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實務與商務英語課程翻譯能力研究

時間:2022-01-28 10:19:55

導語:國際貿易實務與商務英語課程翻譯能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貿易實務與商務英語課程翻譯能力研究

[摘要]在認知語言學理論基礎上,對國貿實務商務英語課程所要求的學生翻譯能力和方法進行探討研究,論述了商務英語翻譯涉及的理論基礎為認知語言學,并對翻譯實例進行分析比較,指出商務英語翻譯的核心就是找出源語所指,客觀正確地表達語言符號的實際意義。

[關鍵詞]國貿實務;商務英語;翻譯;認知;語言

一、引言

隨著國際商務的縱深發展,國貿實務與商務英語課程集綜合性與實踐性于一身,對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認知語言學認為,翻譯活動主要是譯者在理解源語的基礎上用目標語客觀正確地表達的過程??梢哉f,找出源語所指是翻譯的前提和必要條件。商務英語的特點要求譯者增強表達的精確度,避免錯譯、誤譯、漏譯。有些譯者不能準確把握源語所指,隨意翻譯,引起譯文讀者的不解和疑惑。商務英語翻譯不僅涉及貿易、經濟等學科,還包含認知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因此,該研究是典型的交叉學科研究。具體來說,商務英語翻譯過程中譯者借助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和方法,關注商務語言的認知表征和信息加工過程,對比英漢兩種語言的異同,將商務語言置于認知框架中,揭示商務語境下商務語言構建的心理機制與語言加工過程。成功的商務英語翻譯體現了譯者的綜合素質,其中包含譯者對目標語的判斷和選擇,以及譯者對英漢語言表達習慣和文化差異的熟悉程度。

二、商務英語的語言特點

商務英語是在商務場景中所使用的英語,因其詞匯豐富、專業術語多等特點而有別于普通英語。從事商務英語翻譯的人員首先應具備豐富的商務專業知識,還要了解商務英語詞匯、句法方面的特點。其詞匯特點主要是專業術語多。商務英語詞匯所涉及的范圍很廣,主要包含國貿、金融等多個領域。一般來說,商務英語詞匯的所指都有其特定的含義。

三、商務英語翻譯的認知過程

認知語言學作為一種解釋語言現象的理論和方法發展至今已經形成為一個完善的語言學流派,它認為人類語言的各種實際應用,都能通過認知科學進行解釋。認知科學涉及了很多方面,例如:語言學、心理學、語言習得、語言教學、跨文化研究等等。王寅(2007)認為:“翻譯是以現實體驗為背景的認知主體所參與的多重互動作用為認知基礎的,讀者兼譯者在透徹理解源語言語篇所表達的各類意義的基礎上,盡量將其在目標語言中表達出來,在譯文中應著力勾畫出作者欲描寫的現實世界和認知世界。”商務英語翻譯過程在本質上來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譯者應該在理解源語與認識事物本質與規律的基礎上翻譯。在商貿活動中,商務英語的專業特性決定了譯者根據商務英語的特點選擇具有針對性的專門用語,傳達源文作者的文體、含義等。譯者根據商務英語的認知環境,確定目標語讀者的認知需求。不同譯者的認知能力存在差異,對同一個語言概念的感知也有所不同。在翻譯商務文本的時候,譯者扎實的商務專業知識和經驗積累,有利于在表達階段正確地用譯入語表達源文本。商務英語復雜的知識結構以及商務文本流通的環境要求譯者靈活選擇合理的翻譯方法,傳達源文本的主題和風格。譯者在修改階段,根據社會的需求,盡力避免或減少錯誤,用規范的語言表達。商務英語翻譯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包括譯者對原文認知偏差,以及不符合商務認知習慣的表達。認知語言學強調由于譯者不同的體驗性,加強譯者語言文化修養是非常重要的。從認知的角度來分析,譯者如果存在“認知不足”和“認知過度”(陳吉榮,2011),就需要后期回譯、重譯和復譯?;刈g就是將一個中文文本先譯成英文文本,再從英文文本譯回中文文本。結果證實,源文本和回譯后的中文文本發生較大的差異。原因是翻譯過程中認知機制發生的變化進一步擴大了語言表達上的差異。在翻譯活動中,原作者、譯者、讀者、譯本、文體特征和受境等因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但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是貫穿于翻譯的全過程之中的。譯者的主體性主要包括目的性、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等。在商務英語翻譯實踐中,譯者作為翻譯工作的主體,在翻譯中既要發揮其自主性和創造性,還不可忽視目標讀者的理解方式和接受能力。譯文讀者是通過譯文去了解源文的,譯者在翻譯活動結束后實際上并沒有結束義務和責任。譯文的質量直接影響了讀者的認知。因此,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表達需要考慮到讀者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水平等,并從譯文讀者的角度出發,對源文的詞匯、句型、語篇進行解構與重構,使譯文符合目標語讀者的思維方式與表達習慣。譯者首先要認同目標語的主流文化。在解構源文及重構譯文的過程中,英漢兩種語言文化結構相互作用,相互滲透,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英漢語言文化進行協調。在商務英語文本中,比如在企業介紹、產品介紹、外宣資料、商務信函等的翻譯中,譯者要靈活發揮主體創造性,對源文進行重構,認識到譯文與原文間可以存在合理的模糊性,既忠實于原文文本,又能夠使商務英語譯本適應譯文讀者與目標語文化。

四、譯者翻譯能力及認知觀的培養

譯者的翻譯活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其中包含譯者的思維活動、認知能力、語言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譯者作為翻譯活動的認知主體進行多重雙向的認知互動。譯者透徹理解源語文本之后,盡力用貼切的目標語表達出來,并在譯文中勾勒出源文作者欲描寫的現實和認知世界。無論商務活動中的口譯還是筆譯,都是一個復雜的認知活動和特殊形式的交際過程,都能體現譯者的綜合性思維能力。譯者的雙語能力、文化百科知識、翻譯能力、工具查詢能力、尋求專家意見能力、決策能力等諸多因素決定了譯本的可接受性。所以說,翻譯是譯者構建文本時的一個動態的思維過程。認知語言學指導下的翻譯觀強調世界體驗和認知對翻譯活動的制約。源文作者、源文、譯文讀者、譯者之間是互動的關系,在翻譯活動中,譯者認知的直接對象就是源文,譯者通過自己對現實世界的認知去理解和反映源文,最后將重現的譯本呈現在譯文讀者面前。認知語言學的翻譯觀強調了譯者在翻譯活動中的主導地位,對譯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我國對商務英語翻譯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對翻譯人才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譯人才的培養就是翻譯能力的培養。因此,提高譯者的認知能力有助于提升翻譯水平和翻譯效能。譯者在培養翻譯和認知能力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區分口筆譯能力的不同、文學翻譯與非文學翻譯在能力要求上的不同。譯者借助翻譯工具和軟件獲取較為全面的數據。目前,國外所流行的眼部追蹤儀等技術條件要求過高,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現有的訪談、翻譯和錄像軟件等方法研究并提高譯者的翻譯能力。獲取翻譯過程中的客觀數據對于商務英語翻譯具有開拓性的意義。

五、結語

我國當代認知翻譯學研究的興起與發展均得益于認知科學、認知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語用學及翻譯學等多個學科的發展。認知科學與翻譯學研究相結合既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心理現象。在人類社會活動的大背景下考察以認知為核心的翻譯學仍將是今后商務英語翻譯的熱點。由于商務英語翻譯的跨學科性質,深入研究與探討商務語篇中的語義、語用、認知、心理、文化等現象,探索商務活動中普遍的思維方法與認知手段是譯者今后深入研究的必然道路。譯者主動借鑒國外先進理論和方法深入地研究英漢語言,結合我國商務英語語言與翻譯實踐,推動我國商務英語翻譯教學研究與實踐的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2]陳吉榮.論認知語言學對譯者認知不足與認知過度的解釋力[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2).

[3]師琳.從認知語言學角度看強勢文化對翻譯的影響[J].外語教學,2011(6).

[4]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文出版社,2007.

[5]王寅.認知翻譯研究[J].中國翻譯,2012(4).

作者:廖蕓 單位:甘肅政法學院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