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轉基因產品貿易論文
時間:2022-09-23 08:04:55
導語:我國轉基因產品貿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
目前我國正在研發的轉基因植物涉及的種類較少,隨著轉基因技術研發的深入,這種狀況將嚴重制約我國轉基因植物的研發進展。從整體水平看,目前我國在轉基因作物研究技術方面的進展與國際基本同步,在發展中國家居領先地位。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較差,轉基因技術的研發又相對較少,這種狀況將嚴重制約我國轉基因作物的研發進展。
1.2對轉基因作物的認知不足
轉基因作物有很多優勢,但它的潛在危害和風險是巨大的,對人類的健康和周圍環境的不確定性。因為有一個巨大的信息不對稱領域的轉基因作物和技術等,優點和缺點尚未完全被人們認知或一定程度的理解。與此同時,由于社會道德和宗教信仰的影響,有些人的轉基因作物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如恐懼、懷疑。轉基因作物的產業化在中國有直接或間接的負面影響。
1.3轉基因育種技術體系不夠完善
轉基因技術在我國主要停留在實驗室的小規模的水平,與國外跨國公司大規模遺傳轉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與此同時,我國缺乏有效的系統支持育種技術支持轉基因技術,不能完全顯示轉基因技術的優勢。在應用轉基因技術為核心和領先技術,開發更好的種子資源的同時,也會帶來相應的栽培,然而栽培和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改變尚未改變。因此,實現轉基因作物的產業化發展,除了依靠轉基因技術獲得優良的品種資源,還需要雜交育種、耕作栽培、土壤、植物和其他配套的綜合措施。
1.4國內農業科技企業發展落后
轉基因植物產業化能力仍然薄弱。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農業科技企業組織和企業、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轉基因植物產業化能力較弱。在轉基因作物市場中,通過企業重組、并購,孟山都、安內特、巴斯夫、先正達、杜邦和其他大型農業生物技術企業已逐漸成為生物技術研究和發展的主題,占據了轉基因作物品種、技術和知識產權,加速其在轉基因行業的壟斷。
2.1加強有關農產品國際貿易規范和慣例的研究
我國之制定了相應的轉基因產品管理制度,但缺乏強有力的監督。在政策創新方面,應該合理構建技術性貿易措施以保護消費者利益與產業發展。由于轉基因產品對人類健康、生態環境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建議相關部門在不歧視外國出口商的前提下制定專門針對轉基因產品貿易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認證程序等,利用“轉基因安全”的審定,設置高門檻,阻止外國產品隨意進入我國市場。同時,也要重視宣傳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把對轉基因食品的選擇權交給消費者。
2.2建立標準化的協調轉基因產品管理系統
建立一個標準化的協調轉基因產品管理系統,以確保產品的安全。一方面,加強宣傳,提高公眾的感知水平的轉基因作物加強農業轉基因技術的有效推廣。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完善立法體系,制定細致的實驗室以及種植審批制度,以保證有條件的社會力量可以加入到轉基因產品的研發過程,從而促進轉基因產業的發展。
2.3增強轉基因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近年來,我國政府逐漸重視了科技的重要性,而且在科技投入方面也是逐年加大,這位我國的產品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資金的投入力度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是相差甚遠,甚至都不及發達國家一家跨國公司的科研投入力度。由歐美轉基因產品的貿易爭端可以發現,只有自身的科研技術能力在國際上處于領先水平,才能在國際舞臺上立足,才能引領國際市場的發展。
2.4增強轉基因技術的應用提高我國競爭力
我國應該繼續推進轉基因作物的產業化和市場化,打造出優勢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但是要根據國際市場的情形和轉基因技術的重視程度。目前,我國的優勢轉基因技術主要是在抗蟲棉和轉基因水稻方面,所以我國應該繼續發展轉基因技術在棉花和水稻方面的研究,形成自己的優勢產業。
3結論
通過分析得出我國應該制定產業長期發展規劃,加強宏觀引導;進一步完善轉基因產品標識管理制度;建立規范協調的轉基因產品管理體系以保障產品安全;增加轉基因技術方面研究與開發增強國際競爭力。充分利用WTO規則,從而維護我國的利益。
作者:董鴻飛單位:沈陽工學院
- 上一篇:汽車產業生產性服務貿易論文
- 下一篇:投資軟環境建設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