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貿易現狀與轉型發展的路徑選擇

時間:2022-11-19 02:45:49

導語:對外貿易現狀與轉型發展的路徑選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外貿易現狀與轉型發展的路徑選擇

1我國對外貿易現狀

1.1對外貿易進入中低速增長階段

自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大力發展對外貿易,促使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大大加快,經濟落后的面貌煥然一新,綜合國力和世界地位也逐漸提高。中國利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機遇,擴大對外開放,吸引大量外商投資的同時引進了先進技術,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據統計,2001~2010年我國進出口貿易平均增長21.1%,而2012~2014連續三年間增長平均每年5%左右,對外貿易增長逐漸減慢。如今,國際和國內的風險因素對我國外貿發展形成較大壓力,由于經濟危機的影響,外需不足的根本問題不能得到解決,中低速增長的外貿經濟成為新常態下外貿經濟的表現。

1.2我國外貿成本優勢減弱

中國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后,迅速融入世界分工體系,依靠勞動力成本的優勢、充足的自然資源優勢和逐漸提高的生產效率優勢等,迅速發展成重要的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滿足了世界市場的需求。然而在新常態的背景下,外貿企業壓力顯著增加。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和人口紅利轉折期的到來,勞動力成本逐漸升高,勞動力成本優勢明顯減弱。勞動力成本、原材料價格、人民幣匯率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國的外貿成本優勢。

1.2.1勞動力成本優勢減弱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十分顯著,充足的勞動力支撐了我國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勞動人口也在不斷改變。具統計,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適齡勞動人口數約占總人口的61%,至2010年上升到約75%之后,這一比值開始逐漸下滑。勞動力人口逐漸減少,直接影響了勞動力成本,原先的勞動力成本比較優勢已經逐漸弱化。目前,與東南亞國家相比,我國勞動力成本已經高于許多東南亞國家,與俄羅斯、墨西哥等國家的勞動力成本也逐漸縮小差距。從長期來看,我國終將形成高勞動力成本的局面。

1.2.2資源和環境成本提高

在對外貿易發展的初期,我國依靠豐富的資源和生態環境以粗放式發展為主。對環境和資源的不節制利用直接導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中出現不可持續的狀況。在出口貿易快速發展的同時,在2001~2012年之間,相關產業的隱含碳排放量也在大量增加,對生態環境產生了諸多不良影響。環境的破壞和污染不僅影響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與我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也息息相關。針對這樣的情況,國家施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戰略,同時治理環境污染,加大企業管理力度,使企業的環境成本大大提高。隨著發展的進行,資源也在日益減少,資源成本也開始增加。2015年國家發改委和環境部門征收排污費標準較之前增長一倍,管理力度也在逐年增加。

1.3國際貿易環境日益復雜

隨著外貿制度的改革,我國對外貿易得到了長足發展,但在國際貿易環境日益復雜的今天,也面臨世界市場帶來的壓力。這些體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外貿的發展,減少了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經濟貿易規則開始重構,歐美等發達國家積極尋找出路,試圖通過一些貿易協定進行貿易談判。同時,我國也積極參與新協議的制定,2014年底,我國提出構建亞太自貿區的思想,這一提議受到其他國家領導人的一致認同。另外,人民幣國際化也成為目前的新常態。近五年內,人民幣結算在跨國貿易的業務中激增。這些情況導致國際貿易環境越來越復雜,我國對外貿易也在不斷迎接新的壓力和挑戰。

2新常態下我國對外貿易的路徑選擇

面對日趨復雜的國際市場和國內環境,為適應當前的對外貿易發展趨勢,中國提出了外貿發展方式的轉變,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積極尋求新常態下我國對外貿易新出路。

2.1轉變外貿企業經營體制,提高外貿企業競爭力

外貿企業對于推動國內經濟增長和對外貿易發展有重要意義,對解決就業問題有重要影響,因此我國一直支持外貿發展,盡量實現外貿企業的穩定。我國從轉變外貿企業的經營機制著手,致力于擴大外需,迎合世界市場的需求,實現外貿企業的穩定發展。在國內資源減少、成本上升和國際不確定因素的背景下,應當積極轉變外貿企業的經營機制,積極開拓市場,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

2.1.1轉變外貿企業的經營機制

目前,我國外貿企業存在管理機制失衡,企業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企業不能進行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主經營,這就導致了服務缺失和市場無序的問題。很多企業雖然有獨立的法人,但實際上還受政府的領導。目前大部分企業要實現股份制,但國有股份所占比例仍然很大,企業沒有建立有序的管理機構,股東無法行駛權利。在經營上,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對外貿易方式也應該有所革新。利用電子商務進行跨國交易,不僅減少了產業鏈中許多不必要的環節,也大大縮減了企業貿易的成本。這種利用網絡技術和電子信息設備進行外貿的方式,由于門檻較低,適合中小型企業的轉型發展。另外,增強企業融資能力,完善外貿制,也是我國增強外貿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措施。

2.1.2積極拓展外貿市場

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對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出口迅速增長,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但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中國的對外貿易受到了負面影響。為增強我國對外貿易的競爭力,分散金融風險,擺脫市場局限性,拓展更多的市場十分重要。在鞏固現有的發達國家市場之外,積極開拓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加強經濟貿易往來,可以擴大產品的貿易規模,推動對外貿易的發展。隨著其他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發展,對外貿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國原有的優勢正在逐漸減弱,利用好各類貿易平臺,積極開拓其他地區的市場,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措施。

2.1.3優化商品產業結構

在較長時期,我國出口商品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因此高新科技產品的附加值雖然高于普通工業產品,但與發達國家的高科技產品相比,往往差之甚遠。促進傳統產業優化,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穩定我國外貿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優化產業結構,使各方面協調發展的同時,突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與世界市場需求相適應。優化產業結構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資源節約,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可以推動我國外貿的合理化和高級化發展。

2.2發展企業競爭新優勢,將成本優勢轉化為質量優勢

提高我國企業外貿競爭力,是發展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方面。隨著資源、能源、勞動力和環境成本優勢的弱化,怎樣將成本優勢轉化為質量優勢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2.2.1以創新推動發展

在經濟建設的新時期,無論在什么方面,創新都是發展的不竭動力。在經濟上,創新是勞動力進步的重要階段,是生產力發展的標志。對于我國的外貿企業來說,就是指抓住市場潛在的機會,重組生產結構,優化產品結構,建立起效率更高的新的生產體系。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創新還表現在技術創新上。目前,我國外貿企業技術創新有良好的環境,必須以新的思維進行對外貿易發展,積極進取,開拓創新。

2.2.2提高勞動者素質

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提出要高度重視勞動者素質,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隊伍。在世界市場上,擁有強有力的人才隊伍,才能擁有真正的實力和優勢。技術型和創新型人才是我國外貿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生產技能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以數量取勝到質量取勝的轉變,才能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的新潮流。

2.2.3規范企業行為

面對國際上的壓力,我國外貿企業需要進一步規范經營秩序,加強企業協調性和自律性。避免惡性競爭和擾亂市場秩序,提升產品質量和進出口水平。規范企業行為不僅是維護國家的利益,在世界市場上更是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形象,這也是促進我國外貿發展的重要措施。

2.3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改革外貿發展方式

我國政府通過經濟手段對外貿進行宏觀調控,以實現經濟發展的目標。政府的管理是否合理,關系到外貿發展的各個方面。建立完善的外貿管理體系,深化改革外貿制度,是具有影響力的政府應有的作為。

2.3.1建立我國進出口監測機制

利用數字化和信息化工具,服務于進出口貿易的信息指導。政府建立和完善外貿監管和監測機制,密切了解進出口產品的情況,保證產品的安全和市場的有序。地方政府與相應的交易市場建立起密切的管理機制,積極配合對外貿易的進程。

2.3.2堅持貿易自由化、公平化

在充滿競爭的世界市場,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應始終堅持貿易自由化和公平化原則,實現公平競爭。在一定范圍內,國家不過多干預外貿,利用市場規則實現各國貿易自由化。另一方面,國家對微觀經濟進行調控,防止惡性競爭,積極參與國際貿易法規的制定,保護貿易的公平性。我國作為貿易大國,有義務維護世界市場的公平競爭,這樣才能鞏固國際地位,增加話語權。

2.3.3堅持外貿可持續發展

隨著能源和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破壞,我國越來越重視資源集約型生產方式和節能減排,大力鼓勵環保型企業發展,控制污染范圍,逐漸利用新能源和先進技術以實現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另外,國家應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讓企業領導者充分認識科學發展觀,保護生態環境,共同建設和諧社會。鼓勵企業學習國際上先進企業的產業環保理念,實現國際標準。只有可持續發展的對外貿易才能穩步、均衡發展。堅持外貿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可持續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發展。

作者:常冬梅 單位:中國電子進出口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