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淺析

時間:2022-01-07 10:38:36

導語:高效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淺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效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淺析

一、大慶現代農業發展狀況分析

(一)取得的主要成績大慶地處黑龍江省西部、松遼盆地中央坳陷區北部?,F轄薩爾圖、讓胡路、龍鳳、紅崗、大同五個區,肇州、肇源、林甸、杜爾伯特四個縣,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人口281.55萬人,全市耕地面積46.8萬公頃,草原68.9萬公頃,水面26.9萬公頃,濕地120萬公頃。全市地處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蒙古內陸冷空氣和海洋暖流季風的影響,總的特點是:冬季寒冷有雪;春秋季風多。全年無霜期較短,雨熱同季,有利于農作物和牧草生長。近年來,大慶在資源型經濟轉型背景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形成了一定的區域特色模式。如建立了棚室經濟、園區式現代農業模式、溫泉特色農業、基地式或牧場式特色農業、觀光農業等。2011年,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3.4萬公頃,綠色特色和有機食品種植面積達33.3萬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45.4%;全市糧食總產量達554.3萬噸,同比增長9.6%;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81%,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20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達到540個;全市水田已基本實現規模化經營,旱田規模化經營占全市旱田耕地面積的17%;全市棚室發展到4.8萬棟,設施農業實現收入25億元;2012年,大慶市圍繞水利化、農機化、科技化、產業化、合作化、市場化、城鎮化、生態化的“八化”建設,制訂了《大慶市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考評標準》,為大慶實現高效生態現代農業起到了高標準的前期示范帶動效應。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1.產業發展范圍較窄。現代農業作為產業發展不能只局限于農業而發展農業,要與第二三產業形成對接。大慶基地式現代農業更多的僅限于某一作物的種植或養殖基地,而沒有形成更寬廣的上下游產業鏈接。2.郊區型現代農業供給不足。近年來,大慶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棚室經濟,但對于中心城市供應還沒有形成有效對接,在大型日常超市還沒有形成充足的供應和獨特的品牌,很多農產品還主要依靠外地運輸。3.大慶現代農業產業附加值不高。農業產業增值能力弱是全國農業生產普遍存在的問題,只有與國際化接軌,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既要增加產能產值還要積極開拓市場。大慶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要立足于國際型都市發展戰略,融合非農產業形成大農業體系。4.現代農業品牌競爭力較弱。大慶具有廣袤的草場資源,畜牧業生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在這一主導產業下做文章,不僅滿足現有市場的需要,還要進一步挖掘未來市場潛力,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有機產業等。5.大慶現代農業發展的生態經濟環境承受力不強。大慶市現有耕地1080萬畝,其中旱田974萬畝,水田106萬畝。全市可利用水資源總量為32.5億立方米,其中地下可利用水資源總量為10.06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1190立方米,低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屬干旱缺水型城市。而且,水資源缺乏一度是限制農業發展的瓶頸。

二、大慶發展高效生態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化路徑

(一)產業集群概述產業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領域內,大量產業聯系密切的企業及相關支撐機構在空間上的集聚,形成強勁而持續的競爭優勢。在許多發達的經濟體中,都可以看到各種產業集群。而且,產業集群發展超越了一般產業的范圍,形成了特定的地理區域范圍。產業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產業的高度集中,這有利于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交換成本及制度成本,帶來規模化、范圍化的經濟效益,提高產業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非農產業,主要是基于專業化分工、規模經濟、增長極、技術創新以及競爭優勢等所帶來的產業集群效應;在農業產業集群方面很多學者也做了相關研究,包括農業產業集群的概念、類型、運行機制、競爭優勢等。

(二)大慶高效生態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化發展路徑產業集群是建立在眾多相關企業或相關產業基礎上的,并以這些企業或產業的集聚而產生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大慶在發展現代農業中必須立足本區域特色,建立區域品牌,反過來區域品牌的集聚作為無形資產才能夠持久廣泛地吸引眾多相關利益體,進一步使得區域內相關企業都受益。如何進行相關企業或產業的聯合,可以從兩個角度去探索,一是縱向產業化發展型,一是橫向相關產業聯合發展型。縱向一體化產業集群發展模式是以現代農業產業為主軸,包括產前(現代農業的設施投入、技術科研、推廣組織)—產中(現代農業的種植和養殖基地及示范園區)—產后(農產品加工增值、區域品牌的宣傳與推廣及產品的流通)。通過大力發展合作經濟組織將農業生產形式集中或集聚,并以規范化、標準化現代農業生產基地,以此形成與現代農業投入部門的合作;當然,在此集聚過程中,要發揮大型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如東方集團在大慶肇源縣投資建設糧食物流中心和稻谷加工園項目和在高新區建設高端組織化谷物符合蛋白仿肉項目,以此為依托形成一個現代農業生產的產后重要環節,將帶動相應的產前和產中環節,既有利于自身利益,又帶動其他產業發展。橫向相關產業聯合集群模式是基于地域品牌的多產品聯合或嫁接,如園區式的產業集聚,在一個區域內基于主導型或有發展潛力的產業或是相似而不類似的企業形成一種合力,并輔以相關的上下游產業鏈,形成一個產業園區,有配套的輔助企業集群,形成板塊式的合作和協作。區域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可以搭乘區域中相關特色農產品的產業體系,在建立相關特色品牌下開拓新的產品系列。

三、大慶高效生態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化發展創新機制

(一)理念創新機制要從理念上一改傳統農業的小農思想作風,加強對現代農業產業主體進行人員培訓、信息服務等,要積極鼓勵和培植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大戶,以大帶小,以強促弱,在整個集群化產業中拓展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空間,不斷施以高附加值的區域高效生態特色集群化發展戰略。

(二)科技創新機制不斷將農業科技創新體制轉化應用于現代農業產業,特別是適用于區域特色化發展的現代農業生產模式,保障資源高效率運作;還要加大對農產品的加工增值轉化能力,發揮集群內產業聯動效應,將科技創新成果更好更快地運用于農業產業組織體系。

(三)制度創新機制提升微觀產業組織能力、完善現代農業服務與政策體系戰略,以引導政策作為制度誘因,培育扶持有潛力的現代農業生產大戶或生產企業,帶動周圍弱小的農戶;在條件成熟地區積極組建農業經濟合作組織;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外來農產品加工企業進入區域,拓寬農產品初級生產的局限性,增加產品生產價值;不斷引進相關科研教育培訓等研發組織參與進農業產業的建設中去;確保完善的市場流通體系、農業產業科研投入與成果推廣支撐體系以及產業集群協調運作機制。

作者:張慧琴艾民單位: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資產管理處