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改革論文

時間:2022-02-05 09:11:00

導語: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改革論文

一、教學模式的改革

教學模式的改革,即是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啟發式教學模式。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學生在課堂中是處于比較被動的接受位置。這種教學模式通常被稱為是填鴨式教學,其教學效果只能以課堂提問,期末考試等方法來測量,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很難了解學生對講授內容的實際掌握情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涉及內容面廣,復雜量大。這種呆板的教學模式很難使學生全面掌握課程內容,達到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教學目標,因而,模式改革成為必然。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角,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形成專業學習意識。其次,教師要發揮教學主導作用?!耙詫W定教”,“以教導學”。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特點,不斷為學生創造學習與實踐的機會,引導學生發掘自己的智慧潛能,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課程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形成良好的專業技術素質,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最后,在國際貿易實務的課程教學模式的設計上,為迎合素質教育的培養學生思維分析能力、創新實踐能力的要求,應將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分割開的專業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與實踐教學統一起來,使學生在專業理論教學中培養的自我認知和知識儲備,能夠很快在在實驗教學中形成專業思維分析能力,在同一課程環節的實踐教學中形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研究創新能力,最終形成全面綜合的專業素質。

二、教學環境的改革

教學環境的改革即是在國際貿易實務教學過程中構建有利于學生專業技能素質形成的教學環境。教學環境改革的前提是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可以跨學期安排學時。這一環境是由課堂教學環境、實驗教學環境和實踐教學環境三個連貫的部分構成。

1.課堂教學環境。這是國際貿易實務教學的基礎環境。由于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所涉及內容面廣、量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很容易對所學知識形成片斷、零散化的認識,不利于對課程內容的掌握,因而必須使學生在理論上對貨物的進出口有一個程序化的、完整的認識。首先,要選用適當的教材。根據教學實踐經驗,這個教材可以是著名的權威教材,如吳百福的進出口貿易實務教程;也可以是根據受教學生的特點自編教材。無論何種教材,只要能體現國際貿易實務的前沿變化,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就行。其次,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按照進出口的業務程序組織教學,如以某一種貨物的出口為例,教學組織從市場調查、選定客戶開始,到交易磋商、定立合同,再到合同履行過程(貨、證、船、款)。在上述程序中講授具體的業務知識,如詢、發盤;接受;備貨中的商品的品質、數量;檢驗;信用證;裝運;結匯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進出口業務程序有一個完整的、連續性的認識。最后,優化課堂學習氣氛。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內容具體,如果使傳統的課堂教學手段,很容易使學生產生“空談”的感覺,不利于學生形象思維的培養。因而在課程教學手段的選用上,宜采取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學在多媒體教室或多媒體網絡教室里實施,從而使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增加,提供更加直觀、逼真的表現效果,教師有更多的時間現場發揮、組織討論,啟發學生思考,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2.實驗教學環境。在課堂理論教學的基礎上,一個良好的、仿真的實驗教學環境助于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初步運用,以加強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實驗教學在全國各大高校中已經經過了相當長的實踐,其中出現了許多比較成熟的進出口實務模擬教學軟件和教學方法,如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自上世紀90年代初即開始探索的進出口實務模擬教學方法就非常值得借鑒。將3到5個學生分成一組,每兩組結成一對。各組自行商定成立模擬貿易公司,各對也是自行確定進行交易的貨物。然后按排進出口雙方在實驗室的進出口實務模擬軟件上進行交易,在完成一個完整的交易流程后,每對中的進口方與出口方的角色對調,再完成一個交易流程。實驗結束后,教師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的學生表現進行評價與總結。良好的實驗教學環境在加強學生對國際貿易實務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也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操作技能水平。

3.實踐教學環境。作為實踐教學環境的校外實習基地的建立是全方位的。因為實習單位如果以專業外貿公司作為主體,學生進入實習是不可能得到全面的實踐。全面、完整的實踐教學環境的構成至少應包括三類企業:專業外貿公司、有自營出口權的出口生產企業和銀行企業(主要是其中的國際結算部門)。學生在實習期間必須完成以上每類企業中一到兩個企業的實習任務,以鍛煉學生對進出口業務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全面分析研究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組織能力。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

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指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大量實施案例教學以取代常規的理論教學。案例教學是指通過對一個實際的、典型性的進出口案例,引導學生對這些案例進行分析的一種教學方法。與常規教學法相比較,案例教學法注重學生素質的培養。以理論教學為特征的常規教學法連續性比較強、有利于基本概念的灌輸。對于初級教育和中級教育來說,是最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但這種教學方法并不適用于大學的專業教學,尤其是不適用于實踐性很強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因為它的理論與實踐是脫節的,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積極思維和創新能力。而案例教學則能夠通過一個案例,使學生由點到面、由特例到一般,在教師已經構建好的理論框架中去充實內容,培養學生為解決具體問題進行知識積累與補充的學習能力。通過一個具體問題的解決,拓展學生的專業思維分析能力。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運用創新思維,使用創新手段去研究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運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的能力素質。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幾乎每一部分都可以實施案例教學。如在講到裝運期時,可以先給學生講授裝運期的幾種規定方法,搭好基本框架,然后給出一個合同中裝運期規定不恰當的案例,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問題所在,讓學生自己比較幾種裝運期規定方法的不同效果和優劣。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與裝運期相關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思維、創新能力。

四、教學目標的改革

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專業技能課程,但絕不意味著培養進出口業務操作工。國際貿易實務教學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的綜合素質的形成與提高。為此,第一,強調學生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要有一定的深度與寬度,這是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保障。例如,一件產品的出口,不僅涉及到貨、證、船、款等具體過程,還要考慮目標市場的需求狀況、各種貿易壁壘、社會環境、法律環境等各種問題。因而通過上述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有利于學生扎實專業基礎,形成“厚基礎,寬口徑”的人才。第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素質。在教學中無論是作業,還是最后的考核,都要求學生用英語作答。而進出口業務流程實驗全部通過網上進行,促進了學生英語技能與計算機技能的提高。第三,改革考核方式,成績評定以實驗與實踐考核成績為主,而以書面考核為輔。一方面可以減輕學生的考試壓力,另一方面,激勵學生通過理論聯系實踐的過程去自我完善。最后,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與學生的日常交流,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等專業道德素質;通過如前所述之小組學習與討論等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通過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可避免出現的錯誤進行挫折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最終培養出專業素質較高的、全面發展的國際貿易專業人才。

[摘要]高校教育是專業教育,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培養取決于在各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素質教育觀的貫徹。作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主干課程,國際貿易實務對培養外貿人才的專業技能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環境等的改革,以探求理論與技能雙優的高素質外貿專業人才的培養之路。

[關鍵詞]素質教育教學改革專業技能專業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