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抗旱工作的問題的研究
時間:2022-12-03 08:00:13
導語:縣城抗旱工作的問題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問題與成因
原因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哪里?通過深入基層走訪調查,發現影響抗旱工作開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留在家里的大都是老弱病殘幼,遇到旱災,雖然想澆地,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是2008年以前連續十多年風調雨順,使群眾產生了麻痹思想,再加上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大都解決了溫飽問題,也就脫離了對土地賴以生存的依賴感,從思想上放松了對抗旱的積極性,存在靠天等雨的思想,沒有抗長旱、抗大旱的心理準備。
三是水利工程設施屢遭損壞。近年來,隨著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高標準糧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土地綜合整治等的逐步推進,夏邑縣大部分鄉鎮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但由于后期保護意識不強,許多機電井電線被盜,造成有井無法使用,嚴重影響了水利設施功能的發揮,加劇了這些鄉村的旱災發展。
四是水利工程管理不善,維修不到位。產權不明晰,所有權和使用權、受益權相脫節,有人用無人管,管理機構不健全,管理經費無著落,執法力度不大,水利設施損毀嚴重,不能正常發揮效益。
有些灌溉工程設施無錢維修,工程灌溉效益日益衰減。五是抗旱方式方法缺乏活力和動力。風調雨順忘了水利,遇到災害想到了水利,大災面前突擊抓水利,被動抗旱現象普遍存在。六是抗旱信息不暢,抗旱情況掌握不準,抗旱指揮決策反應滯緩、不夠科學的現象依然存在。
二、對策與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如何在大旱過后痛定思痛,切實落實抗旱措施,做好抗旱減災工作,處理好抗旱工作與其它工作的關系,結合夏邑縣實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建立起適合夏邑縣的抗旱工作長效機制。
1.加大投入防汛抗旱要加大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投入,使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有一個穩定的投資來源,解決一家一戶想辦而辦不到的事;鼓勵和引導農民加大對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調動群眾運用“一事一議”辦水利的積極性。
2.創新機制充分發揮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的作用,按照“誰投資,誰受益”和“誰受益,誰投資”的原則,支持企業、個體戶或農民以獨資或股份的形式投資小型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解決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的難題。
3.明確責任,齊抓共管建立抗旱長效機制,進一步明確各有關部門抗旱工作職責,獻計出力,把“三農”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把解決抗旱問題作為己任。營造全社會關心農業、支持水利的良好氛圍。
4.改革水利產權制度把農村水利工程管理制度的改革作為重要工作來抓,通過拍賣、租賃、承包、股份制和合作制等方式,加快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的步伐,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把水利工程的所有權、使用權、管理權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水”真正推向市場,實行“以水養水”,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用水、管水、投資水利的積極性,鼓勵社會資金辦水利,加強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5.健全各級抗旱指揮體系建立旱情測報網絡,在全縣各地有代表性的地方建起土壤墑情監測網,及時準確掌握旱情發展動態,為科學指揮抗旱提供科學依據。
6.進一步完善預案要針對不同旱情、不同需水,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制定相應的抗旱調度措施,使之成為科學的、操作性很強的抗旱預案。
7.加大水利行政執法力度將加大水行政執法力度作為各級水利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切實建立起良好的水事活動秩序,為水利事業發展保駕護航。要本著“誰破壞,誰修復”、“誰破壞處理誰”的原則,督促各工程業主和施工單位及時恢復損壞的水利工程設施和農業灌溉水網,嚴厲打擊破壞水利工程現象。
作者:魏永信董保根單位:夏邑縣水利局
- 上一篇:糧食局廉政建設實施意見
- 下一篇:糧食局廉政風險防控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