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浙江貿易產業的評論

時間:2022-12-12 05:09:51

導語:小議浙江貿易產業的評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浙江貿易產業的評論

本文作者:沈俞工作單位: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

浙江省沿海港口對外貿易開展的現狀及競爭力制約因素分析

2011年浙江省沿海港口的貨運吐納能力為近3.5億噸,其中僅萬噸級以上的深水碼頭泊位就達到了80多個,居于全國第3位,在吞吐單位能力上僅次于上海和廣東,在全省的主要港口分布中,寧波碼頭的年均貨物吐納數量超過2億噸,舟山港碼頭年均貨物吐納能力達到8000萬級的噸位水平,其余嘉興港、溫州碼頭以及臺州碼頭的貨運能力達到3000萬級的噸位水準,并且還正在集中優勢資源進行進一步的貨運吞吐能力拓展。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到來之前,浙江省的舟山港口和寧波港口完成一體化改革“,寧波—舟山港”掛牌成立,進入2010年以后,逐漸形成了以寧波—舟山碼頭為核心、嘉興和臺州為骨干、溫州港為支持的大型沿海貿易港口集群,以原油、輕紡、機件、煤炭、礦石和大型海產品集裝箱為主的貨運體系開始形成規模[3]。浙江省委省政府為港口貿易提出的戰略歸結為八個字,即“海運強省、八八戰略”,將港口資源覆蓋了海岸線、水域、設施以及陸域等,在我國經濟發展的第十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完成了省級的新港區建設和投產,綜合拓展了嘉興港、溫州港以及臺州港口,實現了港口的多功能拓展和配套設施的科學布局,北侖五期、老塘五期以及冊子三期、乍浦四期等項目先后完工,在極大程度上緩解了寧波—舟山港口的貿易運輸壓力,然而,在取得這些長足進步的同時,也面對著制約港口競爭力進一步發揮和提升的因素,距離成為集貨運、物流、貿易結算、儲運分配于一體的亞太領先、具有代表性的第三代港口尚有差距,許多現實情況制約著競爭力提升,具體來講包括以下因素:(1)港口管理機制缺乏健全,規章制度運用刻板而不夠靈活,貿易港口的管理受到過多的國家和省級層面的行政干預,政策保護現象始終存在,這不僅限制了沿海港口在面對海外貿易貨運出現臨時情況時的處理靈活性,也在經濟和維護成本上造成了不必要的費用支出,港口自由性受質疑,開展貿易的靈活性和隨機應變性大打折扣。(2)貨物承運能力與主要貿易運輸資源集中性的不匹配現象突出,僅以舟山港為例,常年存在淡季港口運輸能力擱置和忙季運輸能力不足而不得不拋卻訂單的現象,而距離較近的臺州港口卻時常存在與之相反的情況,這就反映了浙江港口貿易海運管理部門對于港口資源調動的欠缺科學性,港口吞吐能力得不到完全發揮[4]。(3)萬噸級泊位較少,輕型泊位難以滿足大宗商品進出口的承接需要;截止2011年年底,浙江省全省超負荷運轉的萬噸泊位達到近90個,這在全國萬噸級港口總數中所占據的額度較少,結構性問題比較明顯,港口信息化利用程度較低,港區資源調動缺乏有效配合,功能單一,臨港工業園區的建設滯后,港口貿易和儲藏設施的開拓欠缺。(4)貿易港口缺乏長遠統籌,港區建設無序;以浙江沿海的五大天然深水港口為例,寧波港存在集裝箱碼頭分布寬泛而缺乏集中的缺點,深水區的數量較少,舟山港口則表現出過于突出海岸線的特點,物流成本高,深水岸線較短而不平整,進一步整合修理有待優化,與之相比,溫州港、臺州港以及浙江嘉興港存在深水資源有限的短處,港口分布星羅棋布,其中嘉興港作為我國東部上海航運中心的中轉港地位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嘉湖平原水運樞紐優勢被限制發揮。

浙江沿海地區國際貿易和港口競爭力提升的對策

實行港口貿易緊密化資源整合重點改造寧波和舟山一帶港口,以主體功能區為導向進行港口貿易的資源劃分,以北侖、梅山和舟山群島附近島嶼為中心水域,建設港口工業園區,發展密集集裝箱運輸業務,建設原油倉儲、調撥基地,以馬跡山、大小洋山一帶水域作為上海國際碼頭中轉基地,承運大宗閑散貨物,石浦地區作為島嶼間貨物運輸中轉基地,承運短程和東南亞國家的貿易業務[5]。推進貿易儲備港口建設,輻射對外出口穩定的物流集散地通過資源整合,寧波港發揮大港優勢,承運煤炭、金屬礦石、原油等戰略物資,以能源、化工、煉鋼出口、船舶制造轉移等工業基地為主,適應運力轉移的貿易波動情況,以積極的貿易資源分配取代傳統的被動訂單式港區責任劃分,轉換港口的單一貨物集散功能。拓寬港口建設的投融資渠道,統一港區海事管理權限避免港區建設的重復建設和責任主體過多的情況再次發生,走航區、港區、管理集中精簡的道路,由于過去港區的建設融資渠道過于單一,限制了發展,國際貿易大宗商品承運能力低下,因此加強與資金方的投融資聯系非常必要,只有這樣才能搞活港區貿易活躍度。提高貿易港區信息化程度,實現高效率港區工作機制與上海、香港相比,寧波港、溫州港以及嘉興港的信息化貿易品儲運調撥和登記審查機制建設較為落后,這嚴重限制了省政府標定的將浙江省五大港口建設為國際貿易貨物樞紐的計劃完成,因此必須從船舶航行、泊位、卸裝、管理、關口審查以及金融支持等方面著手,提高信息化利用程度。進行港口貿易管理的民營化改革,加速現代化市場機制作用的發揮以臺州港口為例,其在我省五大港口中的民營化程度最高,雖然現代化程度低,但卻依靠市場機制而有效避免了大港區中存在的貿易資源調撥不及時和不充分的情況,所以放松政府在國際貿易港口建設中統籌過于寬泛、過于廣布的情況是港區競爭力提升的必要條件。努力建設臨港貿易工業園區,控制港區物流成本沿海國際貿易的進行耗費的物流力量驚人,目前的寧波和舟山工業區規模過小,臨港優勢得不到發揮,加工貿易、服務貿易以及產成品貿易出口的中間環節成本還是略顯高昂,港區在出口貨物的統計裝箱以及進口貨物的分流調配等任務完成上都處于低效率狀態,為此要特別重視高效臨港貿易工業區的建設和整合。

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對于港口功能的要求越來越高,港口核心競爭力的高低對于沿海經濟地帶的利潤實現作用明顯,大力發展港口貿易經濟是人們的共識,在環上海國際航運樞紐地帶的建設中,浙江省要大力推進貿易主導的港口競爭力建設,在“十二五”期間將工作重心放在推進對外貿易多元化和港口功能多元化的領域上,從而為沿海經濟做出貢獻,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轉型創造良好的進出口貿易硬件環境,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