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貿易摩擦下知識產權的分歧

時間:2022-10-29 09:39:53

導語:淺談貿易摩擦下知識產權的分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貿易摩擦下知識產權的分歧

摘要:從2018年3月以來,美國多次以縮減貿易逆差為名,對中國輸美商品征收高額關稅,同中國產生貿易摩擦,并愈演愈烈。美國多次發起貿易稅征收無一不透露出其對中國崛起的不滿,妄圖利用貿易的形式阻擊中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阻止中國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占領有利地位。對此,中國唯有發揮自主創新精神,放眼世界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知識產權制度,才能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立于不敗之地。

關鍵詞:貿易戰;知識產權;國際貿易

自從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交以來,兩國的貿易關系一直都是在曲折中獲得發展,尤其在近些年,中國的迅速崛起引起了美國的重視甚至焦慮。2018年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以縮減巨額的貿易逆差為由,挑起中美之間的貿易沖突甚至愈演愈烈。不僅多次對中國輸美商品征收10%或25%的高額關稅,并且在對中國征收關稅的產品清單中多集中在我國的高端制造業,如生物醫藥、智能機器人、機械設備以及航空高鐵產品等。美方對我國特定輸美產品進行征稅,意圖阻止我國在未來“關鍵戰略技術”領域取得主導地位,美國代表甚至公然要求中國廢除“中國制造2025”計劃,聲稱這是事關美國的經濟安全和國家競爭力大事。由此可看出,這看似是由中美貿易逆差引起,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撥開層層迷霧,美方真正想針對和打擊的卻是中國正在興起的科技競爭力。

一、中美貿易摩擦背景

2018年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針對中國貿易的總統備忘錄,將依據“301調查”結果,對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征收關稅,并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此舉正式拉開了中美貿易戰的開端。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政策發生反轉的理由在于,美中貿易30多年以來,造成了美國巨額的貿易逆差。對于此,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斷在各種公共場合指責中國搶走了其消費市場和就業崗位,認為中國“偷”了他們存錢罐里太多錢并用此才發展了自己的經濟和軍力。隨后從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間,多次對中國價值總額約4500億美元的輸美產品征收10%和25%的關稅,并且征收關稅的領域多集中在我國高端制造業領域,這與“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相關領域高度相關,相信這并不是巧合而已。美國不僅主動挑起破壞國際貿易規則的商貿戰爭,更是對我國的高科技企業實施了打壓。2019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聯合安全局(BIS)宣布將華為及其70個關聯企業列入美方“實體清單”,禁止華為在未經美國政府批準的情況下從美國企業獲得元器件和相關技術。華為通信設備企業是于我國的高科技企業之一,是5G標準的主導者之一,華為研發的F-OFDM已經成為全球5G的混合新波形技術標準,其提出的PolarCode(極化碼)也成了5G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同時華為持有61項5G標準專利,全球占比22.93%,超過三星,排名第一??梢娙A為在5G技術上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在沒有任何證據的前提下,美國意圖全面掐斷華為的供應鏈,雖然以國家安全和5G電信設備為由,但華為的電信和手機業務在美國市場基本不存在,因此,禁止一個根本沒有進來的競爭對手顯然不是目的,最終用意是借華為來打擊中國的5G技術乃至高科技產業,阻擊中國的高科技發展。

二、知識產權分歧

(一)301調查。301調查是美國《1974年貿易法》中的一項條款,此法案存在的最大效用便是滿足美國實施貿易保護的目的。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就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不利的指責和批評從未中斷過,1991年美國首次設立的知識產權保護黑名單中,中國就名列其中,隨后更是多次以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不利為由對中國展開“301調查”,并借調查結果對中方進行打壓,迫使中國妥協。2016年5月,美國對外公布的《特別301報告》指出,中國在美企對華投資過程中有要求外國企業權利人在投資合作過程中進行技術轉讓和要求知識產權在中國開發的規定或政策,甚至在特殊情況下,要求將知識產權授權許可給中方或由中方擁有知識產權。這些政策措施會讓美國投資者或他們的投資處于十分不利地位,并與美國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產生負面影響,從而抑制相關美國企業、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對美國來說,專利與技術標準是其全球輸出的根本和主要競爭力,是“美國第一”原則的重要體現。因此,對于中國的科技進步,美國并不能忍,2017年8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行政令,指示美國貿易代表對中國再次發起就中國是否侵犯美國知識產權、強制美國進行技術轉讓等內容的301調查,并依據此結果,采取了對中方征收關稅的不公平措施。(二)知識產權的作用。2016年9月,美國商務部聯合專利商標局更新了《知識產權與美國經濟》,報告顯示,2014年,美國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創造了6.6萬億美元的產值,與2010年相較增長了1.5萬億美元,增幅為29.4%。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美國GDP的貢獻率,也由2010年的34.8%增長到2014年的38.2%。對美國就業的貢獻率也上升到就業總量的30%,與此同時,美國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創造的商品貿易出口總值為8420億美元,占美國商品出口的比重高達52%。報告充分顯示了知識產權對美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知識產權已日益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生產要素。如今,隨著知識產權對美國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美國頻頻以“337調查”為手段來進行本土市場和產業的保護。自特朗普上臺以后,就一直奉行貿易保護主義的經濟政策,這不僅包括提高進口貨物的關稅,還包括更加頻繁的知識產權壁壘。根據美國國貿會的相關數據顯示,在2007-2015年期間,美國針對中國發起的337調查多達152起,占其在這期間總共發起的337調查案件的42%,并且,近年來的比重也在不斷地上升,2015年為29.4%,2016年為40.6%,2017年更是上升到48.1%。在這些案件中,絕大多數是因企業專利侵權而被起訴,這會對我國商品出口和技術轉移帶來巨大風險,需要我們積極應對。

三、如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為了牢牢把握住知識產權這把關鍵性的“鑰匙”,使之不再受制于人,本文提出幾點想法:(1)知識產權保護是科技創新的基礎。早在五大新發展理念中,“創新”高居首位,國家制定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也將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人工智能及數字技術等作為推動產業技術體系創新的重要任務,這些創新都需要知識產權的強力支撐。中國想要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占領制高點,就必然需要相應的知識產權制度,來保護科技創新的成果。(2)培育高質量的知識產權理念。在大眾創新的今天,我國知識產權的數量得到快速增長,但知識產權的質量仍存在不小的問題,那些良莠不齊的專利或商標嚴重損害了知識產權制度的聲譽。我國急需培育高質量的知識產權理念,摒棄過去僵化了的學術和業績評估指標設計,創新適合今時今日的知識產權評價體系,建立不以數量而以質量優先的知識產權評價指標,如此才能提高知識產權的質量。(3)樹立全球化的大旗。奉行以貿易保護主義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政策只能增加與各國間的摩擦,造成全球經濟的下滑,在各國不斷增加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分歧的今天,積極走知識產權交流與合作為主的“技術外交”路線是我國應特別注重的路線。在積極構建多邊和雙邊貿易合作關系的同時,不僅要進一步熟悉各國法律尤其是美國,而且要善用各國相關法律以及WTO可用的規則來解決相關的知識產權糾紛。

中美貿易戰背后潛藏的知識產權之戰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于中美兩國市場上高新技術發展的不均衡,相關機制、政策的不完善。美國發動的貿易戰,雖然會對中國一部分傳統出口企業產生影響,但是更能推動中國知識產權創造與服務的發展,不光可以幫助國內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也可以進一步增強國內自主研發和知識產權創新能力。既然躲不了也無須再躲,在任何時候中國從來都沒有因為外力而屈服過,相反,迎難而上,在逆境中尋求解決方法,是中國崛起之日起就帶有的獨特氣質。

參考文獻:

[1]陳海利,李文君.透過中美貿易戰看中國創新能力建設[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0(02):52-59.

[2]王海燕.中美“貿易戰”博弈對國內物流服務企業發展的影響分析[J].價格月刊,2019(05):73-77.

[3]王守文,宋林潔.中美貿易戰背景下知識產權異質均衡保護研究[J].知識產權,2018(11):82-86.

[4]張建新.想象與現實:特朗普貿易戰的政治經濟學[J].國際政治研究,2018,39(05):93-119.

[5]陳紹玲.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我國面臨的國際規則挑戰及對策[J].南京社會科學,2016(07)

作者:余風英 單位:天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