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日紡織品商業交易

時間:2022-05-13 08:33:00

導語:淺談中日紡織品商業交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中日紡織品商業交易

——中國紡織品能大量出口日本的原因

內容摘要:在來自歐美及部分發展中國家針對中國紡織品出口貿易不斷產生摩擦的形勢下,日本卻始終保持對中國紡織品的較高需求,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注意。本文將從七個方面來分析中國紡織品為何大量出口日本。

關鍵詞:經濟不景氣;配額;綜合商社;比較優勢;規模經濟;重疊需求

一、我國紡織品出口日本的狀況

目前,我國的紡織品在日本進口已擁有絕對占有率。在2004年,包括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在內的中國對日紡織品出口總額約達180億美元,占日本進口總額的70%以上。中國已成為日本成衣和各類紡織品進口的主要來源地。我國兩紗兩布產品除棉紗是日本第四大供應國外,其他三類商品均為日本第一大供應國,市場占有率超過50%。棉花T/C花布均為日本的第二大供應國,市場占有率分別為24.63%和13.97%,人造棉布排名第三,化纖布排名第一。比如日本男裝制造商希望把中國作為其精紡西裝衣料的主要源地,僅2005年上半年,日本從中國購買了5800萬平方米的精紡毛料。且中國紡織品出口貿易之大可以從以下的統計數據看出:

表12001-2005年中國紡織品出口貿易

年度進出口總額出口出口同比

2001年167.18137.203.345%

2002年159.22131.18-4.49%

2003年183.31152.2212.5%

2004年206.59171.5312.7%

2005年1-7月110.5091.036.4%

由上表可知2001年—2005年中紡織品是大量出口到日本的,那么為什么中國紡織品能大量出口到日本市場呢?

二、原因

1、日本本土紡織業實力較弱

首先,由于90年代的經濟不景氣使日本紡織業走下坡路。雖在90年代前日本紡織業是日本具有競爭力的行業,但自從80年代中期的日元升值及后來的泡沫經濟的影響,致使日本紡織業的衰敗。其次,日本是一個原材料稀缺的國家,制造紡織品的原材料需要大量的進口。再次,日本國內生產紡織品的勞動力工資水平位于是世界前列,生產成本高昂,許多日本紡織品企業實行海外戰略。目前日本中小型紡織品生產商紛紛進入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設廠,從而使日本本土紡織業實力下降。由此日本必須大量進口紡織品,而中國卻是日本鄰國且在紡織品上競爭力強,中國紡織品能夠大量出口是必然的。

2、日本對發展中國家的紡織品進口沒有配額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自然日本在對中國紡織品出口是沒有配額制的。如果有配額的話,中國紡織品出口到日本市場將受到很大的限制。因為配額制是要求一出口國出口到進口國的產品數量是有限制的,像美國和歐盟在2005年5月1日之前一直對中國紡織品都實行配額制,使得我國紡織品出口到歐美市場有限。正是因為日本對中國紡織品沒有配額才能使中國紡織品大量出口日本。

3、日本綜合商社的推動

日本一直是一個以貿易主導的國家,因此在貿易方面發展較快。綜合商社是一個起源于日本而服務于日本貿易的一種貿易機構,可以說綜合商社在日本貿易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綜合商社在強化收集及分析世界各國各地區政經信息、產業及企業信息、高科技信息、市場及營銷信息、法律及稅務信息的基礎上,制訂科學的經營戰略和發展規劃,推動商品和服務貿易,提升信息的高附加值化和速度化。就中日紡織品貿易中,綜合商社進行與中國進出口公司做生意,通過中國進出口公司進出口貨物,再把貨品分銷給大賣場,百貨店等專業批發零售點。在此過程中減少了很多貿易摩擦和提高貿易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紡織品出口日本。

4、中國在紡織品上的優勢

紡織品一直是我國競爭力最強的行業之一,在價格上一直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近年來隨著我國紡織品行業的發展,其規模越來越大,紡織品企業日益增加,可以說中國紡織品行業已具有了外在規模經濟。而且在許多紡織品企業中實行了計件生產和區別定工資制度,即紡織工人根據生產的紡織品數量的多少來領取工資。這樣就使得紡織生產的效率提高,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圖示如下:CAC0Q1Q0Q2Q

圖1規模經濟

在圖中的0—Q0這一區間是平均成本隨著產量的增長而降低,而我國的紡織品行業則處于這一區間內,我們知道AC=TC/Q=(FC+VC)/Q=FC/Q+VC/Q,其中Q增加,FC/Q一定減少,又因為紡織品行業中可變成本只有一些工資和一些日用費用。在我國工資費用是非常低的,日常費用數額也不大,那么VC/Q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中國紡織品企業在成本低的情況下可以降低自己的銷售價格,而日本生產的紡織品的銷售價格遠高于我國,因此中國紡織品在日本銷路好是勿庸置疑。

5、日本消費者能夠從中日紡織品貿易中得到更大的消費者剩余

一種產品的市場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是市場中的

PS日S中S1E2P2S2E1P1DQ2Q1Q

圖2消費者剩余

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體,而中國紡織品能夠大量在日本市場上銷售,主要是因為日本老百姓認為他們在購買中國產品時能夠得到更多的利益。就拿中國紡織品與日本紡織品給日本消費者帶來的消費者剩余來看,如上圖所示:在圖中可以看出,如果僅有日本廠商來供應的話,日本消費者能夠得到的剩余只有S1,但換作是由中國的廠商供給的話,消費者除了能夠得到S1還能得到S2部分的消費者剩余。既然日本消費者從購買中國紡織品中能夠得到如此大的利益,多購買中國紡織品也是必然的。

6、中國紡織品出口日本,有利于提高雙方的福利

眾所周知,日本制造業在全球屈指可數,無論生產什么,日本都要強于中國,但日本生產電子產品和化工產品的利潤,要高于生產紡織品的利潤。所以在中日貿易中,日本選擇生產高科技產品,因為其在高新技術方面具有比較優勢,而中國生產紡織品是因為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占了絕對優勢。這樣兩國都可以從貿易中獲得利益,有利于國家,也有利于民眾。

如圖6所示,A點表示中國在沒有貿易之前的生產點和消費點,但由于利用自己的優勢進行生產確定了新的生產點B,在與日本進行貿易后,中國的消費點是在E點,曲線CIC1移到CIC2處,所以中國的福利也增加。同樣A`表示日本在沒有貿易之前的生產點和消費點,日本利用自己的優勢進行生產確定了新的生產點B`,在與中國進行貿易后,消費點為E`,曲線CIC1`移到CIC2`,無疑是日本的福利也得到了改善。

紡織品紡織品

CIC2`E`BCIC1`A`B`EC‘

CACIC2CIC1

0中國電子產品0日本電子產品

圖3比較優勢

而就紡織品在中國和日本生產其要素組合是不同的,還是以中國紡織品與日本電子產品為例,如下表所示:

表2要素稟賦理論

紡織品電子產品

密集度

K紡/L紡〈K電/L電

豐裕度

i紡/w紡〉i電/w電

中國日本

從上圖表中K紡/L紡〈K電/L電,可知中國紡織品是勞動密集型的產品,且i紡/w紡〉i電/w電,說明中國的紡織品是資本不豐裕的產品,因為資本豐裕度與利率成反比,而相反,日本的電子產品是資本密集型且日本是資本豐裕的國家,因此,中國在紡織品上具有比較優勢,而日本在電子產品上具有比較優勢,所以要使各國都獲利,中國應該生產并出口紡織品進口電子產品,日本則反之。從現實情況來看,日本的電子產品確實也大量出口到中國,其金額已達到671億美元。當然中國的紡織品大量出口到日本無論從貿易互等還是貿易互利的角度來說都是說的通的。

7、中日紡織品貿易有較大的“重疊性”

由于中日兩國都是東亞的國家,而且是鄰國。在消費偏好方面來講還是存在許多相似之處的,就對紡織品的觀念上就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因此各國對紡織品

ADS1S2S3

消費者偏好

圖4消費者偏好

的設計,款式有很大的重疊需求。加之紡織品不是奢侈品,其價格不高,對其需求受兩國經濟水平發展狀況影響不大,所以兩國在紡織品上能夠進行大宗貿易,用圖4表示為:圖中S1表示日本愿意消費的,而中國人不愿消費的。S2表示日本人和中國人都愿意消費的,S3表示中國人愿意消費的,但日本人不愿意消費的。既然中國人和日本人在對中國產的紡織品消費上存在如此大的需求重疊,為中國的紡織品能夠大量出口日本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條件。

三、結語

本文通過以上七個原因來分析我國紡織品能夠大量出口到日本的這樣一個事實。就現狀來說我國對日本紡織品的出口量大對我國紡織品行業來說毫無疑問是一件讓人喜聞樂見的事,然而對中國的紡織品貿易,也同時存在一些阻礙因素。近來由于人民幣面臨的嚴峻的升值壓力,我國紡織品價格將會有所升高,那么我國紡織品在價格方面的優勢也必然受到影響,從而削弱我國對日本出口的價格競爭優勢,降低出口;且不久之前日本政府對我國紡織品進行限制出口增長的措施等,此類因素也將會影響中國紡織品進一步對日本的出口。但本文僅分析我國紡織品能大量出口日本的原因,就上述所涉及的問題故不作詳細闡述。

參考文獻

[1]薩爾瓦多.《國際經濟學》.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7.

[2]曼昆.《經濟學原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6.

[3]《人民日報》.2001年07月17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