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管理突出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06-23 04:02:59

導語:農村經濟管理突出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經濟管理突出問題與對策

摘要:新常態下,農村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但在外界因素的沖擊下,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我國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依舊存在不少問題,如何有效的加強該項工作是當前的重要任務。本文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了農村經濟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經濟管理;問題

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國要大力建設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并出臺相應的政策體系作支撐,從而推動農村農業的現代化。筆者對黨的報告進行了深入研究,認為黨和國家將促進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當做重點工作,不斷提高經濟管理工作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并從中積累經驗,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以便于更好的解決“三農問題”,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一、農村經濟管理現狀

1.觀念滯后,思想水平有待提高。思想意識是開展一切行為活動的必要前提,導致我國的農村經濟管理水平不高的主要因素就在于思想方面的缺陷,由于過于重視生產發展卻忽略了經濟管理工作,大多數農民的思想太過保守,對于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有些排斥,再加上經濟管理工作的新制度、新法規還不夠完善,使得管理工作無章可循,難以發揮實效。除此之外,農村管理人員的能力水平不足也是阻礙工作開展的關鍵因素,有相當一部分的員工無法做好本職管理工作,甚至違反國家規定這種現象頻頻出現,農村經濟管理水平始終無法進一步提升。具體體現在以下兩點:一是在體制觀念方面,人們認為工作重心應當放在工業建設上,農業只是輔助,長此以往,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局面越來越被動,從而影響到整體發展;二是經濟管理人員并未意識到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導致工作的進行舉步維艱。2.體制落后,缺乏科學有效的經濟管理機制。新常態下,傳統的農村經濟結構被打破,單一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復存在,并逐漸朝著多元化發展模式轉變,除了農業,還包括畜牧和加工業等產業,雖然豐富了農村的經濟管理形式,但同時也使得財務管理工作更加復雜。此外,經過近些年的發展,農村經濟外接點呈現出逐年上漲的趨勢,財務交流和資源流動愈發頻繁,因此對經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各地工作情況并不樂觀,普遍存在資源臺賬不健全、賬目信息混亂、財務管理不到位、資金收益不明確、民主監督無實效等問題,村干部的權威逐漸減弱,且容易造成腐敗問題。3.農村經濟管理相關的政策法規不完善。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涉及范圍較廣,涵蓋了農村工作的各個方面,包括土地利益、農業結構調整和財務監督審核等方面,其與行政執法環節也密切相關,因此管理起來難度較大。由于有關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規存在缺陷,法律制度也不健全,經濟管理體系難以發揮實效,相關部門存在濫用職權的問題,未能貫徹落實依法行政理念,從而拉低了管理效率,對于后續工作的開展十分不利。4.農村勞動力科技素養不足。隨著城市的飛速發展,城鄉教育水平差距逐漸拉大,與以往相比,農民的受教育程度雖然提高了,但整體水平還是不足,缺乏科技素養。尤其是處于偏遠地區、經濟落后的農村,主要勞動力是受教育水平較低的青年和年紀較大的老人。由于勞動力不足,主體科技素養自然無法提升,阻礙了經濟管理的現代化腳步。

二、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管理的措施

1.調整農村經濟管理模式。政府要始終堅持以農民的利益為核心,切實開展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經濟政策不斷調整,政府要做的就是首要考慮農民的利潤得失,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給予農民相應的經濟扶持,推動農村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例如地方政府要實現進行工作調研,發現某個區域種植核桃十分有利,此時就需要與當地的農民進行溝通協商,提出發家致富的方法,比如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引導農民簽訂土地流轉協議,與有經濟能力的企業法人建立合作關系,不僅能夠擴大企業的生產規模,還可以為農民帶來相應的實際利益;又或者組織學著進行實地教學,傳授給廣大農民有效的種植方法,讓其自主動手、發家致富。2.不斷完善激勵政策。為了實現農村經濟的長足發展,提高管理水平是關鍵,地方政府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其為農村經濟建設貢獻一份力量??梢愿鶕數氐膶嶋H情況,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用以維持農民的積極性,對于表現良好的農戶,地方政府要給予獎勵和表揚,以此來帶動其他農戶進步,實現整體發展。3.加強農村經濟管理隊伍建設。伴隨著城市發展,農村人口密度再創新低,技術型人才數量少,針對這一問題,國家要高度重視并采取解決措施??梢岳酶@?,吸引青年入農村工作,擴大農村經濟管理隊伍,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另外,對于原有的農村經濟管理人員,政府要定期對他們進行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經濟管理水平,鞏固技術手段,進而推動農村整體經濟管理水平更上一層樓。4.落實相關責任制度。制度保障是開展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基礎,首先要明確各崗位經濟管理人員的職責,使其“各司其職”,促進管理模式動態發展,樹立嚴謹負責的工作作風。科學的監督環節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政府要建立更為有效的監督評價體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多方監督,提高監督工作的民主性,農民可以將工作中的不合理行為上報到政府管理部門,政府要重視問題并及時處理,為經濟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提供可靠保障。5.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當代互聯網技術已經在各個領域中普及,農村地區也要于是俱進,由政府設立專項資金,大力推動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步伐。由于各個地區的發展程度不同,資金的投入可以適當傾斜,目的是幫助農村建立信息化平臺。農民可以通過該平臺及時了解市場動態、國家新的政策、法規等內容,帶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和創業機會。各大企業也可以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深入研發符合農村實際的網絡基礎設施,滿足經濟管理的需求。

三、結語

綜上所述,想要實現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在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的同時,優化農業結構,就必須從經濟管理工作入手。新形勢下的農村經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出現了許多新任務和新問題,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要統籌規劃,采取更為有效的措施,提高經濟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推動社會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1]尹秀琴.新常態下我市農村經濟管理體制的創新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6(14):15.

[2]劉坤.信息化手段在農村經濟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集體經濟,2016(15):6-7.

作者:孫業霞 單位: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朱劉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