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出口貿易政策應對后金融危機論文

時間:2022-05-13 10:08:00

導語:調整出口貿易政策應對后金融危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調整出口貿易政策應對后金融危機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引言;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外貿出口面臨的挑戰;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出口貿易政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次貸危機迅速發展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國際市場需求持續萎縮影響我國出口貿易、各大經濟體的經濟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恢復期、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壓力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寬松的貨幣政策也成為這些國家抑制金融危機的辦法、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的出口貿易的影響、后金融危機時代的貿易保護主義將更為嚴重、稅收政策、提高口岸通關效率,降低企業通關成本、信貸政策、貿易融資是最現實和最迫切的問題、匯率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強和深化國際金融創新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2009年3月開始,我國進出口總額實現連續8個月的環比增長,開始進入后金融危機時代。如何在后金融危機時代里及時調整我國出口貿易政策,將是我們面臨的嚴峻的課題。文章通過對今年我國外貿形勢的分析,了解到我們目前所面臨的挑戰,并對出口貿易政策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后金融危機時代;出口貿易政策

一、引言

2007年3月13日,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的新世紀金融公司因瀕臨破產而被紐約證券交易所停牌,這標志著美國次貸危機正式爆發了。受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復雜的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推波助瀾,次貸危機迅速發展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我國的對外貿易亦深受影響,2008年出口額為14285億美元,增長17.2%,但比2007年增速的25.7%要放緩很多,全年的順差為2955億美元,增長13.5%,相比2007年的47.7%下降很多。2009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為217817億元,同比增長7.7%,比上半年加快0.6個百分點。這證明我國也正逐漸進入后金融危機時代。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的背景下,出口政策不能停留在應對金融危機開始時期的短期策略,應該集中在中長期的調整上,應從稅收政策、匯率政策以及信貸政策方面做努力。

二、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外貿出口面臨的挑戰

第一,國際市場需求持續萎縮影響我國出口貿易。我國自21世紀以來,對外貿易依存度便一直居高不下,年均38%以上,2008年更高達63%。對外貿易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力,同時,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的負面影響也是尤為突出的。2009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5578.2億美元。歐盟作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場,雙邊貿易額為2600.5億美元,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額的16.7%;同期美國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中美雙邊貿易額為2118.8億美元,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額的13.6%;進入后金融危機時代后,各大經濟體的經濟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恢復期,而對國際市場的需求也將持續萎縮。

第二,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壓力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在全球金融危機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全球主要經濟體紛紛采取降低利率以穩定金融系統和刺激經濟。目前,歐盟、美國、英國和日本等主要發達國家經濟體的利率都接近于零。同時,寬松的貨幣政策也成為這些國家抑制金融危機的辦法。國際市場上的出口貿易主要以美元為結算貨幣,美聯儲不斷降低利率的政策,使人民幣與美元的息差會吸引大量美元資本注入我國市場,這將進一步導致美元的泛濫,從而進一步推動美元資本向我國市場的持續流入,導致我國人民幣幣值更快的升值,僅2009年2月份人民幣有效匯率的上升幅度就超過6%,這將大大削弱我國出口產品的相對競爭力。

第三,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的出口貿易的影響。自由貿易一直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基調,但每當國際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各國為了保護本國經濟發展,貿易保護主義便會抬頭,值此后金融危機時期也不例外。如2009年11月24日,美國商務部做出終裁,以我國油井管產品存在補貼為由宣稱對相關產品實施10.36%-15.78%的反補貼關稅,該案涉及金額高達27億美元,是迄今為止美國對我國貿易制裁的最大一起案件,這表明后金融危機時代的貿易保護主義將更為嚴重,并將發展為全球性的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的外貿出口將形成全面性的制約。

三、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出口貿易政策

第一,稅收政策。我國應當有選擇性的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并分析該出口退稅和其他有關政策調整的效果,進行適當評估和微調。同時,我國的海關機關應積極推行“提前申報”、“屬地申報,口岸驗收”等快捷通關措施,進一步提高口岸通關效率,降低企業通關成本。近期出口退稅率的不斷上調從短期來看是必要的,也刺激部分產品的出口增長,特別是針對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部分產品的退稅率過度下調所采取的糾偏措施更是理所當然的。但要把出口退稅作為從整體上挽救外貿出口下降趨勢的基本政策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從而全面或大面積大幅度提高出口退稅率,對所有出口商品或大多數商品實行普遍優惠政策是不可取的。

第二,信貸政策。貿易融資是最現實和最迫切的問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馮國經先生說,國外進口商對我國出口商品采購量的下降,其重要原因不是該國居民的購買力,而是進口商難以從金融機構得到流動資金貸款來購貨,因為西方國家的金融機構普遍遇到了流動性困難。根據WTO的報告,2008年年底全球貿易融資缺口為250億美元。因此,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的綜合優勢,運用出口賣方信貸、出口買方信貸、外匯擔保等多種政策性金融手段支持企業出口。積極配合實施科技興國戰略,重點支持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成套設備、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出口商品結構的優化。

第三,匯率政策。在新形勢下為了保證外貿穩定增長,我們不妨將思路放在人民幣匯率上。后金融危機時代國際貨幣體系將會持續性地動蕩,匯率風險將會進一步加大,這對我國外貿出口而言將是更為嚴峻的考驗。我國可以通過政策來鼓勵金融機構加強和深化國際金融創新,發展符合當前出口貿易需要的避險工具與解決方案,以減輕匯率風險對我國外貿出口的負面影響。這對于推動我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經貿關系發展,規避匯率風險,改善貿易條件,保持對外貿出口穩定增長,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文華.后金融危機時期我國外貿企業戰略轉型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6).

2、孫亦軍.后金融危機時期中國經濟戰略選擇[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9(11).

3、俞抒羽.金融危機下外貿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國際市場,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