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FDI技術轉移系統
時間:2022-04-06 10:59:00
導語:淺析FDI技術轉移系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大量涌入我國的情況下,利用FDI引進適用技術,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進行再創新,是我國大多數企業尋求技術進步、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的一種現實選擇。FDI技術轉移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主體、客體、環境、實現方式等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
一、FDI技術轉移系統的主體
世界經濟的區域性科層結構特征、發展中國家的資源稟賦和技術能力特點及技術追趕戰略,決定了跨國公司與發展中國家共同成為技術轉移系統的主體。
1.跨國公司
跨國公司作為先進技術的載體和絕大多數前沿技術的擁有者,控制著技術的總體發展方向,把握著技術變革的速度。基于資源和市場的驅動,對外直接投資已成為跨國公司實現全球范圍內資源優化配置、利潤最大化的重要經營手段,而且跨國公司也是FDI活動最重要的承擔主體。
2.發展中國家的企業、組織或個人
發展中國家普遍認為,通過吸引FDI引進相關技術會在東道國企業中沉淀和積累,有助于其在短時間內跨越一些技術臺階,滿足技術迅速成長的需要??鐕緦Πl展中國家自然資源、廉價勞動力以及在逐步建立的工業體系的看重,加速了發展中國家的對外政策從內向型轉變為外向型的趨勢。
二、FDI技術轉移系統的客體
技術是FDI技術轉移系統的客體,同時也是FDI技術轉移系統的核心。FDI技術轉移活動的復雜性和關聯性,要求作為轉移對象的技術必須是一套完整的、復雜的、動態的和系統的知識體系。
1.FDI技術轉移系統客體的層次
根據M.Bell(1987)的技術引進關系模型,FDI所轉移的技術可以從低到高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
第一層次技術由資本品和技術服務構成。這一層次的技術在轉移之后被整合進新建的生產設施中,從而有助于接受轉移的主體生產能力的提高和產品范圍的擴展。第二層次技術由操作中的技巧和專有技術構成。與第一層次技術相類似,相關主體對第二層次技術的掌握也不能保證產生持續的技術進步,可能會停留在對轉移技術的簡單復制階段。第三層次技術主要是由生產系統的專有知識、各種工程和設計方面的專業知識構成,是通過FDI轉移的最高層次技術。對該層次技術的掌握有助于接受轉移的主體復制和更改原生產系統,從而可以有效地促進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
2.FDI技術轉移系統客體的周期性
雖然技術具有多方面的屬性,但在FDI技術轉移系統中最為重要的是技術的周期性。技術的生命周期具體可分為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及衰退期四個階段(O''''Brien,1994)。技術的周期性替代不斷地對企業施加壓力,促使其在技術使用價值衰退之前,將技術對外轉移以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同時,技術的周期性替代客觀上要求轉移技術的企業進行更多的技術創新,以產生新的技術接續,從而開始新一輪更高層次的技術轉移。
三、FDI技術轉移系統的外在環境
1.創新環境
FDI轉移的技術只有經過東道國企業內化后,才能擴大企業的技術儲備,提升企業的創新優勢,而這需要企業具有相匹配的創新環境。內部創新環境主要包括企業家成長環境、組織內的學習環境、部門間的協調配合機制等;外部創新環境主要包括必要的資金支持、適宜創新的制度環境、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良好的創新環境,不僅可以提高本土企業的技術吸收能力,同時還可以加劇東道國市場的競爭,迫使跨國公司提高技術轉移的速度和水平。而內、外部創新環境的協同有助于促進內外資企業間技術的互動,幫助本土企業從創新環境中持續不斷地汲取創新的源泉。
2.競爭環境
適度的競爭既可以促進跨國公司加快技術轉移,為本土企業學習和吸收先進技術提供機會,又可以促進本土企業積極尋求挖潛改造的途徑,把競爭壓力轉換成發展的動力,打破跨國公司的技術壟斷,提高整體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此外,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對于FDI技術轉移績效的發揮也是必需的。如果東道國以“超國民待遇”等優惠政策吸引FDI,那么原本實力就較弱的本土企業必將處于更為不利的地位,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東道國民間資本投資的積極性。
3.集群環境
通過地域的鄰近性來提高分工效率,降低因頻繁交易而產生的過高交易費用,促進集群企業間的組織學習,是產業集群形成的一般機理。由于跨國公司規模較大,實力雄厚,因此一般在集群內起到支撐研發能力的核心作用,內資企業主要是為外資企業配套。在生產技術協作和知識技術信息共享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技術溢出效應,從而促進集群的自我強化。但是集群內的垂直分工體系可能會固化內外資企業的二元結構,同時,集群的存在加深了本土企業對跨國公司的依賴性,削弱了本土企業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
4.人力資本環境
對于東道國企業來說,較高的人力資本水平是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加速形成辨識和吸收FDI轉移技術能力的關鍵,同時也是促使跨國公司通過示范、競爭和上下游關聯產生FDI技術溢出效應的推動力量。因此,營造寬松的人力資本流動條件、優勢的人才回流環境以及良好的創業條件是東道國發展所必需的。寬松的人力資本流動條件有助于東道國借助跨國公司的力量加強人力資本積累,構筑人才高地;優勢的人才回流環境可以產生“強力磁場”,吸引一批受過良好高等教育、嚴格職業訓練的外企中方雇員“易幟”;良好的創業條件可以逐步孵化和培育起一批競爭力強的企業,從而使FDI技術轉移效應得到進一步的實現和放大。
四、FDI技術轉移系統功能的實現方式
不同形式的實現方式對FDI技術轉移績效的影響是有很大差異的。具體來說,FDI技術轉移系統功能的實現方式主要包括新建投資和跨國并購兩種。
1.新建投資
新建投資主要包括合資和獨資兩種方式。從投資發展的過程來看,新建投資應是對外直接投資的初級階段。當投資受到東道國某些條件限制時,新建投資中的合資方式不失為一種較優的選擇。但近年來,外方獨資和控股所占的比例呈現越來越大的趨勢,必然會削弱中方對企業的控制力,導致國有資產和品牌等無形資產的消失,壓縮企業的獲利空間,甚至將本土企業完全擠出市場。但最為重要的是,外方對企業核心資源的掌握使中方處于被動地位,甚至會形成技術創新路徑的對外依賴。
2.跨國并購
從跨國公司的角度來說,并購可以使其繞過國家之間在商品等方面的壁壘,減少爭奪市場份額和生產要素的競爭對手,獲得原東道國企業優秀的人力資源、生產技術和分銷體系等,降低對外直接投資的風險和成本。跨國并購對東道國的影響可以說是利弊并存??鐕①彏闁|道國提供了利用資本、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的機會,有助于東道國經濟和技術的發展。但是跨國公司通過對一些領域的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的并購,遏制了有效的市場競爭,使本土企業的生產經營難以維系,自主品牌難以發展,競爭力大為減弱。
五、FDI技術轉移系統模型
基于對技術轉移系統主體、客體、環境以及實現方式的分析,可以構建如下圖所示的FDI技術轉移系統模型。
在FDI技術轉移系統中,擁有先進技術和前沿技術的跨國公司與技術資源相對匱乏的發展中國家共同構成了系統的主體。出于維持和加強壟斷優勢的考慮,跨國公司在資源和市場的驅動下通過FDI進行技術轉移;而FDI所具有的一攬子資源性質又使其成為發展中國家縮小技術差距、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以及促進經濟增長的一種有效方式。技術作為FDI技術轉移系統的客體,主要是通過新建投資和跨國并購兩個途徑轉移至發展中國家,其作用的發揮要受到東道國的創新環境、競爭環境、集群環境和人力資本等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從而對東道國的技術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 上一篇:淺析保稅港區空間戰略
- 下一篇:大學生就業促進作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