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生產機械化調研分析
時間:2022-09-17 10:03:58
導語:糧食生產機械化調研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介紹了安徽省阜陽市農業機械基本情況,闡述了發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主要做法,分析了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進一步發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農業機械;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問題;措施;建議。
1阜陽市農業機械化基本情況
阜陽市地處安徽省西北部,面積9979km2,耕地58.5萬hm2。轄界首市、太和縣、臨泉縣、阜南縣、潁上縣、潁州區、潁東區、潁泉區,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城市,農村富余勞動力200多萬人,是全國重要的勞務輸出基地。擁有各類拖拉機15.12萬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4萬臺,配套農具9.29萬臺,聯合收獲機2.31萬臺(其中玉米聯合收獲機3856臺),2017年全市小麥及玉米的耕種收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近年來,阜陽市農機部門堅持“增加數量、擴大規模、提高標準、增強能力”的原則,大力推進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全市農機專業合作社總量達359個(其中國家級示范社7個、省級示范社43個),擁有社員近7000人,與種植大戶一對一抱團發展已成為農機化發展的新趨勢,服務領域涉及農機維修及糧食生產的耕、種、收、植保、排灌等各個環節。在國家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支持推動下,各種新型農業機械和新技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從而推進了阜陽農業以綠色模式增長。目前,在阜陽市的兩大糧食作物中,小麥及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已經成熟,配套的機械化技術及配套機械已經完善,小麥生產的耕、播、收、脫、運機械化程度達到100%,并開始向大型、復式、高配置、智能化、節能、環保等高級階段邁進。阜陽市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有效推進,促進了農村資源聯合,提高了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加快了農村土地流轉和土地規模經營,推進了全市現代生態農業發展。
2阜陽市發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主要做法
2.1利用優化裝備結構催動。合理配置農機化資源、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為主,涵蓋糧食生產主要環節。農機裝備結構的明顯改善,催動了糧食生產機械化的全程全面發展。2.2利用農機安全管理促動。為有效避免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過程中農機事故的發生,阜陽市農機部門加強農機安全生產宣傳和教育,采取多點互動,試點開通單方或多方語音、視頻互動交流的信息交流平臺,及時掌握農機化作業動態,提高農機手的法制觀念和安全意識。運用典型農機事故案例和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教育農機手遵章守法,規范操作,做到糧食生產中的農機作業安全、高效。促動了農機安全生產,農機化水平穩步提升,農民實現增產增收。2.3利用土地流轉相互聯動。土地流轉引領了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為增加農機作業量、提高作業效率和水平以及增加作業收入提供了有效的聯動平臺。土地流轉是農村改革轉型跨越的新生事物,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常態。近年來,阜陽市土地流轉速度明顯加快,且流轉期限逐年延長,形成土地流轉促規模經營、規模經營促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的相互聯動、相互促進的良好態勢。2.4利用先進農機技術推動。有些糧食生產環節的機械化之所以薄弱,就是缺乏先進適用的農機具,要實現糧食生產的全程機械化,就必須大力推廣先進的農機具。近幾年來,隨著農機化科技進步,農機生產企業研發生產出性能穩定質量可靠的小麥和玉米收獲機械,尤其是農機部門的大力推廣,為推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5利用科技示范園區驅動。圍繞糧食全程機械化建設,在全市不同區域設立不同類型農機科技示范園區、示范點,推廣各種新型農業機械,通過示范園區的輻射作用,達到以點帶面、創新引領、全面驅動的目的,為驅動糧食生產機械化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2.6利用農機服務體系帶動。近幾年來,阜陽市農機部門注重全程農事服務中心體系的建設,把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作為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重要工作來抓。積極鼓勵、引導、扶植、幫助農民創辦領辦農機專業合作社,廣泛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目前,阜陽市以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為主體的農機服務組織得到了迅速發展。這些農機作業服務組織每到春耕春播、“三夏”“三秋”農忙高峰季節,積極開展耕地、播種、植保、收獲、運輸、加工多個環節的機械化作業服務。2.7利用農機技術培訓助動。農機部門結合重點技術推廣項目,通過舉辦專題培訓班或現場演示會等形式提高廣大農機手的專業技術能力,助動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助動提升糧食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及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進程。
3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農機裝備結構不盡合理。目前阜陽市的農機裝備結構屬于家家有、戶戶小,裝備結構配置不合理。適用于糧食作物的常規農機具多,而大型、復式、高配置、智能化、節能、環保等機械保有量過少。3.2農機使用效率普遍偏低。發展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機利用率和農機化水平是關鍵。阜陽市是典型的農業市,有農機化發展的空間,但土地不成方連片,老農田無機耕道,基礎設施薄弱問題嚴重,嚴重影響了農機作業效率。3.3生產環節發展不夠平衡。阜陽市糧食作物生產中,小麥及玉米已經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水稻機械化水平偏低,大豆、高粱等少數糧食作物機械化發展相對滯后。3.4農機服務體系不夠規范。部分合作社規模小,有組織,無場地。集約化經營、規范化管理、規模化作業以及機械裝備水平遠遠不能滿足全市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需求。3.5農機經營生存能力不強。存在資金缺乏、經營規模小、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專業化運行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具備維修資格的網點少,且分布不合理,在重要農時季節農機具發生故障,農機零配件供應和維修不及時,影響和制約了農機具作業的正常發揮。3.6土地分散限制農機發展。農田地塊零碎,細小,增加了農業機械生產中的使用成本,增加了農業機械額外作業的成本,農業機械有用功比重降低。同時,農民的勞動作業成本效率也不高。不利于土地經營規模效益的形成,制約了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進程。3.7農機與農藝缺乏全程融合。在農機農藝農信融合上,適宜本市的融合裝備不多,隨著物聯網技術發展,農業向精準化、集約化和管理現代化的方向方展,許多農機手對信息化產品選擇上很盲目,需要示范引領。3.8高素質的操作人員短缺。農業機械向著高效智能、節約環保、舒適便捷和個性、專用性方向發展,出現了高素質的農機操作人員短缺的現象,限制了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發展。3.9管理部門經費人員不足。市級農機管理機構普遍存在工作裝備差,辦公經費短缺,人員不足和年齡老化,專業素質不夠高等問題。鄉鎮一級農機管理沒有編制和人員,處于市級腿短、鄉級斷腿、村級無腿的狀態,遠遠不能滿足阜陽市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需要。
4促進阜陽市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的措施與建議
4.1依托政策導向推廣農機發展。農機部門要切實擔負起全市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的重任。主動適應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需求,引進機具向大型、復式、高配置、智能化、節能、環保等高級階段的技術裝備轉變,推進農機化技術集成應用,強化農機、農藝、信息化技術融合。4.2加強組織領導提升產品質量。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打破壁壘籬笆,建立部門協作機制。農業的綠色發展是以后的工作方向。節水農業的發展,化肥農藥的減量增效,需要我們農機與農技部門合作,把先進的農機裝備、高端的農業裝備、先進的農業理念引進來并推廣到實際的生產中去。制定和完善區域性農業生產的農機化技術路線模式和作業規范。4.3響應國家政策推動農事服務。加快建設農機、農藝、農信結合的載體,讓阜陽市的廣大農民可以享受到農事托管、電子商務、金融服務、保險服務、農機培訓等一站式保姆式服務。4.4注重技術指導培育新型農?,F代化的農機具,只有被農民掌握并熟練使用,才能真正服務于糧食生產。農機部門要適應農機發展和市場發展的需要,更好地開展農機服務,培育出更多懂技術、會管理、能經營的農民和農機手,積極發展農機大戶和家庭農場,培育新型農機經營主體,構建新型農機經營體系,吸引年輕人務農,培育職業農民,把人才留在家門口。
參考文獻
[1]喬潤茹,聶中華,黃靜.關于整體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運行機制的思考[J].基層農技推廣,2017(03):101-102.
作者:魏潁臨 單位:安徽省阜陽市農業機械研究所
- 上一篇:糧食交易合同終止法律依據研究
- 下一篇:淺談藝術中融入茶元素風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