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企業無效交易成本的研究

時間:2022-04-17 10:58:26

導語:有關企業無效交易成本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關企業無效交易成本的研究

企業產生無效交易成本的原因分析

1.市場交易以關系為基礎。從市場交易的性質來看,我國的市場交易主要是建立在關系經濟基礎上的。與發達國家建立在契約經濟基礎上的市場經濟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關系經濟的主要特點是信息的隱蔽性,導致做生意、從事貿易都盡量找親戚、朋友、熟人等各種關系。交易雙方所依賴的關系是他們專用的。為了保護這種專用性,交易雙方都會盡量地把他們的關系信息隱蔽起來,不被競爭者所利用。尋找、建立、排他、維持這種關系的制度就包含了高昂的無效交易成本。2.社會信用制度缺失。我國企業信用制度建立起步較晚,信用管理制度薄弱。信用缺失就會導致相互拖欠款項,而追還欠款要花費代價,打經濟糾紛官司也要付出金錢,查處假冒偽劣商品也需要花費時間和資金。在最近幾次全國商品交易會上,很多國內企業寧愿放棄大量訂單和客戶,也不愿意以客戶提出的信用結算方式結算。使交易方式向現金交易、以貨易貨等原始方式退化,電子商務等高級交易方式的發展舉步維艱,影響現代市場經濟的進程。而在歐美國家中,企業間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80%以上,純粹的現金交易方式已越來越少。信用短缺或信用危機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3.市場經濟法治不健全。我國正處于制度轉軌時期,還沒有形成完全的法治經濟,無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現象比較普遍。法制不健全,對各種經濟犯罪防范嚴懲力度不夠,縱容了某些企業在與其他企業往來中的違約、欺詐行為,加大了企業的額外費用。從全社會范圍講,這些增加的成本都是無效的交易成本。4.政府尋租行為時有發生。由于政府在制度設置、政策制定等方面處于主導地位,有時便利用行政權力在特許經營、關稅優惠、進出口配額和政府采購等方面人為創造壟斷。市場中的經濟主體必然求助于政府及其內部成員,以合法或非法的手段轉讓部分租金索取權為代價換取政府的支持,從而獲得超額利潤。迫使企業更多支出尋求交易對象、獲取信息、爭取合同的費用。同時政府繁瑣的市場資格審查、審批、登記、收費等也耗費了企業大量的時間和財富。5.國有企業處于產權制度改革階段。國有企業產生的無效交易成本主要是由于產權不清晰和正處于制度改革階段的非常時期導致的。由于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對資源的使用和轉讓以及最后成果的分配都不具有充分的權利和完全的責任,所以對經濟績效和監督其他成員的動力減低。國企往往設置臃腫的行政管理機構,擁有過多的行政人員。這樣,一方面增加了大筆的交易人員費用,另一方面信息鏈加長,使信息上傳下達不通暢,增加了信息成本。在處理外部關系時,甩“大盤子”、住昂貴賓館、用公司的錢玩山游水成為常理。所以,國家在國有資產上的各種權利得不到切實有效的保護,就導致了“分唐僧肉”和“搭便車”等行為盛行,造成了高無效交易成本和低效率運營。6.非國有企業居于非規范的職業化管理模式中。因為直接從發達國家移植過來,我國“三資”企業內部的制度設置相對科學合理。所以這里主要闡述私營企業的問題。當前我國家族企業管理人員的來源渠道已經日趨多元化。有關資料表明,家族企業在總經理的選擇上,由非家族成員擔任已占54%,副總經理這一職位從外部社會招聘已經達到了29.33%,相應的家族內部成員擔任這一職位的比例則下降到了35.28%。至于其他的一些下屬管理崗位,比如負責財務、采購、銷售、倉管的經理人員,從外部招聘的比例均已超過了家族內部成員擔任的比例。但企業內部還沒有形成現代企業制度的現狀必和現代化的市場經濟產生摩擦,造成交易成本。由于“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的存在,加上由于我國還沒有完善的關于規范職業經理人行為的法律制度,雖然企業主與各層管理者事前簽有合約,但卻缺乏強有力且有效的法律來執行“違約”的懲罰。如果企業主通過法律來界定職業經理人違約的成本得不到應有的補償,甚至很有可能導致更多不必要的費用產生,那么企業主就不愿意訴諸法律,只能承擔這些無效交易成本。

建立以契約經濟為基礎、以法治為本的市場交易制度

企業在生產運營中要想降低無效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和經濟效率,需要社會、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建立以契約經濟為基礎、以法治為本的市場交易制度是降低無效交易成本的重要前提。1.完善信用制度基本法和相關配套法規我國只有建立健全信用制度,使交易者遵守契約,按合同辦事,才能保證經濟的順暢運行。所以要增強全民的信用意識,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基本法和相關配套法規,比如《征信法》《信用管理條例》等;成立信用評估機構,規定對個人、企業和其他社會行為主體的信用信息進行公開評價的具體辦法,由政府建立全國的“信用征信標準”,設計科學合理的企業和個人的資信評估指標;加強信用的監督和管理,建立有效的監管體系和對評估結果的復審及失信懲罰機制,加大企業和個人的失信成本。2.加大對法律基礎及各項制度設施的固定成本投入要使我國成為以法治為本的社會,必須加大對法律基礎及各項制度設施的固定成本投入以減少合約的邊際成本。這里的固定成本是指為了維持社會經濟關系所需要的各種“基礎”投資,如法官、律師、會計、審計及各種中介機構等。邊際成本就是增加一筆生意的額外成本。在支付這些公共的固定成本之后,法治社會所實施的每一單個合約的邊際成本是很低的,因為近乎標準化的合約很容易在這些法律制度下實施。這樣,人們沒有必要為每筆生意去耗費時間、精力和金錢去找關系,只要講信用、守合同就行。3.形成規范的委托制度和制衡機制無論國有還是非國有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本質應該是委托制度和制衡機制。雖然我國已有董事會、監事會的議事規則以及關于股東事務的行使等制度,但這些制度可操作性不強,也不能完全覆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過程中的多有方面要求。應該在制度建設時本著“急用先行”與“可操作”的原則,在建設專職董事會、監事會、各個專業委員會、董秘隊伍方面,要打開視野,多元化、多角度地思考,減少各項制度運行的摩擦成本。針對當前企業經理人才市場尚未建立的現狀,應考慮用法律的形式和程序將用人標準規范化。產權最基礎的作用就是降低交易成本。針對國有企業產權不明晰的現狀,要真正落實《國有資產法》,以法律的形式規范國有資產的營運、管理和監督,從而降低交易過程中的交易成本。4.強化交易成本意識和預算控制制度以往企業交易成本意識淡薄,對交易過程發生的交易成本往往控制不夠。如果企業要減少無效的交易成本,必須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礎上,在采購和銷售兩個成本責任中心有效地控制交易成本,采購、銷售及行政管理部門分列專門項目,加強預算、核算和控制。按產品或材料種類、訂單、顧客、地區等計算交易成本,對折舊費、辦公費、工作人員工資等共同費用按業務量等進行分攤計入有關成本對象。對每一筆發生的交易成本與其業務收益額等進行比較分析,獲取更為有價值的會計資料。與客戶建立長期契約關系,搞好聯合經營,改善交易條件,也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有效途徑。5.采用網上審批管理,提高政府服務效率政府必須從無所不為的萬能政府轉變成有所必為的有限政府,從熱衷于“管、審、批”的干預型政府轉變成“扶、幫、助”的服務型政府;把工作內容最終集中到規劃、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區域協調、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上來;從不受約束的自由政府轉變成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完善監管規則,強化執行機制;完善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等手段,大力提升行政服務效率;為了降低企業與政府的交易成本,應加強網上審批的許可證信息和日常管理信息,建設企業基礎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各部門信息資源的共享與交換。

本文作者:張雪艷工作單位: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