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貿企業發展策略研討論文
時間:2022-09-28 09:49:00
導語:我國外貿企業發展策略研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外貿企業發展措施
論文摘要:入世后,面對國內國際市場雙重競爭,如何提高外貿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將有利于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根據中國外貿企業的特點,本文探討了外貿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取得持續競爭優勢的措施和競爭戰略選擇。
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2005年1月起中國外貿企業準入由審批制全面轉為登記備案制,在貿易權方面給予所有外國個人和企業不低于中國企業的待遇。隨著我國在對外貿易領域的改革不斷擴大和深化,有無數的企業和個人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貿易活動。加入WTO,意味著我國將遵守世貿組織規則進行改革和發展對外貿易,實現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逐步開放的國際國內市場,使我國原有外貿企業的發展面臨著更多的機遇與挑戰,如何提高外貿企業的創利能力及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對整個外貿乃至國民經濟的發展都是有利的。
一、我國外貿企業特點
1、出口商品品牌競爭力和國外知名品牌差距甚遠。很多出口商品是在中國加工組裝以滿足國外訂單,出口商品自主品牌少,使中國逐步變成了世界的“制造中心”。雖然我國出口額巨大,在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2004-2005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中,中國卻僅排名第44位。缺乏名牌產品,缺乏獨特的企業文化,導致外貿企業競爭力不強。
2、我國外貿企業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和技術構成相對較低的傳統優勢行業,如服裝加工業,其生產產品仍以勞動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產品為主,此類產品國際價格較低,獲利微薄。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外貿企業需要進一步提高科技含量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然而不少外貿企業缺乏自主產權的核心技術產品,外貿生產企業如服裝、玩具等,其產品的國際競爭市場的總體趨勢是供過于求。由于絕大多數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商品的國際價格不斷下跌,外貿企業為抵消產品價格下跌損失的利潤,只有采用不斷擴大出口數量的辦法來加以彌補,企業盲目擴張業務規模,又轉而導致外貿企業重規模輕質量的業務發展模式。
3、缺乏自主駕御市場的能力,管理能力薄弱,特別是對終端用戶市場管理能力的缺乏。由于外貿的性質更多的是和經銷商打交道,外貿企業缺乏品牌及服務意識,對用戶市場的控制和反應能力弱,不能自主駕御終端市場。由于沒有涉及到如何讓終端消費者接受的問題,外貿企業逐漸形成對中間經銷商完全依賴,淪落成為簡單的商品加工廠,無形之中把自己推向了被動局面。然而現代市場已不再滿足于傳統的促銷政策,而轉向注重更具差異性的產品及品牌效力下蘊涵的產品魅力。
4、在市場運營中,外貿企業缺乏對資源的戰略性統籌整合,缺乏駕馭復雜業務模式的經驗。每個區域市場有其自己的獨特性,由于原有的外貿業務模式比較單一,外貿企業資源整合和控制能力弱,無法有針對性地滿足市場需求。另外,有些外貿企業在市場運營過程中分散推廣,造成資源分散,增加企業運營成本。因此外貿企業需要取長補短,將優勢資源進行整合,以達到利益最大化。
5、外貿企業一般規模都不是很大,售后服務不完善,對外發展不平衡,人才結構也比較單一,人力資源匱乏。除此之外,變化多端的國際環境、反傾銷、各種貿易壁壘和匯率的不穩定,遠程運輸產生運費成本和中間環節成本變化,均導致外貿企業經營風險不斷增高。
6、實行登記備案制后,有更多的現有外商投資企業及眾多私營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競爭,競爭激烈導致了市場壓縮。另外,許多外貿公司取得銀行貸款的難度較大,而另一方面,外貿公司在經營模式上沒有更多的利潤點,無力進入其他領域進行競爭,即便是進入了生產、研發等領域,但是由于原有基礎的薄弱,面臨眾多風險。
二、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促進外貿企業的良性發展
外貿業務不穩定,外貿企業收益低等現象十分普遍,國際貿易糾紛頻繁發生,企業在操作時應提高警惕,規范操作,盡量減少和躲避風險。但經濟全球化是一種趨勢和必然,外貿企業的出路在哪里?面對當前的國際市場發展狀況,具有中國特有的企業特點和文化背景的外貿企業應當如何予以應對和發展?筆者認為:
1、研究國際市場。國際市場規模大,開放性強,除了存在語言、文化等差異,不同地區還有不同的產品標準及管理規則,外貿企業必須熟悉國內外相關法律法規、國際市場競爭現狀和發展態勢,深入研究國際市場,才能在深層市場上避開眾多競爭來贏得勝利。2、大膽尋求市場縫隙,創建合理的市場定位。市場競爭環境的變遷,要求外貿企業根據市場需求,改變單一業務模式及業務結構,進行合理的市場定位,建立新的利潤增長模式,實現企業贏利。市場是變化的,變化會帶來新的市場需求,外貿企業必須尋找自己的市場定位,開拓發達國家跨國公司不屑一顧的市場空隙,達到求生存謀取發展的目的。注意發掘一些輔助大企業而派生的產品及服務,投入到細分市場,開展服務配套,找到自身的發展空間。只有這樣,企業的潛在優勢才能轉化為現實優勢和競爭優勢。
3、積極開創企業自身品牌。外貿企業可以積極設立研發機構,適度深入產品制造和研發環節,盡量使企業能擁有獨特的技術和生產技藝,擴大產品差異性。當今世界已由對勞動密集型的市場需求轉化為對知識技術及服務的市場需求。我國外貿企業應該積極開創企業自身品牌,應一手抓市場,一手抓技術改造,有針對地根據具體市場制定具體方案,提高市場認知度,從而達到低成本鍛造品牌的目的,傳播企業核心價值,最終形成強勢競爭力。個性是企業生存的基本,每個企業只能在一定的領域、一定的行業形成優勢,不可能在多個方向、任何方面都有競爭力。企業必須形成品牌競爭意識,逐漸調整和優化自己的商品結構,逐漸提高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自己獨有的信譽和品牌,增加企業的盈利能力。
4、強化和利用自身靈活優勢,增強贏利能力。加入WTO后,我國的市場發生巨大變化,外貿企業在進一步發展中不能喪失了自己機制靈活的優勢而簡單地向大企業或跨國企業看齊。由于外貿企業受規模所限,難有強大的研究開發能力,所以,明智的企業就要善于利用自身優勢:機構靈活,適應性強,管理層次少,信息傳遞速度快,協調和管理成本低。企業跨國經營未必需要龐大的規模,只要在某些環節擁有相對優勢,都可能成為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基礎。
5、加強信息意識。我國外貿企業經營直接介入國際市場的程度比較低,而企業信息化率高低是衡量企業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準則。對于企業規模受到限制的廣大外貿企業,可以借助中介網站,逐步實現網上交易。WTO加快了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利用網絡營銷,節省了開支,提高了對資源的利用效率,獲得低成本、高競爭力的優勢。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也縮小了外貿企業與國外大企業間的能力差異。建立強勢網絡銷售有助于企業克服規模小、資金少、科研能力薄弱的劣勢,降低成本。
6、深化實施人才戰略,加強人員素養培養,通過學習和引入并重的方法,實現企業發展目標??萍歼M步的關鍵在于人才,因此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加大培養、發現、使用不同人才的力度,減少管理層級,對企業所屬員工進行專業強化培訓,鼓勵員工開發思維,并深度挖掘員工自身的潛力非常重要。企業應加強培養與引進人才,同時完善激勵機制,使企業能夠留得住核心技術人才,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一個企業良好的運營決不是盲目出擊,協調分配好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才能夠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7、加強創新意識,制定出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文化理念和經營管理理念。企業持續競爭優勢源自于持續性創新。外貿企業可以通過通過技術引進來實現企業技術創新。市場是動態的,新的知識資源源源不斷涌現出來,企業只有著眼于加強技術及管理創新,爭取產品差別優勢,制定自己獨特的市場創新戰略,才能保持持續競爭優勢。對于某些不可替代的特殊商品,特別是一些高技術含量的商品,外貿企業可以通過加強與國內外科研機構的合作,把技術開發建立在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制定出適合企業發展的文化理念和經營管理理念,必要時,外貿企業可以引進專業的管理咨詢機構幫助企業制定和創新戰略規劃,形成獨有的產品和服務。所以,我國外貿企業要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就要著眼于國際市場的需求組織生產,在不斷變幻的市場中,保持創新意識,科學發展,才能在未來的市場中保持不敗。
參考文獻:
[1]王列,楊雪冬.編譯:《全球化與世界》[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2]趙曉晨.外貿制難以推廣的兩個根本原因[J].國際貿易問題,1998,(3).
- 上一篇:教育技術處副主任競職演講稿
- 下一篇:公務員管理科科長競職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