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農業農村經濟大發展

時間:2022-07-05 02:58:40

導語:簡述農業農村經濟大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簡述農業農村經濟大發展

摘要:新形勢下農村經濟大發展對于統籌城鄉建設,加快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義。本文首先根據實際情況分析了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以及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疑難雜癥,結合2017中央一號文件,深度挖掘文件精神,提出了新時期下農村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及發展原則。并以此為指導,思考總結出促進農村新型經濟發展的策略。本文還深刻總結了農村經濟大發展的重大意義。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原則;策略;重要意義

1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及問題

1.1發展現狀

黨中央及國務院對農村經濟問題相當重視,提出了“三農”問題,并且相對應地出臺了一系列的惠農政策,旨在促進農村經濟大發展。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深刻分析國內外形勢,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出發,提出新時期促進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發展原則。近幾年黨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惠農措施,堪稱里程碑;一來大幅度取消了各種農業稅收,減輕農民的稅收負擔。二來實行農業貼補制度,開創直接貼補農民先河;三是大力推進農村制度改革,努力加強城鄉一體化建設。四是推進糧食購銷市場和價格靈活化;五是全面推行農村義務教育,真正實現了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六是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讓農民看病不再是難題;七是全面建立農村低保制度,幫助有困難的農民;八是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這八個舉措對農業農村經濟大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基本構建了惠農政策的體系。我們接下來要實行的惠農政策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完善。

1.2面臨的問題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難免出現問題,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問題,新形勢下,農村經濟大發展的問題總結如下:土地政策不完善。據現實情況反映,目前出臺的土地政策雖然對規范農村土地的使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也對經濟發展有一定制約。土地等一些固定資產利用率低。一是部分農村集體經濟沒有收入來源,無力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二是集體資產管理單一,資源非配不合理,導致農村村民積極性不高,土地等一些固有資源沒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農村基礎設施較差。具體表現在道路、溝渠等基礎設施較差。導致農民辛苦生產的農副產品根本銷不出去,先進的生產資料運不進來。不僅如此,交通閉塞導致先進的人才和技術引進不來,從而直接導致農產品技術性大規模生產的難度。農業生產資料存在浪費現象,使用不合理。大部分農業資源存在產權不明的情況,雖然在2004年下發的文件中對土地承包關系有一定完善,但是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其使用范圍仍具有一定限制[1]。

2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及發展原則

2.1指導思想

新時期下促進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發展,應當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堅定不移的學習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基本方略,重視新農村建設工作。真正將走中國特色農業建設道路作為發展方向,將促進縮小城鄉差距作為根本發展目標,進一步發揮出廣大農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2.2目標任務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必須全面推進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截止到2020年,農村改革發展的根本目標是:完善農村經濟體制、建立健全城鄉社會經濟一體化發展機制;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業生產力逐步提升,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以及重要農產品的充足供給;提高農民群眾消費能力,盡可能消除絕對貧困問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得以有效完善和強化,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保證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受到法律保護,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大力發展農村文化發展,農民基本文化權益能夠貫徹落實,農村群眾人人都能夠享有受教育的機會,農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以及醫療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農村社會管理體制得以健全;基本能夠建成環境友好型以及資源共享型社會,有效優化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

2.3重大原則

上文闡述的目標任務,需要在以下原則指導下實現。應當堅持將農業基礎建設貫徹落實,什么是貫徹落實,即是要求必須要真正將解決農民群眾吃飯問題當成是國家的頭等大事來抓。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農業農民的全面穩定,才能推動農業發展,提升經濟實力,促進社會和諧。應當真正保證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受到保護,真正將實現、維護以及發展好農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所有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充分尊重農民群眾意愿,盡可能的處理好農民群眾最關心的現實問題,真正確保農民群眾能夠吃好飯、穿好衣,促進農民群眾素質的提升。必須堅持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始終堅持改革創新。創新是第一生產力,在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對農業制度的改革創新,積極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優秀人才,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可行性。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血液。進一步完善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相符合的農村經濟體制,對不符合農村社會生產力發展實際的生產關系予以科學調整,確保農村經濟發展始終具備新鮮血液。應當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真正下大力氣建立新型城鄉關系,并將其當成是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重大戰略。統籌城鄉建設,完善黨中央和國務院下發的惠農政策,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鄉公共服務水平,努力實現城鄉一體化,縮小城鄉差距。

3新形勢下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策略

針對新形勢下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我們提出以下發展策略:一是要組建農業協會,農業協會的作用一方面使農產品增值,另一方面,使農產品更加直接的面相市場,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生產,一定程度上規避了生產風險。最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就業機會,使得勞動力的價值得到充分實現。二是要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根據地域特征,地理條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發展養殖業。引進先進技術和人才,培養具有特色的新品種。三是調整土地生產結構,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杜絕農業生產盲目跟風的現象,促進農民科學增收。四是建立市場信息收集工作點。工作人員應時刻監視市場動向,并定期向農民匯報。讓農民可以根據市場動向進行生產,在保證特色農業和特色產業穩定發展的同時,注重市場需求。降低生產的風險性,盲目性,促進農民增收[3]。五是建立農民學習站點,引進先進技術性人才對當地農民進行培訓指導,提高農民素質,增加勞動技術含量。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更大的力量。

4新形勢下農村經濟大發展的意義

三農問題關系著我們建國興邦,穩定社會的大業。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理論結合實際,在馬克思主義等思想的指導下,聯系我國國情,始終高度重視、認真對待、著力解決三農問題,為農民謀福利,為新農村建設謀發展。在新形勢下,我們依然應該繼續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繼續大力發展的農村經濟,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實現農村生產力的解放,真正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劉珍 單位:山西省臨汾市浮山縣天壇鎮人民政府

參考文獻:

[1]蔡家勇.發展農業產業經濟助推農村面貌改善[J].中國集體經濟,2017,01:1-4.

[2]彭雅琴,何靜.強化農業科技教育推進農村經濟發展[J].現代化農業,2017,02:42-43.

[3]賈向鋒.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思路的市場農業經濟的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7,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