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建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時間:2022-12-13 09:53:21
導語:城鎮建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城鎮建設的快速發展對農村經濟發展有利也有弊,從總體上來看,有利影響遠大于不利影響。本文對城鎮建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針對性建議。如果各地政府能夠把握機會,抓住其有利條件,可使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城鎮建設;影響;農村經濟;發展
我國城鎮建設的快速發展對農村經濟發展存在利弊兩個方面的影響,從總體上來看,有利因素遠大于不利影響,如果各地政府能夠把握機會,抓住這些有利條件,就能將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1城鎮建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有利影響
1.1與鄉鎮企業的發展相輔相成
從鄉鎮企業的發展歷程來看,鄉鎮企業與城鎮發展呈正相關關系。抓好小城鎮發展,能夠為鄉鎮企業的發展提供土壤,同時還能把大量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轉移到鄉鎮企業中來。多年以來,發展鄉鎮企業一直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近年來,大力開展城鎮化建設逐步成為我國實現社會經濟整體發展的重大舉措,這兩個方面的建設和發展不但不矛盾,而且還相輔相成。發展鄉鎮企業可以解決城鎮化建設中勞動力就業的問題,為當地多創收稅收和利潤,實現城鎮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開展城鎮化建設則利于留住勞動人口,統籌城鄉社會和經濟發展,利于解決“三農”問題。
1.2促進農業人口轉移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人口數量眾多,長期以來,由于我國地區之間的發展極不均衡,發達地區與落后地區的差異巨大,農業人口在素質上的差距也非常明顯。在落后地區,農業人口的素質與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即農業人口的文化、技能素質越低,就越難向發達地區進行轉移,同時,當地這一類人口的數量越多,其發展的基礎就越薄弱,所以長期無法擺脫貧困落后的狀況。而城鎮建設為農業人口的轉移提供了契機,從農業人口的就業來看,通過城鎮建設可以為文化和技能素質偏低的農業人口提供大量的工作機會,客觀上有利于農業人口就業和增加收入。而通過這些工作機會的鍛煉,農業人口的素質會得到一定的提高,并在思想觀念和生活水平上發生巨大的改變。從城鎮建設的角度看,當地大量的農業人口解決了城鎮建設所需的廉價勞動力,可以降低城鎮建設的成本,同時進一步縮小了城鄉的差距。通過城鎮建設,大量的農業人口會逐漸向城鎮轉移和集中,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在參與建設以后,會憑借自身的特長在城鎮中生存下來,轉變成為新的城鎮人口。
1.3帶動鄉鎮企業集群化發展
產業集群指的是大量同種類產品或關聯產品的生產企業在同一地區集中,相互之間進行協作和分工,并由此產生顯著的地區規模效益。目前,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的鄉鎮企業都在向集群化方向發展,根據地區經濟水平的不同,越發達的地區集群化程度越高。例如,我國沿海的江浙、廣東一帶,其鄉鎮企業的集群化已經非常普遍,并由此產生了相當的規模效益。一是通過集群提升了地區的整體競爭能力,使得生產成本得到了進一步降低;二是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大幅提高了當地農業人口的經濟收入;三是促進了鄉鎮城市的繁榮。從這些地區的鄉鎮企業集群情況來看,都是圍繞城鎮在發展,因此,可以說,城鎮建設的發展也為鄉鎮企業的集群創造了有利條件。
1.4有利于提高農業人員素質
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人口的素質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農村長期落后于城市,除了城鄉在各種資源上的差距,人口素質差異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隨著城鎮建設的展開,大量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開始從傳統的農業生產轉向現代化的城市建設或者工業生產,這些全新的工作對于農業人員視野的擴大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收入。農業人員在工作中學習技能并且以團隊的形式來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他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隨之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不少進入城鎮的農業人口,特別是其中的年青人,在接觸到新的工作和生活以后,通過工作的磨練,自身素質有了很大的提升,不管最后是選擇在城市中生活,還是選擇重返農村,對于整個社會和經濟的貢獻能力都比以前有了大幅的提高,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1.5有利于農業產業化
我國農業的傳統生產方式是由各個農村家庭以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形式分別進行,這種形式的農業生產在一定歷史時期調動了農業人口的生產積極性,為農業生產的發展發揮過重要任用,但是到了新時期,其弊病也開始顯現,最為突出的一個方面就是農業現代化與家庭生產之間的矛盾。農業現代化必須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為支撐,依據現代化的管理及生產設備來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經營,而當前我國農村家庭還不具備這些條件。如果我國農業人口長期依賴于以家庭為單位,采取低效率的方法來開展農業生產,勢必會造成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止步不前,城鎮建設的大規模開展為解決這一問題創造了機會。城鎮建設所需的大量勞動力可以為農業人口提供就業崗位,這些崗位相比農業生產在收入上具有很大優勢,因此,對于農業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夠促進農業人口脫離傳統的農業生產向新的就業崗位轉移,同時,因為農業人口轉移而閑置的大量耕地,恰好可以為農業產業化生產提供必須的生產資料。因此,從整體上看城鎮建設對于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必將起到促進作用,同時對于促進農村建設和消費也是非常有利的,一方面,農業人口可以從到城鎮務工中獲取報酬;另一方面,農業人口還能夠從耕地的租賃當中獲取收益,在客觀上大幅增加了農業人口的收入。
1.6有利于發展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的發展必須以第一和第二產業為基礎,我國目前的情況是第一產業所占比例還比較大,第二產業在加速發展,第三產業發展得還不夠充分,因此,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成為我國當前的一項主要任務。伴隨我國工業的蓬勃發展,城鎮建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大量農業人口進入城鎮,參加工業建設、城鎮建設,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同時,留在農村的人口大幅減少,全國城鎮人口總的來看呈集中趨勢。這些變化為我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提供了有利條件,一是城鎮人口大規模集中,為發展現代服務業提供了機會;二是農業人口流入城鎮后收入的增加,為現代服務產業增加了消費群體。在第三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政府要因勢利導,營造好城鎮第三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引導民間資金投入第三產業,逐步培育第三產業服務體系及相應的配套鏈條,建設金融支持體系,相關人才的教育和培養體系,使第三產業在城鎮建設的過程中得到質的提升和跨越式的發展。
1.7有利于發展農村循環經濟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整體進步,農村建設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農業人口的收入持續增加,綜合生產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完全解決。農村中的環境污染和破壞還比比皆是,農業土地的閑置和浪費問題還比較突出,一些農村植被減少、水土流失等生態環境方面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治理,這些問題的解決僅依靠法律法規的約束,并不能產生長期效果。因為不少問題是由于部分農業地區的貧窮和落后而派生的,如果沒有改變農業人口貧困的現狀,這些問題無法得到根本性的解決。而城鎮化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對解決這些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實現農村經濟的循環發展有利:一是城鎮建設可以增加農業人口收入,可以促進農業人口加速向城鎮集中,從而使一部分農業人口的住宅在城鎮中得到解決,減少了農村土地的占用;二是農業人口的素質和能力得到提升,環境保護意識得到了加強,經濟實力得到增強的農業人員會從更為長遠和有利的角度去看待環境保護問題,主觀上增強了環境保護的動力。
1.8有利于實現城鄉互動式發展
我國城鄉二元化在新時期已經成為制約社會和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堅持城鄉統籌,積極構建以城鎮帶動農村,實現共同發展的平臺,成為新時期政府的一個重要任務。在城鎮建設的同時,由政府主導來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可以促進城鄉互動式發展:一是將農村信息化建設提上議事日程,把廣大農村的信息化建設納入全國的信息化建設,加快農村的互聯網、電話等通訊設施的普及和應用,以互聯網為骨干建立起城鄉信息交流和溝通平臺,破除地域上的限制,加強信息共享、資源互補;二是建立產業對接平臺,積極發展現代農業體系,構建物流運輸網絡,壯大地方特色農業產業,圍繞城鎮服務,建立農業產業生產服務網絡;三是構建城鄉文化融合平臺,促進城鄉文化的交流和發展,利用互聯網、文化下鄉等渠道,大力開展城鄉文化交流,全面提升農村文化,實現精神文明成果的共享,促進城鄉差異的進一步縮小。
2城鎮建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
2.1耕地和環境受到破壞,影響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當前,我國城鎮化過程中凸現的主要問題是對耕地和環境的破壞問題。由于全國各地發展的不平衡,有的地方在城鎮化建設初期采取簡單粗暴的辦法,片面地將城鎮化理解為城鎮的房屋、道路的建設,大肆拆遷和占用耕地,興建街道和住房,對于城市必備的水、電、氣等公共資源缺乏規劃,對于城市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必須具備的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設施缺乏規劃和建設,導致建起的城鎮出現諸多環保問題。我國政府在近年來已經逐步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對于農村耕地的保護劃定了18億畝的紅線,切實進行了加強。同時,從十八大以后,環境保護的問題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在建筑規劃審批過程中,需要進行對環境的影響評價。這些措施充分說明,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城鎮建設中產生的不利影響,并且已在實踐中采取措施努力解決這些問題。
2.2部分地區規劃不合理,建設嚴重滯后
這一問題產生的根源也是由于地區差異。我國幅員遼闊,全國縣級以上城市逾千個,在城鎮化建設中資源分布不均衡的現象非常常見,各個地區規劃不合理的現象也很普遍,有的地區由于資金雄厚,并且當地政府領導眼界開闊,所以從規劃到建設均能考慮得很充分,建設的速度和質量都不錯,但是有的地區本身就不具備較強的經濟實力,加之對城鎮化建設又缺乏科學認識,其建設規劃不是太超前就是太滯后,在實施建設的過程中,由于資金不能及時到位,還經常出現公共設施建設粗制濫造以及建設停滯等情況。
3對城鎮化建設的相關建議
(1)對于城鎮化建設,建議各地政府下狠功夫對實踐情況進行調研,考察城鎮建設的各種條件,包括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城市資源的承受極限等,避免盲目擴張對社會資源造成巨大浪費。(2)在城鎮化建設中,建議各地政府作為主導者,在城鎮規劃和建設中聽取各個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對城鎮建設進行科學認證,充分權衡利弊,實行集體決策。(3)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建議政府重視地區之間的差異性,對不同地區要給予不同金額的資金補助,同時,還要加強對民間資金的引導,鼓勵民間資金參與基礎設施建設。(4)從日益嚴峻的環保形勢出發,建議政府要加強對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生態工程建設的重視和保護,繼續推進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等工程,同時,還要著力抓好城鎮建設中的水、電、氣、垃圾處理等生活設施的建設。
4結語
我國城鎮建設對于農村經濟發展利大于弊,各地政府如果能夠合理確定建設規模,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并且因勢利導,充分利用城鎮建設給農村經濟發展帶來的各種機會,就能形成城鄉聯動發展的良好局面。
作者:陳飛 單位: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委黨校
參考文獻:
[1]晏超軍.試論農村企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貢獻及影響因素[J].品牌,2015(9).
[2]劉嘉偉.試論當代新農村經濟的發展與建設[J].北極光,2016(4).
[3]高峰.小城鎮建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J].經濟視野,2014(15).
- 上一篇:農村經濟管理中會計電算化的應用
- 下一篇:農村金融機構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