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營銷與農產品經濟發展措施

時間:2022-07-16 08:51:43

導語:農產品營銷與農產品經濟發展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產品營銷與農產品經濟發展措施

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農產品營銷與農業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因此要順應時代的潮流,善于借助互聯網手段開展相應的營銷工作,由此提高農業經濟水平。本文以此作為研究背景,分析當前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農產品營銷的多種方式,以及當前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結果表明,要加強物流運輸建設、盡可能實現互聯網全面覆蓋、滿足正常的市場供需關系等多種方式,共同為我國農業經濟的增長作出貢獻。

關鍵詞:新時代背景;互聯網;農產品營銷;農業經濟的增長;農產品經濟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國家實施了數字化鄉村戰略,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的發展,為農業經濟的增長注入一股新的力量?;ヂ摼W平臺的出現,深入挖掘了農業經濟的內在潛能,在此基礎上,要全面認識到當前我國農產品營銷與農產品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以及存在的現實問題。從多個角度開拓新的農產品營銷模式,逐步推進農產品經濟的發展,利用新時代產物,對農業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互聯網+農業”基本概述

“互聯網+農業”是指通過現有的互聯網平臺和技術,對農業經濟實體進行有效管理,利用網絡信息平臺有效地將農業生產要素整合到現代化的經濟發展模式中。這種方式的推廣,不僅實現了對現有農業資源的最大化利用,而且通過信息化手段可以改善原有傳統落后的農業生產技術和水平,進而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增加農產品的產量,為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2“互聯網+農業”實施的目的

21世紀最大的改變是信息化的實現,其促進我國經濟增長要素也相應發生了改變。中國的各行各業都借助于互聯網的力量得到了深入的發展,農業經濟亦是如此。在漫長的農業經濟發展歷程中,通過科學使用互聯網技術,能夠改善原有傳統落后的生產方式和技術水平,進而使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都得到了提高,最終使我國農村與城市的差距逐步縮小,進而實現了我國城鄉發展一體化。因此,我國應該繼續深入推廣互聯網技術在各行各業的使用,并將其利用到經濟建設當中。

2.1利用互聯網技術開辟了新的信息傳播方式

在沒有出現互聯網技術之前,人們了解和獲取信息的手段是通過報紙、廣播、書籍等多種方式。然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最大的改變就是開辟了新的信息傳播方式。通過互聯網最新的動態消息,可以為農業生產、服務和銷售指明方向,可以解決農產品供需關系不明晰的問題,進而使農業生產效率得到提高。在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下,我國的農業市場結構發生了變化,通過一系列數據的收集,使得農產品的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也讓農民更加明晰農產品的成本控制范圍。

2.2使我國農業經濟增長顯著

當前,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實現了農業的機械化生產,但是存在部分落后的山區和農村地區并沒有實現機械化,很多農民仍然根據傳統的種植經驗和種植技術進行農產品的種植,導致農產品質量不高、農產品的產量低下等各種問題?;ヂ摼W技術可以改善原有傳統落后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發展水平,農民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來學習更先進的農作物種植技術,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出售自家的農產品。這對于農民而言,既增加了自身的經濟收益,又擴大了農業生產規模,并增加了收益。

3互聯網時代下農產品營銷的幾種方式

3.1借助微商營銷

借助互聯網技術使我國的大多數農產品都可通過微商等營銷方式展開銷售,幫助農民實現經濟效益的增加。微商營銷是指通過朋友圈、公眾號等多種途徑讓潛在的客戶購買商品,這種方式的最大特點是不斷重復以及直觀誘人的、吸引人的圖片和視頻,而圖片和視頻通常展示的是農產品的真實外在狀態和實際生長過程,以此營造出一種良好的購物體驗氛圍。在農產品加微商的這種營銷模式中,以眾籌營銷作為主要的銷售方式,采取嘗鮮眾籌的方式,實現消費者與農產品的直接對接,有效避免了多個經銷商,保證了產品的新鮮度。例如,延安地區北緯35度海拔1000米的蘋果,正是利用該手段進行有效營銷。

3.2借助電商平臺營銷

除了利用微商手段進行營銷之外,電商平臺是進行農產品銷售的另外一種受歡迎的方式,它是借助于電商平臺來推廣和展示讓消費者在線上進行購物。這種方式可以讓消費者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銷售者的介紹來了解產品的細節,可以讓消費者放心購買。如今像淘寶、京東等各種網絡購物平臺都是為農產品的銷售提供的電商平臺,今后要更加注重電商平臺的發展,以此帶動農產品經濟發展。

3.3借助餐飲直播方式聯合營銷

除了利用農產品本身進行推廣和營銷之外,如今出現了借助餐飲直播方式對農產品進行聯合營銷,通過和餐飲公司進行合作,開展直播帶貨,讓中國各個地區的消費者都能通過網絡直播平臺來認識和了解到當地的特色農產品,進而產生購買的欲望。

4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農產品營銷和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

4.1物流運輸體系不完善

推動網絡營銷的最重要因素是完善的物流運輸體系,要在保鮮、冷凍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要避免農產品出現變質破損等現象,最大化地保證顧客對產品的滿意度。目前我國很多偏遠地區的物流運輸體系不完備,所以,即使已經實現了微商影響的方式,卻無法短時間內將貨物送達消費者規定的目的地,既影響了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感,農產品長時間滯留,又影響其保鮮。

4.2人員不專業

農產品主要來源于農村地區,在農村地區開展“互聯網+農產品”的營銷工作是正確的思路。但由于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年輕人離農化的現象比較嚴重,導致滯留在農村的大多數為知識水平較低的老年人以及兒童,他們無法適應新的營銷模式,這就造成了農產品新的營銷模式不能夠在這些地區開展和普及。

4.3網絡覆蓋率低

目前,我國大多數地區都已經實現了網絡的全覆蓋,然而中國還有一些偏遠地區沒有建設,更無法享受互聯網帶給他們的生活便利。這也嚴重阻礙了開展農產品線上營銷工作,長此以往,將會對農業經濟發展造成一定的阻礙。因此,要想實現農業經濟的快速增長,首先要加強對我國網絡覆蓋率問題的重視,建設對網絡設備、對農村地區要實現網絡全覆蓋,盡快順應新型農產品營銷模式。

4.4市場供應關系不匹配

影響農產品營銷和經濟發展的另一個因素是供需關系是否平衡,當市場的需求量大于供應量時,要通過提高價格來獲取更高的利潤。當供應量大于需求量時,倘若農民不能及時掌握供需變化情況,盲目生產農產品,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銷售收入。因此,政府應該及時掌控供需變化情況,為農民提供及時有效的供需數據信息,讓農民盡可能地避免由農產品產生的營銷風險。

5促進農產品營銷與農業經濟發展的措施

5.1重視物流運輸建設

物流運輸體系的完善成為促進農產品銷售和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國應該建立可靠的物流和運輸體系,具體包括建設農產品的臨時儲藏點,豐富農村地區的物流配送方式,因為只有加強對農村地區的物流和運輸建設,才能在源頭上把控農產品銷售。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說明:首先是政府的政策性支持。物流運輸體系離不開政府政策的引導,并且物流運輸體系的建設的屬于我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范圍之內,因此要讓當地政府出具相應文件進行政策性支持和相應的財政支持。其次是完善物流服務。完善的物流服務也成為決定農產品銷售是否暢通的關鍵因素。因此,要大力改善物流和運輸服務質量。例如,德清縣利用網絡電商平臺每天有大量產品流出,擺在他們面前的難題之一就是如何將農產品及時送到消費者手中。為此該縣政府在管轄范圍內的所有村莊都設立了相應的物流中心,一共建設了30個村級的物流服務中心。在縣級范圍之內形成了營銷產業鏈,不僅能夠快速將農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還可以另一種方式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使農民的生活得到最大便利。

5.2加強對人員的培訓

5.2.1轉變銷售觀念在農村地區對農產品進行合理營銷,首先就要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即農民如何利用網絡營銷方式來進行相應的培訓和觀念的轉變,要讓農民逐步深入網絡營銷的思想內涵,對網絡營銷知識進行基礎化的培訓和傳播,鼓勵農民在深入了解營銷模式的基礎上,利用網絡營銷平臺對農產品進行網絡營銷,進而增加農民自身的經濟效益。例如,某縣的農業局舉行了“營銷技能培訓大會”,參與者包括406位當地農民和主要農產品種植者,并在培訓過程中向參與者進行了說明。我們了解了微信的營銷知識和抖音平臺上的實時流媒體的方法,甚至通過案例解釋來積累網絡營銷經驗,尤其是針對筍等當地農產品。通過營銷技巧的指導,讓農民深入了解網絡營銷的概念,鼓勵農民在網絡營銷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的創新和發展,利用好網絡營銷平臺。5.2.2提高綜合素養利用網絡營銷平臺進行農產品銷售,除了要對基本的技能進行培訓外,還要對農民的綜合素養進行提升,要讓農民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有較強的營銷意識以及法律意識,確保向消費者提供高質量、合格的農產品,進而增加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任感,要組織農民學習《農產品安全法》,在保證農產品質量和數量的前提下,來獲取個人經濟效益。同時要鼓勵農民工返鄉,通過物流運輸等多種渠道進行創業,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農產品銷售所需的人才數量,而且使年輕勞動力對農產品營銷模式的接受程度普遍提高,因此,可以較快促進農產品的發展。最后政府應該大力支持年輕人發展農業創業相關的項目,以此來吸引年輕人回鄉發展,為農業經濟發展注入新的“血液”。

5.3實現互聯網全覆蓋

5.3.1增加網絡營銷方式目前利用互聯網手段進行農產品營銷的模式只有三四種,在此基礎上應該鼓勵農民自身結合產品的個性來發展和創新新的營銷方式,挖掘“農業+農產品”的潛在價值,最大化利用農產品銷售平臺吸引中國各個地區的購買者來關注產品,要注意強調農產品的保鮮度和無污染性,方便消費者直接從平臺購買農產品。另外,互聯網技術也可以應用于農產品的推廣。例如,在惠州地區通過廣告和營銷生產的土雞蛋,在電梯顯示屏和購物中心廣告牌上土雞蛋的促銷信息,以擴大其知名度,并鼓勵消費者嘗試在線訂購土雞蛋。因此,農村地區發展農業經濟就要從農民自身的創新能力上入手,開辟多種營銷渠道,找到最適合自身自家農產品的營銷方式,促進個人經濟增長以及我國農業經濟長遠發展。5.3.2加強網絡設施建設發展農業經濟的基礎條件就是加強網絡設施的建設,要實現全國各個地區的網絡全面覆蓋,大力建設網絡基站,為農村和農民創造網絡營銷條件,使每個地區的農民都能夠利用自家農產品去發展農業經濟。比如,我國的鶴城區從2020年初大力發展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截止到2020年底,一共完成了20多個鄉村網絡基站的建設,利用政府撥款以及社會融資等方式修復了7個已建成的基站,用于支持本地農民利用網絡進行農產品線上營銷。5.4結合市場供需營銷除了進行線上營銷方式展開對農產品的銷售之外,還要注重結合市場供應進行農產品的營銷。讓農民時刻把握市場供需動態,用數據說話,以防止農民生產過多的農產品或者發生農產品供應不足的問題,使農民無法獲利,從而制約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一方面,要更加深入地推廣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實現農業資源的有效整合;另一方面,要做好市場拓展和市場調研,確保農產品的需求量與供應量成正比,使農民去銷售消費者更加需要的農產品。例如,可以采用預售的方式來預測某種產品的需求趨勢,然后根據分析結果,讓農民有針對性地種植和生產該產品。同時,還可以建立農民自己的農產品品牌,通過樹立品牌效益來擴大營銷的規模,例如浙江的望海茶、武夷山的大紅袍等,都是通過自己的品牌建設來增加銷售范圍,并且這類商品的銷售群體相對固定,也有助于農民進行量化的農產品種植和生產,進而確保農產品供應關系的穩定,最終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6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農產品營銷和農業經濟發展既迎來了新的機遇,又伴隨著新的挑戰。為此應該從物流運輸體系的完善、人員培訓、網絡基站的建設等多方面入手,以便通過多樣化的農產品營銷模式來滿足新時代的發展需求,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最大化地發揮出互聯網的價值,從而提高農業經濟的發展質量和發展速度。

參考文獻

[1]鄭長蘇.芻議“互聯網+”時代的農產品營銷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J].農家參謀,2020(24):11+24.

[2]張婷婷.試析“互聯網+”時代的農產品營銷與農業經濟發展[J].農業災害研究,2020,10(04):183-184.

[3]梁小杰.“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探索[J].湖北農機化,2019(18):7-8.

[4]王競.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農家參謀,2019(23):50,53.

[5]熊振芳,廖述勝,程雯.“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措施探索[J].南方農業,2019,13(23):49-50.

作者:張春香 單位:山東省濟南市新舊動能轉化先行區崔寨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