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農村教育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6-23 09:22:37
導語:新時代農村教育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農村教育在農民發展與素質提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發展狀況也同樣影響著“三農”問題的解決。當前,農村教育整體發展態勢并不樂觀,城鄉之間教育差距依舊存在。為助推我國現代化發展,轉變當前農村教育的發展現狀,需要社會各界做出共同的努力。
[關鍵詞]農村教育;現狀;對策分析
黨的五中全會提出了2035年的遠景目標,既要在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同時,又要努力建設教育強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地區在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但相對于社會總體的發展趨勢而言,農村地區的教育問題已然成為阻礙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幾年來,國家對農村教育問題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農村整體的教育環境稍有改觀,但農村教育在眾多方面仍然存在著問題,其發展形勢依然嚴峻。
1.1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教育觀念滯后
受鄉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影響,農村大部分勞動力會選擇外出務工,大批留守兒童與其年齡差距較大的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從家庭當中獲得恰當的教育,家長在子女的成長中只是充當了撫養的角色,并未履行教育者的義務。另外,農村大部分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就他們本身的文化程度而言,他們并不具備足夠的知識量來教育自己的子女。許多農村地區的家長誤以為教育學生是教師的事情,將教育的責任完全歸置在授課老師身上。學校教育成為這些留守兒童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家庭教育在其成長過程中處于缺失狀態。還有一些農村學生家長仍然存在“讀書無用論”的觀點,他們認為與其讓孩子在學校讀書,不如讓他們提前去找份工作,多賺點錢。相比之下,城市地區的學生家長能夠為孩子投入大量的精力與資金,比如高薪聘請家庭教師,或者為學生報名各種課外興趣班。城市與鄉村地區僅在家庭教育這一方面便存在著巨大差異。在這種生活環境、家庭教育思想等的影響下,農村地區的學生自身對學習的關注度不高,更容易產生厭學心理。
1.2師資隊伍緊缺,學校教育困難重重
農村與城市之間在交通、經濟發展、生活與工作環境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農村地區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致使大批優秀教師涌向城市。這使得農村地區專業教師長期處于匱乏狀態。由于師資的缺乏,農村地區學校不得不聘用一些在教學經驗與技能方面稍有欠缺的非專業人士來擔任教師,教師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難以得到保證。此外,農村學校以中、老年教師為主,青年教師數量較少,盡管這些教師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但他們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較為陳舊,課堂氣氛缺乏活躍性,很難滿足現代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從教師性別特征來看,農村地區的女性教師所占比例遠遠高于城市學校,教師職業的“女性化”色彩更為嚴重。再者,農村地區學校教育形式較為單一,學齡前教育,中專教育等發展緩慢,無法滿足農村地區對教育的需求,單一的學校教育形式進一步限制了農村地區的教育發展。許多中考失利的農村學生由于職業學校等選擇的單一性而選擇外出打工。同樣,不能忽視的一點是,農村學校在課程設置、時間分配、學校規則等方面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這也使得鄉村地區的學校教育一直處于滯后狀態。
1.3資源分配不合理,城鄉教育差距過大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相關的農村教育政策,制定了相應的措施來促進農村地區的教育發展,雖起到了一定的激勵作用,但是同城市地區的教育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據報道,國家每年會對農村地區學校投入大量經費,但實際上,學校所能使用到的教育經費極少,這些經費甚至無法滿足學校教學活動所需要的正常開支,農村地區學校仍然處于弱勢狀態。就目前學校的硬件設施條件而言,農村地區學校整體條件普遍要落后于城市學校。即便在農村學校大都已配置了多媒體教學設備,但由于缺乏對教師信息技能的培訓,很多農村教師并不能熟練的掌握多媒體的使用,使得多媒體成為一種“擺設”,傳統的教學方式仍被大多數農村教師所采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老師工資收入微薄,國家對偏遠地區的教師工資補貼力度不足以留住人才,導致偏遠地區的老師數量更為稀少。一些家庭條件稍好的學生家長為使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會送孩子去城市就讀,這也使得農村學校的生源數量相較之前有所減少,鄉村學校的發展規模也因此受到影響,這也成為農村地區教育的惡性循環。
2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分析
2.1增加農民收入,充分發揮家庭教育職能
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是影響農村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國家要加強對農村地區產業的投入,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減少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的數量。此外,家長是孩子成長道路中的引路人,也是他們學習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其子女的發展產生影響。因此,農村地區學校應該通過多種途徑,諸如召開家長經驗交流會、教育座談會等,提升農村地區家長對學生學習的關注度,傳授科學的教育方法,轉變傳統“讀書無用論”的思想,使家長能夠對學生學習做出正確的指引,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學生發展過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2.2提高農村地區教師的待遇水平,引進優秀教師人才
改善農村教育問題的重要一步就是要提升農村地區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要想留住優秀教師,就必須提高鄉村教師的工資待遇,并且要建立教師獎勵機制,對各方面表現突出的教師要給予相應的獎勵。改善農村教師的工作與生活環境,建立健全鄉村教師的管理制度,改善農村教育條件。除此之外,鄉村教師隊伍整體缺乏生機,發展農村教育就要給教師隊伍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各農村地區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引進政策,吸引優秀的青年骨干教師。這些青年教師賦有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采取新的教育方式,能夠有效改善當前農村學校教師隊伍的現狀,提升學校整體教育水平。
2.3提高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的關注度,建立家校合作體系
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的重心,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這些留守兒童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他們很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或者在生活和學習中養成不良習慣。學校及老師必須對留守兒童給予更多的關注,尤其是善于發現他們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必要時與家長取得聯系,采取家庭和學校雙方合作的方式幫助留守兒童走出困境。另外,學校盡量配備專業的心理教師,定期舉行心理健康咨詢等有關活動,傳授心理健康的知識。對于學生在心理方面產生問題,要及時通過心理教師進行專業的溝通和疏導。
2.4完善教育管理體制,繼續加大對農村地區教育經費的投入
目前,國家對農村教育經費的投入力度還不足夠滿足農村教育發展的需要,農村教育發展長期落后于城市教育,要改善當前農村教育的現狀,并非是一日之舉,需要國家的持續指引與扶植。為此,國家還需建立健全相應的教育管理體系,比如農村地區的教師培訓體系、教育科研體系等;改善農村及偏遠地區的教師工資待遇,提高農村老師的生活水平;加大農村學校在基礎設備上的投入力度。國家在農村教育發展這一問題上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需要為農村教育的發展提供資金上的保證。
2.5整合各方教育資源,助力鄉村教育振興
農村教育在教學內容上呈現單一化的特點,教師將教育內容局限于課本,嚴格按照課本的內容來講授課程知識,將學習范圍局限于單一的教材上,不利于學生們興趣的培養。為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各農村學??梢詫趧咏逃?、民族文化教育、地方特色課程教育等融入課堂。這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加強學生的民族榮譽感。因此,要不斷豐富與充實農村地區學校的教育教學內容,助力農村地區的教育發展。
3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意義
3.1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有助于提升農村人口的素質
中國農業部副部長張寶文曾談及我國當代農民文化程度現狀時指出,我國農村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農民占據了農業人口的88.73%。這是一個令人非常震驚的數字,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農民問題關乎我國安危,鄉村教育問題更關乎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在以往的調查與研究結果中,我們不難看出,中國農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整體呈現偏低趨向。就目前農村教育的現實情況而言,農村教育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加強農村地區的教育是提升我國農村人口素質的重要一步。文化教育影響著人口素質,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也將進一步帶動我國整體人口素質的發展。
3.2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有助于促進社會公平
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農村地區的發展影響著我國社會發展的進程。新時代以來,不管是個人還是集體,都追求社會的公平與公正。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的差距如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很可能會激化已有的社會矛盾,引發社會的不安定。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發展農村教育,不僅是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方面,也是社會公平在教育方面的一大體現。
3.3解決農村教育問題,關乎“三農”問題的解決
“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心,是黨和人民尤其關注的問題。如何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而學校教育是農村人口掌握基本理論知識與科學技術的重要途徑。只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發展農村教育,才能為農村提供專業及高素質人才。農村教育不僅會帶動鄉村產業的發展,還會刺激社會各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通過農村教育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進而帶動社會整體經濟的健康發展。
3.4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
在我國社會產業發展過程中,呈現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產業發展所依靠的體力因素不斷降低,智力因素不斷上升。這也反映出,現代社會的發展更多的是依靠知識、文化與技術水平等智力要素,而非單純的體力勞動。發展農村教育,解決當下農村教育問題,有助于提升農村人口整體的文化素質,進而在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將其轉化為人力資源,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向技術化和高端化轉變。因此,農村教育的發展是我國向現代化邁進的必經之路,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4結語
教育作為國家發展的百年大計之一,需要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解決當前農村教育所存在的問題,推進農村教育的發展是順應時展潮流的大事,關乎農村未來的發展方向。重視我國農村地區的教育發展,有助于農村經濟的振興,從而為我國的現代化發展增添動力。
[參考文獻]
[1]劉善槐.農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多重挑戰與改革建議[J].中國教育學刊,2020(12):9.
[2]黃麗萍,姚雪婷.農村兒童教育困境的反思與對策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50):73-74.
[3]袁利平,姜嘉偉.關于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思考[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74(01):159-169.
[4]張地容.治理現代化視角下農村教育精準扶貧的實踐困境與突破路徑[J].現代教育管理,2020(12):28-34.
[5]張布和.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脈絡和實踐理路[J].教師教育學報,2021,8(01):22-29.
[6]陳瑜,李茂平.鄉村青年教師的群體特征及其發展策略探究[J].中成人教育,2021(01):68-72.
[7]張歡,朱戰輝.農村青少年教育城鎮化的家庭策略、實踐困境及其出路[J].中國青年研究,2021(01):29-36.
[8]劉鸝,孟雪.農村教育治理現代化:原點、困厄及實踐路徑[J].現代教育管理,2020(12):15-21.
作者:辛代娟 單位:浙江海洋大學師范學院
- 上一篇:現代加工技術對農業機械制造的實用性
- 下一篇:網絡民意在司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