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加工貿易發展因素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15 04:14:00
導語:境外加工貿易發展因素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中國對外貿易中,加工貿易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進行,加工貿易也必須深化發展和進行有效地轉型。分析了我國發展境外加工貿易的必要性。同時,指出了我國發展境外加工貿易的有利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我國發展境外加工貿易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境外加工貿易;原因;有利因素;政策建議
2006年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209,407億元,出口總額為9,693.41億美元,其中5,105.61億美元為加工貿易,進料加工貿易和來料加工貿易占總出口的百分比分別為:43.51%和9.88%。兩者占我國加工貿易的比重已經達到了53.39%。這說明加工貿易在我國的對外貿易中已經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
對于如何深化發展加工貿易的地域選擇上,大多學者都認為可以將我國的加工貿易的區位向中西部轉移。但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政策的出臺,并沒有使得我國的加工貿易的地域結構發生較大的改變。珠三角和長三角依然是我國加工貿易的主要地區,如表1所示:
由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在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初期和現在,加工貿易的主要區域仍然集中在我國沿海的東部和南部地區,而且占比有所增加。因此,在中西部地區發展加工貿易并不容易實現。筆者認為,應當利用我國的加工貿易所積累的優勢,發展境外加工貿易,為我國的加工貿易開創一條新路。
從商品的直接出口到直接投資是一個國家的企業所采取的一種傳統的國際化進程。這一過程大體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一般商品輸出,企業通過出口,逐步建立世界范圍內的銷售網;第二階段是境外生產,企業通過在國外投資建立自己的生產單位,形成國內外統一的管理體系;第三階段是建立跨國公司,以世界市場為基準,采用全球性總體戰略,以整體最經濟為標準進行全球范圍的投資和生產決策,以取得最大利潤。目前我國企業所開展的境外加工貿易是一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模式中的初級形式。
1我國發展境外加工貿易的原因
1.1應對比較優勢的喪失
在我國沿海地區,經過20多年的發展,當地的工資水平已經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再加上國家農業政策的調整,取消農業稅,加強農村城鎮建設和進行農村醫療改革。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有離開城市,返回農村的傾向。特別最近豬肉及其他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帶動了農民農業生產的積極性。這樣將會導致我國發展加工貿易地區的勞動力數量的減少和勞動力成本的急劇上升。
我國在現階段也可以通過在東南亞,南亞,東歐等一些勞動力成本比我國還低的地區發展加工貿易,利用別國的成本優勢和我國在加工貿易發展中積累的其他優勢相結合,促進加工貿易的更好發展。
1.2應對反傾銷,繞過貿易壁壘
國際貿易中的貿易保護主義日益盛行。各種名目繁多的非關稅貿易壁壘手段層出不窮。特別是自2001年我國加入WTO以來,我國商品的出口遭受到越來越多的反傾銷指控和調查。目前,我國已成為WTO成立以來遭受反傾銷指控最多的國家。由于加工貿易兩頭在外的特點,特別是將主要市場放在國外,使得加工貿易的產品,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更高。因此,一旦受到反傾銷后所遭受的損失會更大。與此同時,國際社會區域一體化的蓬勃發展(例如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等),由于區域經濟一體化所產生的貿易轉移效應,再加上區域內一些國家同樣也具有勞動力成本的優勢,以及原產地的保護手段的使用,使得我國對這些地區的出口越來越多的被區內的一些國家所替代。這種情況使得在國內一味地發展加工貿易已經不能有效地促進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公務員之家
發展境外加工貿易則可以通過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投資來避免此類問題。發展境外加工貿易可以通過在其他國家設廠來完成某些產品的部分生產環節,能夠避免使這些產品遭受到來自其他國家針對我國制造的產品所進行的反傾銷指控。同時,許多區域經濟體內的發展中國家也有許多的優惠政策以吸引外資。
2我國發展境外加工貿易有利因素
2.1利用人民幣升值的契機
目前人民幣已經較大幅度地升值,但距理想價位還有一定的差距,還有進一步升值潛力。在這種背景下,國內輕工紡織服裝、小機電等產業通過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將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轉移,可以節約我國企業的投資成本。但我國企業與許多國外企業相比顯然實力不足,即使是大型國有企業其核心競爭力也不強。所以,對我國企業來講成本優勢是各種競爭優勢的最集中的體現??偟恼f來,通過境外加工貿易的投資能夠充分挖掘人民幣升值的潛力,促使我國外貿結構升級和國際分工地位改善。
2.2資本技術優勢的逐漸顯現
經過20多年加工貿易的發展,我國已經在發展加工貿易方面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和技術優勢。相對于歐美等發達國家來說,我國并不具備相對的技術或資本的優勢。但相對與東南亞和東歐的一些國家,我國在技術和資金上尚具有一定的優勢。我國的企業可以通過在這些國家和地區投資,利用當地的一些優勢,結合企業自身具備的資金和技術優勢,能夠促進我國企業更好地發展,而且能進一步鞏固自身的優勢,樹立自身的形象。
3發展境外加工貿易的政策建議
(1)對于發展境外加工貿易,我國政府應該積極地支持和放松管制。主要體現在:建立完善的法規體系,統一管理;簡化相關的手續,縮短審批時間;改進現有的外匯管理體制,使企業能合理有效地調配外匯的使用;加強對企業相關的金融支持,為企業在海外建廠提供相應的資金信貸或提供相應的補貼。
(2)加強對企業的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政府應該為企業在當地投資提供相應的經濟、法律、環境、行業、教育水平等相關的信息和對相關企業的進行信用調查等。這樣能使企業在較短時間對投資國的整體環境有較深刻的了解。這樣可有效地降低企業投資的風險。政府有必要建立相應的機構以有效地提供相應的信息,同時通過此機構也可加強境外投資企業間信息的交流,有效地積累成功企業的經驗和吸取企業失敗的教訓,以指導更多的企業“走出去”。
參考文獻
[1]李潔.亞洲加工貿易發展特色及啟示[J].經濟縱橫,2005,(9):52-54.
[2]蔣豐.我國加工貿易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金融經濟,2006,(4):159-161.
[3]張秀娟,曾勉.對我國企業開展投資型境外加工貿易的幾點建議[J].商場現代化,2005,(10):11.
[4]于培偉,于鵬.“走出去”戰略再思考[J].中國遠洋航務公告,2006,(3):20-23.
[5]蔡茂森,徐強.發展后普惠制時代我國境外加工貿易研究[J].財貿經濟,2006,(2):86-89
- 上一篇:數據無線通信創新改革論文
- 下一篇:3G無線傳輸的優點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