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服務貿易結構對策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06 03:38:00
導語:我國服務貿易結構對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服務貿易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分工中能以低能耗高效率獲取利益。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可以提高一個國家對外貿易增長的協調性和持續性,使得貿易增長方式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而改善服務貿易結構,可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高貿易質量。
近年來我國服務貿易大幅增長。2007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1222億美元,同比增長33%,占世界服務貿易份額4.2%,居世界第五位;服務貿易進口1301億美元,占世界服務貿易份額3.9%,居世界第七位。但在我國服務貿易國際地位上升的同時,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嚴重,競爭力弱等問題也比較明顯。這與我國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有一定聯系。以下從兩個角度對我國服務貿易結構進行分析。
1.1從進出口貿易額角度
根據2007年我國服務貿易各個項目的進出口貿易額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國服務貿易的產業結構。表1反映的是2007年我國服務貿易產業結構比率。
從各部門進出口額分別占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看,2007年服務貿易出口方面所占份額最大的前三項依次是旅游(30.3%)、運輸服務(25.4%)和其他商業服務(21.3%)。從進口來看,所占份額最大的前三項依次是運輸服務(%33.1)、旅游(22.3%)和其他商業服務(13.8%)。逆差較大的前三個產業是運輸、保險服務和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
分析得知,在我國服務貿易結構中,勞動密集度和自然資源密集度高的傳統服務業所占比重很大,而以知識技術密集度高的現代服務業所占比重很低。
1.2從國際競爭力角度
貿易的本質在于比較優勢的存在。貿易競爭力指數CAI(即貿易差額系數,是某一產業的凈出口與該產業的進出口總額的比值)是用來說明競爭力的常用指標。CAI越接近100%,競爭力越強;反之,越接近-100%,則競爭力越弱。下表是我國2002-2007年各類服務部門的貿易競爭力指數。
從部門軸來看,在長期處于嚴重逆差狀態的保險、金融、專利權使用這三個部門競爭力指數都極其接近于-1,比較劣勢十分明顯。而占我國服務貿易貿易額比重較大且一直處于順差狀態的旅游、建筑、其他商業服務這三個部門的競爭力指數雖然都大于零,但都趨于零,比較優勢微弱(競爭力弱)??傮w競爭力低。
按2002-2007年歷年來各部門國際競爭力指數之和(括號內數值)從高到低以及有無負數值來分析我國服務貿易各部門長期競爭力的表現。
服務項目可分為3個梯隊:
(1)其他商業服務(1.74)、建筑服務(0.88)、旅游服務(0.78);
(2)廣告宣傳(0.67)、計算機服務(0.49)、通訊服務(0.17);
(3)別處未提及的政府服務(-0.3)、咨詢(-0.85)、電影音像(-1.17)運輸服務(-1.85)、金融服務(-1.87)、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2.75)、保險服務(-5.21)。
可以看到,長期以來,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相對較強的項目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度和自然資源密集度較高的傳統服務部門(如旅游、建筑);而在知識、技術和人力資本密集度高且能產生較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部門(如金融、專利權使用等)競爭力極其微弱。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一向占我國服務貿易額總量為30%-40%的運輸服務,卻一直呈現負競爭力指數,這與我國貨物進出口大量使用外國運輸服務有關。
1.3小結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服務貿易仍然較大程度地依賴于自然稟賦和勞動密集型服務業而且總體競爭力低。具有比較優勢的項目以先天條件取勝,容易受氣候環境、地理條件等外在因素影響,層次較低,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但并不強。而具有獲取高附加值能力且對經濟增長有內生作用的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業貿易額比重偏低,逆差較大,競爭力極其微弱。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波特提出,在知識驅動經濟發展的模式下,熟練的勞動力和強大的科研基礎是國家競爭優勢的基礎,當某些產業在國際間轉移,國際比較利益發生變化時,原先擁有該種產業比較優勢的國家可能就會因為固守靜態比較優勢而失去原有貿易上的競爭優勢。運輸服務是一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在我國理應具有先天的比較優勢,但由上文所列數據可以看到,雖然其所占服務貿易額比重大總量高,但是其競爭力指數低且長期為負,處于貿易逆差狀態。之所以出現運輸服務競爭力指數為負且逆差較大這種狀況出于國際運輸業整體技術升級而我國運輸業相關基礎設施更新及知識技術投入相對滯后的原因。
在目前全球大力發展知識經濟的背景下,我國這種服務貿易結構知識技術含量低,不可模仿性低,結構脆弱,容易增加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在競爭中處于被動地位,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
2改善我國服務貿易結構的對策
2.1大力培育國內現代服務業
雖然我國服務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相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社會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及現代服務部門急需增強競爭力的要求來說,我國服務業的發展還很滯后。當今世界服務貿易強國的服務產業一般是首先在其國內形成競爭優勢,然后才逐步走向世界的。
中國的服務業占GDP比重一直在30%-35%之間,統計數據顯示,2002年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人均GDP與我國相近甚至更低,但其服務業比重分別為53%、38%、51%,都高于我國的34.3%。與美國服務業占全國GDP的80%以上差距更大。我國服務業起步晚,知識技術含量不高,獲取附加值能力不強;而發達國家則以知識技術密集型項目為主,獲取附加值能力高,且不易模仿。因此我國既要保持自然稟賦及勞動密集型傳統項目的比較優勢,在搞好自然稟賦和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出口的同時,還更應充分利用現有力量,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通訊服務,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等技術密集型領域和文化產業等知識密集型領域的服務貿易,提高服務貿易檔次和結構效益。
從政府角度來看,應努力引導居民消費需求結構優化,提高服務消費的比重,培養服務業的國內市場需求。這是為了進一步中國服務貿易的國家競爭優勢的構建創造良好的國內市場環境,為現代服務企業的能力提升提供平臺。
從企業角度來看,國內服務企業要從改革經營機制入手,培養在戰略、組織、目標和技術創新上的能力,大力增強其競爭實力,保證國內服務企業在國際市場中占有一定的份額。
2.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交通基礎設施的落后會阻礙旅游業、運輸業的發展。而先進的電信設施是發展跨國金融、保險、咨詢服務的先決條件。加強社會基礎設施投資,有利于傳統優勢項目的進一步開發和幼稚部門的成長。
2.3對外開放與適度保護
由于服務這種產品本身具有的特殊性質,以及各國出于維持本國就業,保護本國幼稚服務業的成長和發展,間接限制商品貨物進口,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平穩等方面的原因,各個國家紛紛設置貿易壁壘來限制服務貿易自由化。壁壘具有隱蔽化的特征,通常以非關稅壁壘形式出現。我國金融、通訊等行業有較高市場準入貿易壁壘。這種方式雖然對該行業有保護作用但由于壟斷局面影響這些部門經濟效率和服務質量,使其進一步快速增長的機會受到制約。對外開放可以通過與國外先進知識技術的交流提高這類部門的競爭力。
在提高對外開放度的同時,還應適度保護幼稚部門和重要經濟戰略部門,避免受到經濟安全威脅。我國加入WTO以來,談判地位提高,政府應為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以及研究制定鼓勵服務貿易發展的相關政策,完善服務貿易的政策法規體系。比如充分利用GATS的“市場準入”原則和“發展中國家的更多參與”原則,根據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制定相對傾斜的產業政策,加大對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企業的政策傾斜與扶持力度,完善財政、信貸等優惠措施,來優化產業結構。
2.4提高知識技術要素供給
勞動者素質的低下與科學技術的落后導致中國服務貿易過分依賴自然稟賦的較低級出口結構,影響了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業的發展。申樸,尹翔碩(2008)在對要素積累影響服務貿易增長進行實證研究時發現,人力資本對現代
服務部門出口增長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大,隨著經濟的增長,人力資本對服務貿易增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因此人力資本是一國增強服務貿易(特別是現代服務部門)出口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技術進步和知識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
術的迅速發展,使計算機與信息服務、金融、保險、專利及專業服務等現代服務部門獲得了快速增長;并且技術進步及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還改變著傳統的服務部門,專業服務、信息管理、電子商務等的發展提高了傳統服務部門的科技含量和勞動生產率。因此大部分服務的生產需要密集地投入知識技術或者人力資本,教育發展是其根本途徑。
參考文獻
[1]劉東升.國際服務貿易[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
- 上一篇:產業集群對競爭力影響論文
- 下一篇:出口信用保險業發展策略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