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貿易壁壘影響農產品出口論文

時間:2022-08-24 04:47:00

導語:綠色貿易壁壘影響農產品出口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綠色貿易壁壘影響農產品出口論文

摘要:自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國際市場大門的敞開,給我國品種豐富、成本低廉的農產品走出國門創造了良好的歷史機遇,但在此過程中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國際上非關稅貿易壁壘特別是綠色貿易壁壘的強化,對我國農產品的出口構成巨大的挑戰,就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進行了簡要分析,并對我國農業如何突破綠色貿易壁壘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綠色貿易壁壘;農產品出口

綠色壁壘往往以環境保護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使出口方難以預見其內容及變化,難以適應和應對,是在綠色貿易壁壘措施實施中,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采取的綠色壁壘措施,由于出于某種特定的目的,而演變成一種技術壁壘限制外國農產品進入本國.從當今國際范圍內來看,我國農產品出口面臨的綠色貿易壁壘主要表現形式有綠色關稅制度、綠色技術標準制度、綠色環境標志制度、綠色包裝制度和綠色補貼制度等六大類。

這些披著形形色色綠色大衣的貿易壁壘對我國的農產品出口形成了巨大的阻力,其對我國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1綠色壁壘削弱了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產品資源豐富,同時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勞動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廉,農產品相比國際上大多數國家具有一定的比較價格優勢,特別在勞動密集型農產品方面更是如此。但是,近年來隨著綠色壁壘的實施,發達國家對農產品質量標準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歐美等國家提出所謂“有機食品”以及類似的“生態食品”、“自然食品”、“健康食品”等,對農產品中化學物質限量更加苛刻,我國農產品往往難以滿足要求,被禁止出口、退貨和索賠事件屢屢發生,這對我國農產品的國際形象形成了巨大的沖擊,降低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2綠色壁壘制約農產品出口增長

我國農產品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西方發達國家和部分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恰恰也正是各類綠色貿易壁壘措施的的主要使用者,他們推行的環保標準、動植物安全標準以及嚴格的監測制度和程序,增加了農產品出口國出口商的交易成本。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產品出口大約每年增長5%左右,加入WTO后本來有望實現增長的迅速擴大,但綠色貿易壁壘的存在大大阻礙了增長的速度。

3技術標準直接限制了中國農產品的出口

發達國家在實施綠色壁壘的過程中,通過立法的形式,制定嚴格的技術標準,限制外國產品進入本國市場。發達國家在農產品的生產、包裝、處理等方面進行了技術要求,結果就是日本不允許中國的大米進入日本,歐盟不允許中國的牛肉等產品進入歐盟市場,美國不允許中國的龍眼、蘋果等產品進入美國市場。中國農產因技術要求無法進入國際市場,直接限制了中國農產品的出口。

4環保標準削弱了中國農產品在對外貿易中的傳統優勢

在傳統的農產品對外貿易中,中國的花生、茶葉、蜂蜜等產品都處于優勢地位。但是,由于發達國家提出自然食品、生態食品等口號,對產品的包裝標準也提出要求,中國農產品目前難以達到發達國家的要求。中國的花生產量本來居世界首位,在對外貿易中曾經與美國、阿根廷一起成為世界三大花生出口國,但是,近幾年來卻因為黃曲霉毒素含量達不到發達國家的標準而導致出口量下降,茶葉、蜂蜜也因為含有污染物質出口下滑。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傳統優勢逐漸削弱。

5綠色衛生檢疫制度增加了中國農產品開拓國際市場的難度

發達國家制定了一系列嚴格而又繁瑣的衛生檢疫制度,防止外國農產品進入本國,而且利用WTO協議中關于環境問題規定的漏洞打擦邊球,實行貿易歧視,增加了中國農產品開拓國際市場的難度。

痛定思痛,中國農產品出口多次與“綠色壁壘”正面相撞,說明我國農產品出口亟待掌握國際貿易游戲規則,并充分利用這種規則來保護自身利益.由于我國的特殊國情,我國農產品生產中存在著生產缺乏協調統一、生產者和加工者知識水平低,技術和設備落后、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嚴重等自身問題,面對各國嚴陣以待的各類綠色貿易壁壘,綜合來說,我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應對:

(1)盡快建立和完善對農產品出口綠色壁壘預警機制。無論是主要發達國家或是一些發展中國家,都非常重視對本國貿易伙伴綠色壁壘措施的跟蹤報告和研究,有的已建立起成熟的預警機制,贏得了應對綠色壁壘的主動權。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可借鑒其他國家的成熟做法,加強通報咨詢網站建設,建立國外綠色壁壘信息中心和數據庫,及時預警信息,為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及時向中國涉外出口企業提供綠色壁壘通報、主要貿易對象國的技術法規、國際上技術貿易措施的發展動態等有關信息,使他們做好防范工作,采取積極措施,突破外國的技術壁壘。(2)調整出口農產品的產業結構,完善農產品出口經營方式,加強農產品的國際標準互認合作。中國農產品在對外貿易中受綠色壁壘的制約,在很大程度上與中國農產品的產業結構和出經營方式有關。目前,中國出口農產品中初級產品比重大,出口經營的專業化、規?;?、集團化不高,生產、加工出口沒有實現一體化,同世界各國的國際標準互認合作不夠。要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互認,通過與其它國家簽訂互認協議,為中國農產品走向國際市場打開通道。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削減綠色壁壘對中國農產品貿易的消極影響。

(3)發展生態農業,走可持續發展農業之路。發展生態農業是打破綠色壁壘的有效途徑。發展生態農業首先必須掌握充分的市場信息,在此基礎上,要改善環境,保護土壤質量,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的基礎條件;要加大對生態農業發展的研究力度,積極給予政策支持;要提高農業品種的產出、抵御災害能力;要采取措施鼓勵發展生態農業,促進生態農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得到發展,就能生產出更多高品質、符合國際環保標準的綠色農產品,就可以抵制綠色壁壘的消極影響,增強農產品在對外貿易中的競爭力。

(4)改革農產品外貿體制,進一步擴大農產品生產企業進出口經營權。要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使出口企業能夠從生產、加工到包裝、銷售等各個環節,控制農產品的質量和環保標準。通過培育一批具有自營進出口權的專門性綠色農產品龍頭企業,

(5)加強無公害和有機農產品的生產與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備受歡迎,據美國農業部統計,美國綠色食品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年均增長20%,2006年銷售額達到87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有機食品市場,目前1/3的美國人購買有機食品,幾乎所有超市都銷售有機食品。德國、英國50%-70%的有機食品依賴進口。無公害農產品之所以受歡迎,因為它的生產受到嚴格生產條件及質量安全標準的限制,從而滿足了綠色貿易壁壘的約束條件。為此,我國無論是從擴大出口角度,還是從調整農業產業和品種及增加農民收益的角度,都應鼓勵無公害和有機農產品的生產和認證。不斷提高生產經營者的環保、衛生安全意識,同時要簡化無公害和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及農產品的認證申報審批程序,減少和規范檢測項目,降低監測收費、標志使用費和標志服務等收費標準,減輕生產者負擔。完善農產品出口檢驗和檢疫制度,建立健全農、獸藥殘留監控體系和疫病疫情防控體系。

(6)企業應積極實施對外直接投資,實施“走出去”策略,繞過綠色壁壘。中國農產品出口企業應積極開展對外直接投資,實現跨國經營。對此,中國出口農產品企業可以在外國開辦獨資、合資生產企業的形式,不僅可以在外國設立研發中心,利用當地人才,緊跟國際消費潮流,而且可以利用外國在資金、某些原材料上的價格優勢,節約運輸成本等多項成本。另外,企業還可以采用勞務輸出、技術輸出等方式,實施“走出去”戰略,就地生產、加工農產品,變“銷地”為“產地”,繞開綠色壁壘。

參考文獻

[1]馬進軍.入世后中國農產品出口遇到的綠色壁壘及其成因和對策[J].國際商務研究,2007,(1).

[2]李吉明.我國農產品出口受阻綠色壁壘的原因及對策[J].國際貿易問題,2003,(10).

[3]羅蓉.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分析[J].商業時代,2005,(8).

[4]孟昭香.淺述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的影響和對策[J].理論經濟研究,2008,(4).

[5]于東.綠色貿易壁壘與中國農產品出口策略分析[J].對外開放,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