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物流與農村經濟協同發展探析

時間:2022-04-06 11:10:33

導語:農村物流與農村經濟協同發展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物流與農村經濟協同發展探析

摘要:農村物流是連接社會生產和消費、農村和城市、第一產業和二三產業的橋梁,對于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縮小城鄉經濟差距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目前我國農村物流發展與農村經濟發展不同步的問題日益顯著,這使得我國農村物流與農村經濟的協同作用難以發揮,因而制約了農村物流與農村經濟的發展速度。因此,為了促進農村物流與農村經濟的協同快速發展,本文從鄉村振興視角出發,對農村物流與農村經濟的協同發展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發展水平對第二產業的影響大于第三產業,對第一產業的影響最弱;物流服務行業隨著物流基礎設施的健全而迅速發展,但是其對農業發展沒有直接的促進作用。農村信息化水平對第二產業的影響大于第三產業,對第一產業的影響最弱。農村金融發展水平對第二產業的影響大于第三產業,對第一產業的影響最弱。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物流;農村經濟;協同發展;信息化水平

不論是為了補基建投資短板,還是為了激發農村巨大的消費市場,加快農村物流建設步伐都已成為政策的重要發力點。近年來,多部委頻發新政,地方也在加快部署,旨在充分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例如,2020年10月,農業農村部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在推進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建設上,將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同期,寧夏回族自治區印發了《自治區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提出在郵政快遞業建設農村現代物流網絡、推進“快遞進村”等方面給予重要政策支持?!多l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也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農村物流基礎設施骨干網絡,鼓勵商貿、郵政、快遞、供銷、運輸等企業加大在農村地區的設施網絡布局。但就目前來看,部分地區的農村物流業發展水平依然相對落后,與農村經濟發展難以形成協同效應。在此背景下,本文對農村物流與農村經濟的協同發展情況進行了實證分析,旨在促進

農村物流與農村經濟的協同快速發展。研究基礎

(一)農村物流概念。農村物流指在農村范圍內,服務于農業生產和農村居民生活的物流活動,其具體包含了農村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的運輸配送、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的運輸等。農村物流和城市物流的最主要區別在于物流活動進行的區域,農村物流所發生的區域為農村地區,是為農村居民生活和生產服務的物流活動。農業物流指的是與農業生產相關貨物的物流活動,例如農業生產所需種子、設備以及肥料等的運輸。但是,設備和肥料的運輸在城市范圍中發生就不屬于農村物流,另外農產品的銷售物流在城市范圍內進行也屬于城市物流。農產品物流指的是農產品的物流活動,包含了農產品的收集、運輸和銷售等環節,這些物流與農村物流有所交集但是又與農村物流存在明顯的差別。農村物流具有物流需求分散、季節性強、方向性突出、地區差異明顯、農村物流運作和組織難度大等方面的特征。(二)農村物流能力。農村物流發展水平主要由農村物流供給能力和需求水平所體現,了解農村物流能力構成要素,才能了解影響農村物流能力的關鍵影響因素,是研究農村物流發展的基礎。物流能力指的是物流產業能夠提高物流服務的能力,主要構成要素包含農村物流發展環境保障、農村物流基礎設施、農村物流運營管理和農村物流支撐和推動。農村物流發展的環境保障包含政策環境保障和市場環境保障兩部分,環境保障直接影響農村物流行業的發展。一方面,市場環境將會對農村物流行業的供需關系產生影響,甚至影響產業結構,從而對物流產業發展造成影響。另一方面,政策環境對物流產業的發展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健全的行業標準體系將會提高農村物流產業的經營效率和管理水平,政府針對農村物流發展制定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能夠從外部環境和宏觀環境保障農村物流發展。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在農村物流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是農村物流發展的物質基礎。健全的交通運輸、倉庫存儲等基礎設施、方便快捷的網絡基礎設施將會顯著提高農村物流的效率和質量,降低農村物流成本,對于農村物流與城市物流融合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農村物流運營管理能力的提升能夠優化農村物流資源的配置,提高農村物流的服務質量,使農村物流產業與其他產業協調發展,協調供應鏈中企業之間的關系,促進農村物流和整個農業經濟體系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農村物流的發展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其它經濟系統的發展,例如金融產業的農村金融貸款支持。與此同時,農村物流的發展與市場需求密切相關,例如農村地區消費品、農產品的貨運量等都會影響農村物流產業供需關系。(三)農村物流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解決農村物流發展的技術問題是促進農村物流發展的重要途徑。結合學術界的相關研究對農村物流發展影響因素進行整理,將其分為外因和內因兩方面,其中內因包含了供給因素和需求因素。供給因素包含了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發展水平、農村物流發展投資、農村教育發展水平、農村信息化水平、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等影響因素。需求因素包含了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農產品流通程度以及農村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外因指的是政府發展農村物流的相關政策和區位因素,以及農村金融發展水平等。

農村物流與農村經濟協同發展的理論分析

農村物流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物流與農村經濟相互作用。農村物流的發展需要農村經濟的支持,政府會通過政策性投入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尤其是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為經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而農村物流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必然促進農村物流水平的提升。因此,農村物流和農村經濟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共同體,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影響農村物流的發展,農村物流發展能夠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一)農村物流對農村經濟的影響。農村物流對農村經濟的影響體現在以下方面:其一,農村物流發展能夠進一步細化農業經濟體系分工。農村物流的發展會將農村經濟體系中的采購、運輸、儲存、裝卸等環節整合起來,通過第三方服務商為農村物流提供物流、管理、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服務,農村居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第三方服務商為農產品提供物流服務,實現農產品生產到市場銷售一體化發展,形成了專業化的分工機制。除此以外,農村物流加強了個體農戶之間的聯系,有利于促進農業生產組織化發展,從而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其二,農村物流發展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農村物流體系的建立能夠形成便捷、網絡化和高效的物流體系,突破空間和時間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信息傳播速度和貨物運輸效率,有利于農產品經濟的規模化經營。其三,農村物流能夠推動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經濟一體化是經濟發展的特征之一,農村物流的發展為產品的跨地區生產和交易提供了保障,極大提高了農產品相關貨物的流通和倉儲能力,減少物流途中的貨物損耗,降低貨物運輸成本,防止出現農產品增產不增收現象。除此以外,農村物流的發展也會推動農產品流通加工等增值環節向農村地區發展,有利于提升農產品精細化加工水平,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真正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其四,農村物流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后勤保障。農村物流市場的供需關系影響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農村物流的發展能夠保障農村地區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村居民消費物資的供給,滿足農村居民生產和生活的消費需求,更大程度提高農產品的運輸效率,提高農村居民的經濟收入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二)農村經濟對農村物流的影響。農村經濟對農村物流的影響體現在以下方面:其一,農村經濟發展產生農村物流需求。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會促進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要素的集散,物流是要素集散的重要手段,要素集散能顯著提高該地區和周邊地區對物流業的需求。除此以外,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將會改變農村居民原有的消費習慣,由低質量的物質文明消費需求向高質量的精神文明消費需求轉變,消費需求更加個性化和多元化,這將會促進商品的運輸、存儲等物流相關行業的發展,進一步增加農村物流需求。其二,農村經濟發展決定農村物流發展。物流的出現是以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的,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物流才會出現,而現代物流的出現與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農村經濟與社會發展所必需的物資、技術和資金由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確定,農村物流的供需關系也取決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因此,農村物流的發展水平也由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決定。其三,農村物流的現代化水平由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所決定。在農村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生產投資較少,需要根據各產業的重要程度進行分批發展,物流產業的發展需要經濟的支持,但是物流發展所需資金量大、農業信息化水平要求較高,獲取經濟效益的周期長,這就使得物流產業的發展順序相對靠后,農村地區尤其如此。在經濟發展的成熟階段,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物流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得到提升,經濟發展產生的巨大商品流量推動了物流產業的發展,同時現代物流的技術研發能力和管理水平也將大幅提升,物流的現代化水平得到提高。

農村物流與農村經濟協同發展的實證分析

首先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本文整理了2001-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和農產品總貨運量情況,結果如表1所示。結合表1數據,本文利用Gompertz模型對農村物流與農村經濟協同發展關系進行研究,將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因變量以衡量經濟發展水平,將農產品貨運量作為自變量衡量物流發展水平,并利用SPSS軟件進行線性擬合分析,得出曲線方程為:(1)公式(1)中,R2為0.938,P<0.001,得出曲線方程與模型的擬合度較高,在0.001的置信區間上達到顯著性水平。隨后對回歸模型進行計算,得出農村物流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彈性為E=104962.456/x,當農產品貨運量為104692.456萬噸時,E=1,即在該農產品貨運量下,農村物流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符,農村物流與農村經濟能夠協同發展。當農產品貨運量低于104692.456萬噸時,E>1,農村物流的發展水平將會滯后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需要通過經濟發展支持物流產業的發展,即在此情況下,需要政府加強物流產業的投資力度,從而推動農村物流發展。當農產品貨運量高于104692.456萬噸時,E<1,農村物流發展水平高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農村物流將會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物流需要進行結構的優化升級,由原先粗放式的發展模式轉變為集約式的發展模式,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完善自身組織結構。2019年,我國農產品貨運總量為89575.65萬噸,尚且低于104962.456萬噸,表明我國農村物流與農村經濟協同發展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因此,對于促進農村物流發展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從而促進農村物流與農村經濟協同發展。其次本文對農村物流與經濟的關聯度進行研究,各指標與數據如表2所示,數據選自《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農村統計年鑒》。根據表2中數據,本文運用矩陣法進行各指標關聯度的求解,得出各個指標的關聯度分別為:a1=6.432,a2=6.251,a3=4.108,a4=5.609,a5=6.692,a6=6.837,a7=6.802。各關聯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a6>a7>a5>a1>a2>a4>a3,因此各指標與農村物流相關性強弱順序為A6>A7>A5>A1>A2>A4>A3。綜上,我國農村物流發展水平受到農村金融發展水平、農村信息化水平和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發展水平顯著的影響,其他指標的影響稍弱。這是由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滯后,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信息化發展水平較低,發展資金不足,因此制約了我國農村物流的發展。故在制定農村物流發展政策方針時,需要深入了解農村物流發展的現實問題,并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法和途徑。最后,本文進一步探究了影響農村物流發展的三個主要影響因子的影響,旨在為促進農村物流與經濟協同發展提供依據。所需數據如表3所示。根據表3中的數據,本文運用矩陣法進行求解,得出農村物流的主要影響因素對農村經濟影響是不同的,相同影響因素對不同產業經濟的影響也是有差異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發展水平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之間的系數分別為2.9243、17.7832、9.1421,表明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發展水平對第二產業的影響大于第三產業,對第一產業的影響最弱。這是由于農村物流技術設施發展水平的提升,能夠促進物流配送能力與農村消費需求的提高,帶動第二產業的發展;另外,物流服務行業隨著物流基礎設施的健全而迅速發展,但是其對農業發展沒有直接的促進作用。農村信息化水平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之間的系數分別為-15.8123、-102.3712、52.5237,表明農村信息化水平對第二產業的影響大于第三產業,對第一產業的影響最弱。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能夠提高信息的傳遞效率,促進農村經濟與區域經濟的融合,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和工業化程度。農村金融發展水平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之間的系數分別為1.2803、7.2632、4.6425,表明農村金融發展水平對第二產業的影響大于第三產業,對第一產業的影響最弱。這是由于農村金融水平的提升,不僅能夠幫助農村居民解決生產消費的資金問題,而且能夠為鄉鎮企業提供發展所需的資金。農村金融更多的資金支持將通過融資作用于非農業經濟,促進了服務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農村物流的發展需要經濟的支持,而農村物流的發展也會反哺經濟,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合理運用兩者之間的作用機制,是推動農村物流與農村經濟協同發展的關鍵。政策建議其一,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農村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能夠提高農產品市場供求、交易價格等信息傳遞的效率,使得農戶和農村企業有針對性地進行農產品的種植、生產和銷售活動,降低農戶和農村企業的風險。同時,提高農村電商的發展水平,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商品運輸效率和服務水平。其二,加強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村物流發展具有顯著影響,在農村物流發展的早期階段起到關鍵性作用,加大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能夠有效提高農村物流效率。其三,金融機構加強對農村地區的金融扶持。農村物流和其它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農村金融發展水平對農村物流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當前,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多元化程度不高,對農村地區的扶持力度不足。因此,需要提高農村地區金融發展水平,加大物流與其他產業的金融支持。其四,加強農村居民的再教育。需要通過對農村居民的再教育,提高農村居民的教育水平,這不僅能夠幫助農村居民掌握勞動技能,還能夠幫助農村居民提高接受生產經營觀念的速度,從而提高農村物流的經營管理水平。其五,加強農村物流專業人才培養,大力發展農村物流技術?;ヂ摼W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現代物流的變革,新的技術層出不窮,但是農產品流通還處于初級階段,運輸效率低下,運輸損失嚴重。因此,加強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進行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實踐,是解決農產品流通效率低下和降低損失的重要手段。其六,制定農村物流與農村經濟協同發展的政策方針。農村物流發展過程中,農村物流的影響因素將會對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造成巨大影響,因此,需要充分考慮農村物流發展政策將會帶來的長期影響,從農村物流與農村經濟協同發展的角度出發制定政策和方針。

參考文獻:

1.吳娜,趙本綱.物流效率提升對農村電商發展的影響研究—基于農村經濟發展視角[J].商業經濟研究,2019(21)

2.單連春,胡悅.農村經濟制度變遷背景下我國農產品物流運輸發展研究—基于實證分析角度[J].價格月刊,2019(3)

3.孔令夷,蘭瑩.現代物流與“一帶一路”沿線省域農村經濟發展相關性及協調性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9(5)

4.劉德武,劉昱崗.物流效率提升對農村電商發展的影響—基于農村經濟發展角度[J].商業經濟研究,2018(23)

5.李博.電子商務下鄉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8(22)

6.郭湖斌,齊源.長三角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水平及空間協同特征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8(11)

7.趙廣華.基于共享物流的農村電子商務共同配送運作模式[J].中國流通經濟,2018,32(7)

8.陳雪剛.基于灰色理論的農村物流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2

9.華慧婷,郝淵曉.基于利潤最大化的農村電商物流模式選擇[J].中國流通經濟,2018,32(4)

作者:丁喬穎 鄧硯方 安新磊 單位:1、蘭州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2、蘭州交通大學數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