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玉米國際貿易逆差原因與對策

時間:2022-05-06 10:15:43

導語:我國玉米國際貿易逆差原因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玉米國際貿易逆差原因與對策

摘要: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玉米作為全世界分布最為廣泛的農作物,在國際貿易領域,玉米的進出口貿易越來越受國際貿易組織的重視。我國玉米的種植面積大,玉米總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20%以上,作為農業生產大國,我國的玉米一直是自產自銷的狀態,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我國的玉米進出口貿易在國際貿易舞臺上占據重要位置,同時進口量的增加也產生了我國玉米國際貿易逆差。本文針對我國玉米國際貿易逆差進行了解析,同時對其原因對策進行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玉米消費量;國際貿易逆差;玉米產量

一、引言

我國玉米國際貿易在2009年出現貿易逆差現象,本文對于玉米供求和國際貿易的狀況進行了解析,出現國際貿易逆差主要原因是我國的玉米國際市場競爭力較差、玉米深加工的需求大幅度增長等原因導致的。玉米國際貿易逆差對我國的玉米出口貿易影響是多方面的,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玉米國際貿易逆差產生的原因以及相應的對策進行了解析。

二、我國玉米產銷及國際貿易現狀分析

1.2005-2011年我國玉米產銷及國際貿易現狀。在短期間內,基于國內對農業的相應政策,使得種植也收益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國內的玉米種植面積也在逐漸加大,隨之玉米的產量不斷呈增長狀態。從2005年到2011年,玉米種植面積方面,由25445千公頃到增長到千32160公頃;玉米的產量方面,由13028萬噸增長到17000萬噸;在消費量方面,由12510萬噸增長到17225萬噸;在進口量方面,由沒有進口量發展到500萬噸;在出口量方面由231.8萬噸降低到5萬噸。從全球的玉米消費量來看,全國各地的玉米作為人們的糧食的數量在逐步減少。隨著你人類對生活的水平要求越來越高,致使人類的事物資源發生極大的變化。隨著畜牧行業的飛速發展,使得糧食加工行業發展規模越來越壯大,糧食加工的能力增強,致使國內對玉米的市場需求變得緊張。受玉米生產成本的影響,我國加大了對玉米的收購量。2005-2009年我國玉米的消費量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低于國內的玉米產量,使得我國的玉米供銷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但是從2010年以后,開始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2.我國玉米國際貿易現狀。我國的玉米出口國際市場的特點是集中性,主要針對于東南亞的國家為主,比如朝鮮、日本和韓國等國家。與2006年相比,我國對東南亞的玉米出口量迅速增長,對朝鮮、日本和韓國等國家的出口量也有所增長,基于這些國家是我國的臨近國,所以,在運輸方面有一定的優勢,這使得運輸的成本減少,從而使得玉米的銷售價格也較為便宜。從上文的數據中可以看出,從2009年以后,我國我國開始從出口國轉向進口國,2010年國內的玉米出口量與之前每年的變化幅度較小,進口量是出口量的6倍之多,到目前為止進口量與出口量的比值一致在正增長的狀態,造成了嚴重的的貿易逆差局面。

三、出現玉米國際貿易逆差對我國的影響

出現玉米國際貿易逆差不利于我國的玉米種植業的發展。玉米進口量的增加導致了我國大量資金外流,同時使國內的玉米供應量增加,使國內的玉米市場被進口的玉米占據,這樣不利于我國的玉米種植業的發展。使玉米產業面臨巨大的危機。同時玉米國際貿易逆差沖擊了國內的物價,嚴重影響了物價的穩定。我國玉米產業的發展,不僅影響著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同時還與國內民生問題有重要的關系,玉米價格的漲跌影響著農民的生計問題,從而對我國的物價的穩定造成沖擊。因此,滿足國內市場對玉米的需求同時,必須要以國產玉米為主,進口玉米為輔的原則,企業在保證本身經濟效益的同時,要為促進國內玉米產業做出積極的貢獻。

四、出現玉米國際貿易逆差原因

1.我國玉米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較弱。我國玉米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較差是我國玉米產業存在逆差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現在生產成本方面。隨著美國轉基因的玉米進入中國市場,造成了國內對轉基因玉米的大量選購。而我國的玉米生產方式主要是一農民的分散性經營為主,沒有大規模的進行種植,機械化種植使用較少,主要依靠化肥等農產品增加玉米的產量,這就導致了玉米在生產過程中投入資金較大,相對美國的轉基因玉米的銷售價格相對高出很多。

2.我國對玉米消費量不斷增長。玉米是我國糧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玉米作為我國養殖業的重要飼料生產原料,對促進我國畜牧養殖業有重要的意義。隨著我國養殖業的大力發展,玉米加工的企業數量在逐年增長,其產業的生產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得玉米加工行業快速的發展。在未來的糧食結構中,我國的養殖業對玉米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這就導致了我國玉米出口量在逐年減低的局面。

3.我國的農產品關稅不完善。我國根據《農業協議》做出農業產品的平均進口關稅在2008年已經降到了15.1%,國際進口關說平均水平的25%,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國外農業產品進入我國的稅收標準,根據數據顯示,我國玉米現今的出口每畝給予人民幣440元/d噸的補助,如若取消了在出口方面的補助,將導致我國玉米產業更不利于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五、降低玉米國際貿易逆差對策

1.增強我國玉米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增強我國玉米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就要降低我國玉米的生產成本,從而降低玉米的銷售價格。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玉米生產成本越來越高,國內的玉米生產成本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生產成本在逐年的增長,每畝玉米生產的總成本在2008年至2009年增長了3.18%,人工成本也在逐年增加,2009年比2008年上漲8.83%。同時土地的成本也在影響著玉米的生產成本。對土地有效的進行規劃和經營可以降低土地和人工成本,對土地進行有效的流轉,提高生產力,增強有效的勞動效率,降低單位面積內土地和人工的支出費用。

2.發揮我國玉米的非轉基因優勢。前文講到,美國的玉米之所以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是由于轉基因的種種優勢產生的。隨著國際上對轉基因玉米的質疑,其主要原因是對食用的身體健康產生一定的危害,而我國的非轉基因玉米雖然再生產成本上較高,但是有益于人類的健康,我國非轉基因玉米的這一優勢應進行大力的宣傳,發揮我國玉米非轉基因的優勢,以此來降低玉米國際的逆差。

3.做好補貼政策。我國是WTO國際世貿組織的成員國,在遵守國際世貿組織的制度下,將我國的補貼政策運用好,充分利用綠箱的政策,加大對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對國內的鄉村道路進行維修,使我國的鄉村道路暢通并加大對水灌溉工程的建設力度。同時要改變補貼的模式,充分利用黃箱政策來進行直接的資金補助?,F今,我國對農民的補貼制度在逐漸完善,只有做好補貼政策,才能很好的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從而降低玉米國際貿易逆差。

六、結語

本文首先通過對我國玉米產銷及國際貿易現狀進行分析,得出我國玉米產業開始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造成了較大的貿易逆差的不良現狀,其次,從三個方面對出現玉米國際貿易逆差原因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最后,從三個方面對降低玉米國際貿易逆差對策進行了解析。本文通過以上的闡述,旨在降低我國玉米國際貿易逆差,為玉米產業的穩定發展獻力。

作者:吳世玉 單位:皖西學院

參考文獻:

[1]李美娟,劉睿.論我國國際教育服務貿易逆差的原因及對策[J].教育與經濟,2012,03(34):38-42.

[2]孫宏艷.我國農產品貿易逆差的原因與對策分析[J].理論導刊,2014,03(33)11:80-84.

[3]田聰穎,肖海峰.基于CMS模型的我國玉米貿易逆差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5,08(35):45-49.

[4]楊玲.中國高等教育服務貿易逆差的探討[J].特區經濟,2014,02:205-207.

[5]馬超,許長新,田貴良.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中的虛擬水流動分析[J].資源科學,2011,04(31):729-735.

[6]蔣興紅.我國農產品貿易逆差研究綜述[J].經濟縱橫,2010,03(24):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