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競賽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
時間:2022-11-12 04:44:29
導語:學科競賽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以華南農業大學為例,探討了本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基于學科競賽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以期更好地提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層次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學科競賽;創新能力;培養方案
創新型人才培養已日益成為當前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中之重。中國外貿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和互聯網革命給國際貿易實踐帶來巨變的同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層次人才培養的要求也隨之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如何培養既具有較強前瞻意識、熟悉國際經濟和貿易運行規則,又具備較強實踐能力的創新型人才成為當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人才培養過程中密切關注的問題。
一、學科競賽與創新能力培養
學科競賽作為高校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可以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之外促進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能的培養,充分為學生營造培養創新能力的氛圍。
(一)學科競賽有利于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創新意識是創新主體在社會生活中基于自身的客觀需要而激發出的創造新事物的動機和意向。創新意識是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驅動力,它有利于大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明確身上所肩負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釋放出自身內在潛力。大學生通過參與學科競賽,在相關學科知識領域內通過不斷地嘗試和挑戰,有機整合所學知識并適度拓展,將更加充分地激發自身的創新意識,為迎接未來工作中的創新契機做好準備。
(二)學科競賽有利于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創新思維是人們在已有思維形式的基礎上,對新事物、新信息重新進行加工,運用組合新的思維形式的一種思維活動。它不同于傳統的重復思維的模式,是創新能力的動力源泉。大學生在學科競賽的參與過程中,突破了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較多被動輸入理論知識的局限,主動地將學科知識進行拓展,更多地運用創新性的思維訓練,通過參賽隊員彼此間的互動、與導師的交流,使得創新思維能力由低水平向高水平邁進。
(三)學科競賽有利于對學生創新技能的培養
創新技能是創新主體的一系列動作能力,包括其動手操作能力、成果表達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現場表現能力等。大學生在參與學科競賽活動的過程中,除做好前期的理論知識準備之外,還需要根據參賽具體項目的特點,進行項目的深度解析、團隊建設和溝通,并在競賽現場充分有效地闡釋項目成果,各競賽環節的參與將體現競賽團隊各成員創新技能的高低和配合的有效性。
二、基于學科競賽平臺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
(1)旨在塑造以專業技能大賽為載體,以學科競賽為平臺的多元化專業實訓體系,提高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質量,建立以學促賽,以賽助學的本科生創新實踐能力培育機制。
(2)旨在拓展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傳統認知觀念,引導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POCIB大賽、ORACLE跨境電商競賽平臺引導學生逐漸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模擬實踐中,通過團隊合作項目和比賽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競爭意識,鍛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所應具備的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
(3)旨在探索學校和實習單位間更加有益的互動模式,改變傳統實習中由學生自主或被指派到固定外貿企業實習的做法,通過借助專業學科競賽主辦方開放式網絡建立的模擬外貿業務平臺,滿足學生不離校即可實現基本業務操作和相關崗位實習的需求,為學生未來盡快適應社會角色奠定良好基礎。
三、基于學科競賽平臺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
以日臻完善的全國性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科競賽為依托平臺,建設多元化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訓體系,逐步完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教育教學平臺,全面優化和建構與學科知識內容發展同步的課堂內外實踐體系,有利于塑造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協同創新意識為特征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性人才培養創新體系,從而提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一)華南農業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
業本科生參與學科競賽現狀華南農業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經過多年的專業建設與發展,專業教學條件不斷改善,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體系?!哆M出口貿易實務》、《外貿函電》、《進出口貿易模擬實驗》等實務類課程的開設旨在鍛煉學生外貿實踐操作能力、商務溝通能力,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從而為未來能夠快速適應多變的環境和參與激烈的競爭奠定良好基礎。除此之外,學院還利用綜合性高校資源的優勢提供了ERP沙盤、VBSE跨專業綜合實訓平臺等多個實習平臺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泛的實踐資源。即便如此,已有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理論和實踐教學目前尚不能滿足外貿行業領域的新挑戰,實驗室仿真模擬實習比以往受到較多重視,但專業學科競賽還未在學生中廣泛開展。一是由于目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為大類招生背景下入校學生,在大二下半學期才確定專業。雖然一些學生對學科競賽熱情度較高,希望通過學科競賽更好地展示風采和才能。但由于專業課集中在大三開設,使真正有條件參加專業外貿相關競賽的學生較少,許多學生參與的學科競賽集中在企業管理、營銷及創業主題領域。二是受外貿出口總體形勢短期下滑、學生在外貿行業總體就業比率低、權威性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科競賽中本科院校參與較少而職業院校參與較多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學校學生參與外貿專業類別學科競賽機會少,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發展和就業渠道及就業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二)華南農業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設計
1.完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生實訓體系
(1)參觀訪問式實習
此類實習單位多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或學院層面牽頭設立的教學實習基地,實習方式多采用參觀、訪談模式,近些年來校院兩級都非常重視實習基地建設,在資金和人力上給予了大力支持,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認知性實習的需求。
(2)實驗室仿真模擬實習
此類實習以學院實驗室配套硬件設備為基礎,依托軟件仿真模擬平臺在實驗室完成模擬實習。目前,華南農業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正在使用的國際貿易模擬軟件主要為世格S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并在實習和教學過程中輔之以世格IBCognition國際貿易認知教學平臺、世格BEC商務英語函電理實一體化教學平臺、世格IBIC國際商務互動案例庫平臺等幾大平臺加以配合使用。
(3)國際貿易專業學科競賽
現舉辦多屆的POCIB大賽日趨成熟,這一大賽給全國外經貿院校搭建了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平臺,使學生體驗生動的貿易環境。學生可在實驗室仿真模擬實習的基礎之上,與其他高校在同一個網絡平臺上,在外貿業務的競爭與競技中掌握外貿業務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此外,全國性ORACLE跨境電商創新創業能力大賽旨在通過學生全程參與企業的實際運營,對跨境電商企業運營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為校企間搭建嶄新的跨境電商合作平臺。
2.實現部分專業教師多元化角色的培養
結合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特點,通過依托學科競賽平臺,教學科研型教師可以憑借以往相關工作經驗或通過與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實踐工作經驗的專、兼職國際貿易教學與一線人才合作交流,創造更多機會到企業中去參觀、調研與實戰演練,在實現學校專業實習與企業外貿業務近乎“零距離”對接的同時,達到專業教師多元化角色培養的目標。
3.形成以學促賽,以賽助學的學習氛圍
通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外貿操作能力大賽,部分學生不但可以積累豐富的大賽經驗,為個人和集體贏得榮譽,又能通過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其他未參賽學生主動學習和深入探究的愿望,使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及時追蹤國際市場情況,了解國際貿易發展動態,以學促賽,以賽助學。有興趣的學生還可以通過參加部分實習單位的崗位實訓與學科競賽相結合,拓寬未來就業單位及行業的廣度。具體方案為:
(1)在融入全國大學生外貿操作能力大賽評分標準的基礎上,以進出口業務流程為主線,將學生實習工作任務細分為三個階段,即交易前的準備階段、交易磋商和簽訂合同階段、交易履行階段。在此基礎上,再根據進出易的具體環節和外貿企業崗位的實際要求進行進一步的細分學生應當參與的實習工作。
(2)對專業二三年級學生進行選拔、組隊,在課堂教學之外,積極組織選拔入隊同學備戰全國大學生外貿操作能力大賽。可以由上一屆已參與過學科競賽的學生協助教師開展競賽組織和實施工作。
(3)學生在進入實戰模擬后,在適當機會邀請外貿企業的業務精英走進課堂,針對學生的實際業務能力進行點評,引導學生對外貿行業更充分的了解和深層次認識。
(4)創建一定的獎勵機制,將競賽過程參與的認真程度與競賽結果的優良程度納入到專業獎勵考核的范圍,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的熱情,如對于參賽積極及獲獎同學在平時成績考核上給予鼓勵,在向實習單位、就業崗位推薦上給予這些同學適當傾斜等。
總之,通過讓學生全方位、深層次地參與學科競賽,可以讓學生對外貿企業的運作模式得以更加真實的體驗,對市場競爭、價格波動及匯率變動的影響獲得更為深刻的體會,讓學生更加真實地體驗外貿業務流程,增強磋商談判中的技巧、熟悉外貿函電的撰寫、精通出口商品報價的核算、掌握外貿環節主要單據的撰寫,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專業視野,增強未來競爭意識。
【參考文獻】
[1]陳輝.基于Simtrade實訓平臺與POCIB大賽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項目式教學改革探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5(01):127-130.
[2]馬雯慧.“教學、競賽、就業”三位一體的課程改革與實踐——以國際貿易綜合模擬課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5(30):103.
[3]陶敏,吳偉容.經管類學科競賽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促進研究[J].
作者:牛衛平 單位:華南農業大學
- 上一篇:環保督查反饋問題整改工作總結
- 下一篇:節能宣傳周和低碳日情況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