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跨文化交際社會體制
時間:2022-08-09 10:11:47
導語:國際貿易跨文化交際社會體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2011年國務院發文批復《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同意在義烏市開展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國際貿易綜合改革將進一步加快義烏城市的國際化進程,對國際貿易、金融機構、公共服務系統的工作人員及管理人員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跨文化交際成為觸及各個領域的社會生活常態。目前,義烏等中小城市相關領域人員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遠遠不能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往往會由于交流障礙造成政府工作人員、商貿服務人員工作不能順利開展,造成了對外交流中不必要的誤會和損失。陳旭華在對義烏外商生存情況所做的調查顯示,51.37%的外商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語言問題,這足以證明跨文化語言溝通障礙是義烏城市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國際貿易綜合試點不但要著力完善城市硬件條件,而且要建設包括跨文化交際語言環境在內的城市軟性環境,而國際化城市的跨文化交際社會機制的建立,將會促進政府部門、培訓機構、學校、語言服務機構等各層面之間的協調合作,借助社區活動、英語角、志愿服務、交流網站等跨文化交流平臺,提高人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營造一個國際化語言環境,排除跨文化交際障礙,因此,建立一個良好的跨文化交際社會機制迫在眉睫。
二、目前義烏跨文化交際現狀
通過對義烏語言服務市場、企業網站英譯、城市公共場所標識語的規范性以及對從事國際貿易人員和服務窗口的工作人員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了調查,發現國際化城市目前存在的跨文化交際問題。
(一)語言環境的建設跟不上國際化城市的發展良好的國際化的語言環境是國際化城市的一個重要標志。然而,本人在對義烏企業網站進行了調查發現英語網站英譯錯誤較多。首先是英文單詞字母拼寫錯誤,如:Ithasexcellentfacilitiesandtopservices.Therforeitisthefirstchoiceforbusinessortravelguests(它提供優質的設施和服務,因此他是出差在外游客的首選),這里“Therefore”錯拼成“Therfore”;又如:In1995,LangshaKnittingCo.,Ltd.wasfounded.Itintroduced20setsofequipmentsfromaboard.Theworkshopoccupiedandareaof1000m2.(浪紗針織有限公司建立于1995年,它從海外引進20套先進設備,擁有1000平方米工廠),這里“an”錯拼成“and”;其次是語法錯誤比較嚴重,如:Ifyouhaveinterestedwithsomeofourproductsandhavequestionswithourproducts,thenyoumaydirectly,orfillthefollowformsandpress“SendButton”tosendout.這句話有三處語法錯誤,“haveinterestedwith”這里詞匯搭配錯誤,應該改成“areinterestedin”,“thenyoumaydirectly,orfillthefollowformsandpress‘SendButton’tosendout”這里多了一個“or”,“follow”應該是形容詞形式“following”;另一種情況是“中國式英語”現象比較嚴重,如:oureconomicstrengthispowerfulandfuturedevelopmentcapacityissufficient.(我們的經濟實力強大,將來的發展空間很大),“futuredevelopmentcapacityissufficient”譯法不地道;作為一個企業網站,出現這樣的錯誤,影響到整個國際城市的形象。義烏市公共場所英語標識語存在不少問題,如地名翻譯沒有一致的標準,如:“中國小商品城”的英譯有ChinaSmallCommodity,TheSmallCommodityofChina,ChinaCommoditiesTown,TheCommoditycityChina,TheCommodityMarketofChina等譯法,又如:在杭金衢高速出口附近有一塊標有AirportRoad(機場路)的路牌,而再前面卻出現了標有JichangRd,JichangLu的路牌標志,外賓以為這些路牌指的是不同的地方而迷路,錯誤的標識語會給外賓的生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也對義烏城市的國際化形象造成負面影響,有損義烏文化軟實力的建設和提高。
(二)服務窗口工作人員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能滿足越來越多外商的服務需求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商來到義烏,對服務性行業、窗口行業相關從業人員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工作人員英語水平有限,在接待外商時常常由于語言障礙導致工作不能正常進行。在對服務性行業、窗口行業相關從業人員跨文化交際能力做了調查,結果有43.5%的工作人員認為“不懂英語,無法給外國客人提供英語服務”,32.2%的工作人員“會幾句簡單的服務用語,但接待外賓還是存在問題”,只有21.3%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能用英語接待外賓”。由此看出,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英語應用能力不容樂觀,窗口服務行業工作人員的英語應用能力直接影響到這些行業的服務質量,也影響到整座城市的國際化形象。
(三)外語專業人才不能滿足城市對外交流合作的需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背景下,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也呈現多元化的趨勢,純英語專業的畢業生不再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在對就業市場的一項對外語人才要求的調查中,100%的用人單位都希望“既有專業知識又懂英語的復合型人才”,這表明單一的外語人才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市場需要的是既有專業知識又懂外語的復合型外語人才。然而,目前大學畢業生雖然有大學英語四級證書,具備一些簡單的英語會話能力,但是真正精通英語,能將英語運用在其專業中的人才很少,高層次的復合型外語人才嚴重匱乏。隨著來義烏經商的國家越來越多,對小語種的需求越來越大。目前60%以上的常住義烏的外籍商人來自韓國與中東,因此市場對韓語、阿拉伯語人才的需求一路走高,但目前我國設置阿拉伯語、韓語等小語種專業的大學很少,小語鐘人才極度缺乏,遠遠不能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
(四)跨文化語言服務跟不上國際市場的需求城市國際化的進程促進了語言服務市場的發展,然而目前義烏市語言服務市場還不夠規范,缺乏必要的準入制度,沒有質量監督與評估機制,語言服務質量難以保證。語言翻譯行業不成熟、不規范、缺乏有序的市場管理體制。經調查發現,義烏目前有數百家以咨詢公司等名義注冊的公司在招攬翻譯業務,還有許多外貿兼職翻譯。這些所謂的翻譯公司和翻譯人員沒有經過相關部門認定的經營資質或從業資質。目前從事翻譯行業沒有一個規定的標準,不需要辦理任何手續,也不需要任何審核程序,翻譯行業的低門檻現象使得翻譯服務質量難以得到保證。此外,對翻譯的質量和價格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衡量標準和監督機構。結果造成價格相差懸殊,質量良莠不齊,客戶的利益得不到保證。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商來到義烏,義烏市的語言培訓機構發展迅速,據調查,尚有相當一部分英語培訓機構沒有辦學許可證。英語培訓機構不規范,培訓機構的硬件設施不盡如人意,比如有的沒有多媒體、語音室,多數仍是傳統的講授式培訓或者灌輸。培訓班老師專業素養參次不齊,為了省錢,許多培訓機構老師是在讀的大學生,他們自己語言基礎不扎實、沒有系統的教育學知識、教學經驗不足而難以勝任教學工作,培訓效果難以令人滿意。
三、構建跨文化交際社會機制,應對跨文化交際障礙的對策研究
跨文化交際作為涉及全社會的文化建設行為,政府作用的發揮需要學校、社會的配合,學校教育要以實際應用為指導,社會參與跨文化交際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有序的指導與組織。這幾方面互相配合,互相協調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全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營造跨文化交際環境。
(一)優化跨文化交際的政府調控機制優化跨文化交際的政府調控機制,建立促進跨文化交際的政府支持服務體系,將跨文化交際社會環境建設納入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制定具體目標和計劃。首先,成立跨文化服務監管部門,對跨文化服務行業的規范性進行監管,完善跨文化語言服務機制。建立跨文化服務行業的準入制度,翻譯工作人員要持證上崗,定期培訓、考核,不斷提高跨文化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監管部門應該對譯文的質量和服務質量進行把關,建立一套合理的語言翻譯質量評估機制,確保翻譯服務的質量。建立一套合理的價格體系,以保證消費者的利益。其次,政府應該建立一個有效的機制來解決英文標識的管理問題。目前城市標識語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沒有一個專門的管理機構,管理職責不明確而造成的。因此,政府應該成立一個專門的管理機構,制定英文標識的使用規范標準,按照這個標準對現有的標識語進行更換,按照統一采用中英文雙語形式重新設立公共場所的標志。
(二)建立地方院校的跨文化教育功能機制學校教育對提高市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起著主導性的作用,地方院校的大學畢業生是各個行業的主力軍。然而,目前大學英語教育存在著諸多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只注重考試的成績而忽視了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結果很多大學生雖然已經通過了英語等級考試,卻不能把所學的英語運用到跨文化交際活動中,有時甚至會由于不了解文化差異而引起對方的誤解。因此,在注重培養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同時還要注重跨文化意識的培養,為學生創造一個語言學習環境,讓大學生走出課堂,參加各種跨文化交際活動,將所學語言知識運用于實踐,在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高校要從對純外語人才的培養向復合型的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培養既有扎實的外語語言知識又懂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另外,地方院校為企業承擔著員工跨文化交際能力培訓的任務。地方院校應與企業、行業以及服務部門等校外機構進行合作,充分利用對方的優勢資源,學校為企業培養他們所需的外語人才,并且為企業在職員工提供外語培訓,以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企業為學校的語言教學提供一個實踐運用的場所,使學生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
(三)搭建跨文化交際平臺,建立外語學習長效機制搭建跨文化交際平臺,將為提升市民跨文化交際能力、優化城市跨文化語言環境提供重要條件。如拓展外語電視頻道,地方臺可以根據城市國際化的特色增加英語頻道,節目豐富多彩,簡單易懂,適合英語學習者觀看,并可以設置適合各種水平英語學習者的英語學習教程,以滿足各種層次的英語學習者的需要。增加外語報紙、雜志的種類和品質,如可以創辦一種介紹中國文化的雜志,讓外賓了解中國,同時也為我國英語愛好者提供英語閱讀材料。另外,英語角為廣大英語愛好者創造了英語學習的環境,搭建一個英語交流和互動的平臺。據了解,義烏每周在雞鳴山廣場開設的商城英語角,為市民提供學英語,說英語的場所。但是由于英語學習者對每次話題的興趣不一致,加上英語水平有限,英語學習者口語進步不大,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因此組織外語角的種類形式要多樣化,如各種各樣的話題以滿足不同水平、不同興趣的英語愛好者,還可以搭建網絡平臺,以各種話題設置英語聊天室的形式,開設網絡英語角,為英語愛好者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英語交流空間。
(四)建立鼓勵全員參與跨文化交際的社會激勵機制建立鼓勵全員參與跨文化交際的社會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對員工進行英語培訓。但由于培訓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大部分企業對員工英語培訓不夠重視,因此,政府部門應該制定相關政策,把跨文化交際活動納入社區日常工作機制,根據各行業的工作特點編寫行業交際英語如:餐飲英語、旅游英語、銀行英語等,并對這些行業的工作人員進行英語普及教育,對窗口服務單位員工進行英語交際能力考試,并把英語交際能力作為員工上崗的基本條件之一,以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提高服務質量。鼓勵各服務行業工作人員參與跨文化交際培訓。建立一套培訓與激勵機制相結合的制度。比如:認可與鼓勵的激勵。認可性的鼓勵包括一張獎狀、一個證書等,這種激勵激發了員工參加英語培訓的動機,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此外,還可采取薪酬獎勵,包括獎金、傭金等。比如:一些服務行業單位可以向參加外語培訓并達到一定級別的員工發放外語津貼,這樣可以鼓勵員工參加外語培訓,并將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踐。
- 上一篇:國際貿易商務操作能力培育
- 下一篇:產業內貿易克魯格曼的學術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