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文化歷史演變與發展探析
時間:2022-09-06 09:42:50
導語:武術文化歷史演變與發展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南江流域村落體育在南北朝時期的融合、明清時期的抗倭自守,民國時期的武館運作、新中國成立后的機遇和磨難并存幾個歷史時期進行闡述,并結合雙創的發展思路,針對目前存在的現狀和特點,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思想上重視,行動上主動,經濟上引進,并以東壁武術為個案進行實地調研,為傳承南江流域村落武術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南江流域;村落體育;東壁武術;羅定
人類文明的起源大多依河而生,受地理位置和開發條件的限制,許多流域內仍保留著大量的原始村落,南江流域便是其中的一員。南江流域是古代百越族居住的地方,歷史悠久,很久以前已有人類生息繁衍。目前在其流域內曾發現多處舊時器晚期和新石器時期的文化遺址,如:1983年11月下旬,羅定縣文物普查隊在羅平區沙頭鄉橫垌村背夫山發現了一座土坑墓(編號M1)。[1]考古學家根據墓中器物的特征推斷這是流行于兩廣地區的越人戰國墓。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這些原始村落體育項目瀕臨消失。如何在當今環境下生存和發展,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深思。2014年9月總理提出的雙創發展思路,為村落體育的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南江起源于信宜、高州、陽春三市的分界嶺,流經信宜市、羅定市、郁南等地,最后在南江口注入西江。南江流域處于熱帶地區,東南面有海拔一千多米的云霧山,西北面有天然屏障云開大山,使這里形成了適宜人類居住的山谷盆地。受地域、經濟等條件的限制,南江流域內還保存著大量風格獨特的古村落體育項目。南江曾被稱為蠻荒之地,自古以來多災多難。俗話說,寒門出貴子,逆境出人才。南江流域人杰地靈、英雄輩出,有關歷史故事和建筑物,為當地人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1.1南北朝時期與漢族文化融合。說道南北朝時期百越與漢文化的融合,不得不提起一位英雄人物——冼夫人。冼夫人又稱冼太夫人和譙國夫人,廣東高涼人氏(今廣東高州人)。她出生在一個俚族首領家庭?!端鍟?#8226;列女傳》載,夫人幼賢明,多籌略,能行軍用師……羅州刺史馮融聞夫人有志行,為其子高涼太守寶(馮寶)聘以為妻。融本北燕苗裔,初,馮弘之投高麗,遣融大父(祖父)業(馮業)以三百人浮海歸(劉)宋,因留于新會。自業及融,三世為守牧。馮冼聯姻后,兩家聯手開發嶺南、傳播文明、收復海南、平定叛亂、安撫黎庶,嶺南終成富庶文明之邦。[2]唐代之后俚人逐漸融合了南遷的中原人,形成了獨樹一格的嶺南俚文化。1.2明朝時期抗擊倭寇保家衛國。明朝時期,倭寇猖獗,他們燒殺搶奪,禍害相鄰。許多仁人志士,投身疆場,抗擊倭寇,張元勛便是其中的一員。張元勛自幼愛好武藝,其父張愷抗倭陣亡,他立誓殺倭報仇。1569年,吳平海盜遺黨曾一本引導倭寇入侵,千艘戰艦直逼廣東、福建沿海,他跟隨福建總兵李錫會同俞大猷,與敵大小六戰,擒斬1700余級,繳獲戰船360余艘,從而殲滅此股海盜。[3]張元勛因抗倭有功升至廣東總兵,鎮守廣東。明朝中葉,羅旁(郁南縣境內)大山一帶發生土著人叛亂,長達數十年。張元勛領兵平叛,戰功卓著,被明朝萬歷皇帝敕封為“護國庇民”大將軍。陳璘是一位抗倭援朝的民族英雄,他英勇善戰,有勇有謀,著名的“萬歷三大征”,曾參加了兩次。在平定羅旁叛亂后,陳璘因功升副總兵,駐守羅旁東山地區。1592年日本發動了侵略朝鮮的戰爭,史稱“壬辰之役”。陳璘因熟悉倭情,被調往邊境。他率水師與日本水師決戰露梁海,全殲日軍,功居首位;“播州平亂”,他率部出偏橋,智取海龍囤,居功至偉。[4]為此萬歷皇帝賜匾“開拓第一功”,賜聯“辟土開疆功蓋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1.3明清時期為了生計結寨自守。南江流域經常發生戰亂,當地人民自衛強身。明萬歷建立直隸州,實行“募民占籍”政策,不少武士入籍建家立業。明末,南明政權覆滅,跟著“三藩之亂”又起,羅定陷于戰火中近半個世紀,官兵攻城奪地,鄉間盜賊眾多,鄉民多結寨自守…。[5]一直到康熙以后,武術在當地鄉村十分盛行,明清兩代有武進士7人,武舉人47人,單是羅鏡便有武舉8人,擔任把總以上武官28人。[5]1.4民國時期以武館形式運營。清末民初,隨著資本主義的入侵,一些產業相繼破產,盜賊再起,再次掀起武術強身健體的熱潮,很多鄉村請人教習武藝,武館應運而生。羅定人梁貴榮在羅城創辦了東壁跌打武館。1928年在同盟會會員黃元白倡議下,召集羅定各區的族老和有名望的人開會,由各區推薦選手表演,選出梁貴榮為會長,其他優秀者作為會員,成立了羅定縣(今羅定市)國術協會。國術協會分為甲、乙兩館,甲館由梁貴榮主持,乙館由陳喬山主持。1933年梁方伍被邀回到羅定傳授武藝,他主持的武館成為丙館。梁方伍不僅武德高尚,還擅于思考,將蔡家、李家、佛家等所學拳術相結合??谷諔馉幤陂g,有些著名武師流落到羅定。為了生計,他們在羅定開館授徒,引入不少外地流派的武功,如:著名的拳師葉敬亭、吳瑞松、鐵海龍等。與當時羅定著名的拳師雙方相互借鑒,相得益彰。1.5新中國成立后機遇與磨難并存。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各行各業,生機勃勃,作為保家護院存在的具有強身健體性質的村落武術的價值反而降低了。長年征戰,人口劇減,發展生產,迫在眉睫。隨后又經歷了十年,不少武術前輩遭受侮辱、迫害。收藏在群眾中的武術史料、書籍被抄被毀,武術傳承的基礎遭受嚴重破壞[6],中國武術發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破壞或遏制。例如,河北滄州的王子平、朱國福、姜玉和等武術名家先后遭到迫害,甚至被抄家;著名宣武體校教練郭雙鳳老師的師傅宋志平先生的器械及習武資料全部被紅衛兵拿走,陳氏太極拳名家雷慕尼當時去了西廠拉煤。很多民間武術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7]鄉村武術項目也是如此。1952年之后一個時期,部分領導把練武術和打群架劃等號,羅定不準民間開館習武,“功夫佬”多回鄉務農。[8]結束后,武術步入復蘇期。1979年1月國家體委下發了《關于挖掘、整理武術遺產的通知》的重要文件,并組織武術調查組分赴山西、陜西、四川等13個省、市、地區開展考察,在1982年12月,國家體委召開了全國武術工作會議并提出“挖掘傳統武術,搶救武術文化遺產,是當前的急迫任務。”于是國家體委成立了武術挖掘、整理領導小組,負責統一部署全國武術挖整工作,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都相應成立了挖整辦公室,專門負責當地的挖整工作。[9]習武之風再次席卷南江流域。改革開放后國外的一些觀念也隨之傳入我國,人民群眾的注意力也隨之發生變化,開始投向經濟市場。在這種社會變更下,武術真正的經濟價值尚未得到體現,加上村民娛樂方式的增多,村落武術的發展每況日下。
2“雙創”視角下南江流域村落武術發展的途徑
2.1“雙創”特點。“雙創”源于2014年9月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思想??偫硖岢觯?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勢態。2018年9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的文件。由此可見,“雙創”是當今和以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這一思想同樣使用于村落體育的傳承和發展?!皠撔隆笔巧鐣l展第一動力,在原始村落武術項目的傳承中,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創新出適合自身發展的一套體系?!皠摌I”是創業者對擁有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的過程。這對村落體育文化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思考。2.2南江流域村落武術發展的途徑。南江流域涉及的地理范圍較廣,本文在討論其流域內的武術項目時,主要以東壁武術為例。據東壁武術的第四代傳人梁仲炘介紹,東壁武術自成立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創始人梁貴榮老前輩之前幾代都是單傳,為免受外人欺凌,自幼習武,曾拜梁華周、沈金、顏耀庭、顏殿雄等為師,兼學跌打損傷?,F傳拳譜:大乘拳、八卦拳、少林正宗一百零八點拆手圖解等。由于梁老前輩為人厚道,性格隨和,街坊親友請他教子弟習武,逐漸名聲大振。2.2.1思想上重視。“創新”意思是創建新的。首先應從思想上認可,再去積極創新。古人云:“三思而后行”就是這個道理。馬克思指出:“人們創造了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的。”村落體育項目是中國人民在特定的背景下產生的一種肢體語言,是目前新農村建設的優質載體。東壁武術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在歷史環境變化下,東壁武術的發展之路起起伏伏。據梁師傅口述,曾出現兩個發展高峰期:一是抗戰期間,全民皆兵,舉起拳頭,保家衛國。二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結束,在國家“挖掘傳統武術,搶救武術文化遺產”的號召下,東壁武術迅速崛起。1987年經羅定市文化局批準“羅定民間藝術團”成立,后更名為“羅定海燕藝術團”,由東壁武術傳承人梁仲炘擔任團長。當時藝術團盛極一時,他們將傳統武術與唱歌、舞蹈、氣功等舞臺藝術相結合,深受群眾喜歡。后來,隨著港臺音像制品涌入大陸,俘獲許多觀眾的“芳心”。國內這些原生態表演形式逐漸式微。從南江流域村落武術的發展可見,社會環境的變化是村落武術起伏波動的關鍵因素。這種形式也像極了《物種起源論》里的適者生存規律,物種和自然界的關系也適應人與社會環境的關系,想要“永葆青春”,就要適應時代更迭,與時俱進。從心里認同村落體育文化,有武術文化自豪感,自信心,自覺去學習傳承,重新回歸“原生態武術”那種自愿自發的心態中,增強文化認同感?!拔幕J同”是人們在一個民族共同體中長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對本民族最有意義的事物的肯定性認識,其核心是對一個民族基本價值的認同,是凝聚這個民族共同體的精神紐帶,是這個民族共同體生命延續的精神基礎。[10]這才是村落武術的根,參天大樹無根則“衰”。村里武術項目應認真分析自身的特點,并找出與其它項目的不同之處,利用自身的優勢發展自身的強項,將其它表演項目,表演形式符合自身發展的地方引進出來,創新出符合自己的發展模式?!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2.2行動上主動?!皠摌I”指創辦事業,需要創業者組織、技術、思考、判斷等行為。世界萬物優勝劣汰,誰都想生存,不想退出歷史舞臺,就看你如何適應歷史潮流。圓明園的柱子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對于眾多的村落武術項目而言,如何順應時展,除了思想上重視外,還要積極行動。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主動出擊。在南江流域村落文化調研過程中,梁師傅還向課題組展示了蛇形虎爪拳和刀術,并帶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器材室。從其招式可見,東壁武術是典型的南派武術,動作技術以快打慢,器械有棍、刀、槍、叉、劍、藤牌等器械。藤牌現在很少見,據說用手指頭大的山藤織成,舞起來如風車般轉,前進可象車輪一樣快速轉過去,防守時整個人都可罩在藤牌之內,是攻防具備的武器。[8]在國家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下,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提出“六進”作為推廣武術工作的重要目標。2004年與教育部聯合頒布了《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要求在體育課中適量增加武術內容。對于村落武術的發展而言,這無疑是個機會。新農村建設以來,以村委會為代表的自治組織、以農村合作社為龍頭的非盈利性組織、以鄉鎮事業單位為聯誼的各種文體活動組織得到較快發展,已經在農村體育基本公共服務的一些具體事項方面顯示出其特有的生力軍,蘊含著巨大的體育文化管理功能。[11]東壁武術所在的七和村屬于羅定市管轄。羅定市是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跡有龍龕巖摩崖石刻、文塔、蔡廷鍇將軍故居、羅定學宮等。嶺南所發現的三座大型戰國墓葬,兩座在羅定。可見,對于東壁武術而言,除了利用自身項目的優勢,重新推廣特色項目藤牌,還可以與所處城市的特色相呼應,形成旅游與表演一體化服務。著名人類學家費孝通先生曰:文化是脆弱的,一旦脫離了其生存的文化圈就會走向衰亡;文化又是堅強的,走出去還能走回來。2.2.3經濟上合作。目前許多村落項目衰敗的原因就是缺乏經濟支持。俗話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而武術傳承人對武術自身所蘊含的經濟價值認識不足。例如,“1991年11月,湖北舉辦了武當文化武術節,在短短四天時間里,僅貿易活動的成交額就達7億人民幣?!盵12]“鄭州于1991年、1992年、1993年、1995年舉辦的四屆少林武術節,經貿成交額分別為8、24、32、52億元”。[13]遠的不說,在南江流域郁南縣連灘鎮有個南江文化藝術節,引入飄色、禾樓舞、曲藝等項目。每年周邊都有許多人慕名而來,當地人們也擺滿了許多特色物品,供游人觀看和購買。觀光者的交通和餐飲等方面都為當地帶來不少的經濟收入。南江歷史文化貫穿于人們的精神世界,英雄的故事激勵著后人繼續奮斗。為了緬懷先人,后人用不同的方式紀念他們。冼夫人一生顧全大局,功勛卓著,深受后人敬重,被尊稱為“嶺南圣母”。為了紀念冼夫人作出的貢獻,后人建有“冼夫人廟”。張元勛抗倭有功,廣東百姓為了紀念他的豐功偉績,特建“張公廟”。張公廟座落于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郁南縣連灘鎮,至今已經400多年。1985年連灘張公廟被列為郁南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陳璘抗倭援朝,在三羅地區流傳著大量有關陳璘的民間傳說,“陳璘傳說”入選廣東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些舉措從不同的方面讓后人紀念先烈。對于南江流域的村落體育而言這是一個天賜良機。我們要充分挖掘體育旅游資源,彰顯地域文化特色。利用這些古建筑群和當地舞龍舞獅,武術表演相結合,將理論研究和實踐宣傳相結合,將思想與行動相結合,在物質和精神雙贏。
作者:姜喜平 黎宇 劉少青 陳燦 單位:廣東科貿職業學院
- 上一篇:紅四軍入閩歷史條件與影響
- 下一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與實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