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貿易失衡問題幾點探討

時間:2022-10-29 09:43:03

導語:農產品貿易失衡問題幾點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產品貿易失衡問題幾點探討

摘要:在國際貿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中美農產品貿易之間的失衡現象越發嚴重。中美農產品的貿易逆差每年都會增長,而貿易逆差的擴大會使中國對美國農產品過度依賴。兩國的經濟和政治關系因為貿易問題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影響。中美農產品貿易失衡主要是由于農產品發展的狀況決定的,在中國對美國農產品出口總量受限制的情況下,中國農產品出口美國的總體水平比較低,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比較大,使得中美貿易之間在發展的過程中無法發揮自身的優勢。中國對美國的農產品的出口量,低于進口的數量,就使得中美貿易的農產品失衡現狀更加嚴重。本文以中美農產品貿易失衡問題為研究核心,分析探討了中美農產品貿易失衡的現狀及其形成的原因,對中美農產品貿易失衡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和建議,為現階段中美貿易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和現實性的基礎。

關鍵詞:中美貿易;農產品;失衡;問題;成因;對策

在美國與中國農產品貿易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兩國動蕩的政治原因,使得中美農產品貿易時而失衡,而在近年來的中美農產品貿易中,失衡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一、中美農產品貿易發展的現狀

(一)中美農產品進出口差額逐漸加大。中美農產品貿易失衡的主要表現為中美農產品進出口差額逐年擴大。中國和美國之間農產品貿易規模不斷增大,兩國貿易往來失衡現象越發嚴重。中國和美國在進出口差額方面的增大,使得兩國之間的貿易不平衡現象,影響了中國農業經濟的發展。2014年進口總額為258億元,年均增長率高達22%。中國農產品出口遠不及進口的數額。特別是近年來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中美之間的農產品貿易差額逐漸加大,美國農產品從中國進口的總額遠遠低于其出口的總額,這種情況導致中美農產品貿易失衡的情況呈逐年加劇的狀態。(二)中國對美國農產品依賴過高。首先表現在農產品的進口比例上,2017年,美國農產品進口的總額86億元,中國農產品進口總額332億元。美國占據了我國農產品總額的20%。在不斷發展的狀態下,中國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程度攀高,中國對美國貿易綜合指數增高使得兩國之間的農產品貿易聯系松散,貿易伙伴對出口國依賴性較弱,在發展的過程中中國對美國貿易的過度依賴,就促使了美國在制定農產品貿易政策上,以考慮美國的經濟發展狀況為主,而沒有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兩國的貿易失衡現象表現明顯。(三)中國農產品缺乏出口優勢。中國農產品缺乏出口優勢是因為中國優質的農產品出口份額較低。中國人口眾多,農業經濟發展比較緩慢,農產品的整體質量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在農產品的出口額上,因為質量問題造成的阻礙較多。活動物肉及食用雜碎乳品蛋品天然蜂蜜、食用蔬菜、食用水果、咖啡茶、馬黛茶及調味香料,稻草秸稈和飼料,編織用的植物材料等,這些方面因為質量問題受到的阻礙較多。中國農產品具有顯性的優勢,但是,同時也具有隱性的缺憾,出口貿易過程中互補的特點非常不明顯。

二、中美農產品貿易失衡的成因

(一)中國本土對農產品需求量較大。中國農產品失衡的成因中,中國自身問題占據了主要的地位,中國農產品是供不應求的狀態。中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是,人均農產品的資源非常有限,土地資源有限,糧食資源有限,其他的農業物資有限。中國農產品是供不應求的狀態,中國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多,自身消耗掉的農產品數量就較高,而對于持續增長的中國農產品需求而言,中國農產品的整體生產的狀態,無法滿足本國的經濟需要,在出口上就存在著基礎上的難題。中國農產品在本國的消耗,使得出口的數量受到影響,在快速發展的農業經濟過程中,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大,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而城市居民的消費結構會發生一定的變化,農產品的本國銷售總量逐年提升,對于出口的基礎性建設就形成了一定的阻礙。(二)美國農產品供大于求。美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占據了主要的基礎。農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美國耕地面積大,人口相對較少,人均耕地面積為我國的7倍,是世界的3倍。在強大的美國自然資源的基礎上農作物適宜生長,美國的農業經濟發展快速,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農業的科技水平也較高,整體的農業生產是處于過剩的狀態,而農產品的出口為國家增加了大量的經濟發展機會。美國的國內經濟增長和貿易增長就促進了美國農業總產值不斷拉大,在美國的農業經濟強大發展的背景下,中國農產品貿易失衡狀態是必然的狀態。

三、中美農產品貿易平衡發展的思路與策略

(一)提高中國農產品生產的總體水平。中國農產品貿易要想獲得更多的國際市場份額,就要擴大經濟規模和農業規模。中國總體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農業總產值的不斷增強,農產品的出口份額逐漸上升,能夠擴大農業經濟的規模,使中國農產品的出口能夠拉動國家經濟的發展。在加快農村經濟和總體水平發展的過程中,中國發展的總體水平需要以提高農業經濟水平為整體要求,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提高農業生產能力,確保農產品的總體質量,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將農業現代化基礎建設落實與糧食建設落實與農業的基本效益建設農產品的質量,農產品的效益,以及農產品的整體的經濟戰略發展都要以農產品的增長為主要的考慮目標。在優化農業布局方面,優化農業產業格局,加強農業產業化水平,提高農產品,管理大力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設農業合作社,發展農村產業化經營的模式,促進農產品質量的穩步提升,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強化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使中國的農業產業化模式能夠有明顯的提高。(二)不斷縮小中美貿易之間的差距。農業經濟規模與國家的整體經濟規模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人口、農業人口以及農業耕地面積都會影響中美兩國的農產品貿易發展。在農業生產技術和運輸條件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中美之間要縮小兩國之間的差距,是均衡中國與美國國際貿易和經濟水平發展的重要途徑。中國和美國在農產品上互補性很強,那么,中國和美國的農產品的貿易發展中,需要依托科學技術的創新,加快農業科技發展,使技術主導的農產品能夠拉動市場的發展。在中國農產品貿易經營的過程中加大農業方面的科技研究,通過落實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來使農業技術更加提升,提高人口的綜合質量是中國農產品的生產技術能夠從根本上獲得發展,在進行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均衡發展,中國各地區域經濟應縮小差異,實行國內經濟一體化,縮小與國際經濟之間的差異,中國各個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平衡是推進中國經濟向前發展的重要根基,在中國和美國兩國之間,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以及相關的第三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都要進行綜合的考量才能以中國不斷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來擴大國際貿易之間的增值。(三)強化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在中美貿易之間需要注意美國的技術貿易壁壘。在發展農產品質量的整體安全水平上,需要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的外部環境,使中國的生態問題不要成為阻礙。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使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更加穩定,經濟技術社會和生態環境需要進行總體的統一。在中國農業生產的過程中加大管理,農業主管部門加強對農產品投入在生產銷售使用過程中的管理和監督,使中國農產品的整體質量顯著提高,建立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相關部門著力干預農業主管部門加大的農產品投入品種和有害物質的定期檢查,政府部門有責任宣傳農產品投入的相關培訓,健全農產品質量監督體系,使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在健全完善和農產品技術標準體系的過程中做好修訂,制定標準工作,積極參加國際標準的評議和制定,吸納社會力量參與到農產品標準化發展的進程中。

中國和美國是世界兩大經濟體,在農業貿易增長的過程中,兩國需要對農產品貿易富有信心。在進行農產品貿易的過程中,需要依托自然資源和農業科技的力量。在兩國農產品貿易發展的過程中,兩國都需要針對各自國家的優勢做出調整。農產品出口是國家經濟進步的發力點,在打破技術貿易壁壘和其他的政治性因素的過程中,中美貿易在新的時期要融合市場發展的要求,通過農產品的多方面優勢,消除兩國之間的矛盾,而使經濟發展更加符合現實的優勢。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中國和美國之間需要進行不斷的調和,才能夠真正使兩國的農業優勢展示出來,使農產品的貿易呈現出平衡的狀態,有利于兩國政治經濟的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圣軍,孔祥智.人民幣升值對農產品進出口的影響(2005-2009年)[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7(09):34-35.

[2]周祎潔.杜紅梅.夏睿.技術性壁壘對中美茶葉貿易影響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7(07):34-35.

[3]徐長春.楊承亮.中美農產品貿易互補性合作及其對中美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啟示[J].美國問題研究,2017(01):46-47.

作者:何偉明 單位:傳朗[天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