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交易平臺經濟新模式研究
時間:2022-07-12 10:06:53
導語:商品交易平臺經濟新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形成。上海自由貿易試驗港的發展戰略主要依托《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進行制定和實施。在《總體方案》中對于平臺建設有著明確規定,要求上海大宗商品貿易需要借助自貿區所具有的地緣優勢,通過聯合運作的方式將自貿區與大宗商品交易以及平臺建設相互結合,從而形成交易、定價、需求和服務的精準定位,打造全新的經濟格局[1]??v觀整個世界的大宗商品交易可以看到,中國目前在大宗商品定價方面缺乏必要的影響力,這是由于以往的大宗商品期貨交易集中在歐美國家,諸如金屬、原油等重要商品,由歐美國家主導定價。因此在現階段通過自貿區交易平臺的建設,能夠使上海成為國際貿易中重要的結算平臺,從而增加中國貿易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谶@一宏觀背景和發展方案,經中國證監會批準,由上海期貨交易所出資設立的面向全球投資者的國際性交易場所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于2018年3月正式掛牌交易;由上海自貿大宗信息服務公司與萬事達卡、惠付金融信息服務公司相互聯合,啟動了大宗商品跨境金融服務平臺;原來上海自貿區內的主體和境外的機構設立自由貿易賬戶,逐步擴大擴大到上海全市。這些舉措將吸引國際范圍內諸如亞太地區、歐美等重點經濟金融資源,將進一步加強中國在全球商品市場話語權。(二)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的建設方向。平臺建設作為國際大宗商品交易的主要方向,需要實現的除了區位競爭優勢的提升之外,還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特點。首先,搭建大宗商品交易平臺,需要使整個交易過程具有透明度。在該金融平臺的建設過程中,大宗商品交易的各個細節將都已數字化的形式進行記錄,使得交易過程從支付到備案,能夠得以更加清晰直觀地展現,最終達到清楚問責目的;其次,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的建設需要能夠幫助上海自貿區交易雙方節省交易時間和交易成本,從根本上避免傳統大宗商品交易的繁瑣和復雜,實現交易雙方的無縫對接;其三,通過平臺的組建,能夠使上海自貿區內部的各個利益相關者形成更為安全的交易網絡,達到多方收益;最后,通過平臺渠道能夠對大宗商品交易中的貿易商和商家進行全面審核,量化其信譽度,實現面向國內外銀行的快速貿易融資,孤立跨境交易的開展。
二、上海自貿區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的發展經驗
(一)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發展的創新優勢。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當中的“平臺”這一概念,是經濟模式發展創新中的市場發展的產物,是市場經濟的具象化。上海自貿區所形成的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在《總體方案》的引領下已經初步形成了對于大宗商品資源的配置能力,這種能力使得具有平臺特征的企業,能夠依托上海自貿區的國際貿易環境進行服務功能、集散功能的提升。因此在數年的平臺發展之中,上海自貿區的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已經具備了幾個方面的優勢。首先使電子交易優勢。本文對電子交易提出了展望,希望通過數字化建設,使整個大宗商品交易更加具有系統性。上海自貿區的大宗商品交易平臺,通過搭建集約化服務方式,將大宗商品帶入了電子交易時代,并且通過系統平臺能夠完成豐富的貨源數據分析、價格分析,為交易內容的判斷提供保證[2]。其次,在重點商品的交易領域,上海自貿區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的發展更加深入、全面。以黃金期貨為例,上海自貿區中的黃金交易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黃金交易地,其主要交易的內容集中在黃金、鉑金等貴重金屬方面。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黃金期貨在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中表現優異,自2012年起,三年之間成交量上漲迅猛,躍居世界第二位。正是由于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環境的支持,使得上海自貿區在黃金期貨方面打開了離岸市場重要的突破口。央行于2014年中旬正式批復了上海自貿區黃金國際板的國際交易平臺注冊,通過子公司“上海國際黃金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對該板塊進行運營。作為大型的金融交易平臺,交易中心為中國價格的制定提供了巨大的幫助。(二)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的發展局限。雖然上海自貿區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取得了發展優勢,且在國際貿易環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是從更加宏觀的角度來考量,我國所開展的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建設仍然存在著局限和困境。在運營模式方面,最為顯著的困境體現在市場準入方面。上海自貿區所開展的大宗商品市場其發展契機與互聯網技術息息相關。但是截至目前,我國尚未有形成統一的制度規范,導致市場的準入門檻較低,絕大多數互聯網企業都可以進入到市場內部,成為大宗商品經銷商。但是部分互聯網企業并沒有經營發展經驗,導致經營模式存在嚴重的同質化,希望借由市場發展的浪潮賺取投機利益,最終損害的是投資者的權益。其次,在監管制度方面,我國政府關于大宗商品交易的監管一般是以期貨市場運營監管為藍本,進行市場運營管理的。目前我國所采用的規范是2003年頒發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規范》,時隔近二十年,無論是交易內容還是市場運作方式,其管理方向都已與現階段的市場環境特征差距極大,同時該規范所涉及的層面僅僅停留在宏觀的交易行為判定,無法對具體的交易環節和交易方式進行認定,因此難以實現對市場的有效監管,導致損害市場行為層出不窮。
三、上海自貿港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的創新方向
(一)加強大宗商品、金融產品定價權。目前,上海已集聚了多家家金融要素市場和基礎設施,包括商品期貨、金融期貨、股票、債券、保險、信托、原油與黃金的國際板等。這些金融要素市場的磁場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資金和資產在上海乃至整個中國進行定價、交易。隨著原油期貨等大宗商品期貨的穩步發展,境外投資者參與數量將逐漸增加。在上海大宗商品交易品臺中若下一步繼續穩步推進成品油、天然氣、電力、紙漿期貨的期貨交易,上海將逐步形成覆蓋完整金屬、能源、化工產品的套期保值市場。上海自由貿易港必將成為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密集、交易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二)依托信息技術加強產業鏈協同。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作為依托信息技術所進行的貿易創新,使其在發展當中形成對于資源的優化分配。而在全球化時代,資源分配和資源優化,單純靠某一個企業,某一種競爭模式,無法完成。未來上海自貿港作為全球資源分配的集中地,通過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建設,其目的在于對產業鏈的集合競爭。因此在未來的發展當中,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平臺應當進行依托產業鏈的垂直整合,借助平臺交易中的技術優勢進行產業鏈協同。對于區域經濟的創新發展來說,大宗商品的全球市場推廣,是必要加強國內的定價權,其中黃金和原油作為交易體量巨大的品種,更為需要具備風險意識和管控能力。因此可以利用平臺技術優勢,逐漸開拓市場,是產業鏈上游的大宗商品交易與下游企業之間能夠擁有更為緊密的聯系。(三)強化平臺運營保障。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作為一種經濟新模式,在發展和創新的過程中需要借助社會、國家經濟的幫助,從而實現對于其運營權益的保障。本文認為,在當前的經濟社會環境之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新發展,實現對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發展的助力。首先在政府層面,政府部門應當充分認識到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依托凱恩斯經濟理論進行市場干預。前文的分析中,大宗商品交易的市場秩序尚未完善,因此在宏觀層面,政府部門應當以我國基本國情為出發點,進行市場規則的確立,保障大宗商品市場的良性發展。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政府部門應當積極開展深入的市場調研,依托市場調查分析報告對市場內部的細節問題進行探究。通過對傳統的《大宗商品交易規范》盡心細化、擴充,使其能夠真正地服務于大宗商品交易市場之中。其次,參與平臺建設的企業應當形成市場化的企業規范,利用規范進行企業競爭的引導。眾所周知,在大宗商品的交易市場中,平臺企業所運營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平臺企業進行合法的、良性的競爭,才能夠促進企業發展,使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做大做強,成為具有世界范圍影響力的市場資源。
綜上所述,新的上海自貿港所進行的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建設在宏觀的國際貿易環境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通過搭建公平的交易平臺,促進了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提升。但是在市場環境和法規建立方面仍然存在缺陷,需要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提升其未來發展動力。
參考文獻
[1]江若塵,陸煊.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及其評估——基于全球比較的視角[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4,36(10):71-81.
[2]彭羽,陳爭輝.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投資貿易便利化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國際經貿探索,2014,30(10):63-75.
[3]陳林,羅莉婭.中國外資準入壁壘的政策效應研究——兼議上海自由貿易區改革的政策紅利[J].經濟研究,2014,49(04):104-115.
作者:桂波 單位;上海迅邦投資有限公司
- 上一篇:區域性商品貿易發展與對策
- 下一篇:快遞業對國內貿易影響實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