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策略分析
時間:2022-04-03 10:45:10
導語: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創建優質高效的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也是教師極力追求的目標。然而,現今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狀況卻不容樂觀:應試教育根深蒂固、中英教學氛圍不佳、教法教具古老單一。針對這些問題,就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做些闡述,以期創造一個和諧高效的課堂環境。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不斷深入,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效果提升明顯,成績斐然。但由于種種因素影響,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效率以及教學效果仍然不盡人意,教學有效性有待進一步提升。尤其是在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的農村初中,英語教學耗時、費力、低效的現象普遍存在,教學質量相對滯后的局面尚未扭轉。受新課改的影響,課堂有效性日益受廣大教育教學者所關注。就初中英語教學而言,其課堂有效性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使學生獲得最大的發展和進步。其中,發展意味著學生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得到充分發揮;進步則是指因材施教,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蘇雪靜2007)。由此看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衡量指標主要側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效率、學習效益,而并非僅僅依賴于教學計劃是否完整、教學資料是否全面、教學任務是否順利完成、教師是否耐心細致。但就當前農村初中英語的教學現狀來看,受傳統教學模式束縛、語言環境缺乏、教法教具不完備等各類因素影響,教師往往難以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一些新的、高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因此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當前英語教育教學工作者關注的焦點。
1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現狀及原因分析
1.1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疤铠喪健苯虒W、教師中心論等觀點自恢復中高考以后,在我國教育界廣為流傳,并對我國教育模式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影響。為滿足應試教育的需求,教師逐漸占據課堂主體地位,向學生單向灌輸知識,過分強調學生知識記憶的儲存,而忽視其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發展。這種教學思想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影響尤為突出。它使得英語教學片面注重卷面分數,而忽視學生聽力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同時也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使得目前大多數學生所學的都是“啞巴英語”。1.2采用中英文教學模式,教學缺乏濃厚的英語氛圍。新大綱,新教材要求英語老師在課堂上盡量全英教學,為學生創造一種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因而用英語思索、用英語表達是英語課應該堅守的一項基本準則,也是英語教學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出于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評估加之自身應試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在課堂上采用中英結合的教學模式,難以落實“用英語教英語”的教學理念(楊金龍、凌茜2014),久而久之,由于缺乏濃厚的語言學習氛圍,缺乏總結規律、模仿創造的能力,學生自然而然形成中文學習英語的習慣,由此抑制了學生英語語感的形成,進而影響其聽說能力的提高。1.3教師固守傳統,教法教具古老單一。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教法、教具缺一不可。如果說教師是核心,那么教法就是關鍵,教具則是輔助。然而部分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教學模式單一無趣,例如,在聽力課的學習中教師更偏重于課堂測試,與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交流溝通,師講生聽、師演生看、測大于說、理論多于實踐的情況屢見不鮮,因而學生很難獲取英語聽、說的實踐機會,自然“語感”難以生成(王淑霞2009)。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的不斷推廣,多媒體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在中學各學科教學中被廣泛應用,但是,還有一大部分教師采用傳統媒體進行課堂教學,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信息傳遞僅僅依靠實物、板書、模型、掛圖等直觀教具,這種低效、簡單的教學用具極大地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2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改進策略
2.1給學生自由學習空間,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創造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自主的學習,教師首先要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這就要求教師要教學民主,尊重不同學生的想法、意見、思維、興趣和情感。首先,教師要學會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愿意學。情境創設的要點在于以情激境,以最好的情、最濃的境來導入新課,形成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新課,在問題的討論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其次,要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亦師亦友是師生間最好最恰當的關系。事實證明,學生熱愛一位老師,連帶著也會熱愛老師的那門課程,他會積極主動自我探索學科知識,不斷地思索、研究。這也潛移默化促進了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這樣的教學模式,避免了傳統應試教育影響,既能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為師生營造了一種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2.2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學生有機會聽說。英語是一門急需在語言環境中操練的學科,學習英語的最主要目的是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而不是把英語當做一門純粹的學科、學問。然而,語言環境的營造需師生共同參與:①創設開放的課內外語言環境。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豐富多樣的課內外活動,例如,英文話劇表演、英文報刊選讀、即興英文演講、朗誦比賽以及寫英文書評等,使教學產生“群情激動,躍躍欲試”的共生效應,在真正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提供充足的聽說訓練的實踐機會,真正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馬繼存2015)。②讓學生自主地創造語言環境。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活動的兩個基本要素,教師起引導作用,在真正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而非學,因而語言環境的獲得需教師引導學生自行尋找。例如,學生可以結成團隊成立班級“英語沙龍吧”。學生以班級或小組形式自覺組建沙龍吧,自定主題,每月一次,小組間共同交流,共同分享學習心得,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能培養學生勤說善思的精神,使學生從不敢說到有自信說,從不想說到愿意說,從說的生硬到表達流利。2.3調整教學方法,完善教學用具,激發學習熱情。自主學習雖意在凸顯學習者的主體地位,但并不抹殺教育者的主導作用。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需要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用情景不一的教學用具,設計合理恰當的學習任務讓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感受學習的快樂,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因而,任務型教學法的使用加之多媒體的輔助極大的扭轉了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學習低效的局面。2.3.1任務要有層次性。學生層次有高低,能力有大小,設計低難度的任務會使層次高的學生失去激情,不屑挑戰;設計高難度的任務會使低層次的學生壓力倍增,無從下手。因而任務的設計應根據學生的層次不同而有所不同。2.3.2任務要豐富而有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同的學生興趣不同,學習任務的設計需盡量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在課堂上盡可能選取一些開放式的問題,或提供一些可供選擇的話題讓學生各抒己見。2.3.3采用多媒體,開展直觀情景教學。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并借助于預先制作的多媒體教學軟件來開展教學活動,它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動態性、交互性、模擬性、針對性、重復性、高效性。教師在講解新單詞、對話和課文時,可以利用生動逼真的投影或多媒體動畫來講解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思維活動,從而保證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呈現出了不同程度的低效性。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我們力圖改善這種狀況,通過立足實踐認真分析,總結出了一些問題,針對問題也做了詳盡的分析,最終得到了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這些措施可能并不能完全改變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低效性的局面,但是,我們始終在探索和改進。在未來的改革之路上,我們還會繼續前行。
[參考文獻]
[1]王淑霞.初中英語新課程實施現狀與對策調查報告[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1(6):82-85.
[2]馬繼存.新課標下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情感態度培養問題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4):103.
[3]蘇雪靜.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形成性評價的若干嘗試[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2007(1):28-31.
[4]楊金龍,凌茜.從符號與認知視角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以甘肅偏遠山區的初中英語教學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4(3):109-111.
作者:魏亞麗 單位:浙江海洋大學
- 上一篇:縣域經濟與新農村建設研究
- 下一篇:農村幼兒園混齡班保育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