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美貿易戰心理撫慰功能

時間:2022-09-17 11:30:31

導語:淺析中美貿易戰心理撫慰功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中美貿易戰心理撫慰功能

摘要:2018年3月至2019年上半年,中美之間發生貿易摩擦,時間長達一年,對中美經濟造成了沖擊,也對中國民眾心理造成影響。我國媒體從及時傳達鮮明立場、提供宣泄情緒平臺、積極引導輿論等方面對受眾心理進行安撫,有效發揮了媒體的心理撫慰功能。

關鍵詞:中美貿易戰;媒體;心理撫慰

一、研究背景

2018年3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宣布將對中國產品征收關稅的措施,限制中國投資并將相關問題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當天,中方商務部宣布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中美貿易戰就此展開。2019年5月10日,美國正式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從10%上調至25%,6月1日,中國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產品提高加征關稅稅率,中美貿易戰再度升級。長達一年多的中美貿易戰,引起了中國民眾的憤慨、憂慮及愛國情懷,沖擊了社會公眾心理。在危機的情景下,社會公眾容易產生恐慌、憤怒、焦慮等負面情緒,而負面情緒的存在和擴散,容易加劇危機事件的不良影響,甚至導致社會心態失衡,造成次生災害。對社會公眾心理進行安撫,避免事件的進一步擴大化,是大眾媒介應盡的義務和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整個中美貿易戰中,我國的媒體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報道。本文嘗試從媒體心理撫慰角度,對這次中美貿易戰中的報道進行分析,希望對媒體如何在重大事件的報道中進行心理撫慰具有一些參考價值。

二、媒體的心理撫慰功能

傳媒心理撫慰功能源自于麥克盧漢“媒介即按摩”的思想。“‘按摩’本來是指人的身體受到的一種觸覺感受,但它同時又指作為‘人的延伸’的媒體反過來作用于人的行為?!雹倜襟w的心理撫慰功能,也就是媒體報道對人心理上的一種“按摩”功能,對公眾心理的安慰作用。劉京林老師認為,媒體心理撫慰功能指的是媒體通過新聞報道或者和心理救援相關的報道設置議程,并且通過對節目選題、版面組合、聲音處理、畫面處理等傳播手段的應用,對受眾心理進行安撫,以此來消除受眾的恐慌、焦慮等情緒和不安全感,讓受眾受到破壞性沖擊的心理達到平衡狀態。而譚昆智在《傳媒的宣導撫慰功能研究》一書中表示,傳媒的撫慰功能主要是體現在它能夠釋放公眾消極的破壞性能量,讓人們將原有的不良情緒宣泄出去,達到心理平衡。一般來說,一些重大的危機事件,都會對人們的心理造成沖擊,并非常容易促進公共情緒的產生,而公共情緒的存在,是媒介撫慰功能產生的重要促進因素。所以在重大事件的報道中,媒體不僅僅要擔負起報道事實真相的重任,也要擔負起反映和引導輿論,促進事件良性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任,要重視媒體對受眾的心理撫慰功能,否則容易使公眾情緒失控,社會心理失衡,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三、中美貿易戰報道中媒體心理撫慰功能的體現

中美貿易戰的爆發使中國的經濟發展及國家主權地位受到挑戰,中國社會公眾在一定程度上感到憤怒、焦慮,并激發了強烈的愛國之情,亟需恰當的情緒宣泄和心理撫慰。在這時候,媒體正確發揮自身的心理撫慰功能,對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避免愛國主義走向狹隘民族主義具有重要意義。(一)以大量及時、立場鮮明的報道緩解公眾焦慮,穩定民心。2018年3月至2019年,美國與中國持續進行貿易戰。美國不斷上調對中國開征的關稅的金額及稅率,給公眾心理帶來沖擊。公眾泛化的焦慮,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不安全感充斥心頭。因此十分有必要利用媒體這一平臺來對公眾焦慮恐慌的心理進行撫慰。在中美貿易戰開始后,中國的媒體及時迅速地大量報道了關于中美貿易戰的新聞,有效地滿足了公眾因為重大事件發生時認知平衡被打破而出現的信息饑渴,信息的增加能夠減少不確定性,對消除受眾的焦慮心理、恐慌情緒十分有利。同時,在對中美貿易戰的報道中,國內媒體自始至終都與政府立場保持一致、迅速及時表明政府及全國人民堅決維護經濟發展、國家主權地位,與美國奉陪到底的態度及決心。如在中美貿易戰期間,央視《新聞聯播》和《人民日報》《經濟觀察報》《21世紀經濟報》等大量國內媒體都通過傳統媒介及新媒體平臺,根據事態發展及時報道了我國商務部、財政部、外交部的發聲。其中《人民日報》在2018年7月6日至7月15日連續刊發10篇評論員文章,2019年5月15日至6月10日再次持續刊發了10篇評論員文章。這二次“十評”文章均以“央視《新聞聯播》預告—網絡首發—報紙落地—推送外媒”的流程進行傳播,新華社當晚播發通稿,各報次日轉發,形成內外合力的強勢發聲,旗幟鮮明地闡明中國“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的態度。鮮明的政治態度立場始終貫穿中國媒體報道始終,有效地撫慰了公眾的拳拳愛國之心,緩解了公眾對國家經濟發展受阻、國家主權地位受到威脅的焦慮和不安全感,穩定了民心。(二)提供宣泄憤怒情緒的平臺。宣泄,在心理學上,是指人通過某種行為表現來減輕由于情感受到壓抑而產生的心理壓力的過程。宣泄能使人們將情緒表達和釋放出來,以此達到舒緩心情、緩解壓力的目的。被譽為社會“排氣閥”的媒體,也是一種人們宣泄的載體和手段。一般來說,媒體的宣泄能夠為受眾提供一個宣泄情緒的平臺,有助于緩解民眾內心的不滿,也能夠維護社會秩序。中美摩擦一直不斷。本次的中美貿易戰,是對中國經濟發展、主權地位的極大威脅和挑釁。在愛國之心作用下,在中美貿易戰中,中國人民有著強烈的憤怒之情。這種公眾的憤怒情緒,需要適當地宣泄出來,不然壓抑的情緒一旦爆發出來,就極容易對社會秩序造成消極影響。在中美開始貿易戰之后,許多報紙和網絡媒體都刊登了類似《中美貿易戰令歐美車企在華遭遇滑鐵盧》《中美貿易戰打響美國農民很受傷大豆貨船海上狂奔還趕不上時點》《中美貿易戰影響發酵500家美國大企業收益下滑》等新聞,向公眾傳遞中國對美國進行的種種反制所帶來的結果,讓公眾閱讀之后產生美國罪有應得的快感,減輕了公眾的憤怒情緒。新媒體平臺為公眾提供了多元化話語表達渠道,已成為當前人們情緒的重要宣泄場域。例如,2019年5月13日,《新聞聯播》播出了《中國已做好全面應對的準備》國際銳評,讓網友情緒瞬間沸騰,《新聞聯播》沖上新浪微博熱搜榜榜首,5月13日19時至14日9時30分,相關內容在新浪微博上的信息量達62.7萬。其中央視新聞官方微博對該銳評的單條轉發微博,截至7月24日,閱讀量已突破2.73億,播放量超過1.3億次,單條微博的點贊數量超221萬,轉發超70.4萬,網友評論超17.2萬條,“霸氣”“中國不會惹事,但中國也絕不怕事”“面對原則問題絕不低頭”“同仇敵愾、共克時艱”“隨時待命”等成為熱評,構成了狂歡式的宣泄情緒輿論場。(三)發揮導向作用,做好輿論的理性引導。輿論是一種社會公眾的共同的意見和議論,是大眾對社會事態的一種直接的反映,具有大量的群眾基礎。譚昆智認為,輿論“有時帶有某種程度的偏激性和盲目性,甚至是不太理性……輕則可以激起不滿情緒,渙散人心,影響組織和社會的政策秩序,重則可以誘發重大的社會動亂乃至社會事變……”②所以在社會輿論風向不對的時候,媒體要挺身而出,積極引導輿論方向,引導大眾情緒,改變公眾的認知、情感、態度,維護社會穩定。在中美貿易戰中,主流媒體肩負起了引導輿論的重任。2019年5月13日,央視《新聞聯播》發表國際銳評《中國已做好全面應對準備》,首次在國內最權威的主流平臺表明國家立場:“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睕_上新浪微博熱搜榜首;隨后,人民日報的“談,可以;打,奉陪;欺,妄想”的圖片在微博、朋友圈刷屏,成為現象級傳播。官方主流的發聲使輿論統一在“愿談則談、要打便打”“團結一致、同仇敵愾”的語境中,奠定了輿論場的主基調。2018年7月6日至7月15日,《人民日報》連續刊發“十評”;2019年5月15日至6月10日,《人民日報》再刊“十評”;5月23日至6月13日,新華社“辛識平”連發“五評”。這些國家主流媒體的社評對在中美貿易戰中混淆視聽的錯誤論調予以駁斥,充分發揮了輿論引領作用。此外,在中美貿易戰中,由于美國對中國企業華為的壓制,極大地激發了社會公眾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情緒。特別是在2018年“孟晚舟事件”,以及2019年5月,華為被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列入實體名單、谷歌暫停與華為公司部門商業往來等事件后,國內產生了號召甚至強制購買華為手機、歧視圍攻蘋果手機用戶的現象,急速升溫的民族主義輿論情緒如不加以理性引導,極易產生破壞性的次生危機。5月21日央視《面對面》對華為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進行訪談,并了“對大勢有準確判斷,對狹隘愛國主義有足夠警惕”的訪談實錄,對國內輿論起到了良好的理性引導作用。

四、結語

在上文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中美貿易戰期間,媒體的撫慰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體現。為了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心理撫慰功能,媒體必須具有鮮明的政治立場,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要加強對新媒體宣泄作用的研究與控制,掌握好情緒宣泄的度和方向;并且在報道重大事件時,要具有警惕性,要預見可能發生的次生危機,做好輿論引導工作。

作者:梁靜藝 單位: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