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探討

時間:2022-04-28 02:45:55

導語: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探討

摘要:隨著建設項目要求的逐漸提高,對于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在進行環境保護驗收中,不能忽視驗收的一系列過程。為了更好對其進行深入分析,本文在資料收集和現場檢查的基礎上,對其驗收監測進行分析,然后針對項目污染常見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措施,希望能夠給管理部門一個評判的依據,為建設項目的竣工驗收奠定基礎。

關鍵詞: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在實施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竣工驗收之中應該重視一切與竣工環保驗收高質量相關的,只有出臺一系列的管理辦法,并且對驗收監測提出具體的要求,才能讓建設項目竣工驗收順利的完成。

1資料收集

在環保驗收工作開展中,相關的技術資料是技術的支撐憑證,夜市建設項目環保驗收報告編寫的重要基礎。在資料收集時,資料的齊全性和完整性,直接影響驗收工作能否順利開展。所以,在收集相關資料的時候,就應該注意下述的內容:第一,建設項目的環境評價影響文件和主管部門對于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的批復意見。第二,初步設計建設項目時的環境保護篇章。第三,建設項目所在的地理位置圖。第四,建設項目的總平面布置圖,包含了周邊的環境、環保設施以及管線等,如果需要進行總平面布置的變更,則需要對環評時以及實際建成之后的總平面布置圖加以收集。第五,建設項目的污染治理工藝和生產工藝示意圖;項目建設過程中,對于其規模、選址、性質以及環保設施等方面的情況變更,同時還包含了向環保部門請示的批復。第六,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環境工程監理所產生的資料。第七,原輔材料、主副產品的產出等資料。第八,企業所委托需要進行三廢處理的相關合同和文件等。第九,建設企業環境的管理制度。包含了人員的配置、機構的設置、管理制度以及環保設施的操作規程等多個方面[1]。

2現場檢查

進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的驗收現場檢查,應該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工程初步設計指標要求、工程的建設實際情況、環保設施的運行情況、三廢處理情況以及對環境風險防范落實情況、環境管理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的調查分析[2]。一般來說,在進行現場的檢查中,包含了下述幾個問題:第一,在工程建設核查之中,應該對工程建設的規模、性質、生產工藝、主要的生產設備、地址等多方面與生產有著直接關系的要素調查情況。第二,在環保設施以及三廢排放等檢查中,應該注意環保設施設計能力與實際處理能力之間的差異,考慮到工作原理、治理工藝以及投資等多方面的情況;注意在操作環保設施之中的規程、運行記錄以及人員的培訓工作;廢水排放口的建設規范性、監測孔和采樣點設置、排氣筒高度、監測儀器配置、在線監控裝置等。第三,對環境風險防范以及應急事故設施檢查時,應該考慮到應急物資本身的齊全性和應急設施是否得以落實。第四,在對周邊的環境和環境敏感目標的調查之中,應該對項目建設和運行期間的環境污染糾紛或者是擾民問題進行分析了解。第五,對于核查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應該上報建設單位做好完善處理,如果發現重大問題,就應該上報相關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部門。

3驗收監測

驗收監測主要是對環境保護設施的運行效率、敏感目標環境質量的現場監測、污染物達標排標情況、運用監測數據對照驗收標準評判建設項目建成的實際效果進行監測。在驗收監測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技術要求(試行)》來進行具體的監測,同時,還需要考慮到:第一,布設監測點位。原則上,實際的監測點應該保持與文件之中的監測點位置的相互一致。如果在進行現場檢查的過程中發現已經受到的影響,但是在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之中卻沒有相應的預測,那么就應該做好監測點位的增設處理。第二,監測頻次。在對大氣污染物的采樣時間和頻次結果進行收集后,能夠代表1h的平均值,這樣就可以對1h之內的污染物排放的平均值是否超出標準進行檢查。第三,研究監測的工況要求。如果被測的建設單位本身工況較為穩定,其生產標準能夠達到75%以上的設計生產能力(其中,國家排放標準、地方排放標準對于生產負荷需要按照規定進行),如果短期達不到75%,那么就可以通過生產的調整來滿足要求。通過了解和監督的方式來保證生產工況,并非是簡簡單單的依據建設單位的生產證明來加以說明。第四,監測敏感目標區域的環境質量。第五,對監測的結果應該做出綜合性的評價。

4建設項目污染防治措施常見問題與措施

4.1常見問題

在進行環評的階段,因為考慮的不夠全面,所以也會出現措施不夠科學或者是無法落實的問題,導致環保驗收工作面臨影響,這就需要建設單位與監測部門、環保部門做好相互之間的溝通,及時發現問題,整改問題,對于污染的防治,最常見的問題在于:第一,建設單位過于重視環評的審批,希望能夠盡快開始建設,未能考慮到自身的技術,同時對于環評內容可操作性考慮不夠周全。在建設中,未能將環評作為重要的技術依據,導致項目的污染防治措施無法落實。第二,環評的措施不夠具體。如果對于項目驗收主要是針對管路排放的少量廢氣,但是環評僅僅是提出采取水吸收的措施來進行處理,但是歸于具體的設備設計規格都沒有提到,也沒有列出相應的設施一覽表,這樣就會失去治理與驗收的基本意義。第三,在噪聲的防治之中,環評中的措施僅僅是針對“隔聲、消聲、降噪”,但是對于聲源設備的安放位置合理性卻沒有做出相對應的分析,缺少對于聲源布局的合理指導。第四,無法準確的估算污染源,提出的治理措施不必要,如在某一個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之中,采取聲屏障的措施來防治生產噪聲,但是在生產周邊區域有2米高的圍墻,也有高大樹木,這樣設置聲屏是無法取得最佳效果的,通過驗收監測,此處的噪聲并未超出標準。第五,雖然提出了措施,但是難以將其落實,這樣也很容易出現對結果的影響。

4.2應對措施

作為建設單位的環保人員不但要對環評文件的污染防治措施和項目初步設計文件有所熟悉,同時也要對項目的實際實施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做好與環評單位以及企業內部的相互溝通,完善信息的反饋,對于未能落實的環保措施,必須明確未能落實的原因,如果需要,可以提出整改或者是補救措施。對于提出了措施,但是卻出現了超出能力的情況,則可以向監測部門和環保部門進行解釋,然后將類似項目的環境影響特點總結,反饋給環評單位,然后由環評單位制定相應的環評報告,這樣就可以減少在驗收工作之中項目面臨的麻煩。

5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對環境保護驗收工作開展的認識,應該對影響驗收工作順利進行的問題的認識,就應該明確了解到,建設項目在進行竣工環境的保護驗收之中,就應該根據相應的驗收管理辦法來實施,并且,在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驗收中,不能局限于條件的限制,應該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對于一切影響環境的問題進行綜合性考慮,并且將其納入到建設項目的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的范圍之中。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的發揮環境保護驗收的作用,也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本身的完整性,如此,才能促進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的順利進行,為建設項目的后續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

作者:韓濤 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監測總站

參考文獻:

[1]焦景慧,朱庚富.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中公眾參與的探討[J].電力科技與環保,2010(2):15-18.

[2]駱虹,林宏.淺談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0(5):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