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管理問題解析及對策研究
時間:2022-10-18 02:25:58
導語:農村經濟管理問題解析及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黨的報告提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著重解決。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山西省農村經濟得到了很大改善,農村經濟管理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茖W合理的農村經濟管理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山西省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為了讓山西省的三農問題更好地得以解決,就要深入研究當下山西省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針對當下山西省農村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做出了一定分析,并給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山西??;農村經濟管理;對策
山西省是我國中部的一個農業大省,同時也是一個農業弱勢地區。農業生態條件惡劣,資源缺乏,耕地中低產量田占80%,其中旱地占70%且有機質含量低于平均水平。自然災害頻繁,農村農業技術發展落后,蔬菜和乳制品的加工率僅為40%,糧食單產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260kg/hm2。相關法律體系不全面,部分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對農村經濟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導致積極性不高。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發展。為了讓農業經濟擺脫這個困境,就必須深入剖析這些問題。
1農村經濟管理對農業的積極意義
所謂農村經濟管理,就是利用當地的自然環境、生產技術、市場環境以及國家政策等具體資源,對農業生產總過程進行計劃、組織、控制、協調,并對人員進行激勵,以達到預期目的一系列工作的總稱。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農業經濟管理是國家領導管理農業發展的重要方面。其主要意義是按客觀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的要求,在農業生產部門中合理地組織生產力,正確地處理生產關系,適時地調整上層建筑,以便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財力和自然資源,合理地組織生產、供應和銷售,妥善地處理國家、企業和勞動者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調動廣大農業勞動者的積極性,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對農產品的需要??偠灾?,一個地區的農業經濟通過與農村經濟管理結合,能使當地農業發展更為科學、規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民的收入,解決一些實際管理問題。使農村經濟加速發展,從而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的建設。
2當下山西省農村經濟管理的現狀
2.1農民的文化水平偏低
由于大多數農民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對待教育的意識輕淡,加上農村的教學資源相對缺乏,導致下一代人的教育水平偏低,因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我國有90%的文盲都分布在農村,文盲基數達8000萬以上。山西省農村地區教育花費每年人均不足2000元,與上海等發達地區差18000元。而文化程度稍高的人往往會選擇去城市發展,剩下的人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夠以及長期受傳統農業管理理念影響,在理解相關農業政策和農村經濟管理對自身的重要性時產生了障礙,甚至有了抵觸情緒。部分農村經濟管理者觀念陳舊,無法預測農業市場的發展趨勢。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山西省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
2.2缺乏完善的農村經濟管理制度與法律體系
農村經濟管理的工作內容主要包含:①農村資金和債務的管理;②農村土地的流轉與承包;③制定農村集體的發展目標;④農村骨干人才的培養;⑤農村監督,檢查的管理。這些工作本身就繁瑣且量大,需要專業本領較高的人才能完成。但因為國家對這一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目前還不完善,缺乏一個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環境的經濟管理體系,導致在處理農村經濟糾紛時,效率十分低,無法合理地解決矛盾,農民的實際利益得不到確切保障。同時,由于法規的不健全,農村監管制度也得不到落實,存在許多包庇、私吞、弄虛作假的現象,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
2.3農業資金短缺,投入不足
近年來,隨著國家的一系列農業政策扶持,山西省農村經濟取得小步復蘇。但農業生產周期長、資金投入大、回報見效慢、風險高的特點牢牢約束著它的腳步。再加上市場經濟的影響,農業在進行融資的過程中較為困難,很難吸引到投資者,只有較少的一部分社會資本進入。雖然政府對山西省農業的財政投入每年有所增加,但相對較少,還不能滿足當下農業的發展要求。相關政策還停留在財政支持階段,農業資金周轉不暢,資金結構配置不合理等,使山西省農村經濟發展困難重重。
3推進山西省農村經濟管理發展的對策
3.1提高鄉村教育質量,提升農民文化程度
要大幅度提升農民的文化水平,國家還應加大對鄉村教育投入。一方面加大力度宣傳教育的重要性,改變農民的陳舊觀念,認識到教育、先進科技、科學管理的重要性。一方面要改善和完善農村教育經費投入體制,提高農村辦學條件,提高農村教師待遇。這樣才能穩定農村教師隊伍和提升農村教師吸引力。另外鼓勵大學生扎根基層,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到農村來,這樣才有利于改善當前山西省農民文化水平較低的局面。
3.2完善山西省的農村經濟管理制度與相關法規
為了在實際中有效地開展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使農民的實際利益得到確切保障,科學、完善的農村經濟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完善的經濟制度下,發展外向經濟、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支持三大現代示范區建設、完善山西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補償機制以及“五個全覆蓋”工程的落實才顯得有意義。在政策的支持下,科學的農村經濟管理制度才能與我國的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結合,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科學的理論。除此之外,各地政府要對當地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和現有的農村運營模式進行考察,制定相適應的經濟管理法規和執法單位,并且嚴格執行。為解決農民利益糾紛時做到有法可依,提供制度保障。
3.3引入社會資本,調整資金結構
我國的農業情況較為特殊,人口眾多,規模龐大。到2014年,我國財政對“三農”的投入已經達到了1萬億元,但平均到7億農民身上每人只有1000元左右。所以我們不能只靠政府的扶持,還得發揮市場的作用。大膽引入社會資金,鼓勵民營,支持個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育新型農業投資經營主體,如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通過培育新型農業主體來發展集約型現代化農業,將新鮮血液注入到我國農業經濟建設中。同時對資金進行科學的管理,調整資金結構,不要盲目用于固定資產擴建,應適當擴大流動資金比例,提高資金利用率。
4結束語
首先要讓農民們意識到農村經濟管理的重要性,這是一次思想上的革命;其次,要建立一個符合時代要求的管理體系和相關法規,為解決“三農”問題保駕護航,然后大膽創新出一條符合我國農業基本國情的特色道路,努力的把我國農業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王引榮,梁郭棟.山西現代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農業科學,2014,42(5):503-506.
[2]郭四連.農村經濟管理的現狀及其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7(22):17.
[3]李曉燕,孫寶華.淺談農業企業流動資金短缺與改善[J].中國農業會計,2008(6):19.
[4]閆愛青,邵勇.對山西農村經濟發展的調查與思考[J].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1):71-73.
作者:范朝 單位:山西農業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上一篇:規模種植對農村經濟發展引領作用
- 下一篇:營養成分分析及在畜牧養殖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