出東北文化的具體形式,將部分當整體,顯然曲解了東北文化應有內涵。一些學者從學術角度對東北文化雖有一定的闡釋,但這種學術表述方式僅限于學界某一隅的交流與討論,其話語體系很難能映入普通大眾的視域??陀^而言,東北有品位的文化并不缺失,只是缺少對其準確概括、全面呈現、恰當表達和積極傳播。從這個意義來看,“四本書”的面世可謂恰逢其時,有效彌補了東北文化表達與傳播的缺憾,同時宣告,除了印象中的娛樂文化,東北不乏格調高雅的文化,一定程度上糾正了關于東北的消極刻板印象。
作者:周大勇 單位:吉林大學文學院
- 上一篇:高中歷史教學史料實證分析
- 下一篇:革命主題紀念館文化內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